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被背叛的遺囑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社會小說
【市場價】
211-307
【優惠價】
132-192
【介質】 book
【ISBN】97875327529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譯文
  • ISBN:9787532752997
  • 作者:米蘭·昆德拉|譯者:餘中先
  • 頁數:293
  • 出版日期:2011-01-01
  • 印刷日期:2011-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40千字
  • 《被背叛的遺囑》繫米蘭·昆德拉文學理論代表作之一,自1993年出版至今影響不斷,在文學創作和研究界深有影響。書中作者不僅討論文學的抽像問題,而且也在論述中涉及社會思想以及音樂創作諸方面問題。*細膩真摯的文字,*鮮明震撼的觀念,讓你深切體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 《被背叛的遺囑》是昆德拉的一本隨筆集。像他之前的《小說的藝術》 一樣,主要是昆德拉對於小說的思考,不是小說,比較類似昆德拉整理起來 的思維的碎片。一共有九個部分:巴奴日不再引人發笑之日;聖伽爾塔被的 被閹之影;紀念斯特拉文斯基即席之作;一個句子;尋找失去的現在;作品 與蜘蛛;家中不遭疼愛的人等。再《被》中,昆德拉主要講的是歐洲小說的 歷史和他對一些作家作品的評價與分析(比如卡夫卡,拉伯雷)還有他對小說 之美和小說現狀的探討。 《被背叛的遺囑》是本好書,比起昆德拉的小說來,這種隨筆性質的文 集比較容易理解,也包含了他的許多智慧,我當時看這本書時常常為他的某 句話拍案叫絕呢……讀一下這本書的話也會加深你對昆德拉小說的理解。
  • **部分 巴奴日不再引人發笑之日
    第二部分 聖伽爾塔的被閹之影
    第三部分 紀念斯特拉文斯基即席之作
    第四部分 一個句子
    第五部分 尋找失去的現在
    第六部分 作品與蜘蛛
    第七部分 家中不遭疼愛的人
    第八部分 霧中之路
    第九部分 親愛的,您不在自己家中
  • 幽默的發明 懷孕的高朗古傑夫人喫多了牛腸竟然脫了肛,下人們不得不給 她灌收斂藥,結果卻害得她胎膜被撐破,胎兒高康大滑入靜脈,又順 著脈管往上走,從他母親的耳朵裡生出來。從**個句子開始,這 本書就攤了牌:作者在此講述的事是當不得真的,也就是說,作者並 不能肯定真實(科學的或神話的)與否,他並不想按照事情在現實生 活中的樣子來描述它們。
    幸運的拉伯雷時代:小說之幼蝶飛了起來,身上還帶著蛹殼 的殘片。龐大固埃以其巨人的外表仍然屬於過去的神怪故事,而巴 奴日則已經悄然到達了小說的尚且陌生的未來。一門新藝術誕生 的特殊時刻,賦予了拉伯雷的這部書一種無與倫比的豐贍性;一切 全都在此:真實性與非真實性、寓意、諷刺、巨人與常人、趣聞、沉思、 真實的與異想天開的遊歷、博學的哲理論爭、純粹詞語技巧的離題 話。**的小說家——十九世紀的繼承者——對**批小說家所 處的這一如此古怪的世界,對他們擁有的歡樂的生活自由抱有一種 羨慕不已的懷戀。
    如同拉伯雷在他作品的開頭幾頁讓高康大從母親的耳朵早誕 生,呱呱墜於塵世之地一樣,在《撒旦詩篇》中,薩爾曼·拉什迪②的 兩個主人公在飛機於空中**之後一邊墜落一邊還聊天、唱歌,以 一種喜劇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行事。而此時,“在他們頭上、身 後、腳下,在真空中”,飄蕩著活動的靠背椅、硬紙杯、氧氣面具和旅 客,兩人中,一個名叫吉布裡爾·法裡什塔的,“在空氣中遊泳,遊蝶 泳,遊蛙泳,蜷成一團後,向幾乎是黎明時刻的幾乎無邊無際的空中 伸出胳膊與腿”,另一位名叫撒拉丁·查姆察的,像是“一個怪誕的 幽靈,[……]腦袋衝地直落下來,灰色**上所有的紐扣全都扣得 整整齊齊,雙臂緊貼著身子[……]頭上戴一頂圓頂帽”。小說是由 這樣的一幕開始的,因為拉什迪也像拉伯雷一樣懂得,小說家與讀 者間的契約應該從一開始就建立;這一點必須清楚:他在這裡講述 的事是當不得真的,盡管事情恐怖得不能再恐怖了。
    當不得真與恐怖的聯姻。這裡是《巨人傳》第四部中的一幕:龐 大固埃的小船在大海中遇到了一艘羊販子的商船,一個羊販子看到 巴奴日的褲子沒有前開襠,眼鏡又拴在帽子上,便把他當作王八,以 為自己有資格捉弄他一下。巴奴日當即以牙還牙,向他買了一隻 羊,旋即把羊扔到海裡,羊的生性就是跟著領頭的跑,所有其他的羊 就爭先恐後地跟在**隻後面往海裡跳。賣羊的一個個急紅了眼, 揪著羊毛羊角死不放手,也就跟著撲通撲通掉入水中。巴奴日手綽 一根篙,可那不是為了搭救他們,而是不讓他們爬上船來;他振振有 詞地勸勉他們,苦口婆心地給他們指明今世的悲慘與痛苦,以及來 世的幸福與好處,同時肯定道,亡故的魂靈要比活在世上的人幸福 得多。萬一他們不樂意死去還想活在世人之中,他也希望他們能幸 運地踫上一條鯨魚,就像約拿遭遇的那樣。等到群羊與賣羊人全 都淹死後,約翰修士向巴奴日表示祝賀,隻不過捎帶指責了他不該 付錢給羊販子,不該就這樣糟蹋了金錢。巴奴曰答道:“不提錢了, 天主在上,我這個玩笑可不止值五萬法郎!” 這一幕是不現實的、不可能的,但它至少還有一個道德含義吧? 拉伯雷揭露了商販們的吝嗇?我們應該為他們的罪有應得而幸災 樂禍?或許他是想激起我們對巴奴日殘酷行為的憤慨?或許他是 以反教會精神嘲笑巴奴日宣揚的愚蠢的宗教的陳詞濫調?你們都 來猜一猜吧!每一個答案都將是一架捕捉傻鳥的夾子。
    奧克塔維奧·帕斯說:“荷馬也好,維吉爾也好,都不知道幽 默,阿裡奧斯托似乎預感到了它,然而,幽默隻是到了塞萬提斯筆 下纔形成個樣子[……]幽默是現代精神的偉大發明。”他的基本的 思想很清楚:幽默並不是人類的一項遠古實踐,它是與小說的誕生 相聯繫的一項發明。因而幽默不是發笑,不是嘲笑,不是諷刺,而是 一種特殊的喜劇形式,帕斯說得好(那是理解幽默的基本點的一把 鑰匙):它“使得它所觸及的一切都變得模稜兩可”。誰若是不能從 巴奴日讓販羊商人淹死海上、並向他們大肆宣揚來世之福的故事中 找到快樂,誰就永遠也不能懂得小說的藝術。
    道德審判被懸置的疆域 假如有人問,什麼是在我的讀者與我之間產生誤會的*常見原 因,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幽默。那是我來到法國之後不久,我對一 切都很膩煩。當一個**的醫學教授表示希望見到我,因為他喜歡 我的《告別圓舞曲》時,我真是受寵若驚。他認為我的小說有預言 性:斯克雷塔大夫這個人物在一個溫泉城市治療不孕婦女,他借助 於某種特殊的注射器,悄悄地為女病人授入他自己的精液,在這一 作品中,我涉及到了未來的一大問題。教授邀請我參加一個關於人 工授精的學術討論會,他從衣兜裡掏出一張紙,給我念他論文報告 的草稿。提供精液應該是匿名的、無償的,而且(這時他瞪了我一 眼)是出於三重的愛:對一個渴望完成其使命的陌生卵子的愛,對提 供精液者自己因供精行為而得到延續的本體的愛,*後還有對痛苦 的、未獲生理滿足的夫婦的愛。隨後,他又瞪了我一眼:盡管他對我 抱有敬意,他仍然要批評我:我沒能以足夠有力的方式,表達清楚提 供精液行為的道德之美。我於是為自己辯護:小說是喜劇!我筆下 的大夫是一個異想天開的人!不應該把一切都那麼當真!他不信 任地反問:那麼,我們不應該把您的小說當真嘍?我被問得糊裡糊 塗,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再沒有比懂得幽默*困難的事了。
    在《巨人傳》第四部中,有一場海上風暴。所有人都跑上甲板拼 命搶救船隻,隻有巴奴日被嚇昏了頭,躺在那裡呻吟不已。他的哀 訴連篇累牘。一旦風雨過後,勇氣又復歸他身上,他便嫌他們懶惰, 把他們一個個罵得狗血噴頭。下面這一點*為奇怪:這個懦夫,這 個無賴,這個撒謊的家伙,這個嘩眾取寵的人,不僅沒能激起我們的 義憤,反而在這大吹大擂的一刻裡*能贏得我們的喜愛。正是在這 些段落中,拉伯雷的書真正地、**地變成了小說。要明白:這是道 德審判被懸置的疆域。
    懸置道德審判並非小說的不道德,而是它的道德。這道德與那 種從一開始就審判、沒完沒了地審判、對所有人全都審判、不分青紅 皂白地先審判了再說的難以根除的人類實踐是涇渭分明的。如此 熱衷於審判的隨意應用,從小說智慧的角度來看是*可憎的愚蠢, 是流毒*廣的毛病。這並不是說,小說家**地否認道德審判的合 法性,他隻是把它推到小說之外的疆域。在那裡,隻要你們願意,你 們盡可以痛痛快快地指責巴奴日的懦弱,指責愛瑪·包法利,指責 拉斯蒂涅克,那是你們的事;小說家對此無能為力。
    創造一個道德審判被懸置的想像領域,是一項巨大的偉績:那 裡,唯有小說人物纔能茁壯成長,要知道,一個個人物個性的構思孕 育並不是按照某種作為善或惡的樣板,或者作為客觀規律的代表的 先已存在的真理,而是按照他們自己的道德體繫、他們自己的規律 法則,建立在他們自己的道德體繫、他們自己的規律法則之上的一 個個自治的個體。西方社會習慣於自我標榜為人權的社會,但 是,在一個人能有權利之前,他首先應該構成為個體,應該把自 己當成這樣或那樣的一個人,應該被別人當成這樣或那樣的一 個人;而要是沒有歐洲藝術,尤其是小說的長期實踐——它教 會讀者去對另一個個人產生好奇心,去試圖弄明白與自己的真 實所不同的別的真實——這一點便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這個 意義上,奇奧朗有理由把歐洲社會稱之為“小說社會”,而把歐洲 人叫做“小說之子”。
    褻瀆聖物 世界的非神化(Entgotterung)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殊現像。
    非神化並不意味著無神論,它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景:個人,有思 想的自我,代替了作為萬物之本的上帝;人可以繼續保持他的信 仰,去教堂跪拜,在床前禱告,然而他的虔誠從此將隻屬於他的 主觀世界。在描述了這一情景之後,海德格爾總結道:“諸神 就這樣終於離去。留下的空白被神話的歷史學與心理學的探究 所填補。” 從歷史學和心理學上探究神話和探究聖書是說:把它們變 得世俗,褻瀆它們。世俗這一詞來自拉丁文profanum:原意為 神廟前的地方,神廟之外。所謂褻瀆就是將聖物搬出神廟,搬到 宗教之外的範圍。如果說,笑在小說空間中看不見地彌散著,那 麼小說的瀆神就早已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宗教與幽默是不能兼 容的。
    托馬斯·曼寫於一九二六至一九四二年間的四部曲《約瑟和 他的兄弟們》,是一部對聖經的“歷史學與心理學的探究”的**之 作。在托馬斯·曼的筆下,聖經故事以一種令人發笑並莫名其妙地 令人膩煩的調子講述出來,也就是說,它再也不是一本聖書了。在 《聖經》中亙古以來就存在的上帝,到托馬斯·曼的筆下,成了人類 的造物,成了亞伯拉罕的創造,亞伯拉罕讓他從多神教的混沌中走 出來,先是像一個高等的神祗,然後成為**的神。上帝知道應該 將自己的存在歸功於誰,他喊道:“真是不可思議,這個可憐的人居 然認識我。我還沒開始因他而出名嗎?事實上,我要去給他敷聖油 了。”特別要注意:托馬斯·曼強調說他的小說是一部幽默作品。聖 經令人發笑!就拿波提乏之妻與約瑟的故事來說吧,那女人欲 火中燒,花言巧語地拿淫語百般挑逗他,說話時像一個小孩子那 樣,從牙縫裡嘶嘶地漏氣發不準音:跟我歲(睡)覺,跟我歲(睡)覺, 而約瑟在整整三年中一直守身如玉,日復一日地向那嘶嘶作響的 女主人耐心解釋,他們之間是嚴禁**的。事發之日,隻有他們 兩人在家,她又一次哀求,跟我歲(睡)覺,跟我歲(睡)覺,而他則再 一次耐心地、學究味十足地解釋禁止他倆**的理由,就在他解 釋的那當兒,他的性欲勃發起來,我的天哪,他勃起得那麼有力, 波提乏之妻一見,便瘋了似的揪住約瑟的襯衣,當勃興不已的約 瑟撒腿逃跑時,她頓時失卻常態,*望地嚎叫起來,大喊救命,說 約瑟要強奸她。
    托馬斯·曼的小說贏得了一致的推崇。這說明瀆神不再被 認為是一種冒犯,而是從此進入社會習慣之列。在現代社會中, 不信神不再是可疑而具有煽動性的事情,而宗教信仰也喪失了往 日的傳道意義上或排斥異己式的確信。斯大林主義對宗教的打 擊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了一個決定性的角色:它試圖抹去一切基督 教的回憶,粗暴地迫使人們意識到,不管我們信神還是不信神,不 管我們是褻瀆神聖者還是虔誠的教徒,我們都扎根於昔日同一種 基督教傳統的文化,如若沒有這一傳統,我們就將隻是沒有實體 的影子,沒有詞語的推理者,精神上的無國籍者。
    我從小受無神論的教育,而且一直津津樂道於此,直到有一 天,我目睹基督徒受到侮辱,情況頓時起了變化。一下子,我青少 年時代詼諧的無神論如同一切年輕人的幼稚行為一樣,飛逝得無 處可尋。我理解我信教的朋友們,我的心中充滿**和團結精 神。有時我還陪同他們去教堂望彌撒。盡管如此,我仍然無法相 信存在著一個掌握我們所有人命運的活生生的上帝。無論如何, 我又能知道什麼?而他們,他們又能知道什麼?他們確信自己確 信嗎?我身子坐在教堂裡,心中卻懷著一種奇怪而幸福的感覺: 我的不信神與他們的信神竟是那麼令人驚奇地相近。
    P3-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