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罔兩編(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25-617
【優惠價】
266-386
【介質】 book
【ISBN】97875110314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豚
  • ISBN:9787511031488
  • 作者:止庵
  • 頁數:406
  • 出版日期:2016-06-01
  • 印刷日期:2016-06-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3千字
  • 對於愛書之人,讀書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好書如此之多,叫人從哪一本讀起,或者讀哪一本好呢?這時我們就需要一本“讀書指南”,按圖索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舉目遠眺,自然省時又省力,止庵著的《罔兩編》就是那個巨人的肩膀。先讀書,再說話,是作家止庵一直以來堅持的信條。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現在他的家裡有滿滿十四櫃子的藏書,他曾說自己今生*大的願望就是把家中的藏書讀完。書讀得多了,自然煉就一副眼光,能夠辨別書的高下優劣。其實,我們所期盼的,不過是得到一片屬於書、屬於閱讀、屬於閱讀者的明淨天地,以剪除生活的浮躁與蕪雜,使之彰顯出原本應有的模樣。而這些,止庵可以幫助我們做到。
  • 《罔兩編》是著名作家止庵的一本“讀書之作” ,即讀書評論集。本書分上、中、下三卷,作者從一 個讀者的視角,對數十種外國文學作品一一作了分析 與評論,兼涉著者和文體等內容的論述,不僅有主觀 感受,而且有理論依據,同時引經據典,侃侃而談, 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優秀的外國文學著作,且兼具雅與 俗兩個方面,對我們來說不失為一場文學盛宴。

  • 卷上
    俯視人間的**主義者
    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敘事學
    “我”及其退隱之路
    先知先覺的魅力
    彙聚同一河床的意識流
    六個心靈的清唱劇
    玩笑或*大可能性
    我的納博科夫之旅
    缺席者的使命
    紳士的深刻之處
    無意義之意義
    埃柯的詮釋與被詮釋的埃柯
    雅克的前生今世
    猶記瘟疫初起時
    彼得堡印像
    屬於所有世紀的詩人
    話說一隻狐狸
    卷中
    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一彈解千愁
    情人
    純真年代
    訴訟
    無名的裘德
    洛麗塔
    愛情的終結
    諾言
    卷下
    直言不諱的智者
    一部書和一個人的故事
    關於高*及其不幸
    關於茨維塔耶娃
    懷特和他的塞耳彭
    彩圖故事版昆蟲記序
    日本隨筆與日本味
    明達與**之境
    歷史之外的歷史
    異端與“異端之錘”
    事後之作與痛苦之書
    信任問題
    方法論與科學史
    醫學史的意義
    文明解
    “慢慢走,欣賞啊!”
    歷**的光與色與人
    無牆的藝術史觀
    有關思想者的幾句閑話
    達達與我
    視覺的騙子或魔術師
    香港電影一夕談
    當局者與旁觀者
    牛津大詞典外傳
    美妙的新世界
    茶之書
    經典的誕生(代後記)
    增訂版後記
  • 洛麗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一九五五 年出版) 導演:[英]阿德裡安·萊恩(一九九七年上演 ) 我感興趣的問題是,如果一位導演試圖傳達小說 家的意趣,他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如果他試圖借助電 影手段將這種理解表現出來,電影本身是否具有相應 的能力。也隻有在這個意義上,纔能將電影是否忠實 於原作作為判斷其高下的標準。《洛麗塔》前後兩次 搬上銀幕,**次出自斯坦利·庫布裡克之手,納博 科夫亦曾參與改編,然而他說:“這部電影就其本身 而言是**的,但電影和我的劇本並不同。”(《獨 抒己見》)從某種程度上講,庫布裡克乃是故意如此 。而這一次萊恩顯然想讓已故作者在冥冥之中說出“ 那是我寫的東西”。於是開頭一番話也就可以派上用 場。  按照小說卷首“約翰·雷博士所撰引言”的說法 ,《洛麗塔》是殺人犯亨伯特·亨伯特在獄中寫的懺 悔錄。庫布裡克與萊恩都沿襲了這一倒敘方式,不過 前者把小說結尾的謀殺事件移至開頭;後者則保留了 原作的次序,一上來亨伯特已經殺過人了。區別*大 的是亨伯特回憶的起點,萊恩有如小說那樣,先交代 亨伯特十四歲時與安娜貝爾的一場戀愛;庫布裡克則 省略了這一部分,直接從他進入海茲太太的家講起。
    明白庫布裡克改變了什麼,也就明白萊恩要堅持什麼 。在庫布裡克的電影中,亨伯特作為敘述者的意義已 經被大為削弱。主要視角移至主人公之外,變成客觀 的了;他仿佛處在上帝的俯視之下。對亨伯特來說, 安娜貝爾是洛麗塔的“前身”;“二十四年之後,我 終於把她的一切幻化到了另一個女孩的身上。”然而 隻是他自己覺得如此;換個視角,此等借口也就可以 忽略不計。庫布裡克這樣處理,說來並非**出乎杜 撰。在納博科夫筆下,原本就有相互糅雜的兩種態度 :亨伯特既是傾訴者,又是調侃者--他時時冷眼觀 望、譏諷挖苦沉溺其中不能自撥的自己。這副眼光就 類似於上帝的眼光。庫布裡克不過是舍此取彼罷了。
    電影**稱這部片子為“黑色喜劇”。在上帝的俯視 下,亨伯特所有作為,他與洛麗塔、海茲太太和奎爾 梯之間的糾葛,正是一出“黑色喜劇”。把謀殺事件 安排在影片開頭,也是為了突出這一效果;奎爾梯怪 誕不羈,似瘋非瘋,消解了亨伯特“莊嚴”的復仇之 舉。納博科夫也說:“殺奎爾梯的一幕是傑作。”無 論如何,庫布裡克能夠自圓其說。  問題在於庫布裡克能夠改變的東西,萊恩是否真 的能夠堅持。如前所述,庫布裡克僅僅沿襲了倒敘方 式;而在萊恩的電影中,亨伯特始終保持著敘述者的 身份。影片中不時出現他的旁白和主觀鏡頭,以使這 種敘述盡可能多地帶有主觀色彩;然而作為敘述者的 亨伯特,對此所要求的可能比電影所能提供的*多。
    納博科夫筆下的亨伯特,與通常所見**人稱主體大 不相同。作家自己曾借“約翰·雷博士”之口說:“ 單純作為一部小說來看,如果《洛麗塔》的表述已被 陳冗煩瑣的推逶遁詞弄得蒼白無力的話,它所涉及的 情境與情感仍會使讀者感到令人激憤的含混。”巴爾 加斯·略薩在《洛麗塔已過三十歲》一文中講得就* 透徹:“亨伯特·亨伯特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時而 緩慢時而中斷,時而嘲諷時而模稜兩可,這是一個完 全掌握了每時每刻都在挑起讀者好奇心的技巧的敘述 者。他的故事是違反常理的,但是既不**也不** 。書中絲毫沒有對性行為描寫--**文學必不可少 的條件--的刻意追求;也沒有借助為主人公--敘 述者的放縱辯護而宣揚的享樂主義觀點。亨伯特·亨 伯特既不放蕩也不**,他僅僅是著了魔而已。當然 ,他的故事是違反常理的,因為他就是這樣感覺並且 說出來的,他一再強調自己身上的‘痴獃’和‘魔怔 ’--這是他的原話。”“約翰·雷博士”和巴爾加 斯·略薩都注意到亨伯特獨特的敘述技巧;對此庫布 裡克可以置之不理,萊恩也無妨改用*接近於事實的 敘述方式--在小說轉化為電影的過程中,此乃理所 當然之舉。然而巴爾加斯·略薩所說後半部分涉及另 外一個問題,即亨伯特並不**是故意擾亂我們的邏 輯,他還有著屬於他自己的邏輯,《洛麗塔》同時也 是這一邏輯的產物。一言以蔽之,亨伯特“當局者迷 ”,他又把讀者引入一個迷局。忽略了這一方面,亨 伯特就不是亨伯特,《洛麗塔》也不是《洛麗塔》了 。  如果可以把“真實”區分為“事實意義上的”和 “心理意義上的”兩種的話,亨伯特的敘述於前者每 每語焉不詳,於後者卻喋喋不休--當他追懷往昔時 ,講了太多僅僅出諸想像,其實根本不曾發生的事情 。如果單看《洛麗塔》的情節進展,亨伯特多半是在 原地打轉。也可以說,在敘述者亨伯特之上,還有一 個創造者亨伯特。當他說:“我爬行過的那片溫柔如 夢的疆域乃是詩人的遺產--而非罪惡徘徊的場所。
    ”未必全是謊言。萊恩隻有一次請創造者亨伯特登場 :洛麗塔逃離之前不久,他在旅館中有番幻覺--用 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迫害狂妄癥的虛幻”。相比之下 ,導演顯然*希望在事實意義上再現《洛麗塔》的故 事,所以亨伯特在奧格拉斯湖計劃謀殺海茲太太、在 迷魂獵人酒店企圖迷奸洛麗塔等“未遂罪行”,都被 忽略不計。然而對於《洛麗塔》來說,事實意義上的 真實與心理意義上的真實,敘述者亨伯特與創造者亨 伯特,其實無法截然分開。
    電影伊始,亨伯特念出小說開頭有名的“洛麗塔 ,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一番話後,就 說:“在我的生命中,假如沒有安娜貝爾在前,就沒 有洛麗塔在後。”於是先交代亨伯特與安娜貝爾的關 繫,再展現他與洛麗塔的關繫,其間接以一段旁白: “……雖然我所愛的少女和我自己的童年早已消逝, 但我仍處處尋覓她的影子,因為我已病入膏肓,不能 自撥。”凡此種種,皆以小說為本。然而恰恰在這兒 ,在安娜貝爾與洛麗塔之間,電影失去了--確切地 說,是無從表現--原作的一個關鍵因素。納博科夫 筆下的洛麗塔與安娜貝爾,並非如此簡單的“一”對 “一”的關繫;其間亨伯特有一段復雜的心理歷程- -一種感受提純的過程。對他來說,安娜貝爾的“一 ”,所對應的是“一切”;而這個“一切”,又對應 著洛麗塔的“一”。話說至此,須得提到亨伯特關於 “nymphet”--這是他根據希臘神話中善於迷惑男 子的林澤仙女nymph創造的詞--的“新的觀點”: “少女在九歲到十四歲這一階段,對一些年齡超過她 們兩倍以至*多的走火入魔的男人來說,她們表現出 來的自然本性並不是人格化的,而是令人心醉神迷的 一種魔性,我想把上帝造出的這種尤物稱 為‘nymphet’。”這把亨伯特生命中的兩個女孩聯 繫起來--他因安娜貝爾而煉就一副眼光,用它發現 了洛麗塔。
    電影中亨伯特也講過類似的話,那是在洛麗塔登 場以後;小說中關於nymphet的觀點卻不是用來形容 洛麗塔,而是用來創造她的。這涉及到小說中洛麗塔 這一人物的實質--我們稱之為“人物”,其實她隻 是“對像”而已;也涉及到亨伯特與洛麗塔的關繫的 實質。亨伯特把洛麗塔想成什麼樣子,她就是什麼樣 子;把她說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正如他所說 :“我瘋狂地享受的並不是她,而是我自創的另一個 虛幻的洛麗塔--也許她比洛麗塔還要真實,與之重 疊並將之包容,她浮遊在我與她之間,沒有意志,也 沒有感覺--是的,她本身並無生命。”這樣一個洛 麗塔,***亨伯特的眼光而存在;換句話說,無 法脫離亨伯特的敘述而存在。
    在庫布裡克及所代表的上帝看來,這隻是亨伯特 自欺欺人罷了,根本不必管他;但是萊恩不能不管。
    除了亨伯特干的事情之外,庫布裡克並不相信他所說 的別的;萊恩則認為亨伯特的想法--包括眼光-- 可以構成對其行為的解釋,他要把所有這些一並表現 出來。然而假如萊恩不是這種立場,拍攝出來的就可 能還是一部庫布裡克的電影。回到本文開頭,當納博 科夫說“那不是我寫的東西”時,的確提供了另外一 種可能性;而在庫布裡克的可能性之外,其實也隻存 在著這一種可能性--不是庫布裡克,就是亨伯特。
    選擇後者,就要站在他的立場去敘述,就要用他的眼 光去看。亨伯特**主觀的敘述,不僅無法以客觀敘 述替代,甚至無法以相對主觀的敘述替代,否則就不 是納博科夫或亨伯特的《洛麗塔》了。P226-23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