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客舟聽雨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74-252
【優惠價】
109-158
【介質】 book
【ISBN】97875110120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豚
  • ISBN:9787511012050
  • 作者:趙啟光
  • 頁數:143
  • 出版日期:2013-06-01
  • 印刷日期:2013-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客舟聽雨》由趙啟光所著,這是一本外國文學比較研究著作,作者挑選了二十世紀外國文學領域中,那些身處異國、異鄉或異己環境中的作者及其創作進行述評,剖析了康拉德、海明威、賈布瓦拉、約翰·契弗等人的“客舟”經歷對其創作的深刻影響,以及它們的文學價值和意義,由此引發有關“客舟他鄉”的體驗和變化,不僅是一種文學命題,*是一種人生哲學的思索。
  • 《客舟聽雨》由趙啟光所著,《客舟聽雨》涉及 範圍較廣,但多與二十世紀外國文學有關,書中所涉 及的作家經歷及創作背景各不相同,但他們本人和作 品中的人物都處於異己的環境之中,在客舟的風雨中 體驗人生的真諦。 賈布瓦拉從歐洲反向移往亞洲,萊茵河的清冽波 濤在南亞碧藍的蒼穹獲得了新的含義,人的價值也在 這種強烈的對比下,顯得愈發沉深。對於海員作家康 拉德來說,駕舟駛入異鄉不隻是文學像征,而且是他 一生的切實經歷。而契弗筆下的人物不是異鄉異客, 倒是“本鄉本土”,但他作品中的人物在自我放逐中 追求異鄉生活,在不同社會和地理層次中浮現,在於 環境的鬥爭中體驗人生的真諦。 由於作者在美生活三十餘年,深入異鄉,中西文 化的強烈對撞,使他在寫作中挖掘出了一個獨特而顯 著的視角——站在中西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分 析事物——這個特點貫穿在趙啟光教授所有的作品中 ,包括其關於“新道家”的著作《無為無不為》。 社會或自然環境的變異,對人產生強烈的心理衝 擊,深化人對客觀與主觀世界的認識,也能導致人的 變化。諺雲“樹挪死,人挪活”。人到窮途,挪挪地 方,或有一番新天地。當今之世,這更成為時代的召 喚。但是,異鄉謀生的心理壓力,並非人人能夠或願 意承受。即使可以承受,其蒼涼感觸又極難以用語言 表達出來。以積極的態度認識了這種沉郁的感情,就 是異鄉精神上成功的起點。
  • Ⅰ 身在異鄉為異客
    —英國小說家賈布瓦拉評介 / 001
    Ⅱ 陸與海·文明與原始·俄國與西方
    —康拉德作品主題中三對主要對立因素 / 009
    水仙號上的虛與實——《水仙號上的黑家伙》 / 013
    沒有陸地的海洋——《臺風》 / 023
    黑暗中的文明與原始——《黑暗的中心》 / 027
    穿過陰影線——《陰影線》 / 032
    陰影下的死亡——《特務》 / 034
    在西方眼睛下的“罪與罰”——《在西方眼睛下》 / 041
    四大民族文化區對康拉德作品的影響 / 046
    Ⅲ 約翰·契弗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 / 065
    狹窄的背景 / 068
    情節的非戲劇性 / 071
    結尾的不完整性 / 074
    納入體制——人物的非個性化 / 077
    契弗與契訶夫 / 081
    結語 / 084
    約翰 · 契弗小傳 / 086
    Ⅳ 海明威的傷痕 / 089
    傷痕的轉移 / 090
    海明威治療創傷的藥方 / 093
    是什麼傷害了海明威 / 097
    Ⅴ 當代英國女小說家 / 101
    Ⅵ “黑色幽默”的藝術手法 / 111
    題材 / 114
    幽默 / 117
    情節發展與人物性格 / 120
    作者對讀者和自己的態度 / 121
    意識流 / 122
    調動科學概念 / 124
    修辭和語法 / 126
    附文(一) 比較文學縱向與橫向研究 / 131
    附文(二) 文學視野的拓展
    —讀《異鄉異客》 / 140
  • 英國女小說家魯絲·普羅阨·賈布瓦拉1927年生 於德國,父 母都是波蘭裔猶太人。她自幼在英國讀書,從1951年 起,長年生活 在印度。她把自己在印度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一 一剪裁入書, 成為當代西方*有成就的描寫印度生活的小說家之一 。她的作品在 主題方面與愛·摩·福斯特的《印度之行》(1924)十 分接近,在 創作技巧方面與簡·奧斯汀異曲同工。近年來她的作 品受到英美 兩國評論界和讀書界的熱烈歡迎。一些作品還被拍攝 成電影和電 視劇。
    賈布瓦拉的創作多以印度為背景。作為一個長期 僑居印度的歐 洲人,她幾乎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觀察和思考印度上 了。她對印度 的認識十分復雜,既無所不知,又百思不得其解;她 對印度的感情 *為復雜,既一往情深,又厭倦失望。印度的一切, 從燦爛的古代 文明到神秘多彩的宗教,從碧藍如洗的蒼穹到喧鬧繁 華的街頭,從 歐化的名門閨秀到倒斃街頭的乞丐,無一不使她的敏 銳的頭腦陷入 沉思。她對印度苦思苦想,似乎明白了印度也就明白 了人生;回答 了印度的問題,就發現了自己生活的價值。終於,她 從千絲萬縷的 印度之謎中抽出兩條清晰的線索,那就是印度古老奧 博的精神生活 和當代貧困落後的物質生活。而這兩條線索就成為賈 布瓦拉筆下無 盡的印度風俗畫的清晰坐標。恆河的滾滾波濤,德裡 貧民窟的街 道,以及印度教祭壇的裊裊香煙無不在這兩條線索下 交相掩映;歐 洲探索者的夢想,印度公子王孫的愛情,以及印度僧 人的修煉,無 不在這兩條線索下升華幻滅。而恰恰是抓住了這兩條 線索,賈布瓦 拉時而細膩、時而奔放、時而譏諷揶揄、時而如泣如 訴的獨特風格 也就左右逢源了。
    的確,印度是偉大的文明古國,在文學、藝術、 宗教、哲學等 許多方面都為人類文明做出了輝煌的貢獻。但是由於 種種原因,當 代印度的種種問題是人所共知的。印度是由許多** 組成的。極為 悠久的文明,極為炎熱的氣候,無限制增長的人口加 上西方式的議 會政治和畸形發展的經濟,為敏銳的觀察者們提供了 無盡的思考素 材。正因為如此,印度是當代世界*發人深思的地方 之一。對歐洲 人如此,對我們亞洲人尤為如此。不過,賈布瓦拉不 是社會評論 家,她不想也不能為印度描繪出一幅公正與發展的藍 圖。她所關注 的是人,是個人在嚴峻的社會環境中的感受。*具體 地說,她筆下 有知足常樂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也有向往西方物質文 明的歐洲化的 印度人,還有憧憬印度精神文明的印度化的歐洲人, 以及在東西兩 大文明交鋒中無所適從的“世界公民”。當然,這些 人物都有作者 強烈的主觀色彩,這點她在《我在印度》一文中已坦 率承認:“我 現在感興趣的是處於印度這一環境中的我本人。”於 是,或憐憫、 或譏諷、或認同,那膚色各異的芸芸眾生成為抒發賈 布瓦拉心曲的 長短音符。於是,讀者很容易窺見她的一些社會與民 族偏見。不過 她對此也並不顧忌,因為她的小說與其說是對印度社 會生活的客觀 描寫,不如說是一個旅印歐洲女子的心靈自白。
    賈布瓦拉是英國作家,這不僅是因為她在英國受 教育以及用英 語創作,*重要的是因為她從多方面繼承了英國文學 的傳統,特別 是諷刺和幽默的傳統。在當代英國,繼承傳統的女作 家不乏其人, 如米特福德、斯帕克、默多克和皮姆等。賈布瓦拉之 所以能在其間 獨樹一幟,除了她的小說的印度背景外,就應該說是 她對其人物性 格的批判性刻畫了。她筆下的女子,往往是虛榮、好 勝和自我陶醉 的人,男子則多為自負、軟弱和怪癖者。這些人膚色 經歷各不相 同,但個個栩栩如生,組成了一列《坎特伯雷故事集 》類型的人物 畫廊。此外,她的敘述結構也有獨到之處。她的小說 往往由許多獨 立的“場景”構成,合則前後呼應,分則各成章節。
    這大概與她喜 好寫作電影、電視劇本有關。
    《阿姆麗達》(Amrita,1956),原名《以身相許 》(To whorn She Will,1955),是作者的處女作。此書一出版, 英國評論界就將- 賈布瓦拉比做當代的奧斯汀。故事發生在印巴分離後 的新德裡。女 主角阿姆麗達出身於一個西方化的印度世家。她在一 家廣播電臺擔 任播音員,在工作中愛上了從巴基斯坦遷來的青年哈 利。雙方家庭 都竭力反對他們的結合。他們的愛情終以悲劇告終。
    情節本身雖然 不脫傳統戀愛故事的窠臼,但作者一路翻出不少笑話 ,使全書的諷 刺情調壓過了悲劇結尾。這本書是一幅描寫戰後印度 城市生活的工 筆畫,從東西方文化衝突到印度內部的種姓對立無不 被作者細針密 縷一一描出。
    《熱與塵》(Heat and Dust,1973)為賈布瓦拉 贏得了英國小說 *高獎布克獎。故事的大意是二十年代一位新婚的英 國婦女背棄了 自己的丈夫,愛上了印度的一位權貴。全篇的敘述角 度不斷在當代 和二十年代之間跳動。其主要人物多為一心“發現印 度”的英國男 男女女。這些人的夢想、愛情和信仰都在印度這一嚴 峻環境的衝擊 下發生了動搖。因為評論家們屢屢拿福斯特的《印度 之行》和賈布 瓦拉的作品比較,所以這篇小說可以說是作者有意對 《印度之行》 的反摹寫,即兩書的時代背景與故事情節類似,但主 題與風格迥然 不同。《熱與塵》由長短不一的二十三節構成,正敘 倒敘穿插交錯, 不受時間先後的限制。賈布瓦拉承認這種編排方法是 受了電影蒙太 奇的啟發。在主題方面,她對東西方文化融合持悲觀 看法,認為東 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家總也合不到一起。
    《落後的地方》(A Backward Place,1965)描 繪了幾個僑居在 印度(即書名所謂“落後的地方”)的歐洲婦女形像。
    匈牙利金發 姑娘艾塔嫁給了一個印度學生,隨丈夫移居印度。熱 帶的烈日奪去 了她往日的風采。*不幸的是,她的婚姻破裂了,隻 好前後與許多 富人同居。她的情夫印度旅館業巨頭古比表面上謙和 溫良,實際上 是沉湎於聲色的花花公子。他本來許諾艾塔要帶她去 歐洲,但後來 又拋棄了艾塔改和一位印度姑娘或他的“姪女”去歐 洲了。對於艾 塔,歐洲意味著溫馨的回憶和擺脫種種噩夢的樂土。
    這一突如其來 的變化使她痛不欲生。與艾塔的遭遇形成對照的是英 國女人朱迪的 故事。朱迪自幼生長在一個冷清寂寞的家庭裡,在她 嫁給了一個印 度演員之後,十分喜愛丈夫熱鬧的大家庭。她並不虔 誠地信仰印度 教,但熱衷於當地的宗教生活。一般認為這本書是喜 劇,但其間悲 涼情調在艾塔的故事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賈布瓦拉本人就是嫁給印度人的歐洲女子。這種 背景使她對異 族通婚的社會後果有切身的感觸。《落後的地方》中 的幾個歐洲女 子的遭遇與作者本人的經歷固然不同,但她們對印度 文化不同的態 度表現了作者本人設想的自己可能選擇的幾種通向印 度之路。讀過 《我在印度》一文,我們就會知道作者在這幾種抉擇 前無所適從的 茫然心境。
    P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