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魯迅的青年時代/周作人自編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介質】 book
【ISBN】97875302132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
  • ISBN:9787530213216
  • 作者:周作人|校注:止庵
  • 頁數:149
  • 出版日期:2013-08-01
  • 印刷日期:2013-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8千字
  •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出版作品,為市場上*全面***的周氏文集。
    *全面的關於魯迅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錄!
    *有分量的魯迅研究資料!
    真實還原有血有肉的“人”之魯迅!
    《魯迅的青年時代》為魯迅去世二十周年時,知堂應報刊之邀所寫紀念文字的結集,是繼《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之後又一種關於魯迅的著作。
  • 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 式的人物,最了解魯迅的人之一。 《魯迅的青年時代》為魯迅去世二十周年時,知 堂應報刊之邀所寫紀念文字的結集,是繼《魯迅的故 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之後又一種關於魯迅的著 作。其在前者的基礎上,補充了新的事實,且更為繫 統地介紹了魯迅早年生活情狀、學問興趣所在、思想 形成根基等。有別於當時諸多片面化、概念化的神化 魯迅之作,知堂尤為強調的是魯迅作為“人”的一面 ,如《魯迅的笑》《魯迅與弟兄》各篇,《魯迅的青 年時代》讓我們看到了“橫眉怒目”而外“和藹可親 ”的魯迅。
  • 序言
    魯迅的青年時代
    魯迅的國學與西學
    魯迅與中學知識
    魯迅的文學修養
    魯迅讀古書
    魯迅與歌謠
    魯迅與清末文壇
    魯迅與範愛農
    魯迅與弟兄
    魯迅與閏土
    魯迅在南京學堂
    魯迅的笑
    附 回憶伯父魯迅
    阿Q 正傳裡的蘿卜
    附錄一 關於阿Q 正傳
    附錄二 關於魯迅
    附錄三 關於魯迅之二
  • 題目是魯迅的青年時代,但是我還得從他的小時 候說起,因為在他生活中間要細分段落,是一件很不 容易的事情,為的避免這個困難,我便決定了從頭來 說。我在這裡所講的都是事實,是我所親自聞見,至 今還有點記憶的,這纔記錄,若是別人所說,即便是 母親的話,也要她直接對我說過,纔敢相信。隻是事 隔多年,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陰夾在這中間,難免有些 記不周全的地方,這是要請讀者原諒的。
    魯迅原名周樟壽,是他的祖父介孚公給他所取的 。他生於前清光緒辛巳八月初三日,即公元一八八一 年九月二十五日。那時介孚公在北京當“京官”,在 接到家信的那一日,適值有什麼客人來訪,便拿那人 的姓來做名字,大概取個吉利的兆頭,因為那些來客 反正是什麼官員,即使是窮翰林也罷,總是有功名的 。不知道那天的客人是“張”什麼,總之魯迅的小名 定為阿張,隨後再找同音異義的字取作“書名”,乃 是樟壽二字,號曰“豫山”,取義於豫章。後來魯迅 上書房去,同學們取笑他,叫他作“雨傘”,他聽了 不喜歡,請祖父改定,介孚公乃將山字去掉,改為“ 豫纔”,有人加上木旁寫作“豫材”,其實是不對的 。
    到了戊戌(一八九八)年,魯迅是十八歲的時候, 要往南京去進學堂,這時改名為周樹人。在那時候中 國還是用八股考試,凡有志上進的人必須熟讀四書五 經,練習八股文和試帖詩,辛苦應試,僥幸取得秀纔 舉人的頭銜,作為往上爬的基礎。新式的學校還一個 都沒有,隻有幾個水陸師的學堂,養成海陸軍的將校 的,分設在天津武昌南京福州等處,都是官費供給, 學生不但不用花錢,而且還有津貼可領。魯迅心想出 外求學,家裡卻出不起錢,結果自然隻好進公費的水 陸師學堂,又考慮路程的遠近,結果決定了往南京去 。其實這裡還有別一個,而且可以算是主要的緣因, 乃是因為在南京的水師學堂裡有一個本家叔祖,在那 裡當“管輪堂”監督,換句話說便是“輪機科舍監” 。魯迅到了南京,便去投奔他,暫住在他的後房,可 是這位監督很有點兒頑固,他雖然以舉人資格擔任了 這個差使,但總覺得子弟進學堂“當兵”不大好,至 少不宜拿出家譜上的本名來,因此就給他改了名字, 因為典故是出於“百年樹人”的話,所以豫纔的號仍 舊可以使用,不曾再改。後來水師學堂退學,改入陸 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也仍是用的這個名字和號。
    在南京學堂的時期,魯迅纔開始使用別號。他刻 有一塊石章,文雲“戎馬書生”,自己署名有過一個 “戛劍生”,要算早,因為在我的庚子(一九○○)年 舊日記中,抄存有戛劍生《蒔花雜志》等數則,又有 那年除夕在家裡所作的《祭書神文》上邊也說“會稽 戛劍生”,可以為證。此外從“樹人”這字面上,又 變出“自樹”這個別號,同時大概取索居獨處的意思 ,自稱“索士”或“索子”,這都是在他往日本留學 之後,因為這在我癸卯甲辰(一九○三至一九○四)年 的日記上出現,可是以前是未曾用的。一九○七年以 後,《河南》雜志請他寫文章,那時他的署名是用“ 迅行”或“令飛”,這與他的本名別無連繫,大概隻 是取前進的意思吧。中間十個年頭過去了,到了“五 四”以後,他又開始給《新青年》寫文章,那時主編 的陳獨秀胡適之等人定有一個清規,便是不贊成匿名 ,用別號也算是不負責任,必須使用真姓名。魯迅雖 然是不願意,但也不想破壞這個規矩,他便在“迅行 ”上面減去“行”字,加上了“魯”字作姓,就算是 敷衍過去了。這裡他用的是母親的姓,因為他怕姓周 使人家可以猜測,所以改說姓魯,並無什麼別的意思 。他那時本有“俟堂”這個別號,也拿出來應用,不 過倒轉過來,又將堂字寫作唐,成為“唐俟”,多使 用於新詩和雜感,小說則專用“魯迅”,以後便定了 下來,差不多成為本名了。他寫《阿Q正傳》時特別 署過“巴人”的名字,但以後就不再使用。這裡所說 差不多至一九二○年為止。這以後,他所用的筆名很 多,現在不再敘述了。
    二 師父與先生 魯迅小時候的事情,實在我知道得並不多,因為 我要比他小三歲,在我剛七八歲有點知識懂人事的時 候,他已經過了十歲了。個人的知識記憶各有不同, 像我自己差不多十歲以前的事全都不記得了,現在可 以紀錄下來的隻是一二另碎的片段而已。因為生下來 是長子,在家庭裡很是珍重,依照舊時風俗,為的保 證他長大,有種種的儀式要舉行。除了通行的“滿月 ”和“得周”的各樣的祭祀以外,還要向神佛去“記 名”。所謂記名即是說把小孩的名字記在神或佛的賬 上,表示他已經出了家了,不再是人家的嬌兒,免得 鬼神妒忌,要想搶奪了去。魯迅首先是向大桶盤(地 名,本來是一個大湖)的女神記名,這女神不知道是 什麼神道,仿佛記得是九天玄女,卻也不能確定。記 了名的義務是每年有一次,在一定的期間內要去祭祀 “還願”,備了小三牲去禮拜。其次又拜一個和尚為 師,即是表示出家做了沙彌,家裡對於師父的報酬是 什麼,我不知道,徒弟則是從師父領得一個法名,魯 迅所得到的乃是長根二字。師父自己的法號卻似乎已 經失傳,因為我們隻聽別人背後叫他“阿隆”,當面 大概是隆師父吧,真名字不知道是什麼隆或是隆什麼 了。他住的地方距離魯迅的家不遠,是東昌坊口迤北 塔子橋頭的長慶寺,那法名裡的“長”字或者即是由 寺名而來,也未可知。我又記得那大桶盤廟的記名也 是有法名的,卻是不記得了,而且似乎那法名的辦法 是每個輪番用神名的一字,再配上別一個字去便成, 但是如果她是九天玄女,那末女字如何安排,因此覺 得這個記憶未必是確實的了。
    小孩的裝飾大抵今昔南北還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例如老虎頭鞋和帽,至今也還可以看到。但是有些東 西卻已經沒人知道了,百家衣即是其一。這是一件斜 領的衣服,用各色綢片拼合而成,大概是在模仿袈裟 的做法吧,一件從好些人家拼湊出來的東西似乎有一 種什麼神力,這在民俗上也是常有的事情。此外還有 一件物事,在紹興叫作“牛繩”,原義自然是牽牛的 繩索,作為小孩的裝飾乃是用紅絲線所編成,有小指 那麼粗,長約二尺之譜,兩頭打結,套在脖子上,平 常未必用,若是要出門去的時候,那是必須戴上的。
    牛繩本身隻是一根索子便已夠了,但是它還有好些附 屬品,都是有闢邪能力的法物,順便掛在一起了。這 些物件裡邊,我所知道的有小銅鏡,叫做“鬼見怕” 的一種貝殼,還有一寸多長的小本“黃歷”,用紅線 結了網裝著。據說魯迅用過的一根牛繩至今還保存著 ,這也是可能的事,至於有人說這或是隆師父的贈品 ,則似未可信,因為我們不曾拜過和尚為師的人,在 小時候同樣的掛過牛繩,可見這原是家庭裡所自備的 了。
    魯迅的“開蒙”的先生是誰,有點記不清了,可 能是叔祖輩的玉田或是花塍吧。雖然我記得大約七八 歲的時候同了魯迅在花塍那裡讀過書,但是初次上學 所謂開蒙的先生照例非秀纔不可,那末在儀式上或者 是玉田擔任,後來乃改從花塍讀書的吧。這之後還跟 子京讀過,也是叔祖輩的一人,這人有點兒神經病, 又是文理不通,本來不能當先生,隻因同住在一個院 子裡,相距不到十步路,所以便去請教他。這期間不 知道有多久,隻是他教了出來許多笑話,終於隻好中 止了。這事相隔很久,因為可笑,所以至今清楚的記 得。**次是給魯迅“對課”,出三字課題雲“父攘 羊”,大約魯迅對的不合適,先生為代對雲“叔偷桃 ”。這裡羊桃二字都是平聲,已經不合對課的規格, 而且還把東方朔依照俗音寫成“東方叔”,又是一個 別字。魯迅拿回來給父親看,伯宜公大為發笑,但也 就擱下了。第二次給講書,乃是《孟子》裡引《公劉 》的詩句,到“乃裹餱糧”,他把第三字讀作“猴” 字,第二字讀為“咕”,說道:公劉那時那麼的窮困 ,他連胡猻袋裡的果子也“咕”的擠出來拿了去了! 伯宜公聽了也仍然微笑,但從第二天起便不再叫小孩 到那邊去上學了。這個故事有點近於笑話,而且似乎 編造得有點牽強,其實如果我不是在場親自聽見,也 有這種感覺,可見實人實事有些也很奇特,有時會得 比編造的*奇特的。
    上邊所說的事記不清是在哪一年,但魯迅已經在 讀《孟子》,那是很明了確實的。可能這是在光緒壬 辰(一八九二)年,這之後他便進了三味書屋跟壽鏡吾 先生讀書去了。總之次年癸巳(一八九三)他已在那裡 上學,那是不成問題的,但曾祖母於壬辰除夕去世, 新年匆忙辦理喪事,不大可能打發他去入學,所以推 定往三味書屋去在上一年裡,是比較可以相信的。
    P3-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