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美國式幸福/新政治經濟學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學理論
【市場價】
532-772
【優惠價】
333-483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710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71031
  • 作者:(美)亞瑟·C.布魯克斯|譯者:朱玲
  • 頁數:234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2千字
  • 1.作者**。作者是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EI)的院長、美國**經濟學家。
    2.名人**。《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美國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美國**律師邁克·李、《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埃裡克·梅塔克薩斯聯合**。
    3.切合時政熱點。本書是一份促進經濟發展、努力消除貧困、倡導傳統價值、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改革方案,對中國“精準扶貧”的偉大實踐具有借鋻意義。
  • 亞瑟.C﹒布魯克斯基於多年的研究成果,在本書中提出了一份包容的、有光明前景的和能實現社會正義的方案。該方案旨在積極戰勝貧困,促進機會平等,頌揚內在激勵和幫助每個人生活得更快樂、更美滿。此方案呼吁在堅實扎根於四項重大“意義制度”-家庭、信念、社區和有意義的工作-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能讓人們的處境實實在在地得以改善、通過可實現的成功而看到希望的社會安全網。
  • 亞瑟.C﹒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 1968年生於美國西雅圖,著名經濟學家、思想家、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院長。該研究院為美國著名智庫之一,成立於1938年,該智庫主要圍繞美國經濟政策、外交國防政策及政治與公眾輿情政策等方面開展研究。亞瑟.C﹒布魯克斯因研究文化、經濟和政治三者之間的功能而出名。他於1995年獲得佛羅裡達州大西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於1998年獲得美國弗雷德裡克﹒S.帕迪(Frederick S. Pardee)蘭德研究院公共政策分析方向博士學位。在投身學術研究之前,他曾在交響樂團擔任圓號手12年。
  • 引 言 保守的心:
    我們怎樣改變了世界——但是似乎找不到立足點 ……… 1

    第一章美國人對幸福的追求:
    為什麼它會成為保守的心的根本體現 ……………………23

    第二章為什麼美國還沒有取得脫貧戰爭的勝利:
    億萬支出卻沒有用在刀刃上 ……………………………… 49

    第三章推桶:
    誠實工作如何讓我們*高尚、地位*高 …………………75

    第四章來自印度貧民窟和奧地利鬼城的訓誡:
    一則警世故事帶來的社會靈感 ……………………………99

    第五章保守的社會公正議程:
    一種抗擊貧困的*好方式 ……………………………… 123

    第六章從抗議運動到社會運動:
    新權利路線圖 …………………………………………… 149

    第七章高效保守主義者的七個習慣:
    如何說,美國人纔會聽 ………………………………… 167

    致 謝………………………………………………………………… 203
    注 釋………………………………………………………………… 205
  • 推桶:誠實工作如何讓我們*高尚、 地位*高 達斯·戴維斯(Dallas Davis)從小沒有父親,母親酗酒,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榜樣可以參照。七年級的時候他輟及為了得到這些所要做的事情。
    對於一個幾乎無路可走的年輕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可能一度看起來像一種讓人著迷的逃避,但是很快它就露出了致命陷阱的真面目,*後達拉斯流浪在紐約街頭。嚴寒的鼕天,他尋找著避難所,在教堂裡,在廢棄的建築物裡,*終流落到中央車站。正是在那裡,在裝飾車站天花板的髒兮兮的星座下面,他無意中發現了一條改善生活的途徑。
    一個特別寒冷的日子裡,達拉斯披著毯子,蜷縮著躺在角落裡,這時一個陌生的男人走過來,他自稱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cDonald),中央車站裡無家可歸的人對這個名字都很熟悉。喬治是一個粗聲粗氣的、工薪階層的天主教徒,他曾在無數個夜晚向以車站為家的流浪漢分發三明治,但是當地的法規並沒有支持這一善舉:因為為無家可歸的人分發食物,喬治曾被捕過 4 次。
    達拉斯被這一舉動驚得目瞪口獃,“那時我已經幾乎放棄生命了,”他後來解釋說,“我又髒又臭,讓人厭惡,我都討厭我自己。”但是當喬治跟他說話時,“我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仁慈或者憐憫,而是認可。他認可我是一個人。”喬治把對無家可歸者的一個簡單的善意舉動擴大了,而這一善意舉動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做到。他把他們看作真正的人。
    喬治已經做了很多了,但是還不夠,他從另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一個被稱作“媽媽”(Mama)的女人——那裡了解到這一點。1985 年的聖誕前夜,喬治分發禮物和食物時,給了“媽媽”一個包裝好的圍巾並祝她聖誕節快樂。
    那是她活著的時候,喬治*後一次見到她。
    凌晨 1 點 30 分車站關門了,交警把那些無家可歸的人趕到零下20 攝氏度的車站外,“媽媽”蜷縮在地鐵門旁邊,等待數個小時,直到車站重新開門,她擠進車站,疲憊的身體躺倒在主候車室的木質長凳上。幾個小時之後,當城市中的孩子們爬出溫暖的被窩撲向禮物的時候,一名警察發現了躺在長凳上的“媽媽”。
    她已經死了。這個城市裡的無名氏(Jane Doe :不知身份的無名女尸代號),死時還繫著喬治送給她的圍巾。
    喬治聽到“媽媽”死訊的時候,這個噩耗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由此意識到,分發三明治和一些小禮物是很棒,但是遠遠不夠。日復一日,人們需要一塊三明治果腹,他們也需要創造真實未來的尊嚴,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的不是接受施舍而是付出自己的努力並得到 認可。
    於是,經過反復思考和討論後,喬治和他的妻子哈裡特(Harriet)擴大了救助的規模:他們以“媽媽”的名義開設了一家名為“無名基金”的收容所兼工作培訓機構。無家可歸的人——許多是刑滿釋放人員——住在改造過的哈萊姆(紐約的黑人住宅區)校舍裡,學習如何工作、賺錢;保持清潔和頭腦清醒;以擁有價值創造﹑價值意識的狀態畢業,準備進入社會。“無名基金”的目標不僅僅是幫助無家可歸的人生存下來,而且幫助他們通過真正的、有價值的、誠實善良的工作尊嚴找到自己的生活。
    達拉斯·戴維斯 2009 年第二次見到喬治·麥克唐納的時候,“無名基金”已建立並運行。
    然而達拉斯並沒有直接從中央車站來到“無名基金”。像很多沉浸在服用、販賣**之中的人一樣,他進了監獄。當他即將出獄時,卻意識到自己根本無處可去。他的家人不管他,舊相識們一定又會把他送上老路。
    就在達拉斯看到一張監獄廣告傳單上面印著“無名基金”的“準備、意願和能力”項目,他記起在中央車站與喬治的相遇以及喬治給予他的尊嚴。所以他出獄的時候,懇求律師為他作**。律師在“無名基金”的哈萊姆中心為他安排了一次加入其中的面試。
    即使是對一個擅長疑難案件的項目來說,達拉斯的記錄看上去也是充斥著暴力,他曾經在參與打架﹑重新吸毒後被趕出先前的避難所和救助項目。為此,哈萊姆中心主任納澤爾·格裡芬(Nazerine Griffin)懷疑地看著坐在他對面的這個穿著襯衣打著領結的慣犯。
    但是眾所周知,納澤爾並不隻是這裡的雇員,他也是從“無名基金”裡畢業的,**交易商曾是他*好的顧客。就在幾年前,納澤爾曾經醒來發現自己趴在人行道上,因為躲在停著的車下逃避警察抓捕時睡著了。他也做過藥物戒毒治療,卻在戒毒成功後發現自己除了城市收容所根本無處可去,而收容所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沒有出路的人類倉庫”。
    在尋找*好選擇的過程中,他來到了“無名基金”,並在 1998 年成為其早期的畢業生,11 年後他的工作是面試那些項目申請者。
    正如達拉斯很快了解到的那樣,納澤爾很嚴厲,“你準備好改變你的生活了嗎?”帶著幾分嚴厲,他問達拉斯,“你真心想投入到工作中嗎?” 達拉斯告訴納澤爾他準備好了,但是在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中,他察覺到了一種與他以前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東西,“在我的生活中我見識過很多機構——監獄﹑兒童之家﹑藥物研究項目,他們總是告訴我他們能為我做什麼,這是**次有人問我,我能為自己做什麼。” 納澤爾相信了達拉斯的話,接受了他,使他有機會重新開始。錄取之後,達拉斯作為“無名基金”中的一名“藍領工人”被分配去 “推桶”,從過去到現在,這一直是新加入者工作進程中的**步,每天“無名基金”的學員們都穿上亮藍色**,拿著掃帚和水桶,打掃紐約城裡 150 英裡的主要街道和人行道。
    起初達拉斯以為自己會很討厭做這樣的工作,但想不到的是“結果我根本不介意,事實上,我還有點喜歡這樣的工作”。
    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是任何一個曾在普通的工作中找到內心平靜的人都和達拉斯有同樣的想法。“推桶”給了達拉斯時間去思考,給了他機會去制定可以實現並**的具體目標,給了他理由讓他每天早晨被鬧鐘叫醒。“不久,”達拉斯說,“我開始意識到我在大街上撿到的不僅僅是垃圾,還有價值觀、道德和原則,我正在撿回自尊,然後當我回頭看著那些我剛剛打掃干淨的街區,我看到我做過多麼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已經重拾了我的驕傲。”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達拉斯打掃了所有的大街,他在哈萊姆河公園,在東中城區,在麥迪遜大道,甚至在公園大道“推桶”,他成為上班族們熟悉的人。“我記得我看到走在上班路上那些衣著考究的人們,他們走過我身邊,對我說,‘早上好,達拉斯’,那些走在公園大道上衣著講究的人——居然跟我打招呼!” 在他無家可歸的時候,人們對他視而不見,急匆匆地從他身邊走過,現在走在公園大道上的上班族都跟他打招呼,有些人甚至知道他的名字。當然穿上藍色**就能得到一點點尊重,紐約人實在應該對此感到羞愧,但是達拉斯卻對此興奮不已。
    那個鼕天,紐約遭遇了一場巨大的暴風雪,這場暴風雪使整座城市陷入癱瘓。當大多數人躲在家裡的時候,達拉斯和他的藍衣伙伴們卻冒險走出家門,使用鐵鍬、掃帚開始清掃道路。達拉斯不能相信他走了那麼遠,“我們在戶外,為老人,為孩子,為上班的人清掃出道路,我們曾經是一群睡在垃圾箱裡,火車站裡,大橋下的人,是社會認為一無是處的人,但是如今我們卻能讓這座城市恢復活力。” 這樣的重要時刻越來越多,不斷累積,他表現得總是那麼有男子氣概,但是當他拿到生命中**份工資時,卻號啕大哭起來,“無名基金”支付的工資比*低工資要多,讓達拉斯落淚的不是支票上的數字,而是支票所代表的意義,“人們真的相信我能做些事情了,而且因為我做的事情付我薪水也是值得的。”這在以前從未發生過。
    經過三個月的“推桶”,達拉斯已經欲罷不能,他報名參加了“無名基金”中一個教授節能建築保養的技能就業項目,這就意味著每天早晨 4 點半起床,然後一直學習到喫早飯。他學會了如何修理鍋爐和自動噴水滅火裝置,並獲得了由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頒發的證書,並以班級**名的成績完成了學業。想像一下,這對於一個中學輟學、20 多年的時間裡都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且毫無前途的人來說意味著 什麼。
    達拉斯甚至被推選代表所有的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叫達拉斯· 戴維斯,”他說,“我很自豪地說,站在你們面前的我有全職工作,有住的地方,資金井然有序,和孩子們恢復了關繫。”整個典禮沸騰了。
    回首往事,達拉斯說是“準備、意願和能力”項目為他做了“我的老師、法官、項目主管都無法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說明他是有潛力的……這可能就是許多年以前在中心車站喬治·麥克唐納在我眼中看到的”。
    達拉斯·戴維斯的故事是不尋常的,可是*不尋常的是,它並不是***的。從 1990 年至今,“無名基金”已經幫助超過 22 000 人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它的成功讓人喫驚,尤其是當你知道學員中大多數是癮君子、無家可歸的重刑犯——其中許多人曾因暴力犯罪而被關押的時候。這些暴力罪行是暴力案件中*殘酷的,而這些人,在許多人的內心深處從來不被當作美國夢的參與者。他們是文明社會不再信任的一群人,連他們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但是“無名基金”卻找到一條路幫助他們重組生活碎片,踏上嶄新的﹑有意義的﹑有尊嚴的人生旅程。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在那麼多人失敗的地方,“無名基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我需要走進紐約,親自找到答案。
    以前的校舍如今成為“無名基金”哈萊姆機會中心,穿過一道道前校舍的大門就像走進一片希望的綠洲,外面是紐約治安*差﹑前景*暗淡的街區之一,裡邊啟迪和鼓舞的跡像卻隨處可見。
    進入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寫著“工作,看得見的愛”的牌子,在對原無家可歸人員進行餐廳工作培訓的自助餐廳裡,馬丁·路德·金博士的話尤為醒目:“一切人類的勞動都是有尊嚴、有價值的,應予以勤勉、稱贊。”從納澤爾的辦公室到洗碗區處處體現著這一種精神。
    喬治和哈裡特接手這所老學校以後就著手整修危房,他們修建了一座木質結構的圖書館、一間教室、一個帶有大屏幕電視的娛樂室、一座可以俯瞰哈林河的美麗庭院,這些裝飾違背了高層領導的一些建議,“市府官員們說,‘你不用把這裡整修得太漂亮,因為他們會不想離開。”喬治面帶苦笑地告訴我,“當然這是一個從未與 9 個人共住一室的人說的。”當然喬治還是堅持安裝了這些設備,它們具體體現了 “無名基金”的核心原則:對每個到這裡來的人進行認真的﹑真正的投入。
    我曾經來過“無名基金”,因為喬治和哈裡特曾邀請我為學員做過一次講座,講座內容是談論一下我的關於幸福生活因素的*新研究,但是與這些藍衣學員交談的 5 分鐘讓我有把筆記扔掉的想法,他們不需要戴著時髦眼鏡的瘦小智庫總裁做什麼博士講座,我需要從他們那裡學到一些東西。
    聽得越多,我就越覺得聽的人不應該就我一個,整個美國都需要聽一聽,這些原則和做法是關於這個**如何修復其解決貧困的破碎方法的,正如*後一章清楚闡述的那樣,我們的社會——通過傳統的福利政策——所有人都情願忽略自己的鄰居,將他們視為負擔,以*低的代價來進行管理。我們應該拋除這種想法,並宣告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無名基金”裡的人,不論男女,都了解這種想法,因為他們都曾親身經歷過。關於保守的心這方面他們所教給我們的比任何一項政府研究都要多。
    我向我的新朋友作出承諾,一定將他們教給我的分享出去。“無名基金”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主要經驗有四條。當一個**讓窮人越來越窮的時候,這些經驗,我相信,一定能激勵保守的心找到幫助他們的新途徑。
    經驗 1? 人民是資產,而不是債務 當你從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身邊走過時,你會看到什麼? 喬治和哈裡特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們沒有把流浪者當成累贅,而是以樂觀的企業家心態把他們看作未充分利用的財富。
    在商業世界,你是如何處理債務的?首先你會盡量消除它,如果消除不了,就會控制它,盡量減少它所導致的問題以及帶來的成本負擔。這也正是許多城市處理流浪者問題的方式。雖然流浪者中大多數是懷有善意的,但是有缺陷的繫統卻把他們塞進了充滿著大量**和害蟲、希望渺茫的避難所。他們中大多數人能夠生存下來,然而很少有蓬勃發展的機會。
    可是喬治和哈裡特在看到睡在公園裡的流浪者時,他們看到了寶貴的人力資源,看到了創新秘魯經濟學家赫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所說的“死資本”——一種含有很深的內在價值,需要激活的蟄伏資產。
    這**不是認為人天生就是造錢機器的物質至上的觀點,把人看作社會的資產意味著他們能夠創造你所希望的價值——這是以神的形像來創造的價值。
    因為了解這個,喬治和哈裡特成了社會企業家,他們的目標就是使所有的人力資本恢復生機,完成這一目標的方式便是提醒每一個人都擁有工作能力、服務他人的能力、成為社區創造性一分子的能力。簡而言之,他們看到了這一現行制度忽略的價值並找到一個方法來激活它。
    這一項目面臨著重重困難,這就是這些流浪者被大多數人放棄乃至自暴自棄的原由。“無名基金”70% 的參與者都曾犯過罪,大多數曾吸毒成癮或酗酒。
    研究清晰地表明,總體來說,擁有這些特征的人會表現很差,據美國司法部統計,每年從州及聯邦監獄釋放的 700 000 人中,2/3 的州監獄犯人和 40% 的聯邦監獄犯人會重新入獄或在三年內被撤銷刑期監外執行,5 10 個前囚犯中有 6 個在獲釋一年後仍然處於失業狀態。
    “無名基金”的畢業生推翻了這些統計數據,在轉入全職工作 6個月後,70%“準備、意願和能力”項目的畢業生留在了新的崗位上。一項通過刑事司法服務紐約州司委托,由哈佛大學的布魯斯·韋斯頓進行的評估表明,“無名基金”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後三年內犯重罪的 可能性比那些釋放後直接進入救助繫統的人要低 60%。
    這些令人稱奇的數據來源於一個簡單的原則,喬治、哈裡特和他們的同事在遇到的每個人身上都看到了追求真正幸福的潛力。他們在吸毒者和販毒者身上看到了這種潛力,在罪犯和囚犯身上看到了這種潛力,在無家可歸者和無望者身上看到了這種潛力,他們的工作就是激勵這些人通過來自誠實艱苦工作所得到的成功去追求這種幸福。
    當這些人走進“無名基金”哈萊姆機會中心的大門時,他們中的很多人**次被當作珍貴的資產來對待,當你用尊嚴和尊重對待他們時,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通過賺取這種信任作為回應。
    經濟學隻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數據**值得一看,從創建以來,“無名基金”的社會企業已經創造了 75 億多美元的收入,就因為這對夫婦把他們看作是可以授權的資產,而不是需要管理的債務,這些無家可歸的人讓接近 100 億美元的“死資本”起死回生,大約 1/3的收入直接進入了藍領人的腰包——*確切地說,進入了那些全新的儲蓄賬戶。這是他們用來重建獨立的﹑自給自足生活的資本。通過幫助這些無家可歸者成為生產者,“無名基金”估計在社會投入方面為 紐約省下了 300 億美元。
    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成果擴大到整個美國,將會意味著什麼。在這篇文章中,美國勞動力參與率——參與工作或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口比例——為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低。 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干脆放棄找工作的嘗試,已經**退出了勞動力市場。而且 2014 年 6 月大約750 萬美國人被困在他們不想做的兼職工作上,因為他們找不到全職工作,而在 2007 年,還個數據僅僅是 440 萬。
    我們可以探討誰該為這場悲劇負責,但還是先暫放一邊吧。取而代之,想一想我們手頭所有激動人心的機會,如果 2.2 萬個無家可歸的人通過工作創造 7.5 億美元的收入,並同時找到生活的目標,想像一下這個**將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