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401-582
【優惠價】
251-364
【介質】 book
【ISBN】97875613670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陝西師大
  • ISBN:9787561367087
  • 作者:卞壽堂
  • 頁數:398
  • 出版日期:2012-10-01
  • 印刷日期:2012-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0千字
  • 長篇小說《白鹿原》以其宏闊深邃的史詩品格與質實樸素的審美追求,為當代中國文學建構起了一個獨特的且極具震撼力的藝術世界,自問世以來廣受好評,並於1997年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卞壽堂編著的《<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以《白鹿原》中人物、地名、傳說故事為挖掘對像,通過實地考證和多方調查走訪,還原小說中的文學原型與故事來源,幫助讀者了解小說背景及真實的“白鹿原”。
  • 《<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作者卞壽堂先生多年浸淫於陝西文史之中, 通過對小說《白鹿原》的深入研讀以及對地方文獻史料的多方調研與鉤沉, 用考據法為解讀這部當代經典之作開闢了一條幽微蹊徑。小說中的“白鹿原 ”在現實中到底原型何指、此名又緣何而來?過往歲月中,在陝西特別是白 鹿原地區,發生過多少銘史事件?朱先生、黑娃、白靈等人物究竟原型為誰 ?白鹿原上那些鮮為人知的神怪逸事又如何傳誦民間?林總萬千,盡現《< 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之中。
  • **編《白鹿原》中的部分地名原型與出處
    白鹿原與白鹿村
    ——地理的白鹿原和文學的白鹿村/3
    滋水縣與滋水縣城
    ——藍田縣與藍田縣城/9
    白鹿書院與四呂庵
    ——芸閣學舍與呂氏庵(四獻祠)/15
    姑婆墳
    ——從姑婆塚到武則天陵(乾陵)/20
    韓氏塚
    ——劉鎮華的司令部與眾說紛纭的韓森塚/25
    革命公園與抬死人
    ——西安革命公園與“萬人塚”的來歷/29
    古關峪口
    ——秦楚之要衝、雄奇藍關道/33
    茂欽與南梁
    ——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兩個早期中心照金與南梁/39
    滋水與滋水橋
    ——灞河與灞橋/43
    潤河與背河
    ——河與專事背人過河的行業/48
    大王鎮**小學與**代表會議
    ——區立鞏村**小學與中共陝西臨時省委第五次擴大會議/52
    南山腳下的溫泉
    ——“藍田八景”之一的“石門湯泉”/56
    北嶺
    ——橫亙藍田北面的一道屏峰繡嶺/60
    驪山
    ——橫嶺的一部分、**的遊覽勝地/65
    渭河、渭河渡口與渡口之戰
    ——關中母親河及解放西安時的強渡渭河/69
    章坪鎮與紅三十六軍覆沒
    ——紅二十六軍在張家坪遭伏失利/74
    朱家砭與朱先生的葬禮、葬地
    ——新街村鶴鳴溝與牛兆濂先生的葬禮、葬地/78
    棒槌峰與棒槌神會
    ——祝簣寺山與六月六古廟會/82
    麻坊鎮哨卡與聯絡科長鹿兆鵬
    ——癢湖鎮與受敵盤查的聯絡科長胡田勛/86
    第二編《白鹿原》中的部分人物原型與出處
    朱先生
    ——清末舉人、關中大儒牛兆濂/95
    張總督
    ——西安辛亥革命起義**、民國陝西首任都督張鳳/104
    清廷巡撫方升
    ——清末陝西巡撫端方與陝甘總督升允/108
    四進士、四賢
    ——北宋進士呂氏四兄弟/112
    是人的“白狼”
    ——河南反袁農民起義軍**白朗/117
    劉軍長與鎮嵩軍
    ——禍陝軍閥劉鎮華及鎮嵩軍/122
    二虎守長安
    ——楊虎城、李虎臣將軍與守衛西安之戰/126
    習旅長與習旅
    ——許權中旅長與許權中獨立旅/132
    黑娃救習旅長
    ——警衛員黑娃與許權中旅長/137
    馮司令投蔣反共
    ——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反共反革命/142
    於**離陝與宋**臨陝
    ——於右任離開陝西與宋哲元來陝主政/146
    十七師茹師長與中條山抗戰
    ——孫蔚茹、趙壽山中條山阻擊日寇/151
    辛龍辛虎與南山土匪
    ——舊時的南山土匪和黨對土匪的政策/156
    鹿兆鵬
    ——藍田早期共產黨員集體的化身/161
    胡達林
    ——革命烈士胡達明/167
    廖軍長與紅三十六軍
    ——劉志丹與紅二十六軍/172
    姜政委投敵叛變
    ——杜衡的“左”傾錯誤及其叛黨投敵/177
    白靈
    ——巾幗英雄張靜雯烈士/182
    二營長焦振國
    ——國民黨偽保警起義人員齊振國/187
    白孝文起義受嘉獎——**弄錯了
    ——李震受**嘉獎與藍田自衛團起義真相/191
    滋水縣**任縣委書記秦繼賢
    ——中共藍田首任縣委書記朱平和縣長孫生賢/197
    第三編《白鹿原》中有關事件的原型與出處
    滋水出勺勺客
    ——久負盛名的藍田廚師之鄉/209
    西安“反正”
    ——響應辛亥革命的西安反清武裝起義/214
    白鹿村《鄉約》
    ——產生於宋代的《呂氏鄉約》/218
    《鄉約》成了官名
    ——《鄉約》之演變及舊時縣以下政權機構/225
    雞毛傳帖交農器
    ——民國初期藍田的一次大規模農民交農暴動/230
    火燒糧臺
    ——黨領導的西原青年搗毀鎮嵩軍狄寨糧臺/235
    朱先生修《滋水縣志》
    ——牛兆濂先生與其主纂的民國《續修藍田縣志》/239
    國民革命培訓班
    ——圍城期間的西安暑期學生訓練班/244
    西安農民運動講習所
    ——陝西農協骨干的學校、農民運動的播火源/247
    滋水縣人民自決委員會
    ——大革命時期的藍田縣人民自決會/252
    滋水縣一年換四個縣長
    ——藍田人民的覺醒和鬥爭精神的反映/256
    中國北方*大的一次軍事暴動
    ——具有重大影響的渭華起義/259
    民國時期的三大災害
    ——十八年年饉、十九年蝗害、二十一年“虎疫拉”/264
    白鹿村取水伐馬角
    ——舊時農村一種大型社火祈雨活動/274
    白鹿原是本縣的紅窩子
    ——中共藍田地下黨組織*活躍的白鹿原西區/280
    十幾年後的革命烈士碑
    ——張靜雯烈士平反昭雪後的反思/285
    鐘樓上迎風招展的紅旗
    ——西安解放的標志、人民勝利的像征/290
    第四編《白鹿原》中有關故事傳說的淵源探討
    白鹿原上的白鹿與神鯨/301
    牛兆濂名字的來歷/307
    牛兆濂遊華山/313
    牛兆濂大晴天穿泥屐/318
    牛兆濂觀星測成豆/323
    牛兆濂卜算丟牛/328
    牛兆濂的一句至理名言/332
    西安“反正”中的牛兆濂/336
    牛兆濂智鬥劉鎮華/343
    牛兆濂禁煙/350
    牛兆濂賑災/355
    牛兆濂抗日宣言及抗日壯行/360
    秦傳國玉璽的記載與傳說/365
    藍田玉和“玉種藍田”/370
    “白狼”與“天狗”/377
    劉秀走南陽遇殷梨花/382
    後記/392
  • 姑婆墳 ——從姑婆塚到武則天陵(乾陵) 《白鹿原》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說的是西安“反正”後,從 西安逃跑的清廷巡撫方升,在“甘肅寧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反撲過 來,大軍已壓至姑婆墳扎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裡路,要決一死 戰”。小說在這裡提到一個地名叫“姑婆墳”。“姑婆墳”這個地名 顯然是《白鹿原》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名稱,因為這個地方根 本就沒有一個“姑婆墳”。但從“姑婆墳”這個奇怪的名稱來看, 它應該是一個墳墓或陵塚之地,而且墳墓的主人也應該是個女人。
    這樣看來,原來所謂的“姑婆墳”,實際應該是今咸陽市乾縣北面的 乾陵——女皇武則天陵。
    據有關當事人的回憶和史料記載:西安“反正”後,原陝甘總 督升允(即小說中方升的原型)從甘肅平涼率清軍南下攻西安,一 路破州陷府,直到乾州時遇到秦隴復漢軍兵馬都督張雲山據城死守, 不能前進。雖有一部分清軍繞過乾州直逼咸陽,但取咸陽不成又退 回乾州。前後兩個多月,清軍對乾州城實行了殘酷的包圍攻擊,並 以乾州城北高地為據點,這裡的十八裡鋪、鐵佛寺,特別是武則天 陵園都是甘軍駐扎的營地,升允的總部就設在陵園附近的十八裡鋪。
    這與《白鹿原》中所示姑婆墳與西安的裡程數、方位都十分相符。
    用“姑婆墳”來代稱武則天陵真是別出心裁,**符合“姑婆墳” 的含義,而且也給這次戰爭賦以荒頹莫名之狀。
    乾陵位於乾縣以北六公裡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 合葬墓。唐高宗李治一生體弱多病,昏庸懦弱。但他的皇後武則天 卻**精明強悍,工於心計,頗具政治纔能。她在幫助李治治理朝 政中,逐漸培植起權力野心,以致李治還在位的時候,朝中已以 “二聖”稱之。李治死後,武則天以皇太後的身份逐步取得了對朝廷 的**控制權,後來終於取而代之,自立為“聖神皇帝”,並改國號 為周。直到82歲臨去世前纔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與 高宗合葬於乾陵。所以乾陵在中國歷代帝王陵中,是惟一的兩個皇 帝的合葬墓;兩人既是夫妻,又都是皇帝,這在古今中外也是*無 僅有的特殊帝陵。人們常把乾陵視為中國歷**惟一的女皇帝武則 天的陵園,起碼在印像上是如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數十年問,她極 力排黜李氏宗裔,重用武家子姪。武家子姪則依靠武則天這個“姑 婆”的靠山,飛黃騰達,權傾朝野,甚至武則天還有過把皇位傳給 其姪的想法,這種姑姪專權的特殊情況已被當時**,這大概就是 小說作者把武則天陵稱作為“姑婆墳”的原因吧。
    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賜名“媚娘”。太宗死後, 按唐制武則天因為無子而削發為尼。後因後宮之爭,纔被高宗迎回 並立為皇後,高宗後期的朝中大事,幾乎全由武則天處理裁斷。高 宗死後,武則天親掌朝政,*後干脆連傀儡皇帝也不要了,自己作 了大周女皇帝。
    乾陵修建於公元683年,陵址是由武則天一手選定的,因唐高 宗當時死於洛陽,按照高宗遺旨和大臣的意見,均主張於洛陽築墳 安葬高宗,而武則天“獨違眾意”,決定送高宗靈柩回長安,並修築 了乾陵。22年以後,武則天死,亦葬之乾陵,這究竟是武則天臨時 決定還是早有其意,不得而知。至此,乾陵工程纔算告竣。
    乾陵坐北向南,以山為陵,利用梁山主峰(即北峰)和南面兩 座稍低的山峰為骨架布局。海撥1000多米的圓錐形主峰即墓室所在, 南面兩座小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區從南向北 呈斜坡上升之勢,直至主峰,看起來就像一個巨人,腳南頭北,仰 面而臥,當地人說這個主峰是武則天的頭,兩座小峰是武則天的乳 房,所以也把這兩座小峰稱為奶頭山。陵園的南北主軸線長達4.9 公裡,由內外兩城組成:外城早已無跡可覓,內城面積2.4平方公 裡,北有玄武門,南為朱雀門,東稱青龍門,西日白虎門,門外均 有石刻。當年陵園內還有獻殿、下宮、畫像祠堂等建築。現在這些 規模宏大的建築早已無存,僅剩下幾對大闕遺址。
    乾陵南面的主軸線,是由3200塊黑玉石砌成的526級臺階和18 座平臺,其規模比南京中山陵還要大出三分之一。這些臺階和平臺 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像征意義:如**層34臺階像征唐高宗在位執政 34年;第二層21臺階像征武則天即皇位21年;18座平臺像征唐代 關中的18座皇帝陵墓等。無論是登上臺階**俯瞰腳下,還是從腳 下仰望梁山皇陵,皆有巍巍磅礡之勢,氣像非凡。
    在陵園主軸線沿途兩側,現存著華表、翼鳥、鴕鳥、石人石馬, 石獅、賓王石像、石碑等,雄偉高大,精妙無比。其中的兩通巨型 石碑,一為“述聖記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所立的功德碑;另一通為 “無字碑”,是武則天為自己留下的。碑向來為後人所刻,但武則天 死後,該碑始終沒有刻上碑文,是功高無比呢?還是無德名狀呢? 還是有言難表呢?這裡面奧秘極深,耐人尋味。其實無字亦有字, 她身後即位的李家子孫們對這位既是篡國皇帝,又是婆母祖宗的武 則天怎麼說好呢?還是把“無字碑”留給後人們去猜謎、去評說吧。
    宏偉的武則天陵園及其附近的17座唐王子公主陪葬墓,並沒有 被歷代發動戰爭者所珍重,反而成為其戰亂中所依托的理想庇護, 這其中就包括升允率甘肅清軍圍攻乾州之戰時的例子。甘軍在陵園 高地設置了許多*臺,轟擊乾州城。那些石人石馬也曾是雙方短兵 相接時互相利用的天然掩體,細心看時,至今猶存彈痕。當年的武 則天大概連做夢也想不到她的墓地還能起到如此的作用,甚至還成 為用作升允司令部的“姑婆墳”。
    在西安草灘以北確實有個大塚,人稱“姑婆塚”。這個大塚是漢 宣帝劉詢的生母王夫人的墳墓。漢武帝時,武帝劉徹迷信鬼神,朝 中奸佞乘機制造了“巫蠱事件”,使武帝殺了太子劉據及其全家。劉 據兒媳王夫人被殺後葬於娘家河南,惟王夫人幼子劉詢因武帝念及 已是重孫,免於一死。武帝之後,皇室乏嗣,流落於民間的劉詢終 於繼承皇位,即後來的漢宣帝。
    宣帝劉詢登基後,便把含冤而死的母親王夫人遺骨千裡迢迢遷 至漢長安城清明門外安葬。隨王夫人護柩的娘家人從此也於塚旁築 室而居,守護墳墓;娘家人按輩分將王夫人稱為姑婆,故而將王夫 人的墓塚稱為“姑婆塚”或“姑婆墳”。這些守墳的娘家人世世代 代在此繁衍,便形成了塚後的王前村,而姑婆塚也就成了王夫人墓 塚的名稱,被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肯定對姑婆塚是了解的,於是便恰如其分 地把姑婆塚的名稱變為姑婆墳,移植到埋葬武則天的乾陵。從這個 細小的情節中可以使人看出陳忠實的多學博覽和創作上的奇思縝密。
    P20-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