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活工藝時代(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工藝美術
【市場價】
609-883
【優惠價】
381-552
【介質】 book
【ISBN】97875168156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臺海
  • ISBN:9787516815601
  • 作者:編者:(日)三谷龍二|譯者:林葉
  • 頁數:266
  • 出版日期:2018-04-01
  • 印刷日期:2018-04-04
  • 包裝:精裝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75千字
  • 1. 用多種視角審視“生活方式”如何一步步變成潮流 “生活方式”已經變成了一個似乎不需要多加解釋的固有名詞。但在這本文集裡,分別以生產者(匠人)、推廣者(店主)、觀察者(編輯、學者)為職業的十三位作者,用多元的視角抽絲剝繭了“生活方式”“生活工藝”的形成和流行。尤其是對2000年前後,日本如何從法國借鋻了雜貨的概念、如何培養起本土的生活雜志等問題進行了犀利的分析,這一觀點變換視角後,很適合用來考察**對日本生活方式內容的關注。 2. **呈現日本生活工藝年表(1853—2014) 本書很難得地收錄了哲學家鞍田崇整理制作的“生活工藝年譜”。時間跨度從1853年到2014年,日本工藝的重要時刻、關鍵人物、裡程碑著作,都在這張年表中有所呈現。*為重要的是,這些屬於日本工藝史的時間節點都被作者拿來與世界工藝文化史的重要事件做對標,是**難得的廣闊視角。 3. 工藝制作者的設計準則 這本文集的**部分由親身參與到生活工藝品制作的木藝家三谷龍二撰寫。他挑選自己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的近二十件物品,解釋了器物制作者如何判斷物品的優劣,分析了什麼樣的形態可以稱得上“理所當然的現狀”。
  • “生活方式”已經變成了一個似乎不需要多加解 釋的固有名詞。但在《生活工藝時代(精)》這本文集 裡,分別以生產者(匠人)、推廣者(店主)、觀察 者(編輯、學者)為職業的十三位作者,用多元的視 角抽絲剝繭了“生活方式”“生活工藝”的形成和流 行。尤其是對2000年前後,日本如何從法國借鋻了雜 貨的概念、如何培養起本土的生活雜志等問題進行了 犀利的分析,這一觀點變換視角後,很適合用來考察 國內對日本生活方式內容的關注。 這本文集的第一部分由親身參與到生活工藝品制 作的木藝家三谷龍二撰寫。他挑選自己日常生活中實 際使用的近二十件物品,解釋了器物制作者如何判斷 物品的優劣,分析了什麼樣的形態可以稱得上“理所 當然的現狀”。
  • 本書主編、主要撰文者為三谷龍二。1952年生,日本著名木器設計師,於松本市開設販賣木工藝品和舉辦展覽的綜合性雜物商鋪。以松本市為據點,舉辦手工藝展覽會,組織不同地區的手工藝人積極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有機結合。目前已在日本出版著作數種,包括《我的生活散步》《木之匙》《十公分》,並常年在生活雜志《生活》《居住》上撰寫專欄。作為主編他與參與本書的作者小林和人、安籐雅信等一起成為2000年以後日本工藝、雜貨浪潮的推動者和代表人物。
  • 序 一本書,十三個人 菅野康晴/編輯部
    就在身邊的特別之所 三谷龍二
    “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潮流 井出幸亮
    這是我個人的假想,關於現代日本的工藝 廣瀨一郎
    *近聽得越來越多 小林和人
    去年在巴黎參加了兩次群展 安籐雅信
    我常對簽約的作者們說 大島文彥
    有時,也想寫些自以為是的文章 坂田和實
    不止“生活工藝”,現在的作者們還談論“器” 木村宗慎
    報考美術大學,石膏素描是必考的科目 山口信博
    我出生長大的三重縣伊賀市丸柱 山本忠臣
    從現代之前傳承而來 橋本麻裡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石倉敏明
    “生活工藝時代”這個說法 鞍田崇
    附錄 生活工藝年表 鞍田崇
    後記 關於生活工藝這個詞 三谷龍二
  •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文/石倉敏明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人類因為制造了石器,從而獲得了與大型肉食動物相匹敵的狩獵能力。由於發明了弓箭,擁有了有效獲取肉與皮毛的能力;又因為發明了針,而掌握了裁縫衣服的技術。農具實現了耕作土地、栽培農作物的生活;土器讓糧食的儲藏與發酵成為可能。人類從自己生活的周遭世界之中獲得糧食、道具、衣服、住所、燃料等材料,在對這些物品進行加工的同時,逐漸構築起獨特的文化。與身體*接近、被親密地加以使用的日常用品類,在這樣的構成要素之中,也成了基本生活習慣的條件。
    隻要稍微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驚訝於我們竟被如此多的物品支持著。早晨起床立刻查看智能手機郵箱的人也好,打開窗戶將新鮮空氣引入房間的人也好,為了衝咖啡而戴上眼鏡去廚房的人也好,大家都是在諸多道具的支持下纔得以開始**的生活。且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衣服、眼鏡、假牙等輔助用具,化妝品與裝飾品,心髒起搏器與人工器官,裝載了各種各樣軟件的信息終端等,現如今,這些物品在輔助我們身體機能、拓展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等方面,充分發揮著各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已經與各種類型的人造物融為一體,和被終端程序化了的精致符號與處理方式一起,也與巨大的信息情報網絡集聚體一起。現在,身體與道具,甚至連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別,都在逐漸消失。
    總而言之,相比以前,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變得*加復雜,*加難以釐清。這些多到數也數不盡的物品,一直在不分晝夜地維持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現在這個被復雜的交流網絡覆蓋的社會裡,可能連這些基本的事實都常常被我們忘記。但是,從早到晚,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都活在物品的喧鬧聲之中,當然,甚至人死了、被分解了之後,物品的喧囂世界依然在持續循環。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文/石倉敏明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人類因為制造了石器,從而獲得了與大型肉食動物相匹敵的狩獵能力。由於發明了弓箭,擁有了有效獲取肉與皮毛的能力;又因為發明了針,而掌握了裁縫衣服的技術。農具實現了耕作土地、栽培農作物的生活;土器讓糧食的儲藏與發酵成為可能。人類從自己生活的周遭世界之中獲得糧食、道具、衣服、住所、燃料等材料,在對這些物品進行加工的同時,逐漸構築起獨特的文化。與身體*接近、被親密地加以使用的日常用品類,在這樣的構成要素之中,也成了基本生活習慣的條件。
    隻要稍微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驚訝於我們竟被如此多的物品支持著。早晨起床立刻查看智能手機郵箱的人也好,打開窗戶將新鮮空氣引入房間的人也好,為了衝咖啡而戴上眼鏡去廚房的人也好,大家都是在諸多道具的支持下纔得以開始**的生活。且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衣服、眼鏡、假牙等輔助用具,化妝品與裝飾品,心髒起搏器與人工器官,裝載了各種各樣軟件的信息終端等,現如今,這些物品在輔助我們身體機能、拓展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等方面,充分發揮著各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已經與各種類型的人造物融為一體,和被終端程序化了的精致符號與處理方式一起,也與巨大的信息情報網絡集聚體一起。現在,身體與道具,甚至連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別,都在逐漸消失。
    總而言之,相比以前,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變得*加復雜,*加難以釐清。這些多到數也數不盡的物品,一直在不分晝夜地維持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現在這個被復雜的交流網絡覆蓋的社會裡,可能連這些基本的事實都常常被我們忘記。但是,從早到晚,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都活在物品的喧鬧聲之中,當然,甚至人死了、被分解了之後,物品的喧囂世界依然在持續循環。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文/石倉敏明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人類因為制造了石器,從而獲得了與大型肉食動物相匹敵的狩獵能力。由於發明了弓箭,擁有了有效獲取肉與皮毛的能力;又因為發明了針,而掌握了裁縫衣服的技術。農具實現了耕作土地、栽培農作物的生活;土器讓糧食的儲藏與發酵成為可能。人類從自己生活的周遭世界之中獲得糧食、道具、衣服、住所、燃料等材料,在對這些物品進行加工的同時,逐漸構築起獨特的文化。與身體*接近、被親密地加以使用的日常用品類,在這樣的構成要素之中,也成了基本生活習慣的條件。
    隻要稍微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驚訝於我們竟被如此多的物品支持著。早晨起床立刻查看智能手機郵箱的人也好,打開窗戶將新鮮空氣引入房間的人也好,為了衝咖啡而戴上眼鏡去廚房的人也好,大家都是在諸多道具的支持下纔得以開始**的生活。且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衣服、眼鏡、假牙等輔助用具,化妝品與裝飾品,心髒起搏器與人工器官,裝載了各種各樣軟件的信息終端等,現如今,這些物品在輔助我們身體機能、拓展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等方面,充分發揮著各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已經與各種類型的人造物融為一體,和被終端程序化了的精致符號與處理方式一起,也與巨大的信息情報網絡集聚體一起。現在,身體與道具,甚至連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別,都在逐漸消失。
    總而言之,相比以前,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變得*加復雜,*加難以釐清。這些多到數也數不盡的物品,一直在不分晝夜地維持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現在這個被復雜的交流網絡覆蓋的社會裡,可能連這些基本的事實都常常被我們忘記。但是,從早到晚,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都活在物品的喧鬧聲之中,當然,甚至人死了、被分解了之後,物品的喧囂世界依然在持續循環。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文/石倉敏明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人類因為制造了石器,從而獲得了與大型肉食動物相匹敵的狩獵能力。由於發明了弓箭,擁有了有效獲取肉與皮毛的能力;又因為發明了針,而掌握了裁縫衣服的技術。農具實現了耕作土地、栽培農作物的生活;土器讓糧食的儲藏與發酵成為可能。人類從自己生活的周遭世界之中獲得糧食、道具、衣服、住所、燃料等材料,在對這些物品進行加工的同時,逐漸構築起獨特的文化。與身體*接近、被親密地加以使用的日常用品類,在這樣的構成要素之中,也成了基本生活習慣的條件。
    隻要稍微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驚訝於我們竟被如此多的物品支持著。早晨起床立刻查看智能手機郵箱的人也好,打開窗戶將新鮮空氣引入房間的人也好,為了衝咖啡而戴上眼鏡去廚房的人也好,大家都是在諸多道具的支持下纔得以開始**的生活。且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衣服、眼鏡、假牙等輔助用具,化妝品與裝飾品,心髒起搏器與人工器官,裝載了各種各樣軟件的信息終端等,現如今,這些物品在輔助我們身體機能、拓展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等方面,充分發揮著各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已經與各種類型的人造物融為一體,和被終端程序化了的精致符號與處理方式一起,也與巨大的信息情報網絡集聚體一起。現在,身體與道具,甚至連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別,都在逐漸消失。
    總而言之,相比以前,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變得*加復雜,*加難以釐清。這些多到數也數不盡的物品,一直在不分晝夜地維持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現在這個被復雜的交流網絡覆蓋的社會裡,可能連這些基本的事實都常常被我們忘記。但是,從早到晚,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都活在物品的喧鬧聲之中,當然,甚至人死了、被分解了之後,物品的喧囂世界依然在持續循環。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 文/石倉敏明 人類的歷史,也是物的歷史。人類因為制造了石器,從而獲得了與大型肉食動物相匹敵的狩獵能力。由於發明了弓箭,擁有了有效獲取肉與皮毛的能力;又因為發明了針,而掌握了裁縫衣服的技術。農具實現了耕作土地、栽培農作物的生活;土器讓糧食的儲藏與發酵成為可能。人類從自己生活的周遭世界之中獲得糧食、道具、衣服、住所、燃料等材料,在對這些物品進行加工的同時,逐漸構築起獨特的文化。與身體*接近、被親密地加以使用的日常用品類,在這樣的構成要素之中,也成了基本生活習慣的條件。
    隻要稍微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驚訝於我們竟被如此多的物品支持著。早晨起床立刻查看智能手機郵箱的人也好,打開窗戶將新鮮空氣引入房間的人也好,為了衝咖啡而戴上眼鏡去廚房的人也好,大家都是在諸多道具的支持下纔得以開始**的生活。且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衣服、眼鏡、假牙等輔助用具,化妝品與裝飾品,心髒起搏器與人工器官,裝載了各種各樣軟件的信息終端等,現如今,這些物品在輔助我們身體機能、拓展生活習慣、維持身體健康等方面,充分發揮著各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已經與各種類型的人造物融為一體,和被終端程序化了的精致符號與處理方式一起,也與巨大的信息情報網絡集聚體一起。現在,身體與道具,甚至連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區別,都在逐漸消失。
    總而言之,相比以前,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變得*加復雜,*加難以釐清。這些多到數也數不盡的物品,一直在不分晝夜地維持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現在這個被復雜的交流網絡覆蓋的社會裡,可能連這些基本的事實都常常被我們忘記。但是,從早到晚,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都活在物品的喧鬧聲之中,當然,甚至人死了、被分解了之後,物品的喧囂世界依然在持續循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