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休克主義(災難資本主義的興起)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世界經濟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介質】 book
【ISBN】97875633936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63393640
  • 作者:(加)娜奧米·克萊恩|譯者:吳國卿//王柏鴻
  • 頁數:424
  • 出版日期:2010-01-01
  • 印刷日期:2010-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15千字
  • 克萊恩是化身作家的控訴天使。這本拯救蒼生的書以生動活躍的思想為包裝,激動人心卻又帶來冷靜。它揭露了中情局的審問犯人技巧,與世界銀行和**貨幣基金為了在世界各地推行災難資本主義而使用的勒索技術如出一轍;兩者都借震撼制造出自我意識的迷失。因此,冷靜是一種反抗的形式。這是一本全世界都該讀的書。
  • 本書描繪了近幾十年來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一種新型災難資本主義——私 人財團與政治權力結盟,以新自由主義為思想旗幟,利用戰爭、政變,乃至 自然災害造成的休克狀態,實行激進徹底的自由市場與私有化政策,其結果 並未帶來民主與繁榮,反而加劇社會斷裂,置人民於悲慘處境。本書打破了 “資本主義與自由”的神話,證明自由市場制度的擴展,遠非自生自發的過 程,而是依靠專制、暴力與災難強行擴張。
  • 引言 空白之美
    抹除和重建世界的三十年
    第一篇 兩類醫生的休克 研究和開發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卡梅倫、中情局以及抹除與重建人類心智的瘋狂追求
     第二章 另一類醫生的休克
    第二篇 初次測試 誕生的陣痛
     第三章 休克狀態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反革命血腥的誕生
     第四章 清洗石板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恐怖的效用
     第五章 “**無關”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如何清洗意識形態的罪惡
    第三篇 苟延的民主法律制成的**
     第六章 因戰爭而獲救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撒切爾主義與有用的敵人
     第七章 新休克醫生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經濟戰爭取代獨裁統治
     第八章 危機的用處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休克治療的包裝
    第四篇 迷失在轉型中 當我們哭泣,當我們戰栗,當我們跳舞
     第九章 捍拒歷史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波蘭危機
     第十章 鎖鏈下誕生的民主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南非被捆綁的自由
     第十一章 一個年輕民主**的篝火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俄羅斯選擇“皮諾切特選項”
     第十二章 資本家本色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俄羅斯與野蠻市場的新時代
     第十三章 讓它燒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劫掠亞洲與“第二道柏林圍牆倒塌”
    第五篇 休克時代 災難資本主義體繫崛起
     第十四章 美國的休克治療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國土安全泡沫
     第十五章 政商財團制**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拆除旋轉門,鋪好陽關道 
    第六篇 伊拉克的完整循環 過度休克
     第十六章 消滅伊拉克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尋找中東“模範”
     第十七章 意識形態的反彈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真正的資本家災難
     第十八章 完整的循環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從空白的石板到燒焦的大地
    第七篇 移動的綠區 緩衝區與防爆牆
      第十九章 淨灘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第二次大海嘯”
     第二十章 災難總是欺負可憐人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綠區與紅區構成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和平的誘因消失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以色列的警訊
    結論 休克力量消退
    人民重建興起
  • 在50年代中期,數名中情局的研究人員對卡梅倫的方法產生興趣。當時 正是冷戰狂熱潮的開始,中情局剛開始進行一項秘密計劃,目的是發展“特 殊審訊技巧”。一份中情局的機密備忘錄解釋說,這項計劃“檢驗並調查無 數不尋常的審訊技巧,包括心理騷擾和‘**隔離’等方法”,以及“使用 藥物和化學物質”。計劃代號一開始叫藍鳥計劃(Bluebird),然後改為朝鮮 薊計劃(Artic}loke),到1953年改名為MK.Ultra。在緊接的十年,MK— Ultra將支出2500萬美元研究經費,試圖找出新方法,來讓被懷疑是共產黨 員和雙面間諜的人招供。有80個機構參與這個計劃,包括44所大學和12所醫 院。
    涉入的人員對如何強迫不合作者招供提出各種創意,問題是必須找出測 試這些創意的方法。藍鳥計劃和朝鮮薊計劃的頭幾年,有點類似悲喜劇間諜 片會有的劇情,劇裡中情局的干員互相催眠,偷偷把迷幻藥摻進同僚的飲料 ,想看會發生什麼情況(其中至少有一個例子以自殺收場)——當然也對疑似 蘇聯間諜者施以酷刑。
    那些測試多半不像嚴肅的研究,反而像要命的大學兄弟會惡作劇,結果 並未提供中情局想要的科學實證。要達到這個目標,中情局需要為數眾多的 人類測試對像。他們數度想進行這樣的試驗,但風險很高:如果中情局在美 國本土測試危險藥物的消息走漏,整個計劃可能遭關閉。這就是中情局對加 拿大研究人員感興趣的緣由。這層關繫可追溯到1951年6月1日,情報局與學 術界在蒙特利爾的麗池卡登飯店(Rnz—Carlton Hotel)舉行三方**會議。
    會議主題是,西方情報圈愈來愈擔心,共產黨似乎已發現如何為戰犯“洗腦 ”的方法。證據就是在韓國遭俘虜的美國大兵被安排在攝影機前,似乎滿心 情願地譴責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根據解密的記錄,麗池會議的出席者—— 加拿大國防研究局局長蘇蘭德(Onlond Solarldt)、英國**研究政策委員 會**提薩德(Henry Tizard)爵士,以及中情局的兩位代表——都相信西方 強權必須趕快弄清楚,共產黨如何取得那些不同尋常的自白。目標既定,第 一步是進行“具體案例的臨床研究”,以了解洗腦可能運作的方式。這項研 究明文的目的不是西方強權應開始對犯人使用心智控制,而是要讓西方士兵 做好準備,以因應萬一被俘虜時可能面對的脅迫技巧。
    中情局的興趣當然不隻如此。然而因為不久前纔遭揭露的納粹酷刑引發 舉世譴責,所以即使在像麗池這種閉門會議,參與的情報單位也不可能公開 承認對發展另類審訊方法感興趣。
    麗池會議的參與者之一,是麥吉爾大學心理繫主任赫布(Donald Hebb) 博士。據解密的記錄,赫布嘗試解開美國大兵自白的謎團,他猜測共產黨可 能把犯人置於密集的隔離,阻*感官的輸入,借以操縱他們。情報首長大感 興趣,三個月後赫布便取得加拿大國防部的研究經費,用來研究一連串列為 機密的感官剝奪實驗。赫布支付63名麥吉爾大學的學生每天20美元,把他們 隔離在房間裡,戴上深色護目鏡,用耳機播放白噪聲(white noise),並以 厚紙管包覆他們手臂和手掌,以便干擾他們的觸覺。這些學生一連數天飄浮 在虛無中,他們的眼睛、耳朵和手無法提供方向感,生活在他們愈來愈鮮明 的想像中。為了看這種剝奪是否讓他們*容易接受“洗腦”,赫布接著開始 播放談論鬼魂存在或科學騙人的錄音帶——一些在實驗開始前學生表示無法 接受的觀念。
    赫布的發現記錄在一份機密報告裡,加拿大國防研究局在這份報告的結 論上說,感官剝奪顯然會導致受測的學生**困惑和產生幻覺,以致“在知 覺剝奪期間和剛結束時,暫時大幅降低智力”。此外,由於學生渴望刺激, 使他們出奇地易於接受錄音帶上播放的觀念,而且有幾位在實驗結束後,對 玄秘觀念的興趣仍持續數周之久。似乎感官剝奪造成的困惑抹除了他們心智 的一部分,接著感官刺激重寫了他們的心智模式。
    赫布的主要研究記錄有一份拷貝本被送到中情局,另有41份送到美國海 軍,42份給美國陸軍。中情局也透過赫布的學生研究員鮑德溫(Maitland Baldwin)監視研究的發現,他在赫布不知情下向中情局報告。如此熱切的興 趣並不令人意外:至少赫布證明了,**的隔離會干擾思考能力,使人*易 於接受暗示——這對審訊者而言是無價的發現。赫布後來發現他的研究具有 龐大的潛力,不隻能用於保護被俘虜的士兵避免被“洗腦”,也是某種心理 刑訊的技術指南。赫布在1985年去世前接受的*後一次訪問中說:“在向國 防研究局報告時,我們很清楚描述的是可怕的審訊技術。” 赫布的報告指出,四個實驗對像“不約而同表示,處在實驗環境下是一 種酷刑”,這意味著強迫他們忍耐超過極限(二至三天)顯然已違背醫療道德 。赫布深知實驗受到這方面的限制,他在報告中寫道,無法得出“明確的結 果”,因為“不可能強迫實驗對像處在知覺隔離狀態30到60天”。
    對赫布不可能,但對他在麥吉爾大學的同僚和學界的勁敵卡梅倫,卻完 全可能。(赫布後來顧不得學者修養,形容卡梅倫“像罪犯般愚蠢”。)卡梅 倫已經說服自己,激烈摧毀患者的心智是通往他們心智健康必要的**步, 因此並不違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誓言。至於征求同意方面,他的患 者**任憑他處置;標準的同意書格式賦予卡梅倫**的治療權力,甚至包 括施行**的腦前額葉切開手術。
    雖然卡梅倫與中情局已經往來多年,但直到1957年他纔獲得中情局** 筆經費,是透過一家叫人類生態研究學會的空殼組織支付。當中情局的錢湧 進後,亞倫紀念研究所馬上變得不再像一所醫院,反而*像死亡監獄。
    **個改變是電擊劑量大幅提高。發明備受爭議的佩奇一羅素電擊器的 兩位精神病醫生,曾建議每位病人治療四次,總共電擊次數為24次。卡梅倫 開始時讓他的患者每天使用這部機器兩次,連續30天,電擊總次數達到驚人 的每位患者360次——遠超過他早期病人接受的次數,例如卡斯特納。除了 已經開給患者琳瑯滿目的藥外,他還增加*多實驗性的改變心智藥物,尤其 是中情局*感興趣的LSD和PCP。
    他也為抹除心智的**庫增添其他**:剝奪感覺和延遲睡眠。他宣稱 這兩種方法雙管齊下,可以進一步“降低個人防衛”,使患者*容易接受錄 音帶中的信息。中情局的金援一到,卡梅倫就用援款把醫院後面的舊馬房改 裝成隔離間。他也精心計劃重修地下室,增闢一問他稱為隔離室的房間。他 把房間**隔音,在裡面播放白噪聲,隔*光線,讓患者戴上黑色護目鏡和 “橡膠耳塞”,並以紙管套住患者的手和手臂,目的就像卡梅倫在1956年的 論文中說的,“避免他踫觸身體——借以干擾他的自我印像”。但赫布的學 生隻忍受數天的知覺剝奪就得以脫困,卡梅倫卻讓他的患者承受數周之久, 其中一位被關在隔離間整整35天。
    …… P29-3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