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物之物語(精)/戴明賢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介質】 book
【ISBN】97875495898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49589821
  • 作者:戴明賢
  • 頁數:330
  • 出版日期:2016-11-01
  • 印刷日期:2016-1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物之物語》為《戴明賢集》第三卷,繫戴明賢老先生貴州繫列作品之一。
    書中,作者著眼於生活小物件,集中選取了父輩友朋之間流傳贈送的部分書畫拓印、照片書稿、居家物什等,從“物之歷史”的視角切入,將物之故事娓娓道來,同時亦默默寫下數十位親人師友的人生故事。
    書中主要述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的人事,並借由相關物件追憶*早年月的故事,時間跨度大,地域變換多,所述人物眾多。這些物件帶著歷史和舊日子的氣息,是百樣人生的無言見證。戴老以生活中的物件為支點撬動記憶,由物及人,展現了各種人物及其背後的時代風景,構成了“人與歲月”的深刻內涵。
  • 《物之物語》為繼《安順舊事:一種城記》後, 戴明賢推出的貴州繫列作品之一。書中敘述了1950年 代之後的人事(也有相關物品牽引出的更早年月), 以“物件之歷史”的視角切入,刻繪父母流傳下來的 老物件、友朋間贈送的書畫及小物品以及一些老照片 等等所蘊含的人生故事。在特殊年月中,書中人物以 各自的耐力與韌性維繫存在,無助而有尊嚴,緘默而 有定見,令人感佩。而作者的惜物、惜人、惜光陰、 惜舊情、惜緣分、惜傳統的情懷,在今日也倍顯安詳 和自足。
  • 竹節紫砂杯
    三*自行車
    太平洋石子兒
    張問陶詩橫披
    “小僧揖客”石
    《聊齋志異》和《掃盲課本》
    三副對聯
    駱駝骨佛頭
    穆瑙杯墊
    《母儀永式》圖冊
    筆拓《齊白石印譜》
    “秋翁”小照
    《劉式型書畫集》
    “貴陽陳氏考藏”印
    像管筆
    烏蒙故人合影
    高原奇事·金瓶梅
    師生掃墓合影
    赤金丹
    鶴西譯《魯拜集》
    輪圈校鐘
    蔣旭英《民國安順老照片》劫餘
    集體回憶錄《見證》
    木虎·木杖·木酋長
    印度木像
    趙祖武《林場二十年》
    螢火蟲
    馬踏飛燕
    吳祖光《寫劇生涯》
    阿琦婆·人生相
    蔡斯照相機
    鋼刺蝟
    王松年《墨竹》
    七星貝
    張充和自書《蝶戀花》詞
    何二手繪青花瓶
    半兩糧票
    高碑小學舊照
    楊國勛漫畫《全家福》
    碎瓷水盂
    鼕衣夏裳
    龍紋印
    《杜若觀風集》冊頁
    “潰軍”合影
    雙面鏡
    張宗和書《魯迅詩抄》
    苗溪春關羽劇照
    谷府出殯照
    “仙俠”小影
    復寫件《靈犀吟草》
    烏蒙灶
    窗友重聚影
    八音鐘
    李麥寧《往事》打印稿
    安溪鐵觀音
    一份遺囑
    後記
  • 近些年風行紫砂茶具。我對此不甚措意,卻也收 到過多套友人饋贈的禮品。大多轉送子姪輩了,隻留 下兩三把造型悅目者。值得一說的,是四隻舊茶杯。
    這本是全套,一壺四杯,竹節造型。一個方木盤 ,盤心是一片花卉圓瓷。民國時代產品,*無拍賣價 值,隻有紀念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眾多國立院校內遷,家鄉安順接 納了國立軍醫學校和國立獸醫學校兩所大專。不知通 過誰的介紹,父親把他的前後兩間臥室讓出來,借給 獸醫學校附屬醫院的張院長夫婦居住。張院長夫婦一 直住到抗日戰爭勝利,難民紛紛回鄉之時纔離開。
    那時安順小城熱鬧非凡。大街兩側擺滿難民出售 家用雜件的地攤,也就是“跳蚤市場”。小城整天人 頭攢動,人流洶湧。張家夫婦的生活卻是靜得出奇, 從早到晚沒有一絲聲響。麻臉的張院長每天上班下班 ,我還偶爾在院子裡得見;張太太卻是童話裡被父王 鎖在高塔裡的公主,*不下樓一步。我母親常背地贊 嘆她的風度,我卻似乎沒有真正見過她的樣貌。有一 天黃昏,我在院子裡揮舞長竹竿,追打飄掠來去的蝙 蝠,偶然瞥見被夕陽燒得金燦燦的窗影裡,張太太倚 著窗子在望遠處。後來猜想,她一定是在想念日寇鐵 蹄下的故鄉,就像大姐唱的那支歌:“小樓上的人影 ,正遙望點點歸帆。”這支流行於抗戰時期的歌,我 至今沒忘。詞作者楊友群先生,貴州畢節人;曲作者 汪秋逸先生,浙江人。當時二位都在貴陽教中學,合 作了幾首好歌。
    父母與張家夫婦成了好朋友,常常在晚上去陪他 們說些閑話,讓兩個異鄉人不太冷清。而我,卻是與 她家的老勤務兵結下了無情緣。這位老兵不僅穿得整 潔,皺紋密布的小臉洗得亮亮的,連那把小菜刀都是 通體雪亮,沒一點鏽斑,像現今纔有的不鏽鋼刀具。
    灶上地下清清爽爽。張家廚房原是我家堆雜物的一個 小單間,與大廚房隔園相對。我常去看老勤務兵干活 。看他煮極少的飯,炒極少的菜,燉極少的湯,一切 做好,用長方大盤擺好,端上樓去。我家人多,天天 大盤子大碗,張家飯菜看去很荒謬,不像真的,像是 “辦姨媽”的玩具,但又覺得很精致,一定特別好喫 。老勤務兵自己在廚房單獨喫。有一次我闖進去。見 他端著碗,看著小窗外的園子發獃。*令我納悶的是 他煉豬油。買的是淨肥肉,切成極小的丁,煉完的油 渣,已縮成豆樣的小粒,通通倒進垃圾桶。按安順人 習慣,油渣炒豆豉是一道好菜,我至今酷愛。他把油 渣當垃圾,我覺得很可惡。參觀老勤務兵做飯的全過 程,我*不開口,他也*不開口。他常常蠕動著癟癟 的嘴唇,不知是在罵日本人,還是在做唇部運動。我 看他做飯記不清多少次,卻似乎沒有對過一句話。做 飯有什麼好看的,但我常去看他做飯,至今莫名其所 以然。
    **,母親說,昨晚在張太太屋裡說閑話,三* 了,忽然聽得“老嗚唔”在很近的地方叫。安順人認 為那是一種怪鳥,以其叫聲為其名,叫它“老嗚唔” 。說它隻在深夜啼叫,在哪兒叫,哪兒就要死人。小 孩偶爾中夜醒來,聽見那不動聲色、無一點餘音的老 婦人一般的叫聲,確實很恐怖。母親說,張院長和父 親立刻到窗口去望,發現是遠處屋脊上蹲著的一隻貓 頭鷹。張院長有手*,對著開了一*,沒打中,簌簌 飛走了。相對大笑。但我母親心裡不服,因為貓頭鷹 都是“咕咕”叫,沒有“嗚唔”叫的。
    抗戰勝利,難民們喜極而泣之後,紛紛籌劃歸計 。張院長夫婦決定立即動身回鄉,我父母力主少安毋 躁,等院校回遷時一道走,萬無一失。但他們歸心似 箭,還是加入*早返鄉的人流。沒想到在途中遭到搶 劫,夫婦倆都慘死了,老勤務兵挺身護主,也死了。
    消息傳來,父親震驚,回家告訴母親,母親墮淚不止 ,一再痛惜張太太那樣的好女子。
    此前告別時,張院長把他日常使用的這套竹節茶 具送給父親做紀念。張太太也要贈我母親紀念物,我 母親就要了一隻舊鐵皮餅干盒。盒子很平凡。我母親 一直使用到她一九八九年去世。這套茶具,幾十年總 擺在父親房裡,從不使用。我們都知道這是他珍惜之 物,小心著不去踫它。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