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必然 社會科學書籍 凱文·凱利著 必然 失控 科技想要什麼KK三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662-960
【優惠價】
414-600
【作者】 凱利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723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72394
商品編碼:12743699046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6-01-01
代碼:78
作者:凱利


    
    
"

ks_mark="y"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互聯網觀察者,科技愛好者

凱文·凱利三部曲終結篇!
這不是一本科技著作,也不單純是一本思想著作,而是一個人傾盡心力為未來30年人類命運做的一次掐算。
讀過《失控》的人都知道,凱文·凱利說對了此前的30年。
你願意相信他所猜想的後30年嗎?
你的創業創新在不在未來的風口上?
你的職業規劃在不在未來的潮流中?
你的行動會不會得到那個“新物種”的認可?
羅輯思維推薦必讀書目

內容簡介

人類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在當下,能*快、*激烈地促進這些改變的,就是科技。而這些改變,哪些是必然發生的,哪些又在我們預料之外?舉例來說,互聯網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選擇哪種網絡不是必然的;四輪汽車出現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動電話的發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被稱作網絡文化"遊俠”的凱文?凱利,在本書中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對於科技的觀察和分析,精彩地評說當下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令極客們為之瘋狂,也為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富前瞻性的視野和指導。

作者簡介

凱文?凱利(1952~),《全球概覽》(喬布斯*喜歡的雜志)的編輯和出版人,之後擔任《連線》雜志主編,並在《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時代》《科學》等重量級雜志發表多篇科技文章,為全球科技迷們狂熱追隨。已出版多部暢銷書,其中《失控》《科技想要什麼》《新經濟新規則》在中國的科技愛好者中掀起熱潮,作者數次被邀請來華,均引起轟動。

目錄

第1章 形成 
第2章 知化 
第3章 流動 
第4章 屏讀 
第5章 使用 
第6章 共享 
第7章 過濾 
第8章 重混 
第9章 互動 
第10章 追蹤 
第11章 提問 
第12章 開始 
致謝

精彩書摘

《必然》: 
會的。但長篇巨制自有其力量。別出心裁的故事,一致的敘述方式,以及嚴謹的論述,總是強烈地吸引著我們。網絡會被一種自然的共鳴吸引,圍繞在其周圍。雖然我們會將書籍解構,把組成它們的點點滴滴編織進入網絡,但書籍更高層次的組織形式,將會專注於我們的注意力。它在我們的經濟中,會保持稀缺狀態。一《必然》,就是一種注意力單位。事實固然有趣,理念自然重要,但隻有精彩的故事、精妙的論述、精心打造的敘述纔會讓人贊嘆,永生難忘。就像穆裡爾·魯凱澤所說的那樣:“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 
這些故事將會通過屏幕呈現出來。無論我們向哪裡望去,都會看到屏幕。有一天,我在給汽車輪胎充氣時看了一部電影中的些許片段。另一天晚上,我則在一架飛機的後座上看了部電影。而今天晚上的早些時候,我又在手機上看了部電影。我們在任何地點觀看著屏幕。播放視頻的屏幕會在z出乎意料的地方——例如在ATM機上和超市結款臺前,突然出現。這些不斷出現的屏幕已經為極其短小、隻有三分鐘的電影創造出了受眾,而廉價的數字創作工具則已經將新一代的電影制作者們武裝起來,他們在迅速地為那些屏幕填充內容。我們正前往一個屏幕無處不在的時代。 
屏幕需要的不隻是你的目光。我們讀書時,z常見的肢體動作是翻書和折頁。但屏幕也能夠吸引我們的身體。觸摸屏會對手指的不斷觸摸做出反應。任天堂Wii這種遊戲機上的傳感器會追蹤我們手與胳膊的動作。 
……

前言/序言


睜大眼睛,以一種警醒的態度來擁抱新科技則要有效得多。我在本書中的意圖是揭示數字變化的根基所在。一旦洞察,我們就不用采取對立的態度,而是可以因勢利導。我們會更深入地理解,為何大規模復制、大規模跟蹤以及全面監控會在這裡大行其道。我們也會認識到,基於所有制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虛擬現實正在成為現實;我們也無法阻止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改進和創造新的商業,從而搶走我們現有的工作。這或許和我們*初的動機相悖,但我們應當擁抱這些科技的再造和重組。隻有與這些科技協作而非阻撓,我們纔能*大程度地獲取到科技所要給予我們的。我並不是說要放手不管。我們需要對新興的發明加以監管——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從技術層面——以避免真正(而非假想)的傷害。我們需要依據這些科技的特性來“教化”、“馴服”它們。但我們必須要深度參與,親身體驗,謹慎接受。唯如此,這些科技纔不會棄我們而去。 
變化是必然的。我們現在承認,一切都是可變的,一切都在變化當中——盡管很多變化並不為人所察覺。我們說水滴石穿,而這顆星球上所有的動植物也在以一種超級慢動作演變成為不同的物種。 即便是永遠閃耀的太陽,也會在天文學的時間表上逐漸褪色,隻不過當它發生時,我們早已不復存在。人類的文化和生物學現像也如同一部極其緩慢的幻燈片,在向著某個新的形態移動。 
而在今天,我們生活中每一項顯著變化的核心都是某種科技。科技是人類的催化劑。因為科技,我們制造的所有東西都處在“成為”的過程中。每樣東西都在成為別的東西,從“可能”中催生出“當前“。萬物不息,萬物不止,萬物未竟。這場永無止境的變遷是現代社會的樞軸。 
不斷變化不僅僅意味著“事物會變得不一樣”,它也意味著流程——變化之引擎——比產品更重要。在過去二百年裡,我們*偉大的發明恰恰是科學流程其自身,而非某個特定的工具或玩意兒。一旦我們發明了科學方法,就能立即創造出數以千計的神奇事物,而這是用其他方法所做不到的。這種能夠產生持續改變和改進的方法性的流程要比發明任何產品都強上百萬倍,因為自這種流程發明以來,我們已經借助它生成了數以百萬計的新產品。正確掌握這種流程,它就能源源不斷地帶給我們好處。在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流程完勝產品。 
永無休止的變化是一切人造之物的命運。我們正在從一個靜態的名詞世界前往一個流動的動詞世界。在未來的三十年裡,我們還會繼續使用汽車、鞋子這樣有形的物體,並會把它們轉化成為無形的“動詞”。產品將會變成服務和流程。隨著高科技的注入,汽車會變成一種運輸服務,一個不斷更新的材料序列,對用戶的使用、反饋、競爭、創新乃至穿戴做出快速的適應。無論這輛車是無人駕駛汽車,還是可以由你駕駛的私家車,這種運輸服務生來具有靈活性,它可定制,可升級,可聯網,而且可以帶來新的便利。鞋子同樣不再會是成品,而會成為塑造我們雙腳的無盡流程。即便是一次性的鞋子,都會成為服務,不再會是產品。而在無形的數字領域中,沒有任何靜態的東西,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所有一切,都在成為其他。 
這無情的變遷之上是現代的分崩離析。我見證過無數科技力量的爆發,並從中歸納出了十二個動詞。更準確地說,它們不僅僅是動詞,還是一種”現在分詞”,用來表達“持續動作”的一種語法形式。而這些力量正是處在加速中的動作。 
這十二個持續動作中,每一個都是一種正在發生的趨勢。所有跡像表明,這些趨勢將持續至少三十年。我趨勢稱為“必然”,因為它們植根於科技的本質,而非社會的本質。這些動詞的特性來源於所有新科技所共有的偏好。雖然作為創造者我們對科技的取向有很多選擇和責任,但仍有許多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特定的技術流程會傾向於特定的產出。比如說工業流程(蒸汽機、化工廠、水壩)會傾向於人體所不適的高溫和高壓;而數字科技(計算機、互聯網、移動應用)則傾向於大規模廉價復制。工業流程對高溫/高壓的偏好促使制造的場所離人們越來越遠,並向大規模、中心化的工廠演變,這種演變與人類社會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因素無關。而數字科技對大規模廉價復制的偏好也同樣獨立於國家、經濟和人類意願,並使科技轉向了大規模社交;這種偏好的背後是數字比特的內在特性。在上述這兩個例子中,我們都隻有“傾聽”科技所偏好的方向,並使我們的期待、管理和產品服從於這些科技所內在的基本趨勢,纔能從科技中獲得*大利益。當我們對科技的利用貼近於科技所偏好的軌跡時,我們纔會在管理復雜性、優化利益和減少科技帶來的傷害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本書的目的便是將這些科技中的*新趨勢整理歸納,並將它們的軌跡呈現出來。 
這些有機的動詞代表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呈現在我們文化中的變化變化已經在當今世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描畫。我無意預測哪種特定的產品會在來年或者未來十年中走紅,也無意預言哪些公司將會勝出。這類結果取決於潮流、時尚和商業等因素,是完全不可預測的。但未來三十年中產品和服務的總趨勢則已清晰可見。新興技術正在席卷全球,這股迅猛的大潮會潛移默化且持續堅定地改變我們的文化。下述力量將會得到凸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動(Flowing)、屏讀(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過濾(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交互(Interacting)、追蹤(Tracking)、提問(Questioning)以及開始(Beginning)。 
雖然我對每個動詞的論述都獨立成章,但這些動詞並非獨自運作。相反,它們是高度疊加的力量,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很難隻論其一,不及其他。分享既促進流動又有賴於流動;認知需要追蹤;屏讀和互動不可分離;這些動詞本身就在融合,又都處於成為的過程中。它們構成了一個運動的域。 
這些力量並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並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它們隻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