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愛和自由(珍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87-272
【優惠價】
117-170
【作者】 孫瑞雪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57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5722
商品編碼:24622695630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軟精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3-04-01
代碼:35
作者:孫瑞雪


    
    
"


《愛和自由(珍藏版)》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選擇。孫瑞雪老師告誡父母們: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像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們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出來,你的孩子纔真正可以接到愛的禮物。因為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隻有一樣,那就是愛!


孫瑞雪,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中國寧夏科學啟蒙研究會創辦人。

孫瑞雪發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兒童發展的愛和自由理論和敏感期理論,其貢獻在於幫助成人了解兒童的心智發展過程,並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其創作的社會科學專著《愛和自由》與科學教育專著《捕捉兒童敏感期》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


看完這本書,一感覺就是,幸虧我是在兒子1歲半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給我好好地洗了一下腦,感覺自己在教育方面還有很多需要重新學習的地方,接下來我又訂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孩子6歲之前太重要了。 


——蘇筠康 


 


看書的時候,邊看邊自責,為什麼沒有早點開始看這本書?書中說的基本是0~6歲孩子的心路歷程,我的兒子剛上小學,不知道現在開始做是否還來得及?特別推薦0~6歲孩子的家長看,越早越好。 


——ivycdy 


 


通過讀這本書,讀出了一個教育者對孩子科學、成熟、理性的愛,對孩子每一階段成長期、敏感期的關注,這使我在書中找尋到了令自己內心豁然開朗的答案,這真的是一本適合教育者去讀,更適合家長去讀的有深度的好書。 


——茉莉清清 


 


我認為,這本書是一扇窗,推開它,發現兒童,亦發現自己…… 


——鼕鼕媽媽 


 


發現這本書以後,我瘋狂地愛上了這本書,前後不知看了多少遍。之後開始在愛和自由育兒網上潛水看帖子,它把我的愛喚醒了,我的整個身體都開始變得柔軟,我開始包容我身邊的一切。我的兒子4歲了,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孩子,非常有靈性,所以我要感謝這個教育,感謝孫老師! 


——小鹿媽媽 


 


孩子即將出生的前一個月,我和丈夫無意中在CCTV少兒頻道看到了關於兒童敏感期的繫列節目。當時,為之一震,“原來兒童是可以這樣來解讀的。”然後,因為找《捕捉兒童敏感期》而無意中發現了<愛和自由>,卻沒想到<愛和自由>帶給我更大的震撼,它像一根鏈條,把我以前所有零碎的人生感悟串了起來,讓我更加理解我的父母、我的婆婆、我的丈夫、我的哥哥、我的朋友,並懂得了我自己。這些,讓我本來就幸福的生活更加陽光普照。 


——zisexinling 


 


看完後有很多的震撼與感動,很慶幸在自己能在當媽媽前看到這本書。所以我推薦給了很多認識的媽媽看。 


——網友 peggy


第一章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第二章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步第三章創造力來自哪裡?第四章兒童必須自己感覺第五章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第六章為什麼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第七章兒童心智發展的內在過程第八章感覺訓練——兒童智力發展的w一途徑第九章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成長的一切第十章從愛走向獨立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第十二章應該怎麼理解孩子?第十三章自由與紀律第十四章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第十五章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第十六章“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第十七章因為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第十八章孩子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第十九章兒童的優秀品格如何形成第二十章怎樣努力纔能為孩子創造好環境?第二十一章關於“喫”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第二十二章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第二十三章蒙氏教育思想適合中國的孩子嗎?附錄愛和自由 規則與平等兒童成長中的自由我要感謝


第一章 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就喜歡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從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就有一樣東西,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如何發展,指導兒童去抓什麼、摸什麼……蒙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這好像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兒童好像很弱小,其實他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隻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有了10年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的經驗,我們越來越堅信這一點。接受這個觀念就像要發生一場內在的革命,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兒童依靠成人來建構;接受這個觀念也意味著我們將無處發揮我們因自卑、受壓抑而產生的自大。人類的幼兒期非常漫長,大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幼兒期能有人類這麼長。說得短一點,可能是零到6歲,說得長一點,大概要到12歲。12歲還不能離開母親,法律上認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齡是18歲。這期間,兒童處在一個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幫助兒童成長不是說由成人來塑造兒童的精神。如果那樣,人類的整個水準都會下降。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遵循這個發展規律,孩子就會發展得很完善。蒙特梭利幼兒院z小的孩子是1歲半,我們用1歲半到6歲的孩子做試驗,把c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給孩子,如果教師不強制,不給兒童壓力,兒童隻會按照他的內心需求走。比方說,他喜歡玩水和玩沙子,隻要把他帶出去,其他多麼具有“吸引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他都不參與,他隻玩沙子,臉上懵懵懂懂,成人對他怎麼說,孩子的臉上都是這種表情。他知道他要干什麼,如果成人阻止他,他會同成人抗爭。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麼一個過程。在他2歲多的時候,他爸爸買了2個玉米,對他說:“你一個,你媽媽一個。”他走過來說:“這2個玉米,爸爸說都給我喫。”我問他爸爸,他爸爸說:“不是的,是給你一個,給孩子一個。”我對孩子說:“爸爸說給你一個,給我一個,並不是說都給你喫。”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個謊,他聽完這話後臉上絲毫沒有做錯事的表情,站在那兒思考了1分鐘,一動不動,然後毫無表情地走了。“怎麼會這樣?”真奇怪。但是,後來有一天,他對自己做錯事突然有了感覺,臉上表現出特別尷尬和難為情,還不讓人說。這根本不是大人的說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經按照他內在的發展規律到了這一步。如果成人沒有按照這個規律讓兒童發展,而是強加於他,逼迫他做,這個孩子的發展就可能進入誤區,真正的道德感就無法建立了。嬰幼兒早期的發展規律跟有些動物類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將卵產在樹杈中間,幼蝶剛出生時必須喫特別嫩的葉子,它怎麼去喫嫩葉子呢?因為幼蝶對光z敏感,所以它一生下來就向著光線z亮的地方爬過去,那枝頭必定是z嫩的葉子。但是當幼蝶開始強壯起來,能夠喫粗糙的葉子時,它對光的感覺就完全消失了。這個過程遵循的是它內在的發展規律,沒有任何外力的控制。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隻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直在充當一個角色——“造物主”。讓我們看看兒童是如何同環境建立和諧的關繫而發展自我的。比如語言,任何一個國度和民族的兒童,都能夠在這充滿聲音的世界中聽到和學會人類的語言,並在頭3年中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語言,學會語言中的各個細節。這種發展,絕沒有人去專門給他上課。我們不難看出,6歲前的兒童更喜歡看你做什麼而不是聽你說什麼。兒童的語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於環境的結果。所以心理學家纔說,兒童3歲前掌握的東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纔能完成。我們為什麼不思考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呢?人類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兒童是自我發展的。我可以舉一個相反的例子。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兒子出生後,他準備把兒子培養成天纔。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會幾國的語言,6歲的時候,考入中學,10歲上了哈佛大學,16歲攻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心理學家每一分鐘都讓他的孩子不斷地“吸收、吸收”。18歲時,孩子成為英國倫敦一家商店的售貨員。可是他什麼都不干,他拒絕任何“知識性的活動”,他覺得做一名售貨員特別高興,“滿腹經綸”對他沒有用,事實上“知識”使他非常痛苦。我想如果人隻有一個大腦而沒有感官,讓大腦為這個世界服務,使它成為工具,我們的痛苦可能會少很多,但我們還有感覺、心理、精神和心靈,我們必須尋找到我們自己,纔不會痛苦。人的發展、人的精神必須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如果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科學規律,讓兒童按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他一定會成為人纔。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一旦遭到破壞,他整個發展都不會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說:“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但是今天,當我們把兒童的自我、知識各分一堆時,一切都被破壞了,我們再也找不到兒童內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讓兒童獲得知識的想法桎梏了我們,並使我們產生了偏見,還有一大堆被稱為知識的垃圾,這些都破壞了一個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發展。隻有承認兒童有精神胚胎並相信他,人類成長的秘密纔會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