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與脆弱同行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影視/媒體
【市場價】
304-440
【優惠價】
190-275
【介質】 book
【ISBN】97875594206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蘇文藝
  • ISBN:9787559420640
  • 作者:(法)讓-克勞德·卡裡埃爾|譯者:郭亮廷
  • 頁數:325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0千字
  • ●法國影壇文豪讓-克勞德·卡裡埃爾首部作品集。 歐洲文壇重量級作家,與米蘭·昆德拉、安貝托·艾柯齊名,《別想擺脫書》中的對談者。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戛納電影節評選委員。打造《布拉格的春天》《鐵皮鼓》的歐洲電影大師。 ●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隻好追求它的高度。 犀利、深刻、幽默、自由的在藝術與哲思,經典與時尚,政治與宗教,文學與戲劇中任意穿行,當代世界文壇**的“說書人”。 ●媒體熱評:人生如琉璃般美好易碎,一部不**人生的解答之書。 米蘭·昆德拉、安貝托·艾柯 薦讀 哭泣的心、看不見的創傷、莫名的恐懼、難眠的憂慮、執著的瘋狂……以文學藝術的角度解讀人生。
  • 從摩訶婆羅多到莎士比亞,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普魯斯特,所有大師筆下的人物無不在展示我們人類共通的脆弱。 不論文學、電影或劇場,作品的表現力都倚賴人性的脆弱面來傳達。它是我們隱抑的生命泉源,是所有情感與美的原動力。 本書是歐洲文學戲劇大師卡裡埃爾的個人精華文集,藝術、哲學、社會、宗教均有涉獵。在他的書中和電影鏡頭裡,隻有脆弱的人物纔能打動我們、打動他自己。 因為脆弱,我們每一個都是有故事的人,這個世界卻否定它,逼迫我們戴上面具。   於是我們遁入逃避與遺忘,以幻覺與謊言為庇護。   於是我們變得比脆弱還脆弱,也無力去正視他人的脆弱,卻令這個世界更加分崩離析……
  • [法] 讓-克勞德?卡裡埃爾 Jean-Claude Carrière 1931年生,法國作家,以電影劇本確立他身為本世紀最偉大作家之一的地位,但其創作其實也涵蓋了小說、舞臺劇、散文,為歐洲享有盛譽的文壇大家。 與他合作的導演包括布努艾爾、米洛斯·福爾曼、菲利浦·考夫曼、彼得·布魯克等,最為大眾所熟悉的作品有《屋頂上的輕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 1995),格拉斯原作之《鐵皮鼓》(The Tin Drum, 1979),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988),以及《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 1990),獲第8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三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提名,亦曾獲美國編劇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至今仍是多產的作家。
  • 作者自序? 旅途上,啟示與發現 / 007
    第一章? 我們從終點出發
    漫長的面具搜藏史 / 014
    死亡,你何曾一敗? / 018
    關於防備 / 021
    憤怒的身體 / 024

    第二章? 如琉璃般易碎的本質
    權力的煙幕 / 031
    幽靈的重量 / 034
    直播的莎士比亞劇場 / 036
    無所遁形的個人恐懼 / 038

    第三章? 在敞開的生命之窗前
    稍縱即逝中的韌性 / 041
    這有知覺有溫暖的活躍生命 / 043
    踩在玻璃碎片上 / 045

    第四章? 失控的防御工事
    自我膜拜與否定 / 048
    體育的移情作用 / 050
    肉身的祭壇 / 052
    新圍牆與舊城堡 / 054
    理性需要鎮靜劑 / 056
    時事決定思維 / 058
    蒼白的樂活絮語 / 060
    浮士德與他的三個兒子 / 062
    電影《大都會》與《機器戰警》 / 067
    ……
  • ◆?浮士德與他的三個兒子 接下來,讓我們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畢竟它是人類的輝煌成就之一,又或者可以說是**的成就。的確,莫裡哀筆下的那些庸醫已經遠逝,但同樣真實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醫學,不論它的療效再怎麼受肯定,也無法滿足所有人。人們私底下流傳一種所謂的“溫和”療法,用植物的湯汁和靜坐冥想治療癌癥。不幸的是,沒什麼用。癌癥是一頭在體內兇猛亂竄的怪獸,對身心靈的和諧**無感。我們必須按照它真實的行徑來對付它。
    虛構是我擅長的領域,我經常在當中尋找路徑,帶我通往某些現實的意像。關於醫生的意像也一樣。據我們所知,西方有四個主要的醫師形像,都是從我們的夢和恐懼裡誕生,並成為我們一再回頭探討與援引的原型。
    首先是浮士德博士。浮士德是一切的源頭:從他開始,人類渴望操控自然,戰勝時間。浮士德是否真如捷克人所以為的是個真實歷史人物,在布拉格還有他待過的住處?或其實是某個無名的德國作家在1578年出版的書裡創造出來的人物?我們不得而知,反倒是可以從他身上辨認出同時代一些學者的輪廓,例如帕拉塞爾斯、吉羅拉莫·卡當諾、安布魯瓦茲·帕雷,再加上一個嶄新而奪目的元素:與魔鬼訂下契約。
    浮士德處於存在和消除存在之間,太陽和濃霧之間。他是一個神話。基督教認為人類的*基本錯誤——即亞當和夏娃犯下的“原初錯誤”(la faute originelle),因為受到魔鬼**而想品嘗善惡知識樹上的禁果(所以他們其實是想要發明人類的道德)——與浮士德之間的關繫可謂一目了然。對此我們無法自欺欺人:科學和墮落從老早以前就是莫逆之交。
    法文版名為《浮士德的奇情與悲情故事:大魔法師》(Histoire prodigieuse et lamen-table de Jean Faust, grand magicien)的書,一問世就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馬洛的浮士德劇作則從1590年起開始在倫敦上演。一切由此時開展,而且這種感覺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間變得越形強烈:那是一種反差的重合,一邊是現代科學的初露曙光(伽利略、伽桑狄、笛卡兒),成為一種別無其他力量能夠抑止的人類活動,另一邊是那位匿名德國作者靈光一閃的直覺迸發。兩者的不期而遇創造了浮士德的神話。
    浮士德神話的生命很長。透過奈瓦爾的法文翻譯,我們在歌德的著作中與他重逢,也在另一部1918年出版的德文著作、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Le Déclin de l’Occident)裡,看見一個浮士德式的男人,一個普羅米修斯的新化身,堅持主張一種歐洲作為征服者和統治者的視野。這則新生的神話一路走來,是否在途中變形與變質了?抑或神話起源之時,就已經產生危險的回響,仿佛掌握了自然的奧秘,便有資格掌控其他的民族? 任何古典著述都無法預見浮士德博士的出現。他和普羅米修斯**不同。普羅米修斯不是科學家,而且浮士德和“彼界”的**聯繫是魔鬼。浮士德是現代社會中代表科技至上的一個高度寓言化人物,沒有人會對此存疑。同時,他也幾乎體現了一種人和自然之間的新關繫,盡管他遭到天譴的結局,看來像是有點天真的中世紀信仰殘遺,或是從反面而論,宛如提前應驗了奧本海默“Oppenheimer”的焦慮。這位科學家在廣島原爆之後曾說:“科學已犯下罪孽。” 如同所有年輕氣盛的英雄,浮士德孕育了三個孩子,三個都是男孩,和他一樣都成為醫師,也都是從文學的書寫中誕生,而且三人還輪流或一起統治著我們的生命。他們構成了醫學上秘而不宣的三位一體。他們每一位都帶有和我們本質上相同的印記:像玻璃一般的本質。
    按照出生日期排列,**位是法蘭根斯坦(Frankenstein)博士。他是出自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同名小說的一個人類的再造者,一名孤獨者,執著於生命的延續,毋庸置疑也是現代生物學的奠基者,*很可能成為這個剛展開的世紀的彌賽亞。盡管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但說到生命復制,他仍是個來自未來的人,走在我們前面。
    第二個孩子是英國人,出自史蒂文森(Stevenson)的《化身博士》,名叫傑奇(Jekyll),但是在社會底層,他是以海德(Hyde)這個臭名為人所知。傑奇棲居城市裡,是現代精神分裂的創造者,在二十世紀享有驚人的盛名,至今依然不衰。他自身就是這個時代的表征,而且會繼續成為***的典型。
    *後,浮士德博士的第三個孩子,當然就是德國電影導演弗裡茲·朗(Fritz Lang)為我們再三搬演的歷險故事主角:馬布斯(Mabuse)博士。馬布斯身上擁有前兩位所缺少的某樣東西;前面兩人雖然是天纔,卻是孤獨的天纔,而馬布斯**是一位溝通**,甚至他本身就是***的交流溝通,不需要任何媒介,隻需要瘋狂作為導體。馬布斯,我們當代的強者,腦袋裡容納上千個網絡,眼裡隻有一個領域纔配得上他的天纔,那就是犯罪。
    這個三位一體的奇人異事,毫無疑問可以無限地發展下去,有**或許會形成一個基礎*穩固的宗教也說不定(當中甚至可以看到某些預言家或煉金術師,例如敲門醫師和奇愛博士,*別提另闢蹊徑的莫洛博士了)。簡而言之:這四個人物,父親與他的三個兒子,乃至於敲門醫生、奇愛博士和莫洛博士,都是誕生於虛構,以及小說家、電影導演敏銳的想像中。他們的韌性也由此而來。
    這些影子,刀不能傷,水衝不散,有文學、劇場和電影保護著。他們無處不在,因為他們並不存在。
    ◆?電影《大都會》與《機器戰警》 弗裡茲·朗的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可以算是我生命中*早的幾部電影之一。我看那部片的時候隻有十歲,在一個偏僻、小小的中學校園裡。身為鄉下小孩,我對城市沒有半點認識。那部電影讓我發現了城市,到處是地下活動、煙霧彌漫、黑白對比、幾何圖形的城市,還有成群結隊的奴隸在黑暗中認命地勞動,然後在某個決定性的瞬間,群起暴動。
    在那個年代,我對女人還很無知。電影中,布裡奇特·海姆(Brigitte Helm)飾演的女主角落入某個科學家的手中。透過一種材質移轉的技術,科學家打造了一具擁有女主角外形的機器人。
    影片*終,這個受詛咒的人物讓奴隸認清自己無產階級的處境,結果卻被暴動的奴隸放火焚燒。當她逐漸被火焰吞噬,女人的肉體消失了,露出發亮的金屬骨架。可以說,這個形像和我們剛好相反。我們不計一切代價地想要賦予自己一個剛強的外形,私密的內在卻是易碎的。《大都會》的機器人有一個女子的樣貌,其內在卻幾乎堅不可摧。
    這種皮肉與金屬的復合體從來不曾*後,*新的版本是《機器戰警》(Robocop),他是我們的一個關於正義的夢,而我們不再將這個夢托付給人類,而是交由人性化的機器去鐵面無私地執行。
    盡管如此,《大都會》仍是影響我*深遠的一部片。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和周遭的人聊起這部電影。直到**,我還是會想像每個女人——不論她再怎麼誘人、再怎麼溫柔——體內都包藏著一種金屬的構造,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一旦我跟她起衝突,她會用雙臂把我活活捏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