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供給側改革(改什麼怎麼改)(精)/新工業革命前沿與新知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中國經濟
【市場價】
390-564
【優惠價】
244-353
【介質】 book
【ISBN】97871115345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534532
  • 作者:李佐軍
  • 頁數:236
  • 出版日期:2016-04-01
  • 印刷日期:2016-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3千字
  • 李佐軍著的《供給側改革(改什麼怎麼改)》重
    點探討供給側改革改什麼、怎麼改的思路和對策。供
    給側改革是從供給側人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
    進的改革,並非單項改革,而是一個改革體繫。供給
    側改革改什麼、怎麼改,需要將理論、實踐和政策相
    結合。本書針對當前中國經濟現實問題,將供給側改
    革與全面改革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明確供給側改革是
    全面改革的題中之義,是全面改革中的“精準改革”
    。供給側改革涉及供給主體、生產要素、全要素生產
    率提升及其影響因素、存量調整和培育增量等,明確
    供給側改革的本質是發揮企業的作用、發揮市場的作
    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追求長期可持續發展。
  • 前言
    第一章 正確理解供給側改革
    一、理解供給側改革的幾個要點
    (一)供給側改革的含義
    (二)供給側改革的實質
    (三)供給側改革的特點
    (四)供給側改革的內容
    (五)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
    二、避免對供給側改革的誤解
    三、供給側改革包含結構性改革
    四、供給側改革要利用供給側力量
    (一)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企業的活力
    (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人力資本)、勞動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資本積累和資本運用效率
    (四)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
    (五)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
    (六)制度變革和制度創新
    五、供給側改革有經濟學方法論基礎
    六、供給側分析框架與需求側分析框架形成鮮明對比
    (一)需求側分析框架
    (二)供給側分析框架
    小結
    第二章 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一、供給側改革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需求管理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
    (二)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後遺癥越來越大
    二、供給側改革是推進結構調整的基本手段
    (一)中國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
    (二)結構調整不可避免的陣痛表現
    (三)推進結構調整、應對結構調整陣痛要靠供給側改革
    三、供給側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題中之義
    (一)推進供給側改革與推進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二)解決各種問題的出路唯有改革
    (三)正視推進全面改革的新挑戰
    四、供給側改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各主體的供給能力是擴大**有效需求的前提
    (三)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供給能力決定一國的競爭力
    五、供給側改革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供給理論與經濟學歷史一樣久遠
    (二)供給學派因使用了供給這個詞而成為*鮮明的供給側經濟學理論
    六、供給側改革有豐富的**外實踐經驗
    (一)美國、英國的供給側改革和供給管理實踐經驗
    (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多數改革都是從供給側進行的
    (三)中國當前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特殊背景
    小結
    第三章 反思需求管理政策
    一、“三駕馬車”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三駕馬車”是什麼
    (二)“三駕馬車”不是什麼
    (三)過分依賴“三駕馬車”有許多副作用和後遺癥
    二、“三駕馬車”需求管理理論的缺陷
    (一)“三駕馬車”需求管理理論的問題
    (二)用“五個相結合”彌補需求管理理論的缺陷
    (三)需求管理理論和政策被過度重用的原因
    三、需求管理政策帶來了“投資依賴癥”
    (一)過分倚重投資拉動經濟會帶來“投資依賴癥”
    (二)中國已出現明顯的“投資依賴癥”
    (三)從根源入手擺脫“投資依賴癥”
    四、需求管理政策帶來了“低效增長癥”
    (一)不可忽視的“低效增長癥”
    (二)“低效增長癥”的主要表現
    (三)痛下決心加快治理“低效增長癥”
    五、需求管理政策加劇了資源環境壓力
    (一)資源環境形勢日趨嚴峻
    (二)造成資源環境問題的根源
    (三)資源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
    六、需求管理政策帶來了經濟泡沫
    (一)投資拉動帶來了經濟泡沫的累積
    (二)正視經濟泡沫累積帶來的風險
    小結
    第四章 從供給側尋找新動力
    一、經濟發展動力是一個體繫
    (一)一般性動力
    (二)特殊性動力
    二、供給側“三大發動機”纔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用“三大發動機”取代“三駕馬車”
    (二)“三大發動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制度變革是根源性發動機
    (四)從兩個層面實現增長動力轉型
    (五)轉型要依靠“三大發動機”
    三、制度變革釋放改革紅利
    (一)改革是*重要的動力
    (二)改革釋放紅利的機制
    (三)改革通過多種途徑釋放紅利
    四、結構優化可以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
    (一)“結構優化生產力”是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結構優化釋放生產力的機制
    (三)中國還有巨大的“結構優化生產力”
    五、要素升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要素升級不同於要素投入
    (二)要素升級既重要又緊迫
    (三)要素升級面臨的障礙
    (四)推進要素升級要采取綜合對策
    六、通過創新驅動尋找新動力
    (一)創新驅動刻不容緩
    (二)創新驅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
    (三)創新驅動要靠改革
    (四)創新驅動關鍵靠人
    (五)創新驅動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七、解放思想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思想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根源性因素
    (二)思想通過各主體影響經濟發展的機制
    (三)開啟“第三次思想解放”
    小結
    第五章 推進供給側改革
    一、供給側改革三十六策
    (一)六大主體對策
    (二)六大要素投入對策
    (三)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策之一——四大制度變革對策
    (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策之二——四大結構優化對策
    (五)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策之三——四大要素升級對策
    (六)六大存量調整對策
    (七)六大增量培育對策
    二、在全面改革基礎上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一)推進全面改革
    (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正確方向
    (三)2016年的重點改革領域
    三、推進改革本身的創新
    (一)改革要有新觀念
    (二)改革要有新理論
    (三)改革要有新策略
    (四)改革要有新突破口
    (五)改革要有新招數
    四、推進全面創新
    (一)為何要推進全面創新
    (二)如何推進全面創新
    小結
    第六章 做好供給管理
    一、調整存量:“去產能”是重中之重
    (一)中央經濟工作明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任務
    (二)“三去”是一場存量革命
    (三)“三去一降一補”可擴展為“六去”
    (四)去產能是重中之重
    (五)“去超建”同樣刻不容緩
    二、培育增量:重點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培育增量的重點內容
    (二)產業轉型升級是供給管理的重點
    (三)從“供給側”尋找發展動力:以汽車業為例
    (四)做好煤炭主產區的轉型升級工作
    (五)推進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
    三、降成本:應對“高成本時代”帶來的挑戰
    (一)“高成本時代”悄然來臨
    (二)企業“高成本”之困
    (三)應對“高成本時代”的挑戰
    四、補短板:重點補好生態和農村貧困短板
    (一)補好生態短板
    (二)補好農村貧困短板
    五、配套政策:十方面工作重點轉變和五大政策支柱
    (一)十方面工作重點轉變
    (二)五大政策支柱
    六、地方對策: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給管理
    小結
    參考文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