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 第2部 (新版) 全本明朝白話史 當年明月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當年明月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15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1582
商品編碼:15232208964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45
作者:當年明月


    
    
"

編輯推薦

全本明朝白話史,當年明月全新修訂,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審訂並作序推薦,全程演繹明朝三百年興衰風雲。

全景立體式圖文閱讀體驗,原文一字不少,新增四大板塊全新內容——延伸內容、插圖、圖表、地圖。涉及關鍵詞解析、歷史背景及相關插圖、作戰圖、形勢圖、人物關繫圖等。圖解歷史,小細節、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自出版後,迅速榮登“新浪圖書風雲榜”ZUI佳圖書、當DANG網“終身五星級ZUI佳圖書”,多次斬獲“卓越YA馬遜暢銷書大獎”,全國中小學生必讀十本好書之一,第19屆全國書博會金口碑好書榜。


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主要講述了從建文帝到永樂年間二十六年的歷史。

<璋病逝前,放心地將皇位傳予皇太孫朱允炆,看似傳承有序的大明江山醞釀起微妙的不安定因素。九位戍邊藩王手握重兵,年少弱質的朱允炆時刻感受著威脅,開始削藩政策,燕王朱棣應聲造反,由此挑動起長達四年的靖難之戰。

朱允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如何被逼得氣數漸失、江山易手?朱棣從背著反賊的罵名負隅頑抗,到長驅直入、揮師入京,期間經歷重重危機,多次奇跡般地死裡逃生,難道果真有冥冥中的命中定數?方孝孺、鐵鉉、道衍……忠臣良將各顯本色,造勢謀臣揮斥方遒。

這場戰爭的影響也遲遲沒有散去,建文舊臣被趕盡殺絕,而朱允炆生死不明的下落也成為一道千古迷題。但不論如何,朱棣開始了他的國君生涯,一手締造了一個繁榮的朝代,一個眾人仰視的偉大國家,大明!


作者簡介

當年明月,副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獲得“新浪圖書風雲榜”ZUI佳圖書、當DANG網“終身五星級ZUI佳圖書”、“卓越YA馬遜暢銷書大獎”等榮譽,多年來暢銷不衰,該繫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

精彩書評

明月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

——著名明史專家 毛佩琦


我特想跟寫《明朝那些事兒》的人聊,那本書很好。

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願意想事情的人,這是本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 聯想集團創始人 柳傳志


看看《明朝那些事兒》璋起兵時的心態分析,就知道我的意思。老朱當時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後與其等死,不如戰死。陳勝、吳廣也是。這就叫,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過來人董事 徐小平


我很贊成《明朝那些事兒》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是一堆堆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老百姓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歷史學者 吳思


這幾天我連續在看《明朝那些事兒》,真是寫得好看。

——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 竇文濤


《明朝那些事兒》寫得好,寫得比較放松,我們過去寫的人都拘著,生怕哪塊做得不合適。

——著名收藏家 馬未都


目錄

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憂慮

第二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第三章 準備行動

第四章 不得不反了!

第五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

第六章 朱棣的對手

第七章 離勝利隻差一步!

第八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

第九章 帝王的煩惱

第十章 帝王的榮耀

第十一章 帝王的抉擇

第十二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第十三章 縱橫天下

第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

第十五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第十六章 帝王的財產

第十七章 生死相搏

第十八章 最後的秘密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憂慮


<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孫朱允炆繼璋逝世時很是安心,因為他認為朱允炆一定能夠繼承他的意願,將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個安心的人走了,卻留下了一個憂慮的人。

<璋巨大的身影從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終於可以獨自處理政事了,但這個年僅二十一歲的少年驚奇地發現,他仍然看不到太陽,因為有九個人的身影又籠罩到了他的頭上。

這九個人璋的九個兒子,從東北到西北分別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

如果說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麼這九個人就是保衛大地主的地主武裝。

<璋在全國各地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特殊的人被稱為藩王,他們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每個王都有三個護衛,但請注意,這三個護衛不是指三個人。

所謂護衛是一個總稱,護衛的人數從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這樣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們的軍事實力。

上面那句話的關鍵所在就是不等,按照這個規定,藩王所能擁有的軍力是九千人到五萬七千人,而在實踐中,藩王們都傾向於選擇後一個數字,槍杆子裡出政權,就算不要政權,多養點打手保鏢看家護院也是好的。

按說這個數字其實也不多,區區五萬多人,自然干不過中央。璋在安排軍隊建制時是有所考慮的,但事情往往壞就壞在例外這個詞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九個人中的某幾個。他們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為他們負擔著更為繁重的任務——守護邊界。

他們的防區我們已經介紹過了,這九個武裝地主就如同九大軍區,分別負擔著不同的任務,其中燕王和晉王勢力最大,他們各自帶有十餘萬軍隊,可謂兵勢強大,但這二位還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認的打仗第一強人是寧王,此人“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看似兵力沒有燕王和晉王多,但他手下卻有一支當年最為強大的武裝——朵顏三衛。

這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可以說是明軍中的國際縱隊,全部由蒙古人組成,戰鬥力極強。可能有人要問,為何這些蒙古人甘心給明朝打工?

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明朝按時發放工資,這些外援們喫飽飯還能去娛樂場所休閑一下卻是經常打白條,打仗前許願搶到的戰利品歸個人所有,結果往往搶回來就要先交集體,剩下的纔是自己的。

這就是明顯的賠本買賣了,拼死搶了點東西回來,還要交公,萬一死掉了估計還沒有人管埋。確實不如給明朝當公務員,按月拿錢還有福利保障, 無數的蒙古人就是被這種政策吸引過來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另外寧王本人也是極為兇橫,據說他每次打仗都領頭衝鋒,活像《第一滴血》裡的蘭博,殺人不眨眼,砍頭如切菜,連燕王這樣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讓三分。

這幾位鎮守邊界的武裝地主還經常搞聯合軍事演習,動不動就是十幾萬人在邊界動刀動槍,喊殺衝天。一旦有這樣的動遊擊隊就會立刻轉入地下鬥爭。

其實這些喊殺聲驚動的不,還有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示威。

該采取點措施了。

朱允炆是一個好人,在他十五歲的時候,父親朱標患重病,朱允炆盡心伺候。他的孝順並沒有感動上天,挽留住朱標的性命。朱標去世後,朱允炆將他的三個年紀還小的弟弟接來和自己一起住,目的很簡單,他不想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樣去承受失去父親的痛苦,他知道他們需要的是親情。

那年,他纔十五歲。

除此之外,他還擔璋的護理工作。璋脾氣本來就不好,伺候他的人總是擔心掉腦袋,朱允炆主動承擔了責任,他親自璋,璋離開這個世界。他盡到了一個好兒子和好孫子的責任。

也是一個早熟的少年,當然促使他早熟的並不隻是父親的早逝,還有他的那些叔叔們。


叔叔的威脅


讓朱允炆記憶猶新的有這樣兩件事:

一璋老師出了一道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要求學生們對出下聯;學生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好學生朱允炆,另一個是社會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對,卻對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羶”,雖然勉強對得上,卻是不雅;而此時社會青年朱棣卻靈感突發,脫口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

這句不但對得工整,還突出了一個龍字,確是絕璋很高興,表揚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時機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這能耐而已。

朱允炆雖然還小,但卻明白那個眼神的意義。

另一次就嚴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學後,正巧遇上社會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無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後背,說道:沒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兒乃有今日)。

朱棣的這種行為在封建社會是大不敬,大概類似今天學校門口的不良少年堵住學生搶劫。

朱允炆也沒有想到朱棣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時不知所措,慌了手腳,正在這璋老師過來了,他看見如此情景,勃然大怒,狠狠地罵了朱棣一頓,此時朱允炆的反應卻十分耐人尋味。

他不但沒璋告狀,反而幫朱棣說話璋表示這是他們叔姪倆鬧著玩璋這纔沒有追究。

你不得不佩服朱允炆的反應。這是皇室子孫在復雜環境下的一種天賦,但在我看來,這種天賦似乎是一種悲哀。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那次歷史上有名的對話。

<璋在解決了良弓和走狗的問題後,曾不無得意地對朱允炆說: “我安排你的幾個叔叔為你守護邊界,站崗放哨,你就可以在家裡安心做皇帝了。”

<璋笑了,朱允炆卻沒有笑,他一反以往的附和,陷入沉思中。

這是一個機會,有些話遲早要說,就趁現在這個機會說出來吧。

朱允炆抬起頭,用憂慮的口氣說璋萬想不到的話:“外敵入侵,由叔叔們來對付;如果叔叔們要有異心,我怎麼對付他們呢?”

一生運籌帷璋居然被這個問題問獃了,難道自己的兒子還不能相信嗎?他沉默了很久,居然也說了一句朱允炆想不到的話:“你的意思呢?”

這下輪到朱允炆傻眼了,皮球又被踢了回來,要靠我還用得著問你老人家嗎?這爺孫倆被這個問題弄得疲於應付,但問題還是不能不答的,朱允炆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用做論文的精神列出五點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用德來爭取他們的心,然後用禮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再不行就削減他們的屬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就隻好撥刀相向了。”

一生精於謀略計璋聽到這個計劃後,也不由得開口稱贊:“很好,沒有更好的選擇方法了。”

<璋十分高興,他的判斷告訴他,朱允炆列出的方法一定能夠解決這個隱憂。但事情真的會如他所想般順利嗎?有沒有什麼漏洞呢?

事實證明確實有一個漏洞,今天我們回頭來看這段經典的對話,就會發現兩個人說得都很有道璋的判斷沒有錯,確實沒有比朱允炆所說的更好的方法了,但他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朱允炆的能力。

朱允炆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據史料記載,由於他的頭形不璋曾經十分不喜歡他璋慢慢發現,這個孩子十分聰明,背書十分在行,便對他另眼相看,最後立為繼承人。

這裡也說明一下能力的問題。在我小時候,我鄰居家有個小孩,纔五歲就會幫家裡打醬油,居然還會討價還價,時人皆嘆之,因為每次打醬油都能幫家裡省一毛錢,被譽為奇纔。十幾年後,我偶然聽人說起他待業在家,找不到工作,不過仍然去買醬油,唯一的區別是副食店的老板再也不肯跟他討價還價了。

打醬油隻是個比方,這裡主要是說明讀書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書讀得好,不代表事情能處理得好;能列出計劃,不代表能夠執行計劃。


建文的班底

璋也並沒有把這個復雜的問題拋給毫無經驗的孫子,他為朱允炆留下了一群人,幫助他治理天下,其主要成員有三個人,他們也成為後來建文帝的主要班底。


第一個人

洪武年璋曾帶著幾分神秘感,告訴已經被確認為繼承人的朱允炆,自己已為他選擇了一個可以治理天下的人纔,但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過於傲氣,所以現在還不能用他,要壓制他一下,將來纔能夠成大器。然後他說出了這個人的名字:方孝孺。

大家應璋的話中吸取教訓,一般領導提撥你之前總是要打壓一下的,所謂磨練就是這樣來的,千萬不要為此和領導鬧意見,否則就真有可能一輩子壓制下去了。

說來倒也滑稽,這位方孝孺就是在空印案中被錯殺的方克勤之子,殺其父而用其子,不知這算不算是對方孝孺的一種壓制。

方孝孺自小熟讀經書,為人稱道,他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而他自己也常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但讓他莫名其妙的是,自己名聲很大,老師又在朝中為官,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地方政府兩璋推薦,自己卻一直沒有得到任用。

我們知道原因,但當時的方孝孺是不知道原因的,他就這樣等了十年之久,由此可見,領導的想法確實是高深莫測、不可捉摸的。

<璋告訴朱允炆,方孝孺是絕對可以信任的,他一生都會效忠於你, 並能為你治理國家,開創太平盛世。

這話他隻說對了一半。


第二個人

洪武年間,京城裡的謹身殿由於沒有安裝避雷針,被雷給劈了。如果是今天大概是要搞個安全宣傳的,教育一下大家注意天氣變化,修好完事,但在當年,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璋認為是上天發怒了,便決定去禱廟祭祀,他大概是認為自己確實干了不少錯事,所以這次祭祀他挑選了一批人和他一起去。

挑選條件是極為苛刻的,那就是在九年之內(含九年)沒有犯任何過失的,這在洪武朝可真是難過登天了。那個時候,官員能保住腦袋就不錯了,你就是沒錯,說不準老朱也能給你挑出錯來。這麼看來,能符合要求者還真是需要一顆純潔的心靈,至少對老朱純潔。

雖然不多,卻也不是沒有,齊德就是其中一個,他因為這件璋留意,並記在心中,祭祀完畢璋親自為齊德改名為泰,從此齊泰這個名字成為了他一生的代號。

此人是個文人,雖未帶兵,卻被任命為兵部左侍璋也曾放心不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單獨面試,詢問邊界將領的名字,齊泰不慌不忙,從東說到西,從南說到北,毫無遺漏,得了滿分。之後又問各地的形勢,齊泰這次沒有說話,從袖子裡拿出一本手冊,上面的記載十分詳璋十分驚訝,大為欣賞。

知道,這次面試是突然性的,齊泰並未預先做準備,說明這位仁兄確實是把這些玩意兒當書來背的,還寫成小冊子,隨走隨看,其用功之熱情勝似今日在公交車上背單詞的四級考生。

他也將成為建文帝的重臣。


第三個人

這個人比較特殊,他從入朝為官時起就是朱允炆的死黨,此人就是黃子澄。

黃子澄是江西人,洪武十八年(1385),他一鳴驚人,在當年的高考中以最高分的稱號,後被選撥為東宮伴讀;這是一個前途遠大的工作, 因為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可見其學問之深。

朱允炆為皇太孫時,他一直陪伴在旁,而一件事情的發生更是加深了他與朱允炆之間的感情。

有一次,朱允炆在東閣門外唉聲嘆氣,正好被經過此地的黃子澄看見, 他便上前問原因,朱允炆看他是自己人,便說了實話。他擔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們,萬一將來要造反可怎麼辦纔好。沒想到黃子澄聽後微微一笑,要朱允炆不用擔心,他說:如果他們敢造反,

“諸王的兵力隻能用來自保而已, 朝廷發兵攻擊他們,一定能夠取勝!”然後他又列舉了漢景帝時七國之亂的故事來鼓勵朱允炆,表示隻要朝廷出兵,叛亂一定會被平定。

朱允炆聽見這些話,頓時大感安慰,他把這些話記在心中,並感謝黃子澄為他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脫離實際以古論今的例子,試問周亞夫在何處?你黃子澄能帶兵打仗嗎?

總結以上三人,有幾個共同特點,都是飽讀詩書,都是文人,都有遠大理想,都是書獃子。

書生誤國,並非虛言啊!

建文帝登基後,立刻召回方孝孺,任命為翰林侍講,並提升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翰林學士。這三個書生就此成為建文帝的智囊團。

當朱允炆正式成為皇帝後,他找到了黃子澄,問了他一個問題: “先生,你還記得當年東閣門所說的話嗎?”

黃子澄肅然回答道:“從不敢忘記!”

那就動手吧,朱棣遲早要反,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的判斷沒有錯,他一定會造反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