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溫故(14)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介質】 book
【ISBN】97875633797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63379750
  • 作者:劉瑞琳
  • 頁數:173
  • 出版日期:2009-01-01
  • 印刷日期:200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0千字
  •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並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 陳丹青與您分享“民國的文人──長沙談魯迅”蔡登山與您一同“探 源胡適日記中的鄭毓秀”李偉與您一同發現“上海灘的神秘老人”馮遠理 與您一同感受“殷海光的最後時光”白先勇為您講述“徐州會戰與臺兒莊 大捷──先父白崇禧將軍參加是役之經過始末”徐宗懋為您呈現“1947年 春:中外記者團延安之行”的現場……更多精彩等你來看!
  • 特稿
    陳丹青 民國的文人──長沙談魯迅
    人物
    蔡登山 探源胡適日記中的鄭毓秀
    李偉 上海灘的神秘老人
    馮遠理 殷海光的*後時光
    回眸
    白先勇 徐州會戰與臺兒莊大捷──先父白崇禧將軍參加是役之經過始末
    馬嘶 民國時期的大學校歌
    聚焦
    郭晶 顧頡剛晚年對與魯迅矛盾的聲辯
    現場
    徐宗懋 1947年春:中外記者團延安之行
    記憶
    陳懋智 1938年:逃離武漢
    方子奮 一個囚犯和他的煙嘴兒
    雲寶 姆媽
    馮昭奎 “偶然”改變人生
    風物
    吳潤凱 民國文人的西湖旅行
    徐宗懋 1947年:延安風暴
    文本
    王任 整理並注釋 瀋從文致劉敦願書信十封
    何季民 梁實秋題贈*後的北平師範大學
    片語
    林建剛 聞一多的轉變
    來函
    汪成法 關於胡適寬厚待人的又一例證
  •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文人之間,不同門派、師承、遊歷、眼 界,自然會有不同的圈子。魯迅和章太炎的弟子們是留日派,胡適和傅斯 年羅家倫他們是英美派,雖說都是海歸,但不免有隔閡,分親疏。這本來 不奇怪,改革開放以來,許許多多從不同**、不同學校、不同時期留學 歸國的海歸,彼此之間也有隔閡,也分親疏。而北大、清華、復旦、南大 的教授們,包括從事不同專業的學者,都會有不同的圈子,有隔閡、分親 疏。此外,即便同一院校、同一專業的文人學者,由於不同籍貫、輩分、 出身、境遇、性格,彼此談得來,談不來,經常走動,或從不來往,在所 難免。
    九十年前,新文化運動的真**,是陳獨秀和胡適,魯迅對他們敬而 遠之,有合作,有來往,遇見大是非,彼此聲援,或者辯論,但平時未必 是朋友,也未必是冤家。讀魯迅日記,五月四號那**他寫道:“曇。星 期休息。徐吉軒為父設奠,上午赴弔並賻三元。下午孫福源君來,劉半農 來,交與書籍二冊,是丸善寄來者。”通篇沒有一個字記載那場五四運動 。
    諸位有興趣,可以查看魯迅和胡適的書信,他倆在新文化運動早期很 客氣地交往過,胡適很喜歡周家兄弟,佩服他倆的文纔。胡適是交際型人 物,少年得志,成名早,在主流社會地位很高,和魯迅的經歷性格很不一 樣,魯迅年紀比較大,作風比較地傾向舊式文人,胡適年紀輕,屬於西方 回來的新派知識分子,但這種差別也談不上是非。
    說起是非,1925年前後為女師大事件、三一八慘案,留日那群人和留 學英美那群人意見相左,彼此的對立公開化,形成明顯的營壘,建國後全 部采取官方教科書說法,獨尊魯迅,抹殺其他。**,史料研究早已公布 當時各方意見,平心而論,英美派比留日派*理性,***,*具有現代 **的法制觀念與公民意識。但不要說八十年前的語境,即便事情發生在 **,這些西方觀念仍然會與國情發生深刻衝突,難以奏效。以我在美國 的生存經驗,我自然傾向胡適等英美派當時的意見,但以切切實實的中國 生存經驗,在*深的層面,我同情魯迅,因魯迅*懂得中國問題的糾葛, 看破人心的險惡。**中國許多大問題、大是非,英美式的理性姿態與法 制觀,越來越被認同,但在現實深層,處處遭遇國情的阻撓。女師大、三 一八這類歷史悲劇,在我們的時代多次發生,規模*大、劇情*離奇,代 價*慘重,可是英美式的理性毫無餘地。三一八事件發生後,各路知識分 子能夠立即在各種媒體上發言、爭論、抗議、寫挽聯、開追悼會,可是魯 迅和胡適如果活在**,**的選擇是**沉默,此外一無所能。道理很 簡單,那時中國形形色色的文人還談得上所謂“文化版圖”,**中國的 文化人結構,頂多隻能稱作“文化板塊”吧。
    總之,用**種種新觀念強求八十年前的中國人、中國事,並以此作 出貶褒,劃分對錯,那我們的進步其實有限,對中國現實的認知,也還是 有限。
    魯迅交友之廣,也是這個演講中提到了的,但後人在照例的宣傳中, 隻知道他有共產黨朋友。魯迅一生在對待朋友,與朋友相處方面,大致是 怎樣的性情? 陳:除了不可能查證核實的隱私,沒有一位中國作家像魯迅那樣被詳 詳細細暴露在公眾面前。由於長期獨尊魯迅,他生前的所有生活記錄—— 日記、書信、大量回憶和旁證——不但全都出版,而且重復出版。諸位如 果真要了解魯迅,可能要比了解任何其他中國作家*方便。這些資料中充 滿魯迅對待朋友的故事和細節,諸位有興趣,很方便查證。
    然而長期被政權神化、非人化、政治化,魯迅反而被過度簡化,魯迅 資料中豐富翔實的日常細節,後人視而不見,*大部分人談起他,就是好 鬥、多疑、不寬容。語文教科書長期強迫學生閱讀魯迅,成功地使一代代 年輕人厭煩他,疏遠他,**的文藝中青年多半不願了解他,因為怎樣看 待魯迅早巳被強行規定,以至幾代人對威權的厭煩、冷漠和敷衍,也變成 對魯迅的厭煩、冷漠和敷衍。敷衍一位歷史人物,*有效的辦法就是簡化 他,給他一個臉譜,很不幸,魯迅正是一個早巳被簡化的臉譜。
    魯迅很早就說過,你要滅一個人,一是罵殺,一是捧殺。大家現在看 見了,過去半世紀,胡適被罵殺,魯迅被捧殺。近年情況翻了一翻,是魯 迅開始被罵,胡適開始被捧,然而還是中國人的老辦法:要麼罵,要麼捧 ,總不能平實地面對一個人,了解一種學說,看待一段歷史。P5-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