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古代商號/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政治經濟制度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貿易政策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介質】 book
【ISBN】97875044910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商業
  • ISBN:9787504491077
  • 作者:編者:王燁|總主編:傅璇琮
  • 頁數:182
  • 出版日期:2015-11-01
  • 印刷日期:2015-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商號與商幫文化承載了中國數千年的商業文化精髓,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商幫文化的繁榮與振興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文明的**結合。王燁編著的《中國古代商號》介紹了古代**的商人、商號與商幫,以期為讀者進一步了解古代商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 我國古代對於商號一般稱字號。隨著古代商業的 產生與發展,名商巨賈代有所出,商號也隨之出現。 有的字號發展起來並贏得了信譽,遠近聞名,成了一 種比金銀貨物更可貴的無形而巨大的財富和資本,名 曰:“金字招牌。”王燁編著的《中國古代商號》從 商業的產生,兼及商人、商幫商會,繫統地敘述了商 號的產生與發展歷程,介紹了歷史上著名商號的興衰 榮辱。
  • 第一章 古代商業的產生
    第一節 商業發展簡史
    古代的物物交換
    西周的商業
    春秋戰國商業的新發展
    城市商業與農村商業
    宋元的商業
    明清的商業
    第二節 商人與商業
    商人重利輕別離
    商人的起源
    先秦時代的商人
    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商人
    隋唐的商人
    宋元的商人
    明清的商人
    第三節 官商與儒商
    官營商業
    商人做官
    棄儒從商
    賈服儒行
    由賈入儒
    第二章 歷代**商人
    第一節 職業商人的出現與發展
    姜子牙經商
    管仲的商業政策
    鄭以商業為立國之本
    陶朱公的輝煌
    大鹽商猗頓
    智勇仁強的白圭
    大冶鐵主郭縱
    大行商鄂君
    大統一的贊助商
    自由商人的形成
    第二節 古代名商趣話
    重商奇纔桑弘羊
    遠行的外貿專家
    雜貨商孫春陽
    “樂善好施”的徽商鮑志道
    財神爺——瀋萬三
    世界首富——伍秉鋻
    紅頂商人胡雪岩
    清代皇商範毓□
    第三章 古代商團組織與商幫商會
    第一節 商幫
    商幫的出現
    商幫的特征
    第二節 會館
    會館的出現
    會館的發展情況
    會館的建立
    會館的管理與活動
    會館的性質
    第三節 公所
    公所的出現
    公所的職能
    第四節 行會
    行會的出現
    行會的主要作用
    行會的管理職能
    第五節 商會
    商會的出現
    商會的組織與管理
    第四章 古代**的商幫與商團
    第一節 北方**的商幫商號
    “彙通天下”的晉商
    獨霸西部的陝西商幫
    聲名顯赫的山東商幫
    第二節 南方**的商幫商號
    “無徽不成鎮”的徽州商幫
    手段高明的龍遊商幫
    敢闖天下的福建商幫
    精明能干的寧波商幫
    勢力龐大的廣東商幫
    第五章 古代**商號與***
    第一節 京城*****與商號
    吳裕泰茶莊
    張一元茶莊
    全聚德烤鴨店
    正陽樓飯莊
    都一處燒麥館
    砂鍋居
    同仁堂藥店
    鶴年堂藥店
    六必居醬園
    盛錫福帽店
    內聯陞鞋店
    牛欄山二鍋頭
    第二節 其他**商號與***
    果仁張
    狗不理
    樓外樓
    老鼎豐
    張小泉
    第六章 古代商人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商人的社會活動
    修路、築橋、興水利
    建宗祠、辦義學、開設書院
    第二節 商人宗族與家庭生活
    商人的宗族勢力
    商人的婚姻與家庭
    歷代商人的奢靡風氣
    參考書目
  • 明清的商業 明朝初年,政府一直忙於恢復元代留下的社會經 濟的爛攤子,直到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商業纔好不 容易走出低谷,再登高峰。清中葉社會經濟得到進一 步發展,商業隨之進入一個*新*高的階段,出現了 第三次飛躍。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一步步地淪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商業同時也蒙上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色彩。
    從明前期到宣德(1426—1435年)景泰(1450— 1457年)時,商品經濟曾經一度相當繁盛。然而自此 之後,隨著統治者越來越嚴重的貪欲,商稅逐漸加重 ,並增“市肆門攤稅”(營業稅),設立鈔關、征船 料稅,又加上工關稅,恢復了竹木抽分,重新對外國 貿物及本國土貨征收實物稅。“和買”再次變成低價 抑買。金花銀(明代稅糧折帳的銀兩)每石米纔折交 銀一兩,為以前的4倍。茶、鹽等法逐漸混亂不堪, 正德(1505—1521年)時*是在京城內外開設“皇店 ”,和民間商業爭利。其中甚至有聚娼尋樂的“花酒 鋪”,根本不顧及禮教世風。社會經濟再度走下坡路 ,階級矛盾日趨激化,農民起義全面爆發,*終震撼 了腐朽的封建傳統商業模式。自此,統治者纔決定考 慮革除一些弊政,自嘉靖(1522—1566年)時開始, 明朝歷史開始走下坡路。
    明朝後期,統制者所進行的*好的改進舉指包括 :廢除工役制、實行銀行役以及推行一條鞭法。以銀 代役制度從弘治(1488—1505年)時開始施行,然而 當時還不是**普遍。嘉靖八年(1529年)正式** 廢除輪班制,一律改納“班匠銀”;後由政府出錢雇 人充役,納銀數有所減輕。自此以後,廣大工匠的技 術與產品投入市場,發展並提高了民間的私營手工業 ,推進了一度遭受打壓的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在全 國推行的一條鞭是在萬歷九年(1581年),時任丞相 的張居正提出,的其內容就是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將 原先依照戶、丁派役的辦法改為按丁、糧(田賦稅糧 )派役,然後和其他雜稅合編在一起,計畝或計丁全 部折換成銀兩上交官府。在大多數農業地區,因為丁 役部分歸人田賦,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減輕了生活負 擔。農民為了多得貨幣用來繳納“鞭銀”,就按照市 場需求,因地制宜,種植那些*值錢的經濟作物,農 產品商品化的傾向增長迅速。明後期商品經濟取得* 大的發展,與這兩種制度的實施有很大關繫。
    明末清初之際,由於連年戰爭,導致全國上下到 處一片慘淡的景像。接著清政府為了防範鄭成功的抗 清勢力,*是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制訂了沿海無 人區的遷界措施。清政府擔心人民力量會對清廷統制 造成威脅,便對礦山嚴密封禁。東南城市*是限制絲 織業的發展,監視織工與市民的活動。所有這些舉措 都嚴重制約了商業的恢復與發展。*不可忽視的是清 代用白銀作為貨幣,銅錢作為輔幣,白銀因而不斷流 入燕京與邊外以及富商大賈達官污吏之手,很大部分 被這些人窖藏起來。貨幣無形中減少流通,而征稅還 是依舊用銀,導致流通中貨幣嚴重短缺,物價飛漲, 市場缺乏活力,交易停滯,這*給商業的發展帶來極 大的消極影響。
    比宋代*進一步的是,明清時期的農產品商品化 程度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突出的是棉花種植面 積得到迅速擴大。在明代,河南、山西、山東大部分 土地都種上了棉花,黃道婆的家鄉松江地區*是成為 全國**的棉花集中產區。清代產棉區又擴大到河北 、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區。河北地區的冀州 、深洲、趙州、定州等地,棉農數量遠遠多於普通農 戶。每年“新棉入市,遠商翕集,肩摩踵錯,居積者 列肆以斂之,懋遷者牽車以赴之,村落趁墟之人莫不 負孥紛如”(乾隆御題《棉花圖》)。甘蔗在福建、 廣東、臺灣地區獲得普遍種植,在臺灣是“蔗田萬頃 碧淒淒……一望茏蔥路欲迷”,所產蔗糖*遠銷售到 日本南洋。明萬歷時纔在福建、廣州一帶種植的煙草 ,到了清代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福建產煙區種煙* 是占大部分土地,南方的湘、桂,北方的陝、甘也都 相繼產煙。清代時期,柞蠶獲得大量發展,後經山東 向貴州、陝西等地傳播。茶葉在18世紀中出口大量增 加後,其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僅僅武夷山一地就年產 幾十萬斤。商業因為農業商品性生產的發展,獲得非 常好的物質條件。
    棉花、甘蔗、煙草、桑等經濟作物的飛速發展, 極大的抑制了糧田種植面積,導致這些經濟作物集中 產區的糧食不夠自己日常使用,急需餘糧區的接濟; 再加上城市工商業人口的激增,對糧食的需要量*多 ,以至於江南地區必須從兩湖、江西、安徽等地運進 遠調糧食。俗諺說:“湖廣熟,天下足”,糧食產銷 路線的改變得到明確反映。清代時甚至從遙遠的四川 購置米糧,關外的糧食同樣也需進關供應直隸、山東 甚至浙江、福建地區。廣東在清代時期也成了缺糧大 省。廣東地區所需要的大米主要取之於廣西、湖南, 臺灣米則經過海路運銷福建。
    P9-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