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公眾的自我階層定位:主觀心理福利視角陳雲松南京大學出版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各出版社圖書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陳雲松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52397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5239786
商品編碼:1006273359210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12-01

頁數:236
字數:230000
代碼:45

作者:陳雲松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中國公眾的自我階層定位:主觀心理福利視角
作者:陳雲松,柳建坤著
代碼:45.0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8-12-01
ISBN:9787305239786
印次: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一項項目“中國民眾主觀階層的結構特征和動力機制”(16BSH01)。介紹了當前中國社會學學者從主觀心理福利視角考察公眾自我階層定位的研究成果,以繫統展示中國公眾心理的結構特征、形成原因和外部影響。本書的內容分為五個專題:自我階層定位的結構和機制、自我階層定位的感知和影響、自我階層定位與獲得感和幸福感、社會治理視角下的階層流動和心理福利和大數據視野中的主觀階層話語變遷。通過整合多期全國性綜合調查資料以及橫跨數十年的歷史文本資料,構建了體量龐大、時空代表性強的數據庫。基於當前中國民眾日益關心的健康問題的背景,考察了個體階層意識和幸福感對健康的影響。


  目錄

專題一 自我階層定位的結構和機制

章 自我階層定位的結構和趨勢

第二章 自我階層定位流動感知和等

第三章 自我階層定位的主客觀偏差

專題二 自我階層定位的感知和影響

第四章 自我階層定位和階層固化

第五章 自我階層定位的健康效應

專題三 自我階層定位與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六章 自我階層定位和獲得感

第七章 自我階層定位與幸福感

專題四 社會治理視角下的階層流動和心理福利

第八章 城鎮化與社會融入

第九章 流動人口的政府滿意度

專題五 大數據視野中的主觀階層話語變遷

第十章 新中國的階層話語變遷

第十一章 階層話語與經濟增長


  前言

的十九大報告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感作為衡量改革發展成敗的基本指標。在中國社會主入新時代的歷史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在肯定民眾的生活在意義上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強調了不同階層之間的物質差距對個體或群體心理以及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重要影響。在中國社會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結構的同時,如何民眾的獲得感而形成一種與客觀階層地位相一致的階層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因此,主觀社會階層對於維繫社會秩序和改革大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並且也應成為中國社會學界構建本土化理論、學術積累、向世界提供中國智慧的契機。在學術研究層面,關於主觀社會階層的研究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對以工人階級為對像的階級意識的分析。中國學術界從世紀90年始對民眾的主觀社會階層問行實證研究,二十年的探索過程中取得了重展,不僅彌補了國內學者過度關注客觀階層結構的不足,為人們理解階層現像提供了新的角度,而且使得主觀社會階層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對於完善有關協調階層利益關繫的政策設計做出了貢獻。但相關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概念框架亟一步融會貫通。受到經典分層研究範式的影響,社會學研究者往往將主觀社會階層限定於階級或階層意識等傳統社會學概念範圍內,對於一些與此高度相關的、同樣基於客觀階層地位衍生的主觀心理福利(Subjective Wellbeing,如幸福感、衝突感等)缺少繫統、全面的實證分析。事實上,概念內涵的過度集中限制了社會學與經濟學、政治學在與階層有關的主觀心理方行交流和探討的機會。第二,解釋框架亟一步納入動態和宏觀因素。在分析主觀社會階層形成和變化的影響因素時,多數學者承襲了韋伯的社會分層研究範式,著眼於階層間客觀的利益關繫,將個人對自身的階層定位視為其實際的經濟社會地位的靜態反映。這種經典分析視角容易忽視宏觀因素的影響,並掩蓋客觀地位的動態變化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經歷了快速轉型,而時代變遷又使個體的人生際遇起伏變化,所以將制度性要素和個體地位變遷納入階層意識形成和變化的分析框架中就顯得必要。第三,數據資料存在較大的時空局限。以往關於中國民眾主觀社會階層的研究發現主要基於某一時點的一個或數個城市的城鎮居民樣本。由於缺少橫向覆蓋城鄉、縱向歷時較長的大樣本研究,現有文獻所反映的僅僅是市場轉型過程中少數群體的階層意識情況,很難對大歷史跨度中社會階層意識的全行描述,更遑論機制解釋。同時,數據資料的不足一步限制了運用高級定量方法的可能性。以往的主觀社會分層研究主要采用傳統的回歸方法對單期橫截數行分析,或僅對多期橫截面數行簡單比較。即使是為數不多的縱貫分析,所涉及的時間跨度也僅有2-3年,這使得我們無法全面、地把握主觀社會階層變遷的過程和機制,也無行因果推斷。第四,關於主觀階層的社會影響的實證分析較為缺乏。在經濟學界,皮凱蒂(Thomas Piketty)早將個體對於收入的主觀認知引入政治經濟後果的決定因素中,並年來掀起了一股研究收入認知偏差對再分配偏好或幸福感的影響的研究熱潮。但國內社會學界對於主觀社會階層及其與客觀階層的偏差等問題的關注點仍放在影響因素上、對該問題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以及社會送行所產生的實際影響的注意力不足、從而限制了社會學對於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力以及對社會健康發展本應微出的知設貢獻、本書旨在年作者在上述領行的階層定佳研究被一、與以往研究議美注自我階是定位不同的是、本書從主觀心理福利的視角考察當代中國公眾的自我階層定位、除了將自我階展定位視作主觀心理福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述把圖繞階層的幸福感、滿意度、獲得感以及城市融入感納入分析範圍內、試圖對當代中國公眾自我階層定位相關的心理狀行全景探索、上述理論意圖充分體現在本書的章節安排上、本書選取的研究成果分四個專題呈現、分別為:“自我階層定位的結構和機制“自我階層定位的感知和影響”“社會洽理視角下的階層流動和心程福利”和“大數據視野中的主觀階層話語變遷”、相關章節內容管散見於《中國社會科學X社會學研究》社會學M《社會發展研究》《南京社會科學》《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N中國研究》和《社會科學季刊》等期刊、在此、我們也向相關論文的合作者、期種編輸部和編提們致以深深的謝意!本書收錄的研究成果補充了已有文獻的部分短板、首先、分析概念更加豐富、本書收錄的論體上是以公眾的主觀心理作為研究對像、含了在社會學界中處於主流地位的主觀社會階層、又將獲得感和幸福感等更為具體的心理類型漲蓋在內、使分析概念的內一步豐高、更能夠反映中國社會主入新時代背景下公眾心理的新變化、其次、分析視角和框架、完整、例如從公共話語的角度對主觀社會階層概行了重新闡述:從感知角度專門考察個體對自身地位變化的感知對階層認同偏差的影響;檢視政治經濟轉型和意識形態體繫變化等宏觀制度變遷的影響等等、後、通過整合多期全國性綜合調查資料以及橫跨數十年的質史文本資料、構建了體量龐大、時空代表性強的數據庫。後、基於當前中國民眾目益關心的健康問題的背景、考察了個體階層意識對健康的影響、本書收錄的研究成果在分析概念、研究視角、解釋框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對概有的主觀社會分層研究做了新的拓展、但我們認為在下一步的主觀社會分層研究中,還有三項工作尤為緊通和重要、、主觀階層研究與其他主觀心理屬利研究的拓展整合、在理論上有所突破、第二、擴大因果推斷在主觀階層、社會分層研究中的應用,是要增加固定效應模型、工具變量、傾向值匹配、斷點回歸、倍差法、自然實驗法、機器學級方法來獲得現像之間因果關繫的可靠證據。第三,以現實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充分發揮社會學想像力,從多個方面考察主觀心理對微觀個體的情感態度、行為決策以及宏觀社會運行的影響,這對於拓展主觀社會分層研究的議題空間、提科價值、擴大社會影響力以及推動社步等都具有積極意義體而言,我們年來所作探索成書,是為了與學術同行切磋交流,以期在推動學術積累的同時傳播新知,為推動中國社會學實證分析是社會分層領域的發展做出微薄的貢獻。


  作者簡介

陳雲松,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長江學者(18),國家社科重大項目,Sociology、Social Science & Research等知名SSCI期刊編委和國際顧問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治理與社會心態、大數據、社會網絡與計算社會學。著有Understanding China through Big Data(Routledge)、《社會遠觀》(商務印書館)、《關繫社會資本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Poetics、Social Networks等知名期刊文多篇。


柳建坤,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清華大學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社會分層與流動、經濟社會學、教育社會學以及量化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發表於《社會學研究》、《社會》、《教育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等國內外期刊。曾獲中國社會學年會優秀論文(19)、第三屆費孝通優秀論文獎(19)、《公共行政》第三屆青年學者論壇優秀論文獎(19)等榮譽。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