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意趣神色:《牡丹亭》創作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戲劇
【市場價】
611-886
【優惠價】
382-554
【介質】 book
【ISBN】97872181313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人民
  • ISBN:9787218131368
  • 作者:黃天驥
  • 頁數:392
  • 出版日期:2019-02-12
  • 包裝:平裝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30千字
  • 極富有文采,表述輕松自如,既具有新穎的學術觀點和嚴謹的考證,*兼極高的可讀性,是這本戲曲研究著作給人*深的印像。
  • 《意趣神色:創作論》是我國著名戲曲學家黃天驥教授的新著。書稿結合文本本身、舞臺表現形式、藝術特點、文字習慣以及相關的歷史文獻,深入探討湯顯祖創作《牡丹亭》時的思想淵源、人物形像來源、創作過程的思維變化等,比較全面、立體地展現了湯顯祖創作《牡丹亭》的動機、思想、過程等,揭示了湯顯祖的文學思想及《牡丹亭》在創作上的成就。
  • 黃天驥,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戲曲學家,中山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小組成員,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詩詞研究院顧問、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主要論著包括《冷暖集》《俯仰集》《中國戲曲選》《全元戲曲》等。
  • 開 篇
    劇壇雙星東西輝映
    “幾令《西廂》減價”
    第一章 創作的準備
    從“開場白”說起
    忙處拋人閑處住
    世間隻有情難訴
    俊得江山助
    第二章 創作的素材
    從藝術風格說起
    民俗素材和故事框架
    從話本到劇本
    附:杜麗娘慕色還魂
    第三章 開端六出的意味
    柳夢梅名字的來由
    嬌鶯欲語死水微瀾
    第四章 誰在“鬧學”
    從臺本戲的命名說起
    當行的“引子”
    被《詩經》講動情腸
    春香“鬧學”的背後
    第五章 《勸農》和明代劇壇審美趣味
    村歌曉日社鼓春風
    順應天時不順人情
    戲曲的審美傳統
    文學性與舞臺性
    第六章 遊園的準備
    《肅苑》的作用
    花面丫頭十三四
    第七章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何謂“裊晴絲”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俺的睡情誰見
    何謂“牡丹亭”
    花神的意義
    第八章 夢醒了無路可走
    夢境與人生思考
    因夢成戲與潛意識
    怎生叫做喫飯
    第九章 從《寫真》到《悼殤》
    *望中的憧憬
    兩幅畫圖的運用
    杜母作為“過來人”
    一再給道學經典打臉
    殘生今夜雨中休
    第十章 說《冥判》
    跳舞的鐘馗
    “數花”的含義
    “冷”和“熱”的調劑
    第十一章 南粵情痴柳夢梅
    “隔”與“不隔”的運用
    符號和形體動作
    從拾畫到叫畫
    越痴越情不痴不情
    第十二章 從玩真到回生
    添增色彩的點染
    有水無根尚作餘香想
    淒惶的幽歡
    忐忐忑忑的心理描寫
    特異情景與特異戲路
    “回生”現像的本質
    第十三章 人間世
    怎樣看《牡丹亭》的後半部
    真是要遵“父母之命”嗎
    虛虛實實人間何世
    第十四章 《圓駕》與創新
    “痴而蕩”的男子漢
    三個回合的交手
    嶺南特色和柳夢梅
    唱盡新詞歡不見
    收 煞
    朦矓與清晰
    新意、詩意、詩劇、劇詩
    妙趣橫生與尋常道理
    “神”與“色”的運用

    附錄一 意、趣、神、色
    ——湯顯祖的文學思想
    附錄二 戲曲審美觀的傳承與**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 開篇 劇壇雙星 東西輝映 四百多年前,在江西臨川,這巷陌縱橫,庭院錯落,雞犬之聲相聞的古城,曾是明代大文豪湯顯祖生長的地方。現在,這裡已處處是廣廈連雲車水馬龍的去處,儼然形成了江南城市 的風貌了。
    在層樓矗立的撫臨大道之側,這裡有“四夢廣場”,它是人們為了紀念湯顯祖,並以其名著《牡丹亭》(又名《還魂記》)為旨趣建成的園林。在日漸繁華的市廛附近,闢出一塊供人懷古增添些雅興的地方,宛如在文化沙漠上闢出了綠洲,在喧囂中添了點詩意。這既可作 市名片以紀念先賢,又有利於旅遊收益,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據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湯氏墳茔,遭到破壞。塚裡枯骨,少不免“重見天日”。那時候,在泉埌中深埋了四百年的湯顯祖,肯定不會像他筆下的杜麗娘那樣,嘔出了咀中水 銀,被石道姑灌口姜湯而重獲新生。多半是骨殖狼藉,四散東西,零落在荒煙蔓草間。
    不過,在打倒了“四人幫”以後,臨川父老和各級領導,“蘧然夢覺”,認識到湯顯祖對祖國文壇的貢獻和重要價值,於是重整湯顯祖的陵墓,乃至想像出《還魂記》的意境,打造 “四夢廣場”,平添雅趣,供人景仰流連。
    說來有趣,湯顯祖不是以“還魂”的手法,描繪並再造了杜麗娘生命的麼?而經過了十年浩劫,這一位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千古文豪,竟也真的還過“魂”來,文名重獲新生。不僅如此,也許在九泉中的湯顯祖,連做夢也沒想到,他那《牡丹亭》一劇,近年 還越過重洋,蜚聲海宇。四百年前的一介儒生,成了21世紀的世界名人! 想當年,湯顯祖到過澳門,看到了“海外奇觀”,看見過許多碧眼金睛的“蠻番”仕女,不禁目瞪口獃;到如今,太平洋彼岸許多同是碧眼金睛的朋友,看到了《牡丹亭》的演出,看到了湯顯祖筆下的明代衣冠,窈窕淑女,聽到蕩氣回腸的樂曲,欣賞到儀態萬千的舞姿,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奇妙,不禁也目瞪口獃,魂為之奪。四百多年的光陰,經過歷史的淘洗, 似乎又作了一次輪回。
    讓我們回到“四夢廣場”吧!環視這裡曲徑回廊,雜花生樹,庭院深處,有亭翼然,題額上有“牡丹亭”三字,氣韻生動,據說乃是出自名家的手筆。在溫煦的春陽裡,亭子四周,草色波光,騰騰蒸蒸,缊缊絪絪,仿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讓人有如夢如幻的感覺,似乎也進入了當年湯顯祖創造的“煙波畫船,雲霞翠軒”的境界。不過,湯顯祖《牡丹亭》裡的“牡丹亭”,隻是在他頭腦中虛構的建築。現在,人們竟把它變為實體,以夢為真,假戲真 做,這究竟應如何評價?不如留給人們用作茶餘飯後的話題。
    據徐朔方先生《湯顯祖年譜》所引,在湯顯祖的玉茗堂亭邊,曾有“四夢臺”,那裡倒 真有對聯一副:千古為忠為孝,為廉為節,倘泥真,直等痴人說夢;一時或快或悲,或合或離,若認假,猶如啞子觀場。這對聯不知是出自誰的手筆,以我看,它是前人觀看湯顯祖劇作的感受,同時又透露出撰寫者對人生以及戲曲演出的評價。它的理念是,人生與舞臺,都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撰聯者認為世人既要看透現實的本質,又要超然物外地看待現實。這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概括了閱盡滄桑的湯顯祖對待人生和創作的態度。這三十多個字,倒真能讓人俯仰低回,沉吟遐想。
    四百多年前,當湯顯祖搦筆研墨,神色迷離地創作《牡丹亭》的時候,在西方,在雨霧籠罩的英倫三島,莎士比亞也寫出《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兩部偉大的劇作,東西輝映,各占風騷,照亮了劇壇。到了1616年,這兩顆分別高懸在東西方的**,又同時訇然殞落, 隻在人世間留下不可磨滅的光彩。
    近百年來,東方的觀眾,早就熟悉莎士比亞了。倒是在西方,近年來纔逐漸曉得東方也有和莎士比亞那樣矗立在劇壇**的湯顯祖。而當西方的觀眾一旦認識了湯顯祖,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們認識到“《牡丹亭》時而抒情,時而哲理,時而荒誕,時而逗樂,把情感和幽默交織在一起,是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戲劇傳統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引自《湯顯祖研究通訊》2011年第2期。。到2008年,美國評論家丹尼爾、S伯特在紐約資料檔案出版公司出版的《100部世界***劇本排行榜》中,便把《牡丹亭》列於第32位,而且是中國** 入選的劇本。
    《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牡丹亭》,均寫愛情的真摯偉大。在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筆下,男女主人公為了愛情,勇敢地為所愛的人反抗世俗,“一靈兒咬住不放”,可以出生入死。他們對愛情的真摯勇敢,不知感動了東西方幾百年來多少觀眾。在**,恐怕沒有人懷疑這兩部劇對世界文壇的重要價值,沒有人不喜愛這兩部感人至深的名著。而有趣的是,當它們在封建勢力依然在黑暗中發酵的時候,竟遭遇到同樣的命運。錢鍾書先生引瀋起鳳《諧鐸》卷二《筆頭減壽》說:“語雲:‘世上演牡丹亭一日,湯顯祖在地獄受苦一日’(參卷一二《天府賢書》),則是顯祖長淪地下而終不得生天上也。”又說:“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世上紀念莎士比亞生辰,地獄中莎士比亞正在受罪。”見錢鍾書:《管錐篇》卷一○二,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687—688頁。您看,世上的衛道士,都拿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沒有辦法,都隻好無可奈何地搬出惡鬼來發洩私憤。“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可憐中外衛道士們的刻毒,如 今隻成為笑柄。
    不過,這世界劇壇的雙璧,盡管寫的是同樣題材,同樣充滿**和浪漫主義的精神,同樣被世人承認它們屹立在藝壇的**。而它們所表現的審美觀,卻又截然不同。這不同,正 好是東西方不同文化在美學範疇上的呈現。
    莎士比亞寫羅密歐和朱麗葉一見鐘情,他們不顧家族的世仇,排除萬難,愛得十分熾熱。那纏綿的情話,熱烈的擁吻,乃至後來羅密歐服劇毒殉情;朱麗葉則“死”而復生,又用羅密歐的匕首插向自己胸膛的場景,使人大喜大悲,心魂震撼。它那激烈的戲劇衝突,奔放的 文學風格,鮮明地體現出西方人的審美理想。
    有人說,西方人像玻璃瓶,瓶裡裝的是開水,瓶子外面也是滾燙的,不能觸手。他們的性格,往往是外露的,奔放的。反映到審美觀念上,人們*多是崇尚直觀的真實性,崇尚表現激烈的矛盾衝定,崇尚濃烈的色塊組合,強烈的音色對比。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則像保溫瓶,盡管瓶裡的水是熾熱的,但瓶子外*不燙手。中國人的性格,往往是委婉的,內斂的。反映到審美觀念上,人們*多崇尚寫意,崇尚虛實的結合,崇尚線條的流轉、情景的交融。顯然,東西方的審美觀念,各有特色。時代越進步,世界越發展,人們便越尊重和喜愛來自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藝術,彼此在交流中相互借鋻融合,又分別走向*高的發展階段。
    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牡丹亭》也寫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熾熱追求。湯顯祖甚至在《題詞》中宣示創作的主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於是,他寫杜麗娘夢中追求愛,死去追求愛,回生後經歷萬劫千磨堅定地愛。在他的筆下,杜麗娘的心,就像是一團沒有露出火焰而一直熾熱燃 燒的煤球。
    就以對愛情與欲望而言,杜麗娘內心的熾熱,與西方的少女別無二致。然而,她的舉止,卻表現出東方人特有的含蓄與矜持。她的火熱的心,像被冰綃包裹著;她對縛束她自由和生命的現實,有強烈的抵觸情緒,並且在靈魂深處做出反抗,但她的外表,卻像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多是自艾自怨地表達內心的痛楚。她追求愛,但湯顯祖寫她隻在迷離的睡夢中和靈魂的飄蕩中,表達愛的理想與追求,*後纔有所歸宿。這一切,虛虛實實,亦虛亦實,真 個是“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
    湯顯祖《牡丹亭》整個戲的題旨,乃至人物性格,藝術風格,既是清清楚楚的,又是不可捉摸的。它有時是工筆細描,有時是水墨寫意。總之,《牡丹亭》把冷與熱,虛與實,張揚與內斂,激烈與含蓄委婉,統為一體,完整地顯示我國傳統戲曲特具的審美觀,展現出東 方文化獨特的品性。
    “幾令《西廂》減價”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寫於1594年,湯顯祖的《牡丹亭》寫於1598年,它們都產生在16世紀末,都是世界劇壇的不朽之作。
    不過,它們出現於同一世紀的同一年代,卻又是偶然的。馬克思、恩格斯說:“單個人的歷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莎士比亞撰寫《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候,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聯合城市平民,在反對封建統治勢力中已占上風,封建門閥的割據行為成了人文主義思想家藝術家的批判對像。而在湯顯祖撰寫《牡丹亭》的時候,城市經濟雖已出現,人文主義思想雖有發展,但封建統治勢力一直居於主流。在思想領域中,封建統治階級還組織力量瘋狂反撲。不同的歷史條件以及不同的傳統,決定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隻能在茫茫的天穹中,各自發出自己的光輝。在四百多年後的**,我們把兩人相提並論,主要在於說明東西方有不同的歷史階段,追求愛情自由的和人性解放的願望是相通的;而東西方的文化和審美觀念各擅勝場,難分軒輊,各自為締造世界文明做出寶貴的貢獻。
    不過,翻開我國的戲曲史,在以愛情為題材的劇本中,真正能和湯顯祖的《牡丹亭》相提並論的,其實隻有王實甫的《西廂記》。
    關於王實甫生活的年代,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說他活動於金元之間,有說他是元代大德年間人,有說他元明之間還在世。三種判斷的時間差,將近百年。不過,人們都承認它*初是由王實甫寫定,後來在流傳和演出的過程中,許多人又參與修訂、補充。直到明代嘉靖年間,也就是湯顯祖生活的年代,出現凌濛初等人的刻本,《西廂記》纔基本定型。在某種意義上,《西廂記》可以說是一百多年來人們集體的創作。其**性,真可謂達於**。
    “《西廂記》天下奪魁!”千百年來,人們也認同元明時代評論家賈仲明的定評。就戲曲語言而言,它既具文采,又屬本色,猶如“花間美人”;就戲劇情節而言,它既曲折跌宕,又流暢簡潔,*沒有一般傳統戲曲拖沓繁縟的毛病。老實說,如果我們**把《西廂記》搬上舞臺,隻需按原本依樣畫葫蘆,用不著花多少功夫改造加工。所以,在我國,凡是有點文化修養的人士,沒有不知道鶯鶯、張生、紅娘的名字。這幾個生動的典型形像,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人民的心裡。那張生跳牆,紅娘傳書遞簡,鶯鶯長亭送別的情節,也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就在《西廂記》依然風靡劇壇的16世紀末,《牡丹亭》誕生了。
    《牡丹亭》甫一面世,立刻引起轟動。劇壇的**人士,往往不期然地把它和《西廂記》聯繫起來。且看以下幾位文壇大腕的評說。
    瀋德潛: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明)瀋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五《詞曲》,《元明史料筆記叢刊》,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643頁。張琦:臨川學士旗鼓詞壇,今玉茗堂諸曲,爭膾炙人口。其*者,杜麗娘一劇,上薄風騷,下奪屈宋,可與實甫《西廂》交勝。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240頁。吳吳山:或問曰:“有明一代之曲,有工於《牡丹亭》者乎?”曰:“明之工南曲,猶元之工北曲也。元曲傳者無不工,而獨推《西廂記》為**”。明曲有工有不工,《牡丹亭》自在無雙之目矣。(明)湯顯祖著,陳同、談則、錢宜合評:《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47頁。所謂“幾令《西廂》減價”,“可與實甫《西廂》交勝”,明顯是把《牡丹亭》視為與《西廂記》同屬於“天下奪魁”的***的劇作。有趣的是,有人甚至毫不含糊地認為《牡丹亭》遠遠超過《西廂》。清初有一位名叫林以寧的女性聲稱:“今玉茗《還魂記》,其禪理文訣,遠駕《西廂》之上,而奇文雋味,真足益人神智;風雅之儔,所當耽玩,此可以毀元稹、董、王之作者也。”(明)湯顯祖著,陳同、談則、錢宜合評:《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44頁。她認為有了《牡丹亭》,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及作為其前身,包括元稹的《鶯鶯傳》和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統統可以忽略。
    這番話,說得很過頭,但也並非沒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觀眾們看《西廂記》,盡管如痴如醉,但從未聽過有人看了它便為之一命嗚呼的。而為了湯顯祖和《牡丹亭》一慟而*者,卻有人在。據說“婁江一女子,酷嗜《牡丹亭》曲,斷腸而死”。害得湯顯祖也很感動,“作詩哀之,雲:‘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隻在婁江?’”參(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轉引自徐扶明編著:《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頁。看來這曾是真發生過的事。又聞杭州有女伶商小伶擅演《牡丹亭》:“每作杜麗娘《尋夢》《鬧殤》諸劇,真若身其事者,纏綿淒婉,淚痕盈目。一日演《尋夢》,唱至‘待打關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個梅根相見’,盈盈界面,隨聲倚地。春香上視之,已氣*矣。”蔣瑞藻:《小說考證》引《磵房蛾術堂閑筆》,轉引自徐扶明編著:《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7頁。此外,還有內江女子以及揚州女子金風鈿,看了《牡丹亭》劇本,仰慕湯顯祖的纔華,單戀而死的傳說。至於馮小青讀了《牡丹亭》,魂為之奪,後來生病,其*筆詩有雲:“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關於馮小青的故事,明清筆記多有記載,吳炳、來集之等人還用這題材寫成劇本。當然,有關觀眾讀者特別是女性思慕湯顯祖的種種傳說,或許有誇大的地方,但《牡丹亭》面世後影響之大,於此可見一斑。賈仲名說它“幾令《西廂》減價”,並非信口開河,沒有根據。
    林以寧特別注意到《牡丹亭》的“禪理文記”,說它“遠駕《西廂》之上”,這句話,很值得注意。當然,湯顯祖受過佛教思想的影響,但在《牡丹亭》裡,實在沒有像後來他寫的《南柯夢》《邯鄲夢》那樣,有著明顯的“禪意”。而林以寧卻以此立論,顯然,她看得出在這愛情故事的後面,作者有*深刻的哲理性思考。林以寧,這一位女性讀者,別具隻眼,比許多**的劇評家想得*多,也*深。
    老實說,作為舞臺藝術而言,《牡丹亭》比不上《西廂記》。不錯,湯顯祖駕馭語言的能力是**的,王驥德說,《牡丹亭》的語言,“其纔情在淺深、濃淡、雅俗之間,為獨得三昧”。同時又指出:“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明)王驥德:《曲律》第三十九下《雜論》,見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70—171頁。明末清初的戲曲理論家李笠翁,也指出:“湯若士(顯祖)《還魂》一劇,世以配饗元人,宜也。”又指出它的許多曲文,“字字俱費經營,字字佳欠明爽。此等妙語,止可作文字觀,不可作傳奇觀”。參(清)李漁:《閑情偶寄?貴顯淺》,見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七),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23頁。可見,許多人都認識到,從舞臺表演的角度看,《牡丹亭》在語言方面實在有欠缺的地方。
    就劇本的情節結構而言,《西廂記》實有五本二十折,在元雜劇中屬篇幅較長的一本。但戲劇矛盾集中,節奏緊密而張弛有度,每**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我們把二十折原原本本地搬上舞臺,也不會讓人覺得有冗長拖沓的毛病。
    《牡丹亭》則長達五十五出,其中有不少場景,與劇本題旨沒有直接的聯繫,甚至讓人感到多餘。王驥德就說過:“《還魂》妙處種種,奇麗動人,然無奈腐木敗草,時時纏繞筆端。”實際上,明清時人戲曲選集,選《牡丹亭》的戲,一般也隻在二十出以內,舞臺演出也多是這一些。像《綴白裘》選的是:《學堂》《勸農》《遊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叫畫》《問路》《弔打》《園駕》。《集成曲譜》選的是:《訓女》《學堂》《勸農》《遊園》《驚夢》《寫真》《離魂》《冥判》《拾畫》《叫畫》《魂遊》《前媾》《後媾》《回生》《婚走》《問路》《急難》《硬拷》《圓駕》。
    看了《集成曲譜》選取的場景,《牡丹亭》的題旨也已完整表達,但其篇幅隻有湯顯祖寫的五分之二。可見,《牡丹亭》中的“腐木敗草”,似乎是可以刪除的。
    明擺著,明代人也認識到:《牡丹亭》有許多不及《西廂記》的地方。然而,它一出現,家傳戶誦,紅遍大江南北,幾令《西廂》減價,這是什麼原因? 自從《牡丹亭》受到重視以來,人們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它的研究,特別重視研究湯顯祖本人的思想和文藝主張,研究《牡丹亭》蘊含的意旨,這是必要的,而且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進展。
    但是,湯顯祖是如何進行《牡丹亭》的創作的?這個戲在藝術上有什麼特點?在創作上有什麼創新之處?在中國戲曲**,它有什麼為其他劇本不可企及的地方?這些,還需要我們做*深入*全面探析。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