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文化批評的一鱗半爪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254-369
【優惠價】
159-231
【介質】 book
【ISBN】97875473082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8233
  • 作者:劉巽達
  • 頁數:296
  • 出版日期:2015-08-01
  • 印刷日期:2015-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6千字
  • 劉巽達編著的《文化批評的一鱗半爪》繫一本“文化時評集”。單看目錄標題,便可知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時效性——“張賢亮激活靈與肉的思考”“狼圖騰文化造假之辯”“對流行熱詞的冷分析”“姚貝娜一定不願把記者想像成等待死亡的禿鷲”“廢墟塗鴉的尷尬命運”“需要那麼多**電影節嗎”……其鋒芒所指,皆為當下文化熱點、文化事件、文化人物、文化現像等,文章選自作者劉巽達發表在《光明日報》和光明網上的時評文章。通讀全書,其*大的特點是文風犀利,文學性強,讀來過癮。
  • 劉巽達編著的《文化批評的一鱗半爪》收錄之短 文,除刊於電影雜志的若干影評之外,蓋源於《光明 日報》和光明網上作者的專欄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 因事而寫、有感而發,共同特點是鎖定當下的“文藝 ”和“文化”,聚焦“批評”,更屬意於話題性和思 想性,是一部頗具閱讀性的文化批評雜文集。
  • 自序
    文化熱點篇
    姚貝娜一定不願把記者想像成等待死亡的禿鷲
    故宮紀念品如何“親民”
    “到此一遊”與“風雅”心理
    法盲孫子讓人“冰心”
    “公眾人物”當如何自處
    “落葉景觀”是城市的“流動油畫”
    “廢墟塗鴉”的尷尬命運
    文化批評不應刻意回避“口水戰”
    “比基尼京劇”與藝術創新尺度
    “外灘申遺”的申與不申
    文物回歸,給點謹慎的樂觀
    功利綁架文化的機場*名
    申遺,究竟為了什麼?
    過度解讀的“度”在哪裡?
    娛樂,何必用紅色包裝
    邵逸夫改寫的不僅是電影
    預料中的二張分手
    “好聲音”連接“夢通道”
    “達人秀”何以成為文化事件
    文學藝術篇
    餘秀華:奇跡點亮常識
    張賢亮激活“靈與肉”思考
    “葉兆言叫板莫言”的營銷綁架
    作家能否“大學造”
    作家的心跳和譯家的心跳
    面對諾獎,何妨淡定?
    關注諾獎別制造“村上悲情”
    馬爾克斯的“現實”和“返身”
    《背影》的“交規之痛”
    也說四大名著之“讀不下去”
    駐場演出,城市的面子
    爭金奪銀與真金白銀
    藝術家跨界之“不務正業”
    文藝創作“源頭”重於“碼頭”
    海外華人作家之崛起
    “偉大的影評人”對我們的啟示
    影評家不能跟著資本家走
    “舉重”纔能成“重鎮”
    金雞百花:“雞肋”等待新活力
    宮崎駿的“力不從心”
    國產動畫片到底缺什麼?
    《悲慘世界》能否啟迪京劇電影?
    中國電影人不要“小家敗氣”
    “一片制”和“一日遊”
    對策怪胎“貼拍片”
    “藝術電影聯盟”切勿虎頭蛇尾
    “尺度”稍寬
    金雞獎的“*佳”與“特別”
    叫座也要叫好,養眼還須養心
    “海派秧歌”的樣板意義
    設計之都:從創意到創造
    民樂接地氣,方能走向坦途
    朗朗誦讀的城市詩意
    街頭藝術之於溫情城市
    語言文化篇
    語文教材應由誰來編?
    藝術家何時不自念緊箍咒
    對“流行熱詞”的冷分析
    喚起對漢字的熱愛與敬畏之情
    流行語體的生命力能持續多久
    雅語雅風治療“語言癌”
    文化節目與綜藝秀的“楚漢之爭”
    《中國好歌曲》讓原創“走出去”
    過度消費文化名人要有叫停機制
    文化名人出場費合理?悖理?
    名人的盲區
    文化沙龍,催生和滋養風雅
    《狼圖騰》“文化造假”之辯
    “拯救”書店,要反思“人與書”的關繫
    “主旋律”不能是“偽歌頌”
    司徒雷登為何遺願難酬
    不能繞過的魯迅
    中文繫,中國人文思想的建設者
    文化不是“軟實力”
    藝術評獎就要“大義滅親”
    為舞蹈大賽上的“當場質疑”喝彩
    “嚴肅作品”《寒夜》被雪藏說明啥?
    媒體“保持痛感”的擔當
    “娛記”能否轉型成“文藝評論家”
    為青年評論家敞開主流平臺
    關注“走進劇場坐下看戲的理由”
    烏鎮的“戲劇之夢”意義非凡
    假如“上海**電影節”移師千年古鎮朱家角
    需要那麼多“**電影節”嗎?
    “學問”與“學位”之倒置
    “領導陣容龐大”的書畫圈名利場
    “錢多人傻”鬧劇,還將上演多久?
    自娛自樂的“文化走出去”
    舊“畢業贈言”的新流行
    名人故居保護的“差錢”與“不差錢”
    山寨巴黎,不如保護老建築
    從清明節“文明祭祀”說起
    將人倫節日化為民族文化記憶
    “小地方生出大文化”之啟示
    “文化消費”關乎“文化立國”
    “寫書”永遠比“賣書”重要
    作為“社會公器”的攝影
    收藏,做什麼?
    “觀光”如何關乎“立國”?
    “文化硬件”建設可否未雨綢繆?
    到底還是“夢工廠”
    “原型式電影”的自由與尷尬
    “滬語文藝”背後的方言魅力
    影視劇評篇
    何必把“文藝片”視作票房毒藥
    隻有“好電影”和“壞電影”
    姜文用“鬧劇”把自己弄“俗”了
    《歸來》讓人深思災難的後果
    《星星》擊中了咱們的軟肋
    將愛情進行到哪裡?
    《無人區》:血染的風采
    觀《地心引力》之遐思
    iPhone缺席的《喬布斯》
    喜劇的饑餓成全《泰同》
    西遊降魔,缺點情懷
    品牌與跟風——從《一代宗師》說起
    李安的童話寓言
    永遠的安娜
    願給《危險關繫》打高分
    老外操中國潮語並非創新
    皇帝的新衣
    《白雪公主》:不止於娛樂
    泰坦尼克:經典是這樣鑄成的
    香港的現實主義
    《國王的演講》:上流的情懷之作
    **化:張藝謀和徐靜蕾
    “丁丁”與“捕捉”的**結合
    該向《功夫熊貓》學什麼?
    《星星的孩子》:本土題材,**視野
    就要這樣干淨
    《畫皮Ⅱ》的成功營銷
    遊戲規則與叢林規則
    從查明哲的“宗教情懷”說戲劇的教化功能
    《伏生》,悲劇的美學力量
    《生死遺忘》,話劇舞臺的《金色池塘》
    《長恨歌》,一個人的“宏大”
  • 還別說,真會寫文章。作者把“我猜想”之下的 畫面描繪得如此鮮活,讓有關禿鷲的聯想變得充滿邏 輯。作者雖然是“引用禿鷲之說”——姚貝娜生前所 在醫院有人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丑陋的外表 下一顆貪婪的心,毫無憐憫地盯著將要死去的獵物, 就等**時間撲上去——但作者深表認同日:“看到 這段話,作為學習新聞專業的學生,瞬間對自己的專 業有了一點芥蒂。新聞記者可不就是禿鷲嗎,一隻隻 盯著普羅大眾苦難的、歡樂的、生老病死的掠食者。
    在新聞成為商品的時代,素材、故事是記者的追求, 一顆有關懷的心卻被流放了。有哪位記者放下相機, 去安慰一下痛失愛女的老人嗎?我說,我要是姚貝娜 的家人,一定狠揍這幫麻木的記者一頓。” 這話說得既大慈大悲又急公好義,憐憫之心躍然 紙上。毫無疑問,在如此煽情的文字下,芸芸眾生很 容易被擊中。可不,多麼形像而確切的比喻啊,簡直 深刻無比! 可是,我*願意不懷惡意地揣測,很多前去采訪 新聞的記者,心中仍有人性的溫度,他們仍能夠在面 對社會苦難時,滿懷善良之心,流下真摯的熱淚。媒 體從業者天然的道德責任和人文關懷,會讓他們的一 瓣心香化為寒鼕裡的一支蠟燭,為姚貝娜默默點燃。
    什麼是驅使記者前往醫院的動力?僅僅是功利嗎?如果 他們不愛她,不疼惜她,他們能夠如此敬業嗎?為什 麼我們隻看到他們焦慮的面孔,卻看不到他們潛藏著 的悲憫之心?每個人的“敬業”表現形式不同,對於 記者而言,有時候不得不扮演“蠻拼的”角色,隻是 因為他們的戰場是在大庭廣眾之中,就容易變得刺眼 。於是那些不懂得與人為善的眼睛,就會用挑剔和挑 刺的眼光看過來,污化可憐的記者,一股腦兒把他們 視為“狗仔”。*有一些當紅藝人,在需要造星的時 刻,百般討好記者;一旦星運高照,就視記者為敝屣 ,居高臨下,極盡嘲諷。而那些高自律的記者,還常 常以凱文·卡特的例子鞭策自己:當職業倫理面臨兩 難境地的時候,是選擇放棄還是選擇敬業?然而,當 他們在做高尚選擇題的時候,已經有人把他們直接比 作低劣的禿鷲了。嗚呼哀哉! 好吧,讓我們說說那位南非攝影師。他選擇自殺 ,無論是因為道德輿論還是出於道德自律,難道是值 得歡欣鼓舞的結局嗎?就個案而言,或許可以指責他 把敬業置於拯救之前;但從宏觀的視野考量,無計其 數的非洲兒童都處在餓斃的邊緣,光靠一個攝影師救 得過來嗎?他彼時摁下了快門,用觸目驚心的畫面反 映了非洲的現實,並因此攪動了世人的關注。其作品 對促進非洲兒童的拯救工作,無疑起到了石破天驚和 推波助瀾的作用。若從客觀效果而言,這幅《饑餓的 蘇丹》振聾發聵,引發如潮愛心。他可能沒有及時拯 救一個兒童,卻因此拯救了一批孩子。*何況,假如 當時的鏡頭,隻是千千萬萬非洲兒童的縮影,攝影師 何以作為?他趕得走眼前的禿鷲,能趕走成群的禿鷲 嗎?他能拯救小女孩於一時,能拯救永遠嗎?類似的孩 子成千上萬,他救得過來嗎?局外人的指責都是** 容易的,人們站在道德高地上唾沫橫飛,用口水把人 家淹死了。可是假如設身處地地將心比心,你會做得 好多少?對一個攝影師的傑作,我們難道除了否定, 就沒有一丁點可贊美的嗎?事實是,這幅攝影作品, 已經成為經典,至於背後的種種故事,見智見仁,並 不妨礙作品的價值。這就是藝術的獨特魅力。
    我願意不厭其煩地說那位南非攝影師,除了佩服 他的道德勇氣外,還深深為他惋惜,我不願意看到* 多的形形色色的“凱文·卡特”被逼入*境。*重要 的是,我覺得不能把瀕臨死亡的姚貝娜比喻成瀕臨餓 斃的非洲兒童。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在潔淨 良好的醫院,對姚貝娜的救治,是盡了心的。記者們 即便願意放下鏡頭和紙筆,去提供所謂的幫助,其實 也是無能為力的。假如有人提供這種可能,我相信很 多記者願意出手相助。但問題是,在這樣的場合裡, 每個不同的角色隻能扮演好自己——醫生做著也許是 無謂的搶救,親屬守著也許是*後的期望,記者等著 也許是噩耗的消息。難道這有錯嗎?難道記者們都是 不懷好意地等著“死亡頭條”嗎?假如姚貝娜“奇跡 般醒來”的喜訊傳來,他們不也一樣欣喜若狂地報道 嗎?難道,“報死訊”,就是禿鷲;“報生訊”,就 是喜鵲?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媒體記者以種種手段搶新 聞,確實是**辛苦。有沒有在“等她死”的記者? 肯定會有。
    P4-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