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先知/朱大可守望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介質】 book
【ISBN】97875060591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06059152
  • 作者:朱大可
  • 頁數:248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4千字
  • 《先知》所流露的,不僅是對“崢嶸歲月”中各色文學人物、各種文學流派的懷念和致敬,*是對作者之前判斷和預言的一種驗證。
    朱大可帶我們重溫那個文學與文學批評的**!
  •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學繁榮期”中,各個流派爭奇鬥艷,詩人 、作家爭相在時代的舞臺上展現著自己的個性和纔華。作為那段歲月的見 證者、參與者,朱大可積澱了豐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文學批評與文學 的發展一起,站在了那時的巔峰。他的許多觀點和理論均來源於此。 現在將這些文章結集再版,為讀者展現的是中國文學“重生一繁榮一 衰微”的歷史畫卷。《先知》由朱大可所著,《先知》所流露的,不僅是 對“崢嶸歲月”中各色文學人物、各種文學流派的懷念和致敬,更是對作 者之前判斷和預言的一種驗證。作者當時的疑問和回答,正成為當下中國 文學發展的現狀。現在重新讓更多的人聆聽這位“先知”的話語,不期“ 力挽狂瀾於既倒”,隻望能在這聒噪的世界中,有人能看到那一道犀利的 智慧光芒。
  • 上篇 聒噪與傾聽
    甜蜜的行旅
    都市的老鼠
    無邊的聒噪
    空心的文學
    中篇 燃燒與迷津
    燃燒的迷津
    緬懷浪漫主義
    先知之門
    死亡的寓言
    下篇 焦灼與渴望
    焦灼的一代和城市夢
    慵懶的自由
    饑饉的詩歌
    詩神的迷誤
    破壞儀式的詩歌

  • 品讀餘秋雨的歷史散文,蔚然成了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時髦風 氣。如果我沒有弄錯,在革除了深度和力度的所謂的後文化時 代,這是繼汪國真之後在散文和歷史交界處所發生的一個重要事 件。顯然,歷史和文學正在制造出一些新的產品:歷史利用文學 獲得美麗外觀,而文學利用歷史獲得了精神深度。由此帶來的 文化狂喜,可以從該書的發行量上得到證實。
    為了*好地說明問題,不妨讓我們先回憶一下汪國真的詩歌 (以下簡稱“汪詩”)盡管這是一件頗令人難堪的事情。
    海子死了,汪國真誕生了,這是1989年6月以後中國文學所 發生的*富戲劇性的變化。海子一舉帶走了農業時代的詩歌真 理,並為汪詩的湧現開闢出血的道路。不合時宜的舊式精神使 徒,*終讓位給了一個膚淺的詩壇流行歌手。這正是歷史的必 然。海子的詩歌不過是少數校園理想主義者的聖經,而汪詩纔 是熱愛生活的廣大女學生的起居事典。在中國成為***大的 市場之後,詩歌條碼化的潮流勢不可擋。
    越過那些抨擊者的痛心疾首的吶喊,汪詩在市場上茁壯發 育,後者表達了後文化時代的“易拉罐文學”的主要特征:第 一,高度通俗(**放棄原創性並對精英思想作簡陋拷貝);第 二,用過即扔(**放棄經典性寫作)。*為重要的是,在經歷 了海子式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後,人們隻需一種**輕盈 的哲思小語,像粉色的口紅一樣,塗抹在蒼白失血的精神之唇 上,以滋潤營養不良的文化面顏。
    這樣一種“生命能夠承受之輕”的詩歌口紅,在一個高速消 費的市場化圖景中,無疑是**和諧的物像。沒有任何一種力 量能夠阻止它的湧現和受寵。在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汪詩的 情形大致就是如此。而在90年代末,汪詩甚至和王朔、蘇童及 王小波的作品(後者情形或許有些不同)一起,發展為網絡消費 的主要對像。在那些文化網站和網上文化超市的貨架上,這些 物件早已經融入了日用品的親切行列。
    餘秋雨的散文(以下簡稱“餘文”)與之有**類似的經 歷。一個富於戲劇性的例證是,據說在上海的一次“掃黃行動” 中,警方從某妓女的手袋裡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紅、避孕套和 《文化苦旅》。這個傳聞在海內外文人圈子中流傳甚廣,並且在 一次中港臺文化研討會上成為一個尖銳的話題(可以參見中國臺 灣的《中國時報》和新加坡《聯合早報》當時的專題報導)。餘 文因而受到了人們的攻擊,似乎其作品一旦成為性工作者的讀 物,就變得十分可疑起來。
    這無疑是一個**錯誤的理念。在我看來,即使這一捕風 捉影的傳聞屬實,它也*不能成為“媚俗”之類的道德化批評的 借口,相反,它的重要意義被包含在它的隱喻性之中:在那個女 人的個人視界裡,《文化苦旅》就是她的“文化口紅”和“文化避 孕套”。它們是一組互相隱喻的同義語詞,具有**相同的日用 品功能,被收藏在一個意識形態的手袋裡。餘文正是這樣一種 文化消費品,但卻比汪詩*加耐用,因為它不僅是用以點綴生活 的“文化口紅”,而且還是“文化避孕套”,審慎規避著那些道德 病毒。
    後文化時代的特征是:精英不再**大眾,而是大眾支配精 英。這種結構倒置的後果就是精英的全面湮滅:這個曾經散發 著思想香氣的階層,已經被大眾與**一體化市場與資訊洪流所 吞沒。隻有少數人繼續浮在水面。他們是市場的先鋒,犀利地 洞悉大眾趣味的轉移和文化的市場走向,並且利用這點對大眾進 行反操縱。他們通常受雇於**(或區域)資本,借其專業特長 為世界大亨效力,同時也利用**資本實現其個人的文化野心。
    我要援引電影《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與**傳 媒大亨梅鐸的關繫來表明這點。一個老套的好萊塢言情故事, 在近似瘋狂的高額制作之後,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回響。另一個 例子是中國畫家陳逸飛和美國猶太大亨哈默的關繫。它們證明 精英的信念早已過時。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再是創造思想的精 英,而是追蹤公眾趣味與理念的獵狗。他們不再向民眾提供思 想,他們僅僅發現和供應市場所需的模式。
    改變精英命運的另一個動力是資訊的**化。就在*近的 兩三年內,由於OCR技術(即對掃描的圖像文件可以進行自由編 輯)的發明,網絡文字輸入的困難已經消散,平面圖書資源的利 用變得輕而易舉,網絡雜志、文化專題網以及個人網頁大規模湧 現,網絡文字總量(NET WORDS)在迅速增值,並為個人文化及 區域文化的**化傳播開闢了闊大道路。個人電腦對於外部消 息的篩選標準與消息的來源(是否出自精英)**無關,它吁請 著所有滿足欲望的“小道新聞”。由於數碼網絡的**化,任何 一個無聊的的私密事件都有可能在一個瞬間裡成為**通報。
    美國獨立檢察官斯塔爾是利用這一資訊網絡的先鋒,盡管未能改 變克林頓的政治命運,但他卻糾正了**互聯網絡的附庸地位。
    “數碼文化”已經實現了其對“後現代主義”的全面推翻。
    市場及資訊的**化和**的市場與資訊化,這個雙向和雙 重的過程,**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命運。老式藝術家正在走向 衰亡,而新的文化制造工業已經發育完備:專欄撰稿人和網絡作 家取代了正統作家,傳媒記者取代了職業批評家,行畫手取代了 畫家,搖滾歌手取代了歌唱家,制片人取代了導演,等等。總 之,文化白領取代了知識分子。在取媚大眾和營造票房紀錄方 面,後者纔是真正的主宰。
    “媚俗”曾經是一個**刺耳的術語,用來描述藝術家的從 眾主義立場,並且注定要遭到道德化的抨擊。但在市場壟斷一 切的時代,“媚俗”已不再是一種罪惡,而是一種基本的文化策 略,用以從大眾的口袋裡找回金錢和尊嚴。
    “媚俗”的合理性正是這樣被確認的,它吁請著中國知識階層 的妥協和蛻變。這方面的成功例子,當推王朔、崔健和蘇童等。
    他們在進行文化的包裝和推銷方面,顯示了某種天生的麗質:一 方面反叛傳統意識形態,一方面向群眾大肆獻媚。市場原則被 嚴肅地建立了起來。
    這是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走向市場化的先鋒。而在他們背 後,成千上萬的文化推銷員在90年代期間茁壯成長。這一蛻 變,受到了出版界、影視界和演藝界“資本勢力”的有力支持。
    而其結果是,中國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個諸如“獨立制片人”、“自 由撰稿人”的“文化中產階級”圈子,除了隸屬於大眾和金錢之 外,他們獲得了**的自由和獨立。這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 一個重要景觀。對此我沒有什麼異議。恰恰相反,正是市場交 換策略避免了文化的*後崩潰。或者說,它維繫了文化和大眾 的基本關繫。經歷了幾千年的不屈不撓的戰爭之後,在一個“後 資本主義”的世界性背景中,文人向大眾趣味和資本勢力妥協與 合作的時刻終於降臨。
    在這個劇烈變化的時代,餘秋雨所作出的努力是令人贊賞 的。在文化(歷史)的市場推銷方面,他獲得了令人驚異的成 功。在我的記憶裡,餘文首先在上海的《收獲》雜志連載,而 後,在經過了市場的反復測試之後,纔在出版社結集出版。而後 是一個消費者的盛大晚宴。餘文被不斷連續地出版、轉載、報 導,成為中國各大城市的主要暢銷圖書,它甚至出現在幾乎所有 的中文網站或雜志上,與魯迅和林語堂的作品一道成為現代散文 的經典之作。一時間,大有“不讀餘文、羞談文學”之風。在 這期間,我們也能夠聽到一些憤憤不平的聲音,似乎這種成功本 身成為餘的一個罪證:“他媚俗,因而他有罪。”憤怒的十字架豎 立起來了,痛苦的戰士手執錘子和鐵釘,要在文學和史學的領域 審判餘文,吁請它的退出。餘對此深感不平,1998年他在新加 坡的《聯合早報》上連續發表短文,以一個**人士的身份進行 話語自衛。對批評的輕蔑和痛心躍然紙上。
    這是一種好萊塢式的戲劇性景像:一方面作家在重構與大眾 的文本蜜月,一方面批評家在不停頓地控訴這種努力。在這場 訴訟中顯然隻有一個裁決者,那就是大眾。這個價值陪審團將 運用市場原則,對這個作家的“生死”(用港臺流行的術語說,就 是“走紅”還是“過氣”)作出**判決,而這一判決的結果已 不言而喻。
    P5-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