[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鐘鼓樓/劉心武文粹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作品集
【市場價】
235-340
【優惠價】
147-213
【介質】 book
【ISBN】97875447617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譯林
  • ISBN:9787544761727
  • 作者:劉心武
  • 頁數:374
  • 出版日期:2016-03-01
  • 印刷日期:2016-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1千字
  • 劉心武,1942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主編。197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軔作。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四牌樓》獲第二屆上海**長篇小說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陸續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繫列節目共計61集,並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劉心武續紅樓夢》,引發**新的《紅樓夢》熱。2012年出版《劉心武文存》40卷。除小說與《紅樓夢》研究外,還從事建築評論和散文隨筆寫作。2014年推出新的長篇小說《飄窗》。《鐘鼓樓》是該作品之一。
  • 《鐘鼓樓》是當代著名作家劉心武的代表作,也 是他最受歡迎的小說。本書主要敘述的是1982年12月 12日早晨5點至下午5點北京鐘鼓樓一帶發生的故事。 整本書有著歷史與現實、傳統與革新的諸多矛盾,但 又有著下層人民在艱難困苦中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 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關照扶持的團聚力,以及他們在 各種困境中緩慢發展的生命力。
  • 並非開頭(從一百年前,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0.這一段**可以跳過去不讀。不過讀讀也無妨。
    **卷 卯(展5時一7時)
    1.鐘鼓樓下,有一家人要辦喜事。*操心的是誰?
    2.地安門大街上,來了一位給婚事幫廚的人。
    他為什麼不要茶壺?
    3.一位正在苦惱的京劇女演員。
    人家卻請她去迎親。
    4.一位局長住在北房。他家沒有自用廁所。
    5.一個女大學生的單相思。那小伙子確實可愛。
    第二卷 辰(上午7時一9時)
    6.一位令人厭煩的熱心人。
    7.婆媳之間的矛盾,難道真是永恆的嗎?
    幫廚的倒勾起了一樁心事。
    8.不但當了喇嘛可以結婚,結了婚的人也可以去當喇嘛。
    9.京劇女演員隻好從迎親行列中退出。
    10.一位修鞋師傅。他希望有個什麼樣的兒媳婦?
    第三卷 巳(上午9時一11時)
    11.新郎並不一定感到幸福。
    12.一位農村姑娘帶著厚禮走來。
    13.婚宴上來了一位不尋常的食客。
    你知道當年北京的“丐幫”嗎?
    14.新娘子終於被迎到了新房中。
    有的售貨員為什麼故意冷落顧客?
    第四卷 午(中午11時一下午1時)
    15.北京人這樣結婚。
    16.一位不愛搭理人的技術情報站站長。
    17.局長接待了不速之客,並接到一封告發信。
    18.農村姑娘和城裡姑娘為什麼談不攏?
    第五卷 未(下午1時一3時)
    19.本書的一個大主角——四合院。
    20.一位女士的羅曼史。
    她為什麼向一位郵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張”?
    21.不需要排演《鑄鐘記》,而需要立即干點別的……
    22.一位編輯遇上了一個文學青年。
    23.一個小流氓朝鐘鼓樓下走來。兇多吉少。
    24.婚宴上也會有驚險場面。信不信由你。
    25.行政處處長對別人的告發啞然失笑。
    第六卷 申(下午3時一5時)
    26.鐘鼓樓下的“老人俱樂部”。
    27.“哪裡哪裡”。江青也是本書中的一個角色。
    28.新郎的哥哥終於露面。關於“裝車”和“卸車”。
    院內的“水管風波”。
    29.老編輯被一位“文壇新人”氣得發抖。
    30.以往一帆風順的人也終於遇上了頂頭風。
    不是結尾申酉之交(下午5時整)
    0.怎樣認識時間?它是一個圓圈?一支飛箭?
    一條奔向大海的河流?一隻骰子?
    一架不斷加速的宇宙飛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彎曲?
    ……時間流逝著,而鐘鼓樓將永存。
    附錄 劉心武文學活動大事記
  • 0。這一段**可以跳過去不讀。不過讀讀也無 妨。
    大約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緒皇帝載湉登基不久。
    是一個月黑夜。
    在北京北城,離鐘樓、鼓樓不遠的一所貝子府中 ,忽然有一聲淒厲的慘叫。
    貝子雖是遜於親王、郡王、貝勒的第四等貴族, 但那府第也頗為軒昂華麗。值夜的僕人和巡*的*夫 聽見了那聲轉瞬即逝的慘叫,慌忙行動起來,點燃了 許多搖曳著紅舌的蠟燭,動用了若干盞羊角提燈,立 即在全府中進行了緊急巡查。回廊曲折、花木蓊翳的 後花園自然是巡查的重點。
    天上沒有半點星光,陣陣小風掠過,廳堂檐角的 “鐵馬”發出雜沓的音響。
    被驚動的主持家務的姨娘和府內總管,在議事廳 裡聽取了各路僕人的搜尋報告:各處門戶皆無異常, 整個邸宅沒有發現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於是,那聲短暫的慘叫被懷疑為掠過府邸上空的 “夜貓子”的嚎聲,那當然屬於“不祥之兆”,需得 加倍小心——姨娘當場吩咐,天一亮便到隆福寺和白 雲觀請僧、道來府禳解。
    一切似乎又歸於正常。多燃的燈燭相繼熄滅,多 餘的人等相繼散去,值夜的照常坐屋值夜,巡*的照 常繞著府牆打*。
    天上密布的紫雲裂開一道縫隙,一束蛋青色的月 光瀉向地面。
    貝子府漸漸現出了它的輪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漸 漸顯出了它們的輪廓。高聳在北城正北端的鐘樓和鼓 樓,也漸漸顯出了它們那雄偉的輪廓。
    鼓樓——又稱譙樓——上,傳來交*的陣陣鼓聲 ,打破了這夜空的寂寥。
    一群流螢從鼓樓的牆體下飛過。
    這似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 樣,並且同它的後一夜也將大同小異。
    天光漸漸放亮。
    隨著天色由晶黃轉為銀藍,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蘇 醒過來。鼓樓前的大街上店鋪林立,各種招幌以獨特 的樣式和潑辣的色彩,在微風中擺動著;騾拉的轎車 交錯而過,包著鐵皮的車轱轆在石板地上軋出刺耳的 聲響;賣茶湯、豆腐腦、烤白藷的挑販早已出動自不 必說,就是修理匠們,也開始沿著街巷吆喝:“箍桶 來!”“收拾錫拉家伙!”……賣花的婦女走入胡同 ,嬌聲嬌氣地叫賣:“芍藥花——揀樣挑!”故意在 鼻子上塗上白粉的“小什不閑”乞丐,打著小鈸,伶 牙俐齒地挨門乞討……而*古怪的是賣鼠夾鼠藥的小 販,一般是兩人前後同行,手裡舉著一面方形白紙旗 ,上頭畫著老鼠竊食圖,前頭一位用沙啞的聲音吆喝 :“耗子夾子——夾耗子!”後頭一位用粗嗄的聲音 相呼應:“耗子藥!花錢不多,一治一窩!”…… 鐘鼓樓西南不遠,是有名的什剎海。所謂“海” 其實就是淺水湖,一半種著荷花,一半闢為稻田。據 說因為沿“海”有許多寺廟庵堂,所以得“什剎海” 之名。“什剎海”又分前海和後海,二“海”之間, 有一石砌小橋,因形得名,人稱銀錠橋。銀錠橋畔, 有一小戶人家,專賣豆汁。
    豆汁並非豆漿。將綠豆用水浸發後,磨成原汁, 使之發酵,分解出可供制作粉絲的澱粉後,再濾出“ 黑粉子”和“麻豆腐”,*後所剩的味道酸澀的一種 濁液,便是豆汁——未學會飲用者,特別是南方遷入 北京的居民,往往僅啜一口便不禁作嘔,然而老北京 們卻視它為*價廉物美的熱飲,許多人簡直是嗜之入 迷。百年後的**,北京仍有不少人酷愛此物,甚至 有那漂洋過海僑居國外多年的北京人,雖然早已遍嘗 世上各種美味佳肴,但一旦回到北京,提出的首批願 望之一便是:“真想馬上喝到一碗熱豆汁!” 話說當年銀錠橋畔那家小鋪,所賣豆汁極有口碑 。經營者為一對年過半百的老實夫婦,他們的豆汁發 得好、漂得淨、質量醇正,而且經營有方,為顧客們 想得極為周到。有那家道已然沒落的旗人老太太,為 了節省幾個銅板,到了店鋪並不買那熱好的熟豆汁, 而是買下生豆汁,用陶缽裝回家再熱熟了喫——店主 夫婦對她們也一視同仁,笑臉相迎,毫不怠慢。北京 人喝熱豆汁時,講究喫這麼幾種東西:咸菜、焦圈、 燒餅。這家店鋪的咸菜顏色正、模樣俊、味道香,咸 菜絲有辣的、不辣的、寬條的、窄條的幾種,而且還 供應用苤藍切成的骰子塊,澆上辣椒油,夏天*用冰 鎮,隨要隨取,真是粗菜細做了。那焦圈炸得不溫不 火,金紅脆薄,夾在層次分明、芝麻粒蓋面的芝麻醬 燒餅中,就著喝那熱豆汁,對嗜好者來說,真有銷魂 奪魄之感。
    但就是這對賣豆汁的夫婦,前幾日卻慘遭不幸。
    他們有一獨生女兒,年方二八。父母鐘愛此女, 既不讓她“當垆”,*不令她制作,寵為掌上明珠, 滿足她的一切要求。這女兒長得十分美麗——自然是 按當時的審美標準衡量。她有著一張鵝蛋臉,雙眼細 而長,鼻梁平塌而鼻頭圓白,一張地道的櫻桃小口, 上唇的輪廓線呈明顯的M形,下巴偏右側有一顆不大 不小的黑痣。
    時值丁香盛開的初夏,母親帶著女兒,從豐臺姥 姥家歸來,臨近什剎海時,已是夕陽落山之際。滿湖 新張開的綠荷,在晚風中瑟瑟抖動,岸柳如絲,拂在 姑娘的身上,同她腰繫的汗巾,以及汗巾上的檳榔香 袋相糾纏,姑娘不由得站在湖邊,嬌喘微微,同母親 暫歇一時;好在再拐兩個彎兒,便到銀錠橋了。
    不料事情壞就壞在她們娘兒倆那一歇。
    她們所歇的地方,南邊是一片栽滿綠荷的湖水, 北邊隔著一條車道,是一家有名的飯館——會賢樓。
    那飯館是兩層樓的格局,樓檐下掛著一溜黑地金字的 長牌子,牌子下垂著紅布條兒,大有古人所謂“青旗 在望”的意思。樓上樓下都是十二開間,全都是磨磚 對縫的牆體,樓上還有寬大的綠油欄杆畫廊,雅座中 的貴客,可以憑欄眺望,對景品酌。
    偏偏那天有一佻男子在二樓上憑欄狂飲。他透過 綠柳垂絲,一眼望到了那位賣豆汁夫婦的女兒。
    那佻男子,便是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個貝子府的主 人,即貝子本人。此人好穿青洋縐衣服,隨身總帶著 一把鐵股大折扇,打開來扇面超過半圓,上面畫著一 隻狂浪的黑蝴蝶,凌駕在一片血珠般的花叢上。他兩 手十指上起碼戴著五枚戒指,其中兩隻是有倒須鉤的 鐵戒指——由此可知其人秉性如何。
    當那賣豆汁夫婦的女兒在湖邊心情怡悅地歇息時 ,她萬沒想到大禍即將臨頭。當天她穿著一件藕絲單 衫,立在晚風中,襯著碧波綠荷,恰似一朵素雅的出 水芙蓉。偏她頻頻伸出纖指,理著被晚風吹亂的鬢發 ,*顯得裊娜多姿,楚楚動人。那貝子從樓上望去, 頓時酥掉了半邊身子…… 當那姑娘同母親回到家中,夫妻父女還來不及敘 談時,貝子已在一群侍從簇擁下,闖入了他們家中。
    貝子自恃亮出自己的身份後,別說提出要納那姑娘為 妾,就是強要她進府當個“通房”大丫頭,賣豆汁的 夫婦怕也不得不屈從。
    誰知當姑娘和母親驚恐萬分地回避後,那父親卻 絲毫不為所動,隻是嚴正地說:“我們高攀不上。我 們夫婦二人,隻有這麼一個女兒,我們隻要能招進個 白衣女婿,把這豆汁鋪維持下去,就心滿意足了。” 貝子和他的豪奴們悻悻然而去。
    慘劇便發生在第二日凌晨。可憐的姑娘!同她的 父母雖然徹夜未眠,心存憂懼,但總還以為尚有僥幸 擺脫貝子糾纏的可能;天光透進窗牖後,那姑娘對著 一面當年價格極昂的玻璃鏡子——是她家的貴重物品 之一——正細細地進行晨妝,忽然貝子府的一群豪奴 破門而入,二話不說,架起她就往外拖。姑娘失聲哭 喊起來,拼死掙扎著,父母親聞聲慌忙從濾豆汁的灶 房中跑了過來,本能地撲上去搶救——可憐那父親被 豪奴一鐵尺擊中頭部,頓時暈倒在地,母親跌倒在門 檻之內,大聲呼救時,女兒已被豪奴們架入了馬車; 鄰居們聞聲圍到了門外,開始還不乏挺身質詢、援救 之人,但為首的豪奴叉腰那麼一嚷,人們便都敢怒而 不敢言了。那豪奴嚷的是:“奉貝子爺鈞命,來此搜 捕逃妾!誰敢多管閑事,上前試試長著幾個腦袋!” 那日午正時分,鐘樓悠悠然地撞著鐘,什剎海銀 錠橋一帶,人們仍像往日一樣地照常活動著。走過來 了用一對小銅碗(名曰“冰盞兒”)相擊、賣酸梅湯 和炒紅果的小販,又走過來了手持梭子(名曰“喚頭 ”)、發出嗡嗡響聲的剃頭匠,還過來了一位賣“仙 鶴燈”的……不遠的街巷中——也許是煙袋斜街,或 許是鴉兒胡同中,傳來了墩鼓、號筒、嗩吶、韻鑼、 海笛等樂器和鳴的聲音,一定是哪家娶新媳婦的花轎 已經過來了…… 然而那賣豆汁的夫婦卻處在**的痛苦之中。父 親養傷臥在床上,雖有富於同情心的鄰居前來幫忙照 顧,但他一時怕難痊愈,昏迷中不時吐出絮絮的囈語 ……母親已處於半癲狂狀態,她跌坐在銀錠橋頭,一 邊拼出全部力氣號啕大哭,一邊時斷時續地發出*嚴 厲的詛咒…… 據目擊者說,就在鐘樓鳴鐘中止不久,忽然出現 了一位騎馬的少年,他身穿一襲華美的長袍,頭上戴 一頂前面嵌著美玉的便帽,手裡拿著一根鑲著翡翠的 馬鞭,看去似乎是個書生,可是眉宇間卻洋溢著一股 雄武的英氣;他在賣豆汁的那位母親面前下了馬,和 藹地問她為何在此慟哭。周圍的人幫著那位近乎癲狂 的母親,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
    那美少年聽完,不禁雙眉倒豎,切齒有聲。人們 聽見他說:“老媽媽,不要哭了。你等著聽好消息吧 !”待人們回過神來時,隻聽見一陣遠去的馬蹄聲, 隻留下一股異常的香氣。人們幾疑剛纔所見的純繫幻 覺中的人物。
    但幾天以後,便發生了開頭所寫的那件事——在 一個月黑夜裡,貝子府中忽然發出了一聲短暫的慘叫 。
    當晚貝子府的人們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第二天 天光大白以後,人們纔發現貝子從昏死中蘇醒了過來 ,淒厲地呻吟著——原來他的雙目不知被誰剜去了, 臉上是兩個駭人的血洞。據說在床帳上還發現了一張 紙條,上頭寫著十六個字:“抉汝眸子,汝其猛省。
    刀光霍霍,已盤汝頂。” 到這天上午,貝子府中發生的事情便傳遍了鐘鼓 樓、什剎海一帶。鄰居們自然爭先恐後地去報告了那 賣豆汁的夫婦。
    是誰剜去了那惡貝子的雙目,賣豆汁的夫婦和左 近的鄰居們都心中有數。
    但據貝子府裡所傳,直到府裡的人聽見貝子的呻 吟聲,開門進去以前,他那居室的門窗都關合得極為 嚴密,毫無被撬開過的痕跡,整個府第的所有門窗, 也都如此…… 歲月悠悠。鐘鼓樓依然雄踞著。
    銀錠橋畔那賣豆汁的夫婦,不知後來同女兒團聚 沒有?他們那爿小小的豆汁鋪,百年之後,不知尚有 餘痕可辨否? 那座貝子府,據說如今成了一所中學。當師生們 處在笑語喧嘩的校園中時,有誰還會想到,曾經有過 那麼一個月黑夜,在那陰森森的府邸中,曾出過那麼 一樁怪事:有一位放蕩無忌的貝子,在門窗密合的情 況下,被人剜去了雙目,發出過一聲淒厲可怖的慘叫 …… 這事自然成了一樁茶餘飯後的談資,雖經百年, 如今到鐘鼓樓、什剎海一帶去查訪,還能聽到老北京 們的娓娓傳述,當然,各自加以不同的佐料,安排不 同的結局,因而構成不同的“版本”。
    然而,在鐘鼓樓邊生息不已的人們之中,像這傳 說中那種純善與極惡的人隻是極少數;呈現於鐘鼓樓 下的大量生活場景,也並非都是“月黑殺人夜”或“ 風高放火天”。因此,我現在呈獻給讀者的這部小說 ,竟並不循著這離奇的傳說朝下發展,而將鐘鼓樓下 那平凡瑣屑卻蘊涵*豐富的一面,向讀者加以展現, 想來不會使親愛的讀者們見怪吧? 往下讀,讀者們就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離你 **之近。
    遠的東西,常使我們感到神秘。近的東西,常讓 我們覺得平淡。但關鍵是能否有所發現。無論遠近、 高低、大小、上下,倘能有所發現,都能給我們帶來 收獲,帶來快樂。讓我們試一試吧! 請記住,在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端,屹立著古老 的鐘鼓樓。
    鼓樓在前,紅牆灰瓦。
    鐘樓在後,灰牆青瓦。
    鼓樓胖,鐘樓瘦。
    盡管它們現在已經不再鳴響晨鐘暮鼓了,但當它 們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時,依舊巍然地意味著悠悠流逝 的時間。
    時間流到了1982年12月12日那**…… 在鐘鼓樓附近的一條胡同中,有個四合院;四合 院中有個薛大娘——請看、請看……P3-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