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再見楊德昌(臺灣電影人訪談紀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影視/媒體
【市場價】
704-1019
【優惠價】
440-637
【介質】 book
【ISBN】97871001060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商務
  • ISBN:9787100106092
  • 作者:王昀燕
  • 頁數:365
  • 出版日期:2014-09-01
  • 印刷日期:2014-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王昀燕編著的這本《再見楊德昌(臺灣電影人訪談紀事)》深度專訪十六位曾與楊德昌共事的電影人——小野、吳念真、柯一正、餘為彥、舒國治、杜篤之、廖慶松、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他們涵蓋了制片、導演、編劇、錄音師、剪輯師、攝影師、演員等多重身份。他們或是以友人的立場發聲,或是從師徒的關繫出發,抑或循著個人的專業提出見解,情理交織,全面回顧了楊德昌的創作生涯,多側面、立體式地還原了這位電影哲人及其作品。藉由這些所網羅的珍貴的**手史料,藉由這些走過臺灣新電影的**電影人對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時光的追憶、緬懷與思索,揭開了臺灣電影**異常動人的一頁,為熱愛臺灣電影的人們留下了珍貴的時代記錄,也為讀者親近楊德昌電影作品獨闢了一條非凡的蹊徑。
    書中附有“楊式電影”臺北場景地圖、大量私人珍貴照片、楊導原創手繪手稿及楊德昌作品年表,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楊德昌電影乃至臺灣電影的重要參考資料。
  • 王昀燕編著的《再見楊德昌(臺灣電影人訪談紀 事)》是一本對曾與臺灣地區著名電影導演楊德昌共 事的 電影人的深度專訪錄。訪談對像包括臺灣著名電影人 小野、吳念真、柯一正、餘為彥、舒國治、杜篤之、 廖慶松、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 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內容以楊德昌的電 影為主軸,旁及十六位資深影人的從影小史,與其從 各自專業出發而對電影的看法。 全書借由口述歷史,深入臺灣電影的創作現場, 多側 面、立體式地還原了一位電影哲人的形像及其電影作 品,留下了珍貴的時代記錄。這些原始素材,一方面 可作為大眾親近楊德昌作品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作 為臺灣電影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 **序
    林文淇:“我都沒辦成,你辦得成嗎?”
    作者序
    天真的衝動
    臺灣新電影旗手
    小野:重振新電影的決心與志氣
    吳念真:他在寫論文,而非描述
    柯一正:遙想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時光
    親密戰友&友人
    餘為彥:相信就能看得見
    舒國治:他本身就是*強的陣容
    專業技術人員
    杜篤之:創作長路上,相互倚賴的合作伙伴
    廖慶松:每一部片子裡都有他的影子
    陳博文:讓影像成為有想像空間的載體
    張惠恭:展現自然光源的豐富層次
    楊德昌的子弟兵
    鴻鴻:我好像也掉進同樣的回圈裡
    陳以文:戮力追求一種**
    王維明:打開新的思維方式
    陳駿霖:講自己想講的故事
    楊德昌的演員們
    金燕玲:放手去演,自然地融入角色
    張震:他就是我的模範
    柯宇綸:拍電影是我人生中*快樂的事情
    附錄1
    楊德昌×臺北電影場景散步地圖
    慢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電影場景
    附錄2
    楊德昌年表
    附錄3
    楊德昌作品年表
  • 侯孝賢、楊德昌、小野同屬外省客家人,當 年,小野的雙親為了尋求工作機會,徑自來臺謀 發展,較1949年的大遷徙來得*早,原以為工 作個幾年便要回去了,沒想到一落腳就是一輩 子。小野說,他們的童年是很荒涼的,一如《牯 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所呈現的那個世界。
    將屆三十歲之際,他自文學界跨足電影圈, 應明驥之邀進入“中影”制片企劃部,未久,在 因緣巧合之下,與戰友吳念真共同企劃了《光陰 的故事》,隨即將臺灣電影帶人一個新的戰場。
    往後數年間,他立志在“中影”內部當一隻始祖 鳥,信誓旦旦地說,空氣很壞,那就再開一扇窗。
    小野曾將在“中影”就職期間遭逢的人事變 革逐一寫下,先後集結成《一個運動的開始》、 《白鴿物語》,如今,這兩本書已成為當代人回 溯臺灣新電影的重要參考史料。在小野的札記 裡,不時可見他真情流露,為了革新,流下或困 挫或悲憤的男兒淚。
    吳念真在為《一個運動的開始》所撰述的序 言中提到,進“中影”後,總是不斷地想故事、 寫故事,然而這些故事終因上級一次又一次“緩 拍”的決議而不見天日。上班的日子令人頹喪並 且死心,他*常跟小野說的一句話是:“管他去 死啊!”有時,發現小野不在位置上,隔了一兩 個小時,待他回來,問他上哪兒,他總說:“去 馬殺雞。”往往得要再隔一陣子,他纔會吐露實 情:“剛纔我下樓去和老板單獨談了……x×案準 備做了”,“Xx導演的條件,老板終於接受了”。
    相較於吳念真,小野硬是把火氣給吞了,甘 願居中斡旋,就為了促成這些拍攝案。當年, 《海灘的**》籌拍階段,楊德昌因堅持外聘杜 可風作為攝影師,一度與“中影”僵持不下,雙 方談判險些破局,為了此事,小野幾乎全然癱瘓 了,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從未有過如此疲乏至 想嘔吐的感覺,**不能動彈。”盡管在人前, 他依舊保持著微笑,紳士般的微笑。幸而後來事 情總算在雙方的承諾與讓步之下圓滿解決了。
    “為達目的,代替其他人吞掉所有的火氣, 為達目的,壓抑自我,展現過人的韌性大概是這 個人*讓我覺得佩服的地方,因為我覺得在這幾 年的電影亂世之中,開創一個環境,讓其他創作 者盡力發揮的人比創作者本身*值得鼓掌,小野 是值得鼓掌的人之一。”吳念真站在一個同事的 立場,提出了他的觀察。
    後來,小野與楊德昌共同編劇《恐怖分 子》,同時身兼本片執行制片,《恐怖分子》雖為 楊德昌摘下首座金馬獎*佳影片獎杯,卻也讓小 野氣力用罄,決定往後不再與楊德昌彼此糾纏。
    小野說,《恐怖分子》到了籌備後期,楊德 昌又說他不做了,兩人起了衝突,小野便寫了 封信罵他,說他再不拍就沒機會了。楊德昌也 回了他一封長信,說他想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 件》,並且保證這部片很快就能拍完,事實證 明,後來他一拍拍了五年。*後楊德昌仍是在被 小野架著脖子的情況下,開拍了《恐怖分子》。
    采訪當天,一見面,小野就掏出當年楊德昌 寫給他的這封長信,署名給“李遠同志”,洋洋 灑灑數張信紙,爬滿了楊德昌清麗的字跡,試圖 冷靜理性地向對方稟明己身撩亂的心事、堅決的 信仰。“我搬家搬很多次,一封信要留二三十年 不太容易。”小野說,這封信很珍貴,日後他想 捐獻出去。隨後,他又取出《白鴿物語》,說, 庫存所剩不多,他特地托人拿來這本打算贈我。
    這個形容自己幼年荒涼,青年時期又一腳踩 人“國片”泥淖,一肩扛起“延續‘國片’命脈” 之重責大任的長輩,一路走來,始終擁有一顆溫 厚而熱誠的心。前些日子,他為了支持臺灣年輕 一代導演拍戲,搏命演出,頂著患有高血壓的花 甲之軀,在烈日下,弔鋼絲弔了十多次,從不喊 苦,孰料回家後全身發燙發軟,足足躺了**, 壓根不能動彈。他說,過去便是用這番拼搏的精 神處理許多事情,方能成功突圍。
    “為了臺灣電影的未來,拼啦!”現在的他 依然充滿了鬥志。
    P16-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