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最美面具臉譜/圖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民間藝術
【市場價】
360-521
【優惠價】
225-326
【介質】 book
【ISBN】97875394595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湖北美術
  • ISBN:9787539459530
  • 作者:劉瑩|主編:王海霞
  • 頁數:103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劉瑩編著的《中國*美面具臉譜》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門類中,選擇具有視覺美感的傳統美術和手工藝作品——面具臉譜,對構成其形態的傳統制作技藝進行描述和分析,讓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認識其珍貴而又獨特的價值。這項美好的傳統藝術蘊含了人們的創造智慧,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和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 《中國最美面具臉譜》是“圖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繫列之一,由劉 瑩編著。 《中國最美面具臉譜》講述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具臉譜的有關內容 。 面具臉譜與原始巫術、樂舞等一脈相承,同時與民間戲曲、歌舞、信仰 觀念等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滲透並交織在一起的。它不僅作為一種道具 和形式表達了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觀念,成為民俗活動和民間文化的載體, 同時它本身就是民間文化觀念和民間審美觀念的內容。
  • 序 王文章
    前言 王海霞
    一、面具臉譜歷史沿革
    (一)面具原始社會——商周——漢唐——宋元——明清——近代
    (二)臉譜唐五代——宋金元——明清
    二、面具臉譜的種類與分布
    三、面具臉譜的制作工具與工藝流程
    (一)面具制作
    (二)臉譜制作
    四、面具臉譜的保護與傳承
    五、面具作品賞析
    六、臉譜作品賞析
  • 一、面具臉譜歷史沿革 (一)面具 我國的面具起源於原始社會,*早運用於狩獵、巫術、喪葬、靈魂崇 拜等活動和儀式。商周時期,青銅制造工藝的高度發達和重祭祀、信 鬼神的社會思潮使得面具從幼稚向成熟過渡,此時的面具多為青銅制 造,尤以宗教祭祀和各種樂舞使用*為普遍,風格威嚴莊重,但形制 比較單調雷同。這一時期,儺祭作為一種歲時巫術儀式逐漸固定並盛 行起來,每年都要定期舉行盛大的驅儺活動,其目的在於驅鬼逐疫, 祈福禳災。主持儺祭的人物叫做方相氏,他在驅逐疫鬼時要佩戴金屬 面具,十分神秘可畏。漢唐時期,面具多用於儺祭和百戲,宗教色彩 有所減弱,向著娛人化和戲樂化方向發展,木、竹、布等取代青銅、 玉石成為制作面具的主要材質,其風格變得浪漫詭異,充滿生機,面 具的實用功能開始減弱,審美功能逐漸占據主要地位。宋元時期世俗 文化繁榮發展,儺祭與當時流行的說唱文學、雜劇等藝術形式相互融 合,驅儺表演已具有了一定情節,舞蹈向戲劇轉變,形成了儺戲。儺 戲演出所用面具眾多,因此出現了專門以制作面具為業的手藝人,公 開銷售各種面具。明代初期,原本在中原一帶盛行的儺戲,受戰爭頻 繁、民族遷徙、各族交往等多種因素影響,逐漸向邊陲少數民族地區 擴散。明清以降,中原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儺文化日趨衰落,而貴州、 廣西、雲南等地區的儺戲卻蓬勃發展起來,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面具風 格並延續至今,此時的面具基本為木質,外表精致美觀。另外,以西藏、 青海為中心的藏戲面具以及各地流行的鎮宅闢邪的“吞口”等懸掛面 具都有所發展。近代以來,受現代文明的衝擊,“面具跳神”這種古 老的藝術形式逐漸式微,然而近些年,隨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行動的開展,不少地區的面具文化又重新煥發光彩,進入人們的視野, 豐富了人們的文娛生活。
    (二)臉譜 臉譜和面具一樣,都是用以改變人的形貌的文化符號。所不同的是,臉 譜 不借助其他材質,而是直接在顏面上勾勒描彩,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化裝藝 術。臉譜藝術是在唐五代時期樂舞、戲劇盛行的粉墨塗面的基礎上發展而 來,這種化裝側重於角色的塑造,具備了臉譜的一定功能。宋金元三代, 隨著雜劇的興起和繁榮,出現了角色行當的劃分,形成了潔面與花面兩種 基本的塗面化裝類型。潔面隻是略施彩墨以美化人物,用於末、生、旦角色 ; 花面則用於淨、丑行當,用誇張的色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宋代,各地 節俗盛行社火(各種雜技、雜耍的總稱),塗面化裝被廣泛用於這種表演 活動,從而形成了另一種臉譜類型——社火臉譜。明清時期,戲劇創作的 **繁榮和角色劃分的*加完備,使得臉譜發展趨向成熟,淨、丑兩角分 工日益細密,促使臉譜創作*加千姿百態。清中期以後,形成了以京劇為 代表的諸多地方劇種及臉譜譜式,這些臉譜與前代一脈相傳又不斷創新, 向著多樣化、精致化、定型化的方向發展,*終成為一種具有高度像征性 和典型化的舞臺化裝藝術。在多種譜式中,尤以京劇臉譜*為豐富,風格 *為典型,而其他地方劇種臉譜則是別具一格,較多地保留了濃厚的民間 特色。
    二、面具臉譜的種類與分布 我國面具的種類極其豐富,主要有儺面具、藏面具兩大 面具繫統。儺面具廣泛用於儺儀、儺舞和儺戲,主要分 布於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廣西,以及長江中下遊 的湖南、安徽、江西、湖北等省;藏面具是藏傳佛教和 苯教孕育的面具,主要品類是“羌姆”面具和藏戲面具, 西藏、青海等藏民聚居區域是其主要流布地區。除此之 外,全國各地還流傳著成百上千種樂舞、民俗面具,包 括漢族地區民間花會中的大頭舞面具以及各地普遍流傳 的鎮宅吞口等,這些面具角色不一,形態各異,功能也 不盡相同,極大豐富了我國的面具文化。在諸多面具產 地中,貴州省由於其處地偏遠、交通閉塞、社會環境相 對封閉以及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個性,成為我國面具保 存*多,流傳*廣,種類也*豐富的地區,時至**仍 保留了原生態的儺戲活動和豐富的面具品類,堪稱我國 面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貴州的面具包括三種類型:儺 堂戲面具、彝族“撮泰吉”面具和地戲臉子,三種面具 都脫胎於古老的儺祭,但形成於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 之中,因此雖屬同源卻風格各異。
    我國的臉譜主要分為戲曲臉譜和社火臉譜兩大類。
    清代末年,京城有位後來被稱作“花臉桂子”的京 劇票友,將淨角臉譜勾畫在臉型泥坯上,創造出了 泥塑臉譜,使得原本呈現於舞臺上的臉譜藝術成為 一種可供人長期觀賞的藝術品。近代很多戲曲研究 與愛好者就是通過在這種紙質或泥質的臉型坯子上 勾描繪填,創作出一大批精美的工藝臉譜,使我們 對豐富多彩的臉譜文化有所認識。我國的戲曲臉譜 中當屬流布於京津地區的京劇臉譜和集中在陝西關 中平原一帶的秦腔臉譜*具代表性,譜式也*豐富; 社火臉譜過去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流傳,現在則僅 在西北少數城鄉有所遺存,其中以陝西寶雞、隴縣 一帶的社火臉譜*為豐富。北京的雙起翔是當代臉 譜制作藝人中的代表人物,天津**的戲劇研究學 者黃殿祺父子也曾制繪了大量傳統戲曲臉譜;而秦 腔、社火臉譜則以陝西的羅保平、李繼友繪制技藝 *為高超。20世紀80年代初,李繼友又在多年研究 社火臉譜的基礎上,巧妙地將社火臉譜移植到民間 流傳的闢邪馬杓上,形成一種新的民間藝術形式—— 社火馬杓臉譜,使其成為純裝飾性的民間藝術品。
    P6-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