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慢慢變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15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1562
商品編碼:47177530654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69

    
    
"

內容簡介

《慢慢變富》是一本專門寫給投身股市但經常虧錢的人個投資者的書。

貝佐斯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繫這麼簡單,為什麼別人不做和你一樣的事情?”巴菲特回答:“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普通人在股市投資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纔能慢慢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在股市中沉浸多年的人,怎樣解決自己的選擇之難、估值之難、長持之難等“痛點”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在股市裡“征戰”多年,不僅顆粒無收,還虧損累累,終逃不脫“七虧二平一贏”的魔咒,成不了其中的那個“一”?

在股海沉浮近20年的雪球大V閑來一坐s話投資,告訴你股市長贏的秘訣。

《慢慢變富》是給不斷探索、艱難前行的投資散戶的總結。通過五大部分“思想篇”“ 選擇篇”“ 估值篇”“ 持有篇” “修養篇”,告訴那些投身股市但經常虧錢的個人投資者:

? 應當樹立怎樣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理念,建立一個怎樣的投資體繫,以廓清一些思想上的迷霧。

? 在幾千家上市公司中如何快刀斬亂麻,找到優秀的投資標的,以解決盲目選擇、無所適從的問題。

? 如何洞悉一家企業內在價值高低的核心秘密,以解決在估值上拿捏不準、難以破解的問題。

? 怎樣保持長期持有的耐力,用什麼樣的“軍規”管住自己,以解決長期持有過程中的思想搖擺、定力不足的問題。

? 長期投資的成功,實則是自己長期知識修養、心靈修養的副產品,“悟股市投資之道,享股市投資之樂”,方是投資的真要義。

作者簡介

張居營

1965年2月出生,獨立投資人。

網名為閑來一坐s話投資,雪球、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大V。雪球粉絲20餘萬人,新浪微博粉絲10餘萬人,新浪博客訪問流量434萬多人次。在網絡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閑大”。

2000年5月31日入市,投身股市19年,其間走過不少彎路,曾痴迷技術研究8年之久而不得要領,2008年7月轉型進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

多年來,借助網絡平臺,熱衷投資分享,在博客、雪球上分享400餘篇投資文章、200餘篇企業分析資料帖子,影響了很多投資者。很多文章被雪球的《今日話題》推薦,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並被國內多家網絡媒體、網絡論壇、報刊轉載。

2015年11月,出版電子書《給業餘投資者的十條軍規》,作為“雪球?島繫列”首冊電子書,曾長時間名列各渠道暢銷榜。

2016年11月,受雪球之邀,作為分享嘉賓在雪球嘉年華現場做投資演講分享。

2017年、2018年,經廣大“球友”投票,連續兩年被評為“雪球年度影響力用戶”之一。

精彩書評

投資者想要慢慢變富,就需要長期投資。投資者之所以要堅持長期投資,是因為足夠優秀的公司會不斷成長,會使投資者獲利豐厚。隻有長期投資,投資者纔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復利收益率纔會更高,其後期創造的財富所占的比例纔會更大。這就是張居營先生的《慢慢變富》這本書的主題思想。

姚斌(一隻花蛤) 《在蒼茫中傳燈》作者,新浪博客、雪球大V,獨立投資人

快速致富是絕大多數人的美好願望,也是人之常情,無可指摘。在其他領域有這樣的想法也許有益無害,但是在股市進行投資,這恰恰是毀滅財富比較可靠的路徑。隻有經歷過幾輪牛熊市而能獨立思考者,纔會深深認同“慢慢變富”所蘊含的邏輯和哲理。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慢慢變富”是一個完全可以采用的投資策略,因為沒有業績考核的壓力,而困難在於這個方法是逆人性的。你如果想在股市取得長期滿意的回報,《慢慢變富》會幫助你克服人性的弱點,走向正確的投資之路。

宋軍(恭自厚) 《投資的本源》作者、雪球大V、獨立投資人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擁有正確投資理念、形成完善投資體繫的人不多,能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的更是少數。與此同時,能保持低調謙和,多年來筆耕不輟,將投資理念分享給眾人的優秀投資者更是極度稀缺。毫無疑問,閑大便是其中之一。《慢慢變富》這本書不僅道出了一名股市投資者的成功之道,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為讀者鋪就了一條投資正道。而道正,便不怕路遠。

詩安 雪球大V、獨立投資人

“慢慢變富”和“閑來一坐s話投資”兩個名字相得益彰,這兩個名字不僅濃縮了作者近20年的投資之道,更深深地透露出其悠然自得的投資心態。

林奇法則 雪球大V、獨立投資人

目錄

推薦序(楊天南)

推薦序(任俊傑)

前言

章 思想篇

股票是個人及家庭值得配置的金融資產003

股票資產帶來長期高回報的秘密009

股票投資中的悖論013

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016

對“兩論”的駁斥021

價值投資能不能賺快錢025

本金少是不是應該先賺快錢028

我們在股市中究竟賺誰的錢031

投資的預期收益目標是多少034

成功的投資靠什麼037

用完善的投資繫統“管住”自己042

第二章 選擇篇

以年為時間單位長期持有049

建立投資的負面清單061

怎樣理解能力圈066

市場經濟特許經營權069

賺錢機器與燒錢機器078

我們需要怎樣的護城河082

船與船長085

對“行業命相”的研究與把握088

選股的“思維”098

選股的“5性”標準101

選股的“九把快刀”105

買龍頭企業股票的策略115

在長牛股中選擇牛股120

企業成熟後是否值得投資121

如何看待企業是否分紅123

價值股與成長股127

財報“四招兒”選牛股131

“3個假想”讀財報142

選股中的糾結147

在大健康產業中淘金151

第三章 估值篇

科學的估值公式是什麼163

怎樣理解估值的“核秘密”171

讓估值不再難倒英雄漢176

尋找市盈率對優秀企業的“錯配”187

搶抓“三大機遇”189

關於安全邊際的認知195

如何防範成長股的“估值殺”200

第四章 持有篇

長期持有的定力從何而來207

長期持有的繫統性風險究竟有多大211

長期持有是否要控制回撤214

長期持有不能被短期損失厭惡所擊倒216

長期持有是不是需要做波段218

長期持有究竟何時賣出219

耐心10條223

“10條軍規”225

第五章 修養篇

做快樂的業餘投資者237

投資可以是這樣的:我們一起風雨兼程242

牛市狀態下更需要拒絕誘惑246

持倉體檢:暴風雨下的篤定與堅守251

“壓力測試”之後的反思與感悟254

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256

避免掉入“以我為中心”的思維誤區260

投資有時更需要“獨處”263

承認一時的業績落後是一種能力266

投資重要的是“相馬”268

享受投資的“寧靜感”273

“愛”上自己的股票又何妨277

投資中的框架效應282

打破投資中的教條主義286

我給女兒的嫁妝是股票289

股市長贏之道:用完善的投資繫統“管住”自己291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選股的“九把快刀”

2016年7月27日,我在雪球上分享了我的選股文章,即《九把快刀》。為什麼是“快刀”呢?因為我發現,有些投資者關於投資的書確實讀了不少,理念的東西也“裝了一大筐”,但是具體到運用,就不行了。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快刀斬亂麻”呢?於是我將多年的選股體會總結成了這“九把快刀”。

說實話,我這些年如果抓住了一些大牛股、長牛股的話,一方面是利用前面談到的“5性”標準,另一方面就是依靠這“九把快刀”。

其實,不要說學會運用這“九把快刀”,你隻要熟練地運用其中“一把”,就像三國時期的關羽使慣了自己的青龍偃月刀、張飛使慣了自己的丈八點鋼矛一樣,沒準就足以笑傲天下!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寫本書之時,我忽然想起,曾有不少網絡上的朋友強烈建議我,將來如果出紙質書,一定要將《九把快刀》收錄進去,足見朋友們對《九把快刀》的喜愛程度。這裡我“得意”一下,這不是因為這篇文章點贊之多、打賞之多創了我所有文章的高紀錄,而是不少朋友告訴我,因受這篇文章的啟發,而選到一些大牛股、長牛股獲得了很大回報。網絡時代是分享時代,你無私分享得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你的快樂就越多!

此外,有寫作經驗的人知道,以前寫的東西,突然有一天翻出來,有時會感覺到幼稚可笑,甚至感到臉紅;有時又納悶,自己當時怎麼會寫出那麼好的東西、說出那樣有水平的話呢?甚至自己再寫一遍,怕也難以達到當時的水平。可見,寫作確實與當時的心境,或者說與當時的靈感有關。我說這話的意思就是,如果現在再寫《九把快刀》的話,我還真就缺少當時的那種靈感。所以,這裡我隻好再偷懶一次,將當時我分享的《九把快刀》略加修飾地附上。其中,有些意思或者例證,不免與本書的前後有所重復,為保持敘述的完整性以及運用的獨立性,也就姑且如此,敬請讀者朋友們見諒。

九把快刀

(2016年7月27日)俗話說:“快刀斬亂麻。”面對中國A股市場上2 800多隻股票(當時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我們是不是應該有幾把“快刀”,將那些“亂麻”迅速地“斬”了,進而把一些有潛力的大牛股、長牛股找出來呢?

還別說,本人長期以來,還真就是拿著幾把“快刀”去尋找的,我的“九把快刀”是:

比較優勢

比較優勢,並不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比較優勢,而是我們國家在全球化競爭中一些產業的比較優勢。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中國已經廣泛深入地加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循環格局。開放的中國需要世界,而世界也需要開放的中國。所以,作為投資者,如果沒有全球化的視野,那隻能是“閉塞眼睛捉麻雀”,容易犯“盲人摸像”的錯誤。

有一個笑話,說一位大山裡的孩子被問道:“你長大了做什麼?”他答放羊。問:“放羊干什麼?”答:“賣錢。”問:“賣錢干什麼?”答:“娶媳婦。”問:“娶媳婦干什麼?”答:“生孩子。”那生孩子干什麼?答:“放羊。”……

顯然,做投資不能有這種“大山思維”,必須從種種狹隘的思維中跳出來,善於站在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看問題,善於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問題。這樣,我們纔能看出我們國家的比較優勢究竟在哪兒。

今天我們在中國A股市場做投資,必會談到美國股市。是的,美國歷史上走出了一批消費類、醫藥類、科技類的大牛股、長牛股。但是,別忘記了,這些牛股恰恰反映了美國20世紀崛起的一些產業的比較優勢。

正如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中國將來的崛起,不可能復制美國的道路,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將來中國的偉大公司,也一定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公司。中國崛起,也必然會有一批優勢產業崛起。而這種比較優勢,是我們投資者的掘金之地。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我會挖掘出格力電器這隻大牛股,並且一直持有8年之久。今天我告訴你,其實我就是用“比較優勢”這把“快刀”發現的。

年長一些的投資者清楚,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有錢人家引以為豪的是家裡有日本產的一兩件家電。但是後來,中國家電,特別是白色家電,成為中國放開早、競爭充分的行業之一,還出現了幾個寡頭,相比之下,日本的家電行業這些年卻呈節節敗退之勢。

當然,從全球看中國,令我們投資者擔心的是,我們國家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目前在全球還不多,但是畢竟有些產業或者有些公司已經開始走向全球化。在很多領域,這種“進口替代”必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較為典型的如華為,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著名公司,就是老干媽也已經將自己的產品推向了國外,並且價格比國內高,可惜它不上市。在上市公司之中,畢竟已經有了這樣的公司,比如安琪酵母早就在非洲建廠,雙彙發展在美國進行了大手筆的收購,伊利股份也已經在國外有基地與分廠,福耀玻璃已將工廠建到了俄羅斯、美國。這些公司均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化產業布局。

投資者可以沿著這個“國家比較優勢”的思路去尋找、去布局。

經濟特權

在中國A股市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像,就是很多價值投資者都集中持有一隻個股:貴州茅臺。甚至有人極端地將中國A股分為兩隻股票:一隻是貴州茅臺,另一隻是中國A股。為什麼這些“價投”們這般“英雄所見略同”呢?因為貴州茅臺是一家典型的符合巴菲特思想的具有經濟特許權的優秀企業。

巴菲特思想的內容非常豐富,而其對我們投資大的理論貢獻之一,我認為便是這種經濟特許權思想。有了這個理論工具,我們便可以去挖掘那些具有這種經濟特許權的優秀企業。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經濟特許權中的核心是自由定價權。這種自由定價權,來自品牌、自然資源壟斷,或者“獨門絕技”。有商業常識的人都知道,凡是有自由定價權的東西,絕對是好東西。我們如果有幸挖掘並持有這樣優秀企業的股票,那可真是要抱緊抱牢了!

注意,我們對經濟特許權的理解,切記不可狹隘了。比如,有的投資者或許隻看到貴州茅臺、東阿阿膠、片仔癀這樣傳統的企業纔具備經濟特許權,其實,一些新興的企業也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種“經濟特許權”。

比如,蘋果公司就創造了一種經濟特許權。

(1)被人需要。蘋果手機在中國銷售之時,曾經出現過排隊現像,甚至還發生了。

(2)自由定價權。蘋果公司因為具有性,領先於同行,自然有產品的定價權。

(3)不可替代。我們當然不使用蘋果手機也可以,但是有些人寧可少喫少喝少穿,甚至也要買蘋果手機,似乎有蘋果手機纔有面子,纔能在別人面前顯得“高大上”。

文化血脈

巴菲特對我們投資的另一大理論貢獻,是人人皆知的“護城河”理論。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構築起護城河呢?熟知這一理論的人知道,有的品牌依靠客戶黏性,通過客戶轉移成本;有的依靠先發優勢、規模優勢、渠道優勢、成本優勢、網絡優勢等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這裡要說的是,文化血脈也可以構築一家企業的護城河。但凡能夠傳承下來的百年品牌、百年老店,無論中外,幾乎無一例外地流淌著自己民族的一種文化血脈(如可口可樂代表著美國的一種快樂文化)。作為一家企業,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並且讓自己的文化血脈傳承下來,便容易行穩致遠。

平臺生態

正如動物界、自然界的不斷進化,商業世界其實也在不斷進化,新的商業模式在不斷推出。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一種依靠平臺不斷打造自己生態繫統的公司正在不斷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國外的如谷歌、,國內的如騰訊、阿裡巴巴、京東,這種公司究竟屬於什麼類型呢?我也拿捏不準,所以簡稱它們為“平臺生態”。進一步而言,它們是依靠平臺打造自己的生態繫統。這種公司的大特點是通過“燒錢”搭建一個競爭對手難以的、可以坐地收錢的平臺之後,便不斷推出投資項目,甚至究竟能夠推出多少“子項目”,連它的創始人開始時也不敢想像,進而慢慢形成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

可惜,如騰訊、阿裡巴巴這樣的平臺型、生態型公司均不在A股市場上市,這讓隻專注於A股的投資者“無福分享”。不過,沿著這種思路去尋找,我們在A股市場也可以尋找到類似的具有平臺型、生態型特點的公司。我將它們歸為兩類。

一類是線下與線上融合布局的。我們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隨著“互聯網+”熱的興起,一小批上市公司正在開始構築自己的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平臺。對於這種投資標的,我們當深入研究。

另一類是公司本身就是投資平臺。我讀《滾雪球》(The Snowball)這本關於巴菲特投資的書,有時越讀越感覺進入了“迷魂陣”,因為在巴菲特投資的中後期,隨著他收購企化,哪怕書中以圖的形式將這些公司標出來,仍讓我覺得雲裡霧裡。其實想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就已經等同於他收購企業的平臺,隻要他心儀的投資企業均可以往這個平臺裡裝。所以,我們將它稱為平臺型投資公司倒也恰當。在中國當下的上市公司中,復星醫藥目前具有這種投資型平臺公司的特點,比如,它在構築醫藥全產業鏈的同時,正在向醫院、醫養結合等方向拓展,甚至可以說,將來具有行業協同特點的相關醫藥公司,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均可以往這個平臺裡裝。郭廣昌自稱是在中國復制巴菲特的人,復星醫藥作為其富足、健康、快樂的一大板塊,將來究竟能夠做到多大呢?我們投資者拭目以待!

連鎖服務

投資連鎖店,是彼得·林奇鐘愛的一種投資,因為在一個地方投資成功了,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復制。芒格也說,連鎖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商業模式。可見,連鎖服務公司成長性好,能走出大牛股。這一點,我們隻要看一看醫療服務類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就明白了。所以這一點不用多說,我們隻要發現了這種公司,多關注多研究就是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並不是所有的連鎖服務公司的股票都能成為大牛股。比如全聚德,2007年上市之初,公司志不在小,擬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開店計劃,當時市場普遍看好,然而9年過去了,這個“中國神鴨”的收入與淨利水平增長似乎並不盡如人意,因為它雖然有金字招牌,但餐飲行業競爭過於激烈,客戶黏性不高,除了北京的幾家店贏利水平不錯,其他地方的店似乎都有點兒“水土不服”。所以,什麼事情不能一概而論,仔細甄別纔是。較為穩妥的方法是,我們看到這種連鎖服務公司,確實在別的地方復制成功了,確定性較高時再下手買入其股票也不遲。


首先申明,並不是所有的都會成為大牛股、長牛股。因為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距,有時就像區域與區域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那樣令人驚訝。所以,要選品牌,我們還是要看透品牌背後“隱藏”的東西,我將其歸結為“四個要”。

要買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金字品牌。

要買具有壟斷屬性的或創新品牌。對於投資者來講,“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是好的商業模式。這種品牌無疑具有壟斷性、定價權,我們發現了就千萬別輕易松手。

要買侵入人心智的品牌。根據定位理論,每個消費者頭腦裡都有一個“黑箱”,通俗地講,這個黑箱會使消費者消費時不理性。一個品牌一旦侵入消費者的心智,消費者就會對它一往情深。所以,我們看到有的消費者,在消費某種產品或服務時,就偏愛某種牌子,甚至有的終身“不改”,重復消費、成癮消費。所以,凡是那些牢牢侵入消費者心智的品牌,是投資的。

要買龍頭品牌。某種產品或服務,一旦成為龍頭,多是經過了慘烈的競爭。任何成功的企業均有別人無法復制、難以替代的繫統優勢。所以,這種無法復制、難以替代的龍頭企業,也是投資的優選。

行業命相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用在投資上也十分貼切。行業與行業的“命相”還真是大不相同,所以,我們投資一家企業之前,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地選擇,一定要將它放到行業“命相”中去看一看,進而避開“命苦”的行業,在“命好”的行業中去投資,成功的概率自然會大些。

行業就“命相”來說,有以下幾種。

種是行業的集中度雖然有不斷提高的趨勢,但由於消費的分層,有些行業內的企業可以過著“占山為王”“諸侯割據”的滋潤日子。這種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的行業,為我們投資者從容選擇投資標的,提供了很大的回旋餘地。

第二種是行業興起之初,可能“群雄混戰”,或者“一擁而上”,然而由於產品或服務具有“一統天下”的宿命,其結果是“占山為王”的必然被消滅,一旦“諸侯割據”的局面結束,後“剩者為王”“贏家通喫”,形成“明月高懸,眾星捧月”之勢,或者幾個寡頭互為依靠,競爭相對緩和下來。我們常常說“大像也能起舞”,就是說這種發展階段。

第三種是行業內一直“混戰”,行業的屬性決定了其中的企業既沒有到“欲死”的境地,但是“欲強”的願望也難以實現,似乎各企業始終就糾纏在一起,長期過著“餓不死”,但是也“不會撐”的日子。

仍以全聚德為例,它身處餐飲業,但是這個行業競爭門檻並不高,而且競爭充分、激烈,全聚德多年下來隻有6%~8%的淨利潤率。當然,淨利潤率低並不可怕,隻要周轉快,能夠做到“贏家通喫”也完全可以,然而行業的屬性決定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能觀察到,很多飯店在開業之初,會紅火一陣子,但是時間一長,菜品更新不及時,人們喫膩了,便門可羅雀了。美國的肯德基(KFC)、麥當勞(McDonald’s)在中國的生意那麼紅火,中國的餐飲連鎖店、地方名喫為什麼就難以做到呢?這實在值得研究。總之,我認為這是一個“命苦”的行業。

相類似的還有傳統的零售業,如今零售業面臨著電商的衝擊,而電商的興起,恐怕連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也是沒有料到的。對於這種大家日子都不好過,而且也很難出現寡頭的行業,投資者當盡量規避。所以,雖然全聚德有金字招牌,在我的自選股中待了不少年,但我也就有時“深情”地“注目”它一眼,至於買入,我實在是下不了決心。

央視廣告

曾有朋友問我,怎樣找到牛股。我說,你要天天看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的廣告,因為那是中國股市這些年大牛股、長牛股的集中營。中國股市這些年走出的很多大牛股、長牛股,都在天天被中央電視臺廣而告之。

當然,這裡更深層次的意思是,投資者要善於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選股,特別是業餘投資者。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雖然現在互聯網發達,各種新媒體、自媒體方興未艾,但是央視的地位以及它的影響力、穿透力還是任何媒體替代不了的,而能夠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做得起廣告的,也不是實力弱的企業。所以,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的廣告(廣告也往往反映了企業的定位及文化等內容),也不失為我們尋找牛股的一把“快刀”。

養老股票

養老股票本是持股期限問題,但我還是要將其作為選股的一把“快刀”。

照實說,每每選擇一家企業的股票之前,我總是反反復復地思考,睜著眼睛思考,閉著眼睛也思考,真是“窹寐思服”“輾轉反側”(當然我是“思牛股”,而不是思“窈宨淑女”),經過如此“折磨人”的反復思考之後,我如果確定它可以當成我的養老股,我便奉為,以收藏古董般的心態去持有。

許多網友、球友問我,為什麼我持股的心態這麼好,其實這就是我的“秘密”之一,因為我是將其作為自己養老股票來持有,短期的波動自然也就被我視為前進路上的“朵朵美麗浪花”了!

當你知道了我的這“九把快刀”之後,是不是感覺“刀刀見血”呢?有了這“九把快刀”,是不是面對中國A股市場上的股票,你就不再如“小貓喫皮球——無從下口”了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你如果掌握了選股的“5性”標準,又會“操”這“九把快刀”(一定會減少你的搜索成本),關於選股的其他章節甚至可以不用再讀了,而且你在選股上一定會遊刃有餘。

前言/序言

序言一/楊天南

閑來一坐話慢富

春節剛過,在投資界廣有聲譽的張居營先生邀請我為其新書作序,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有些陌生,可提起網絡上的著名大V——“閑來一坐s話投資”,很多人或許會恍然驚曰:“哦,原來是他!”

寫文章要有沉澱與靈感,急不得,加之我每天工作排得滿滿的,實在騰不出空來,於是我將這個任務放在心裡,等待文思泉湧時有一個好題目從內心深處跳出來。

今天是農歷的驚蟄節氣,我在去機場的路上,靈光乍現,一個題目從腦海裡跳了出來——“閑來一坐話慢富”。

“慢慢變富”是這本新書的名字,這個名字似乎未滿足大部分投資者內心的渴望。“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誰願意“慢”呢?但反過來想想,誰又能“快”多少呢?上證指數首次突破3 000點是在2006年年初,13年後的今天纔重新站上3 000點。我們如果按照投資指數的思路來看,這相當於13年來沒賺到錢,更不要說大多數人還跑不贏大市。

關於“慢富”的話題,曾經有人問巴菲特:“既然你的投資方法這麼好,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學習、復制的人不多呢?”對此,巴菲特笑答:“因為很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20多年前,當國人得知巴菲特將變成的故事,初的反應是羨慕與驚愕:“這麼多?!”聽到需要歷時數十年,他們的反應是遺憾且略帶不耐煩:“這麼久?!”大多數人想的是:“等老了,有錢還有什麼用?” 時光流轉,近30年過去了,那些當年這麼想的年輕人現在不但年紀大了,而且多半……

我曾經在不同的課堂上問過不同的學生:“你願意富一次,還是富很多次?”選擇後者的同學為多,年輕的他們並未想過,這種人生選擇的背後蘊藏著異乎尋常的兇險。很多人生問題,我們往往需要時間纔能看透。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纔慢慢明白為什麼芒格說“我不和40歲以下的人談投資”。

從過往的經驗看,富一次、慢慢富,是佳的擁有財富的模式。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培養與財富增長相匹配的能力,可以妙觀財富增長的奧秘,可以分享“與人樂”的快樂。

《慢慢變富》這本書由5個部分構成,分別為思想篇、選擇篇、估值篇、持有篇和修養篇。在這裡,讀者可以找到選股的“九把快刀”、選牛股的“四招兒”;也可以看到關於能力圈、護城河、安全邊際的解讀;還可以看到著名的“10條軍規”、作者給女兒的股票嫁妝。書中解讀了投資成功靠什麼,也反思了投資中的教條主義。總之,讀者可以根據需要,各取所需。

2019年新年以來,股市漲了約20%,在經過了數年的煎熬之後,上證指數終於重回3 000點,單日交易每每破大關,投資者忙著進進出出,一幅大賺快錢的景像。結局會如何?陶淵明有“鳥倦飛而知還”的名句,或許是絕大多數股市參與者的終寫照。

在這個“驚雷響,萬物長”的季節裡,我建議那些打算“快富”的人們靜下心來,多讀書、讀好書,閑來一坐,且聽風吟,體會一下陶淵明另一句“雲無心以出岫”的愜意輕松,享受慢慢變富的人生旅程。

序言二/任俊傑

富裕、富有、慢慢富有……

多年前,我曾在雪球上發起了一個名叫“新儲蓄運動”的倡議,起因是金融市場中一個專題的研究結果是:過去的儲蓄(債券)為我們提供無風險收益,如今的儲蓄(債券)為我們提供無收益風險。倡議的主要內容是鼓勵大家把閑錢從銀行儲蓄轉變為股票儲蓄。

我記得小時候總是跟著大人往銀行跑,存錢、取錢,不斷重復。那時候,我常聽大人們講,平時要省喫儉用,把餘下的錢存入銀行,因為存錢有利息,時間長了,利息就會越攢越多,生活就有望變得富裕一些。

後來有了國庫券,我聽說買國庫券既能支援國家建設,還能收取利息,於是繼續省喫儉用,陸陸續續地買了很多國庫券。由於各種期限的券都買了一些,我後來竟有不少忘了去兌現,就將它們壓在箱底,從此不再理會。

再後來,我發現有一個東西叫通脹……

我對通脹侵蝕利息這事兒雖明白得有點兒晚,但好在不無回旋餘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開始設立股票市場,當聽說投資股票收益更高,且完全可以防通脹,我就義無反顧地攜“重金”“殺”了進去。懷著盡快富有的夢想,我在股海裡摸爬滾打,一待就是10多年。

10多年下來,是虧是賺,我沒有做過認真統計,不過“盡快富有”的夢想肯定打水漂了。我那時經常陷於迷茫之中:一個學金融的,怎麼就賺不了大錢呢?

再後來,我知道了一個人名——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並從此知道了股市的一個新玩法,叫價值投資。於是,我又一頭扎了進去,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裡,如饑似渴地讀著那些盡管從未接觸過卻很吸引我的東西。

幾年下來,我在邊學邊做中,逐漸摸到了一點兒門道。如今總結起來,想法已比那會兒顯得清晰多了:股票投資的秘密(至少對我是如此)其實就4個字:選對/拿住。不過,這門道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投資者需要邁過的道門檻,就是要接受一個事實:必須從過去盡快富有的夢想中清醒過來,逐步接受你隻能慢慢富有的現實。而且,你如果不付出足夠的努力,即使接受了這個現實,終可能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們為什麼要慢慢富有?

我覺得理由至少有兩點:,選對並拿住,必定是一個慢慢富有的過程。這與人們熟悉的聽小道消息和不斷高賣低買的操作完全不同;第二,股票其實隻是讓個人財富能夠長期保值增值的工具,你越想通過它盡快變富,就越容易陷入更大的風險中。

人們常說股市有三大風險:繫統風險(市場)、非繫統風險(公司)和非理性操作風險(個人)。我通過長時間觀察,覺得這3個風險中,容易給投資者造成傷害的,並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繫統風險(基於我國是政策市),也不是非繫統風險(基於我國上市公司的現狀),而是投資者的非理性操作風險。

投資者中的大多數是不是非理性的,就不在這裡展開討論了,這本書中的許多數據與觀點已足以證明這一點。我想強調的是,你越是想快點致富,你的心態就越是難以平靜。心態越不平靜,你距離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說的那個投資者重要的品質——理性,就會越來越遠。

慢慢富有比大多旨在快速變富的“炒股”風險小嗎?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這種操作模式可以讓你成功避開股市三大風險中的兩個:繫統風險和非理性操作風險。

原因並不復雜。首先,多項研究顯示,繫統風險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逐步減小。當時間拉長到10年或15年以上時,繫統風險帶給你的傷害就會大概率降為零。其次,你買入股票後選擇長期持有,就會相應減小操作失誤的可能,因為大多數的非理性操作,出現在投資者的情緒波動時,後者一般是與“炒股”相生相伴的。

因此,如果選擇買入持有,你在股市上所面臨的風險就隻剩下一個:非繫統風險,即沒有選對的風險。當別人的投資操作同時面臨3個風險時,而你隻需面對一個風險,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選對當然不容易,但並非不可為,就看你是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20多年來,周圍不少朋友一聊起自己對投資股票的期望,動輒就是年均20%、30%甚至更高。一位曾經的同事,多年前跟我說他的目標是每年業績翻一倍,並說這很容易。股市多年來跌宕起伏,我不知他如今是否已達到目標。

收筆之前,我有件趣事要與大家分享。幾天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股市先知走到我跟前,嘰嘰咕咕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在股市,低就是高,小就是大,懶就是勤,遠就是近,慢就是快……”

他到底想說什麼呢?

前言/張居營(閑來一坐s話投資)

這是一本專門寫給我們股市個人投資者的書。

早在2015年11月,我曾受雪球之邀,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電子書《給業餘投資者的十條軍規》,在那本電子書裡我就開宗明義,說是專門寫給我們個人投資者的。出乎意料的是,這本電子書出版以後,曾長時間排在各大網站財經類圖書的暢銷榜上,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贊譽與充分肯定,不少讀者朋友在網上公開或私信給我表示感謝,並熱切地建議我有機會要出本紙質書。

我為什麼一直將自己的書定位為給我們個人投資者寫的呢?因為我就是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能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個人投資者在股市投資上的喜怒哀樂,懂得在精英雲集、強手如林的股市上,我們個人投資者賺錢的不易與艱辛,這是其一。其二,在今天中國的股市投資界,“話語權”似乎更多是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中,很多“意見領袖”也多是機構投資者出身,雖然其中不乏格雷阨姆、費雪、芒格、巴菲特等投資大師思想的踐行者,但是短期排名的制度安排以及資金性質,決定了他們很多是交易型投資者,細細地考察他們的交易行為發現,他們的投資思想、投資理念與我們真正仰慕的投資大師們的又相去甚遠。不具備各種信息、調研等優勢的個人投資者,顯然是不能機械地盲目效仿學習的。可以說,市場上關於投資的書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真正給我們個人投資者以很大啟迪與幫助的有價值的書似乎並不很多。所以,我認為不出書則已,出則出一本讓我們普通的個人投資者看了就懂,懂了就管用的書。

本書分為五個篇章,且每個篇章均力求戳到我們個人投資者的一些“痛點”。“思想篇”,告訴你應當樹立怎樣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理念,應當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投資繫統,主要是解決我們在股市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好了這個“大是大非”問題,我們在股市投資中纔容易進入順風順水的境界,而不至於處處喫敗仗,也就是,道正就不怕路遠。“選擇篇”,告訴你在幾千家上市公司中如何快刀斬亂麻,盡快地聚焦優秀的投資標的,以解決盲目選擇、無所適從的問題。“估值篇”,告訴你如何洞悉一家企業內在價值高低的核心秘密,以解決在估值上拿捏不準、難以破解的問題。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講,估值問題可能是長期困繞他們且難以被解決的一大難題,相信通過閱讀這個篇章,你一定會找到化解估值難題的鑰匙。“持有篇”,告訴你怎樣保持長期持有的定力,用什麼樣的“軍規”去管住自己,以解決長期持有過程中的思想動搖、耐力不足的問題。“修養篇”,精選了我過往寫的關於投資修養的一些思考性文章,涉及個人投資者的心靈修養、知識修養,以及正確的投資觀、價值觀的樹立。這個篇章,將告訴你個人股市投資的長期成功,實則是自己長期心靈修養、知識修養的副產品,是自己認知的變現。在我們追求慢慢變富的人生旅程中,“悟股市投資之道,享股市投資之樂”方是投資的真要義。

有人說,投資的道理早已經被投資大師們寫在書上了,確實如此。甚至可以說,投資的道理用一頁紙就能夠寫下來,或者用幾句話就可以高度概括。因此,我在書中闡述的這些投資的“道與術”,也沒有離開投資大師們的思想範疇,更不會有什麼標新立異之處,恰恰相反,在本書之中,我力求用樸素、通俗的語言,將自己“悟道”的過程,如同與老朋友圍爐而談一樣,掏心窩子般地與你娓娓道來,其中既有自己成功之後的經驗總結,也有投資失誤之後的教訓,甚至說這些投資的經驗和教訓,都是我本人用自己的錢長期“練”出來的。當然,投資永遠在路上,書中的一些認知也難免有偏頗、不當之處,希望讀者朋友們辯證地進行消化。

我國古代的一位禪宗大師曾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並被人們推及人生的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股市“悟道”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真心地希望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本書,盡快地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豁然開朗境界,進而讓自己的投資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讓自己離實現財務健康、財富自由的夢想近一點,再近一點。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