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持燈的使者(增訂版)(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都市情感
【市場價】
532-772
【優惠價】
333-483
【介質】 book
【ISBN】97875495856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49585618
  • 作者:編者:劉禾
  • 頁數:553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00千字
  • 由劉禾主編的《持燈的使者(增訂版)(精)》是《
    今天》是一本散文集,由關於《今天》雜志的懷舊文
    章和回顧口述組成。書中,不僅有朦矓詩派詩人的事
    跡,如:食指、舒婷、多多、顧城等,他們穿梭於白
    洋澱、杏花村、北京胡同之中,創作了一首首經典的
    朦矓詩;還有他們那一代人的詩歌記憶,通過不同作
    者的手筆,尋得共通的詩歌閱讀體驗。這些氣氛和體
    驗貫穿始終,使得我們返回並重新思考詩歌那古老而
    常新的源頭。這本書是對“朦矓詩”在發生學或現像
    學意義上的一次探索,同是也是一種自覺的寫作嘗試
    ,具有文獻資料意義,而通常意義上的文獻並不刻意
    經營寫作。本書使得我們重新思考現代文學史一貫的
    寫作手法,因為它所代表的傾向是另一類的文學敘事
    ,一種散漫的、重視細節的、質感較強的文學史寫作

    “所謂‘持燈’,是黑暗中的一線光芒,光亮就
    一小圈,周圍的“暗”倒是主體;而“使者”,通常
    意義上講,是兩軍對壘或兩軍、兩國邦交之初的先行
    官,無言獨行中透著烈士的悲壯。”
  • 增訂版序言
    序 言
    昨 天
    齊簡 詩的往事
    田曉青 十三路沿線
    阿城 昨天**或**昨天
    鄭先 未完成的篇章
    徐曉 《**》與我
    鄂復明 七十六號小屋的編輯部
    萬之 也憶老《**?
    多多 1970—1978北京的地下詩壇
    北島 彭剛
    舒婷 生活、書籍與詩
    宋海泉 白洋澱瑣憶
    楊樺 青春白洋澱
    何京頡 心中的郭路生
    戈小麗 郭路生在杏花村
    崔衛平 郭路生
    徐曉 永遠的五月
    鄂復明 憶一凡
    徐曉 無題往事
    一平 為了告別的紀念:獻給趙一凡
    **說昨天
    劉洪彬 (整理) 北島訪談錄
    唐曉渡 芒克訪談錄
    亞縮、陳家坪 彭剛、芒克訪談錄
    亞縮等 鄂復明訪談錄
    亞縮、陳家坪 李南訪談錄
    亞縮、陳家坪 馬佳訪談錄
    亞縮、陳家坪 林莽訪談錄
    亞縮、陳家坪 王捷訪談錄
    附錄
    附錄一 李建立 “星星美展”與《**》雜志
    附錄二 李建立 文學青年的崛起:以《**》讀者之一蔡振華為例
    附錄三 《**》雜志大事記(1978—2016)
  • 十三路是北京城區一條老公共汽車線。它究竟有 多老,我無從考證,亦無關本文宏旨,要緊的是它大 致劃出了我成年以後的生活半徑。自我七三年從軍隊 復員到一家工廠上班至今,除偶爾的逸出,在這條路 上已經奔波往返了二十四年,估計已經繞地球好多圈 了,卻在原地未動(不論從地理意義還是從人生意義 而言)。據此您會認為我是一個十分刻板、循規蹈矩 的家伙。不錯,我正是這樣一個家伙。若不是半道上 出了點差錯,說不定此刻我正在以前的終點,北新橋 北京電視設備廠的鉗工案子上打盹呢。
    兒童醫院 十三路公共汽車從城西頭風景如畫的玉淵潭公園 附近發車,搖搖晃晃地駛過擁擠破敗的老城區,在城 東北角的和平裡北口打住,在北京橫平豎直的田字格 裡曲曲折折地劃了一道塗鴉般的斜線,一路上的風景 令人愁悶,站名卻可引發方志學家的思古之幽情。
    眼下,同其他公汽線路相比,十三路沿線二十多 年來的變化不大,除臨街的危房改建成鋪面(*能反 映時代變遷的,莫過於白塔寺站牌旁邊冒出的一家名 日“亞當和夏娃”的性用品店),幾乎一切如故。
    請想像七十年代末的一個早晨,地點在十三路兒 童醫院一站(當時的車站位於兒童醫院十字路口的西 邊)。當*後一位乘客喫力地擠進車廂,汽車轟鳴著 起步時,從不遠處的街角,一個剃小平頭的家伙如逃 命般狂奔過來,斜背在身後的“軍挎”裡發出啷啷的 響聲(我真為他捏著把汗,那飯菜若是從飯盒裡顛出 來,準會弄得包裡一塌糊塗),他先是迎著汽車跑, 然後放慢腳步,停住,當汽車擦身而過時跟著跑幾步 ,然後一個箭步躥上去,用手拽住車門內的扶手,腳 卡住正要關閉的車門,身子晃悠著弔在車廂外(這場 面頗似電影《鐵道遊擊隊》中扒飛車的驚險鏡頭,* 非我輩能模仿一二的)。車門放屁般地撒著氣,終於 哨一聲關上了,汽車發出一陣誇張的怒吼向前駛去。
    我看見那個綠色的“軍挎”在車門外晃當著,隨著車 身的顛簸繼續發出響聲…… **的天氣真不錯,街邊的洋槐上枝條已開始發 綠,騎車的姑娘們迎著春日炫目的陽光瞇起眼睛,天 氣真不錯,你不必再去擠公共汽車(十三路汽車正拐 過街角,引擎的聲音被建築物擋住,驟然減弱,然後 消失在遙遠的往日)。這是七十年代末一個春天早晨 ,也可能是幾天以前。
    西單 在阜成門下車的人很多,如果您運氣好,可以占 到一個座位。瞧,運氣來啦,還是個靠窗的座位。當 你挪動腳步的當口(在您這歲數,動作已比較遲緩), 運氣就已經失去了。我看見他敏捷地用身子擋住我, 在我的座位上安頓下來,兩眼若無其事地望著窗外, 其實窗外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
    我站在他的身後,看他從“軍挎”裡掏出一本書 ,書名在我眼前一晃:《人的遠景》。我不禁暗暗驚 奇。我認得這本書。封面是一張牛皮紙包的(原來的 封面已經掉了),我用鋼筆描出標題字的邊緣,然後 用下雨般的斜線填實。當時這本不知從何而來的書在 朋友們手中傳看,*後又不知向何而去。為此我的上 家(我從他手中借出此書,期限為三天)和我的下家( 他從我手中借出此書,經上家同意為期三天)鬧到幾 乎*交的地步,*後大家同意此書已完成使命,說不 定此刻正在另一個讀書圈子裡傳看,亦可能正塞在某 一個凌亂的書架上(我忍不住要想像它在造紙廠裡歷 經了幾度輪回,眼下轉世為那個剛上車的時髦小妞手 裡那張花哨《精品購物指南》)。
    我記得這本書的作者是個法共的政治局委員,叫 做加羅蒂。這本書用批判和允許答辯的方式介紹二戰 以後法國形形色色的存在主義思潮。這讓我著實驚奇 ,因為我一直以為批判是不允許答辯的。說到存在主 義,我記得老於曾對我講起,在一次玉淵潭的詩歌朗 誦會上,他問一位法國記者:薩特在法國的影響如何 ?那個法國人用食指和拇指成一個圈兒——等於零。
    那法國人說。
    這件事當時給我一種很奇特的感覺,我想這就像 一位孤陋寡聞的天文愛好者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發現 了一顆新星,別人卻告訴他這顆星實際上早在人類誕 生前就熄滅了。
    這是題外話,還是讓我們回到十三路公共汽車上 來吧。
    若是在九十年代,一個人在公共汽車上看大部頭 的著作是很可能駭怪的,人們在公共汽車上隻看小報 和雜志。我在這車上經常見他已經好久了。我隱約記 得他開始從“軍挎”裡掏出的書是些俄國小說(不是 現在的俄國,是一九一八年以前的俄國——那使兩代 人夢牽魂縈的契訶夫和帕斯捷爾納克的俄國。這之間 隔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帝國的陷落,歷史似乎又 回到了起點),然後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品和德國 古典哲學——從康德到黑格爾到費爾巴哈。有一陣他 甚至從包裡掏出一本《資本論》。但沒幾天就換了, 或者這部改變了人類命運的經典(我現在卻認為改變 了人類命運的是另一本薄得多的小冊子一《共產黨宣 富》,因為對革命者來說,《資本論》太沉,不便於 攜帶,亦不便隱藏)對一個生活在商品活動並不典型 的社會中,並且隻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來說,是太過 艱深了。
    也許他在公共汽車上看書是為了裝模作樣,也許 僅僅是為了不給老人孩子和孕婦讓座(說來奇怪,那 時的孕婦特別多)。
    我可以猜想他的生活,每天按時上下班,星期日 洗澡洗衣睡懶覺,交際範圍很窄,充其量四五個人, 都是廠裡自命不凡的家伙,照此推論,他會終老在十 三路車上。我仿佛看見他頭發花白,仍舊穿著那件發 白的工作服,“軍挎”已經換成手中拎著的一個黑色 的人造革包。他喫力地擠上十三路,包裡已經沒有書 ,隻剩下一個裝著豬食般飯菜的飯盒……但看來我的 估計有點偏差。
    有一陣,他突然從十三路上消失了。那時有一些 事情發生。先是《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實踐是檢 驗真理的**標準》的署名文章,然後是***離開 了政治舞臺。而西單路邊的一堵牆上一夜之間貼滿了 各式各樣的大字報和油印的傳單;一位美國記者在天 安門對廣場上的中國人說,他明天要見鄧小平,他們 有什麼要求,他可以代為轉達。有人要他問問鄧小平 看法。第二天報紙頭版頭條的新聞做了回答,小平說 ,群眾受壓制這麼多年,發發牢騷是可以的…… 一次我偶然經過西單,無意中看見他正把車支在 馬路牙子上,然後他鑽進看大字報的人群。看來他上 下班選擇了一條*切近歷史進程的路線。
    現在想起來,這裡的氣氛很像一個農貿市場,不 過叫賣的貨色不同。從上訪者血淚斑斑的控訴到某些 人士對**內政外交的建言,以及他們之間的互相攻 訐。那時人們仍舊穿著千篇一律的藍衣服,但個性開 始顯露出來。
    東側,電報大樓的鐘樓上隔一小時就奏響《東方 紅》;長安街對面的首都影院、長安戲院和鴻賓樓飯 莊的前面依舊人流熙攘(當時《北京日報》曾登出一 則采訪,一位鴻賓樓的職工氣憤地對記者說:我們感 到很氣憤,他們擾亂了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長安 街上人流依舊,大多數人忙於上下班,上街購物,養 家糊口,甚至來不及向街邊發生的事瞥上一眼。“四 五”事件纔過去沒多長時間。
    我跟在他的身後擠進聽演說的人群。一個穿藍色 中山裝的年輕人正向聽眾呼吁:“…個人怎麼能夠禁 止另一個人頭腦中的思想呢?” 那天我**次見到L君。當時他站在一張凳子上 ,他的題目是關於引進外資和所有制。每當他提到中 國的近鄰與世仇日本時,就禁不住提高嗓門。他把戰 後的日本與中國做了一番危險的卻是令人印像深刻的 比較。後來引進外資和所有制的改革成為既定國策。
    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時在這裡上發出的聲音,有 多少得到了歷史的呼應而成為現實,又有多少被時間 湮沒,仍不失為一件意味深長的事情。
    九五年的**,我在貴友商場對面遇見L君和他 嫻靜的夫人。他說他將去美國,到美國後他將一邊進 修一邊打工過日子……後來我站在路邊,目送他的身 影消失在街頭的人流之中…… 還是讓我繼續跟蹤那個年輕人,他在我走神的一 瞬間已經不見了。我的面前隻有一堵牆,牆上的文字 在七八、七九年之交料峭的寒風中抖動著,喧囂著, 漸漸遠去…… 當我再一次見他,已是時隔半個多月了。那是在 北沙灘文化部的院牆外。當時他形單影隻地站在雪地 裡,在看牆上貼著的一溜白紙。不遠處文化部大門口 站著一個持*的哨兵。他手裡拿一支筆和一個本。後 來我在十三路車上看到過這個本子,我越過他的肩頭 讀到那些陌生而奇特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鍍金的天空中, /漂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或者:黃昏。黃昏。/丁 家灘是你藍色的身影。/黃昏。黃昏。/情侶的頭發在 你的肩頭飄動…… 能與自己的青春在一條老路上邂逅,不失為一件 饒有興味的事情。
    P17-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