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李家坑村)者_吳瑞芳責_晏洋總_周靜書寧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各出版社圖書
【市場價】
596-864
【優惠價】
373-540
【作者】 者吳瑞芳責晏洋總周靜書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26372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2637281
商品編碼:1002980594551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12-12

代碼:80
作者:者_吳瑞芳責_晏洋總_周靜書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李家坑村)
作者:編者_吳瑞芳|責編_晏洋主編_周靜書
代碼:80.0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ISBN:9787552637281
印次:
版次:
裝幀:
開本:

  內容簡介

李家坑村,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旅遊村、美麗鄉村精品村,寧波市長壽村、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農村社區建設示範村。李家坑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地處四明山腹地,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唯耕唯讀”族訓是李家坑耕讀文化的源泉。太公祖墳、墳頭古樹和李氏家廟,被稱為李氏宗族三寶;龍眼井、龍心石和村口香榧古樹,被稱為村落景觀三寶。有茶葉、毛筍、羊尾筍干、弔紅、柿子、花旗芋艿、番藷棗子、銀杏、香榧等特產。


  目錄

調查實錄
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文字 歸檔表
一、村落風貌
(一 地理位置
(二 歷史沿革
(三 民居布局
二、自然生態
(一 山水
(二 古樹名木
(三 植物資源
(四 動物資源
三、生產生活
(一 農業種植
(二 林業特產
(三 生活br/>(四 文化教育
四、物質文化遺產
(一 民居建築
(二 碑、寺廟
(三 古橋、古井、古道
(四 其他古跡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 工藝技藝
(二 民俗風情
(三 民間文學
(四 宗姓家譜
六、詩文選錄
七、鄉賢名士

圖片檔案
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圖片 歸檔表
A 村落面貌
B 歷史見證
C 物質文化遺產
D 非物質文化遺產
E 民俗生活
F 生產方式
G 人物
H 現狀
I 其他

附錄一:李家坑村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性

附錄二:傳統村落李家坑村立檔調查人員名錄


  前言

 

中國傳統村落,是中華一份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20pan>年,在馮驥纔先生的倡導下,決定傳統村落的保護,由住建部等部門負責,評審公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20pan>年,馮驥纔先生以文化大家的先知卓見,親力親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這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重大文化工程。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積極響應,在20pan>年做出規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寧波市第pan>至第3批pan>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20pan>年,我們對參加立檔調查的骨行了集中培訓,恰逢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鳴鶴)國際高峰論壇在寧波慈溪舉行。馮驥纔先生在鳴鶴古鎮與參訓人員見面,並滿腔熱情地鼓勵:“你們是傳統村落保護的志願者,我也是志願者,我們共同努力,把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好,守護中華的鄉愁。”這給寧波的民間文藝家以極大的鼓勵。由此,我們形成了由50多位骨干,共1D0多人參與的立檔調查團隊。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文聯十分關心和重視,積極推薦,寧波下發文件,將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團隊列入20pan>年寧波市文化創新團隊,給予支持。

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要保護大量的傳統建築和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守護傳統村落的文化靈魂,延續傳統村落的文化血脈。傳統村落保護是一項繫統的工程,是一個完整的體繫。傳統建築和自然環境是它物質性的有形文化符號,而真正代表傳統村落精髓的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體的民間文化。如果說建築類的文化遺產是傳統村落的軀殼,那麼民間文化則是傳統村落的靈魂,而且很多民間文化在當代社會中仍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完整的傳統村落形態,不括古民居、廟宇、宗祠、古橋、古樹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括各種生產生活民俗、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手傳民間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科學完備的傳統村落檔案,使傳統村落的文檔成為記錄完整的地域建築史、民情生存史和傳統文化史的資料,從而為今後傳統村落研究、保護和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正因為如此,傳統村落的保護理當是整體性的保護,傳統村落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不能互相割裂。失去了精神層面的民間文化,就如切斷了文化的血脈,傳統村落徒有軀殼,就沒有生命的活力。

民間文化是在漫長的農耕時代裡積澱形成的文化遺產。村落建築中存在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眾生產生活中遺存著大量的民間信仰、民間風俗、民間故事、農諺歌謠、俗語老話甚至地名文化、土特產制作技藝等民間文化。許多民間文化是在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土壤中產生和存在的。如對於所在村落的山、水,當地人會寄托美好的願景,賦予它靈氣,因而口耳相傳著美麗的民間故事和歌謠,千不息地傳承。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每個傳統村落都具有它的個性,這與它的自然環境、生活族群的歷史變遷有密切的關繫。每個傳統村落的的民間信仰、民間風俗,以至民間傳說、歌謠、諺語、謎語、老話、生產技藝等,組成了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卷。它既彰顯中華文化的共性,又體現一鄉一村的個性。這種民間文化擁有它原初的特性和的文化意義,扎根於它生存的土壤。它直接表達了傳統村落的精神特質,是村落的靈魂所在。多姿多彩的傳統村落之所以至今仍魅力四射,正是因為它們各自蘊藏著豐厚的民間文化。今天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文化戰略意義,就在於為千姿百態的民間文化留住生存空間,讓它們有效地傳承下去,從根本上保護這些古村落形態的整體性和文化的延續性。

對於傳統村落民間文化的搶救工作,民間文藝界和知識界理應率先行動,形成文化自覺,敢於擔當,對歷史和負責。面對浩如煙海的民間文化珍藏,我們本次田野調查期間,團隊全體人員下沉到民間去,深入田野間,深挖細掘,逐一記錄梳理,精心搜集,細心整理民間文化中各種類型、各種民俗事像,盡可能全面、真實、客觀、準確,形成繫統科學的文獻檔案資料。是諸位主創,遍訪中老年原住村民,不厭其煩,反復追尋,不疏不漏,對年歲大的村行搶救性口述記錄。我們深知錯過了重要的知情人、見證人,就錯過了歷史,有些文化信息可能會從此湮沒、消失。我們在這次田野調查中,歷盡艱辛,不僅遍訪村中的長住居民,而且對遷居到鄰村、城鎮,甚至遠走他鄉的村民行追蹤調查采錄,這著實是搶救性的工程,當我們整理定稿出版時,有些當年被采訪的老人已駕鶴西去,真乃“時不我待”啊!

民間文化的豐富性體現在傳統村落裡,民間文化的精華扎根於傳統村落裡,民間文化的多樣性顯示在傳統村落裡,民間文化的魅力展現在傳統村落裡。隻有搶救保護好民間文化,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纔能達到科學的目標。隻有堅持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機結合,纔能實現建築特質、風土人情、傳統傳統技藝等的合理利用,活態傳承。隻有保護利用好民間文化,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纔能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纔能更有效地傳統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發展。

20pan>年,中央、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pan>—2022年)》,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明確提出:“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深入挖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傳統村落的田野調查,正是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的必要和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這pan>部《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能為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和民間文化傳承,提供有力支撐。為寧波文化強市建設展示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同時能推動更多珍貴的傳統村行搶救性立檔調查,以守護鄉村的文化靈魂,延續鄉土的文化血脈,強盛城市的文化根基,為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新貢獻。

戊戌酷暑於堇山古村


  摘要

 

(一)地理位置

李家坑隸屬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是海曙區最西部的山區村落,位於東經12pan>.09度,北緯29.47度均海撥500米,與餘姚市緊密相連,離紹興市的上虞區。翻過杖錫山就是奉化區地域,到嵊卅I市也較方便,因而被稱為五縣交界,是四明山的深山腹地。環村而流的大溪坑,上遊不到pan>千米處就是榧樹潭水庫,下遊2千米就是周公宅水庫水域。有公路跨過茅鑊大橋,上盤山大道,穿越茅鑊古樹群,蜿蜒曲折地向東延伸。距章水鎮政府3pan>千米,距寧波市區約65千米。

李家坑村地域面積8.2

李家坑村四面環山,坐落於低谷。南面背靠幢起岩,走上蟹坑嶺就是杖錫村的後隆岩下,其西南2千米處是芙蓉頂上的屏風岩,上書漢隸“四明山心’,四字,它是四明山的標志,是自然和文化融合的一大勝境。西邊百步階自然村與餘姚市的大俞村僅一溪之隔,經牛背脊自然村翻燕岩嶺、過回馬亭,就是餘姚大嵐,可以直達上虞等地。北面有似天然屏障的一座大山,其山頂有一岩峰形似道冠,被稱為道冠山(也稱唐古山),隻要走上l_5千米的古道,就是餘姚古村落柿林村。該村即四明山“丹山赤水”,那裡的“四窗岩”(又各石窗)為四明山勝,曾被道家尊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蔣介石曾兩度避難於四窗岩。

過去李家坑交通閉塞,有俗語“出門三條嶺,掛頭頸”。山裡的大批竹木被伐後先絞成長排,等溪坑發大水時放落到下遊,順水漂流至鄞江,再拉纖直至寧波。村裡的山貨特產,全靠扁擔挑出去賣,路途皎村和梁弄鎮,也有pan>千米之遙。1985年5月pan>日,赤水至李家坑的公路貫通,開通了寧波至李家坑的公交車,結束了肩挑腳趕的艱苦歲月,實現了山裡幾代人的夢想。如今,交通運輸四通八達,每天有三班公交村,兩班公交車過夜,其中一班在百步階自然村。

(二)歷史沿革

500多年前,現在李家坑的地域,還是原始生態環境,遍地荒無人煙,到處野獸出沒,荊棘叢生,沒有道路可出入,隻有溪坑的流水日夜流淌。

大約在明朝正德年問(1506—152pan>,夏姓人看中這塊土地,他們定居下來,人數不多,力量單薄,沒有給村落取名,更沒有文字記載和故事流傳。據代代相傳的說法:夏家人住在溪北岸道冠嶺(唐古嶺)下,在那裡建起五間黃泥牆的茅草房,這些草房的斷牆殘壁保留了較長時間,這個地方被人們稱為夏家橋頭坪。過了約100年,到了明朝萬歷年間,徐家人遷入,來的不是一戶,而是家族的一支。他們把宅基選擇在大溪坑南邊的山腳邊,建成六間一排的住房,被稱為“裡道地”,並取村名為“徐家暢”。可是,多年來繁衍不多,一直保持“徐七戶”。雖然夏、徐兩姓無多大發展,但為以後李氏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到了清朝初期,自永康來了一位挑著擔子的鐵匠,他就是南士、吏部左侍郎李景祥之十六代孫,名龔薦,字齡一。這裡的青山綠水使他舍不得離開,在經得徐家人同意後他就定居下來,並在溪南地坪處建造房屋,準備開創基業,繁衍後代。後來,李龔薦娶餘姚石潭村龔氏為妻,生兩子。由於李氏人口發展較快,大有興旺發達之趨勢,就將村名改為“李家坑”,並立下“承祖業克勤克儉,示子孫唯耕唯讀”的祖訓,同時建家廟、造宅院、辦書塾。

清朝中期,李家坑已具一定規模,開始設置行政村,當時屬於通遠裡管轄。民國二十年(193pan>,柞灣、筲箕鬥、牛背脊自然村均納入李家坑,稱為“時新村”,百步階獨立為村,都屬於杖錫鄉管轄,成立後仍屬杖錫鄉管轄。合作化運動興起,百步階村建立了江山初級農業合作社,李家坑村建立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