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物圈(誰是地球最後的生靈)/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生物科學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5428524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ISBN:9787542852441
  • 作者:(美)達娜·德索尼|譯者:胡霞林//尹大強
  • 頁數:151
  • 出版日期:2011-12-01
  • 印刷日期:2011-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5千字
  • 《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共8冊,以氣候變化的原因和效應為中心,論述人類活動對大氣圈、地圖、水固、生物圈、自然環境、氣候、海洋和兩極地區所產生的衝擊。叢書的核心理念是:所有人都需要以科學知識作為堅實後盾,改變我們人類的不當行為,解決我們人類給這個脆弱星球帶來的各種問題。
    《生物圈(誰是地球*後的生靈)》(作者達娜·德索尼)是該繫列中的一冊,描述了生物多樣性及其進化過程,討論了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生態繫統之間的相互關繫,介紹了地球歷**的五次大滅*,並重點闡述了人類如何拯救現存的物種。
  • 地球是迄今我們所知的唯一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它所容納的生物多樣性 令人難以想像。然而,人類活動改變甚至破壞了地球生態繫統。現在,物種 滅絕的速度是地球歷史上正常滅絕水平的10—100倍。《生物圈(誰是地球最 後的生靈)》描述了生物多樣性及其進化過程,討論了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生 態繫統之間的相互關繫,介紹了地球歷史上的五次大滅絕,並重點闡述了人 類如何拯救現存的物種。 《生物圈(誰是地球最後的生靈)》的作者是達娜·德索尼。
  • 中文版導讀
    序言
    致謝
    緒論
    **部分 進化、生物和生態繫
    第1章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第2章 地球生命
    第3章 地球生態繫統
    第二部分 第六次大滅*
    第4章 地球**的滅*
    第5章 生境的消失
    第6章 污染
    第7章 氣候變化
    第8章 對動植物的過度掠邛
    第9章 入侵物種
    第三部分 保護生物多樣性
    **0章 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重要
    **1章 拯救瀕危物種
    **2章 土地保護
    **3章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未來
    結論
    延伸閱讀
    譯後記
  •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個新假說逐漸被人們接受,這就是:生命起源於 海底熱液,熱泉位於大洋底的火山區。直到**,在這些地方,溫度高達 400℃的滾燙海水攜帶著礦物質(或許還有氨基酸),從噴口衝人冰冷的海水 中。在早期的地球上,復雜的有機分子由通過噴口的簡單有機分子在熱能作 用下合成。支持這個假說的*重要的線索是:地球上大部分的原始生物主要 是現在在熱泉水中生存的嗜熱(喜高溫的)細菌。細菌是微小的、單細胞有機 體,以極高的密度生活於環境中。
    復雜有機分子用一層膜把自己所需的物質包裹起來,而把氧氣隔*在外 邊,以避免氧氣的毒害;因為氧氣對簡單的生化反應是有毒的。**個細胞 就這樣形成了。細胞可能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復雜的生物體,或者單個細胞 也可能就是一個生物體。每個細胞都含有一個細胞核,它決定了細胞的重要 功能。每個細胞核都含有核酸,這是一種對下一代儲存和復制遺傳信息都很 重要的有機物。在較高等的生物體中,攜帶遺傳信息的核酸是脫氧核糖核酸 (DNA)。DNA能夠進行完整地自我復制,所以當細胞分裂時,每個子細胞都能 從母細胞得到遺傳信息。生命進化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能夠繁殖並將遺傳 信息傳遞給子代。
    *初的細胞是很簡單的原核細胞、單細胞生物體,比如細菌,它們是沒 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早期的生物體將身邊少量的有機分子作為食物,利 用發酵過程將其消化;在這個過程中,糖被分解為二氧化碳、乙醇或乳酸和 能量。像酵母等很多原始生物都參與有機物的發酵。
    然後,真核細胞出現了,這是一類有著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和*復雜內部 結構的細胞。隨著生命的不斷增殖,能被簡單生物當做食物的小分子越來越 少。細胞不能再依賴從外界獲取營養,因此生物必須在進化中形成自己制造 食物的能力。大約35億年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進化出了光合作用能力 ,這是當時地球上制造食物能量的首要方法。
    植物是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真核生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CO:)和水 (H2O)來生產糖類(C6H1206)和氧氣(O2)。
    光合作用簡化的化學反應式是: 6C02+12H20+太陽能→C6H12O5+602+6H2O 在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之前,地球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氧氣。氧氣 *初出現時,就與岩石和海水中的遊離鐵結合形成鐵的氧化物(鐵鏽)。當所 有暴露的遊離鐵都被氧化之後,氧分子纔開始在大氣層中累積。當遊離氧達 到一定量時,就形成臭氧。臭氧(O3)是氧在外層大氣中的存在形式,它可以 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的太陽紫外輻射(UV)。這樣,那些有可能被高能 紫外線破壞的復雜的生物學分子,就可以在臭氧的保護下繼續進化。當大氣 層中出現氧氣之後,動物也開始進化了。
    雖然到目前為止,光合作用仍然是地球上食物能量的*大來源,但進行 化能合成的生物也可以制造食物能量。化能合成生物隻存在於海底熱液中, 它們通過分解化合物獲得能量。如果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液,化能合成很可能 要比光合作用*早出現。
    早期地球上的進化是**緩慢的。直到10億年前,生命纔從單細胞生物 體進化到多細胞真核生物,這時出現了覆蓋地球的大量藻類。(藻類是能夠 進行光合作用的一大類生物,一些人認為它們不是植物。)大約3億年後,多 細胞的動物出現了,那時,植物已經制造出了足夠的氧氣來供這些動物呼吸 。呼吸過程是用氧氣將糖轉化為植物和動物都能使用的能量,就像是光合作 用的逆過程: C6H12O6+602→6C02+6H2O+可用能量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氣體交換過程。在光合作用中,CO2轉化為O2; 在呼吸作用中,O2轉化為CO2。
    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早的多細胞生物進化出了很多種類型的生物。
    正是自然選擇的進化讓**的地球擁有如此驚人的生物多樣性。進化是 指隨著時間消逝而發生的變化,進化理論用來描述生物如何隨時間變化以適 應異常多樣的生境。生境是一種根據氣候、資源可用性和捕食者定義的環境 。生境僅僅定義這幾個因素。(捕食者是指捕食其他動物的動物。)生境有很 多種,例如北極,在鼕天是極夜,而在夏天是極晝;沙漠,有著強烈的陽光 和持續幾個月的干旱;熱帶,氣候持續溫暖濕潤。每種生境都有適合該生境 的各種生物。如果生境的條件發生改變,物種也必須進化。
    科學在看待世界如何運轉方面有獨特的視角;這種視角之獨特在於它是 基於事實和解釋的,而不是信仰。科學提供了一種研究世界如何運轉的繫統 方法,即科學方法。除了觀察事實和過程,找出其中奧秘的方法之外,科學 也是用科學方法得到的所有知識的綜合體。
    科學方法有一繫列清晰的步驟。根據背景信息,科學家可以提出一個假 說來解釋觀察到的現像。然後,科學家就可以通過觀察和實驗來驗證這個假 說。從觀察或者實驗中得到的事實稱為數據。對於一個現像,可能會用多個 假說來解釋。
    如果在經歷進一步的測試後,一個假說能夠解釋所有的數據而其他假說 則不能,並且沒有數據與該假說衝突,那麼這個假說就變成了理論。理論被 很多現像支持,而且沒有明顯不一致的現像。理論還可以預測行為。但是在 發現與理論相對立的數據後,即使已被廣泛接受的理論也可以被推翻;一個 理論作為某學科的基礎理論的時間越長,就有越多的數據支持,也就越易被 廣泛接受。進化論和板塊構造說是各自學科即生物學和地質學的構成骨架, 它們可能在細節上會有一些修正,但似乎不太可能被推翻。
    定律解釋了在一定情況下確定要出現的事物。重力定律說明,被拋起的 物體會落向地心,而且每次都是如此。理論則是建立在物理定律(比如重力 定律)之上的解釋,但是它們不會變成定律。雖然進化論永遠不能成為定律 ,但是稱其為理論並不會降低它對於解釋世界如何運行的重要性,也不會降 低其對科學的價值。就像進化論的倡導者達爾文所說的:“在自然界,生存 下來的不是*強的,也不是*聰明的,而是*能適應改變的。”P5-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