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日子瘋長 龔曙光著 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龔曙光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30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3054
商品編碼:30235507233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7-01
代碼:48
作者:龔曙光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1.《瀟湘晨報》創辦人首部慢憶時光散文集——以湖湘原始野性而生命力旺烈的文字,描繪出於歲月錯落中的故鄉溫情和五彩斑斕的少年時光。

2.汪涵傾聲領讀,著名文學作家餘秋雨、唐浩明、韓少功、殘雪、洪晃聯合推薦。

3.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張煒作序推薦——這是一場追憶的逝水年華,一個離我們遙遙無測、邈遠到難以言喻的空闊世界。

4. 質樸如山風的文字,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情,流露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我們將世界幾乎走遍,纔發現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能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日子瘋長》是一本值得大家細細品讀的好書。

5.全書有聲版,免費放送。


內容簡介

《瀟湘晨報》創辦人首部慢憶時光散文集。

《日子瘋長》質樸如山風的文字,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情,流露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我們將世界幾乎走遍,纔發現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能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

《日子瘋長》是一本值得大家細細品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龔曙光,筆名毛子,湖南澧縣人。

作家,文學評論家,出版家,媒體人。

2001年創辦《瀟湘晨報》,創造“南瀟湘、北京華”報業傳奇。

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2011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多個榮譽。

在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等出版社出版管理學、文學論著多種,在《人民文學》《十月》等期刊發表文學作品逾50萬字。


精彩書評

·餘秋雨·

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質樸敘事,在文學寫作中重要,也艱難。龔曙光先生用質樸的筆調寫出了一個質樸的家鄉,質樸的童年,滿紙厚味,讓人舍不得快讀。當代年輕人不要以為這隻是遠年故事,其實,裡邊的悲歡人情、冰雪炭火、梨花書聲,就是我們生命的土地——永遠的中國。

·唐浩明·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曾獲D一屆、D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翻開《日子瘋長》,便被D一句,D一篇吸引。讀完全書,好幾天沒能從那座龔家老屋場,那個夢溪小鎮裡走出來。

曙光用他那帶有湖湘原始野性而生命力旺烈的文字,招回了自己的童年與青春:田疇桑林、捉蟲弄魚、母親三嬸、李伯金伯。一切都自然、真實、本色、活脫。那是一個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時代,那是一群與我們相惜相通的人物……

·韓少功·

著名作家,曾獲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傑出作家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美國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悲憫於情,洞明於智,鮮活而凝重於文。夢故園點滴透功力,懷親友尋常見大心。說是試啼之作,卻有厚積薄發脫俗孤高之大氣像。

·殘雪·

著名女作家,曾獲得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提名,美國佳翻譯圖書獎提名,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提名。

閱讀龔曙光的散文集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驚喜的旅程,這些質樸的篇章具有令人難忘的獨特魅力。更為難得的是,它們還以其原始的情感爆發力突入到了人類歷史的昏暗的深淵,讓讀者從那裡辨認出我們自己可能具有的模樣。

·洪晃·

出版人,專欄作家。

看龔曙光的散文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過去交往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很商務很正經:熟悉是因為有一次他帶我去喫湖南的小館子,一張矮桌,幾個小凳,讓我D一次感到他的鄉情。《日子瘋長》的每一篇,都像這個快銷時代一個農家小館為你準備的精神食糧:淳樸的文字,濃郁的鄉愁,深奧的哲理。這種真誠而稀罕的敘事,很容易讓你折射到自己的生活,是一面人生的鏡子。

·汪涵·

主持人,制片人。

一個人的有趣是因為他明白無常即正常,知道如何在薄情的世界裡多情地活著。曙光兄的有趣,就是把他行走在那段瘋長日子裡獲取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在手心揉搓出來的千帆過盡的曠達之氣。所以我喜歡跟有趣味的他扯卵談,也喜歡讀有纔情的他碼的文字,因為從中可以想起過去的自己,看見未來的我們。日子瘋長,我們都是時間的糧食……


目錄

序張煒

推薦語餘秋雨

唐浩明

韓少功

殘雪

洪晃

汪涵

自序

母親往事

我家三嬸

走不出的小鎮

大 姑

屬貓的父親

棟師傅

少年農事

財先生

李伯與金伯

祖父的梨樹

山 上

湖 畔

梅大伯

我的朋友吳卵泡

精彩書摘

母親小姐出身丫鬟命,是個典型的富家窮小姐。

母親的外婆家很富有。老輩人說澧州城出北門,沃野數十裡,當年大多是向家的田土。向家便是母親的外婆家。湘西北一帶,說到富甲一方,安福的蔣家、界嶺的向家,在當地有口皆碑。蔣家便是丁玲的老家。後來有考證稱,兵敗亡命到石門夾山寺的李自成,將家人和財富安置在距夾山幾十裡外的安福,改姓為蔣。能與當年的蔣家齊名,可見母親外婆家不隻是一般的有錢人家。

有一回,聊到《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母親輕描淡寫地說:我外婆家有新舊兩個園子,每個都有大觀園那麼大。盡管母親淡淡的語氣不像吹牛,但母親離開外婆家時尚小,兒時對空間的記憶往往會誇大許多。母親見我懷疑,便說有一年躲日本飛機,國軍一個團的官兵及武器糧草,藏在老園子裡,日本飛機竟沒有找到一個兵。大學時我去了一趟界嶺,在母親描述的老園子前待了許久。園子1949年後分給了農民,據說住了一個生產隊的農戶。我去時絕大多數住戶已搬走,房屋坍塌得不成樣子,隻是輪廓還在。前面一口巨大的水塘,呈腰子形橫在一座陡峭的山峰前,老園子便建在山水之間一塊開闊的平地上。主人在水塘上修了一條路,路上建了一座弔橋,如果將弔橋拉起來,外人除非遊泳纔可能進到園子。一位靠在斷牆邊曬太陽的老人告訴我,當年賀龍率兵攻打澧州城,有當地人點水,建議賀龍中途攻打向家園子,順手牽羊撈些金銀糧草回去。據說賀龍一看,園子不好打,怕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誤了攻打澧州的正事,老園子僥幸躲過一劫。母親的記憶也好,老人的傳說也罷,如今已都不可考,不過向家的富甲一方,卻是毋庸置疑的。

母親的母親嫁到戴家,鄉鄰公認是明珠暗投。母親的父親家姓戴,那時已家道中落,除了一塊進士及第的鎦金大匾,當年的尊榮所剩無幾。

母親的父親很上進,立志中興家道,重振門庭,於是投筆從戎。先入黃埔,後進南京陸軍大學,在民國紛繁復雜的軍閥譜繫中,算得上嫡繫正統。母親的父親身在軍旅,平常難得回家,年幼的母親沒和父親見過幾面。

作為向家大小姐的母親的母親,似乎並不在意夫君的這份志向,也不抱怨這種聚少離多的生活,更樂意生活在娘家的老園子裡。母親便一年四季待在向家的時候多,住在戴家的日子少。

記憶中母親的舅舅很多,有在外念洋書並出洋留學的,也有在當地任縣黨部官員的,還有在家什麼都不做,成天酗酒燒煙、納妾收小的。舅舅們各忙各的,沒人關注這個寄居向家的外甥女,甚至對這個嫁出門的妹妹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冷漠。嬸娘們更是你一言我一語冷嘲熱諷,雖有外婆疼愛,母親和母親的母親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尷尬和郁悶。沒多久,母親三四歲時,母親的母親抑郁而死,將母親孤零零地扔在了向家。

談及母親的母親的死因,一位嬸娘隱約告訴母親,說母親不是戴家的骨肉。言下之意是向家大小姐另有所愛,而且與戴家公子是奉子成婚。那時母親尚小,並不明白這事意味著什麼,對她的命運會有什麼影響,隻當是嬸娘們慣常的饒舌。懂事後母親想起向家的這則飛短流長,又覺得將信將疑,因為母親對婆家的冷淡,父親對母親的疏遠,除了家世和個性的原因外,似乎另有隱情。多年後母親和我說起,我倒覺得以向家當年的家世與家風,大小姐以愛情抵抗婚約,做出點紅杏出牆的壯舉,似乎也在情理中。

這件事的後果是苦了母親。母親的父親不久便續弦再娶。有了上次迎娶富家千金的教訓,這次娶了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兒,並很快生下一男一女。在這個新組建的家庭裡,母親成了外人。母親的父親依然在外戎馬倥傯,繼母帶著三個孩子在家。即使繼母不是生性刻薄,母親在家也要帶弟妹,洗尿片,打豬草……

母親的外婆去世後,母親成了真正的孤兒。在富有的向家和敗落的戴家,母親都是無人疼愛的無娘崽!就在外婆死去的那一刻,“家”便在母親的情感世界中徹底坍塌了。

前言/序言

這十幾疊散文組成的集子可以看作首尾相銜的一部“夢溪詩章”,一曲時而激越時而低徊的長吟。筆觸所及,皆為夢溪故地,父母至親和兒時老友。野風吹起渡口的層層漣漪,湖上蘆荻聲聲如訴。這是一場追憶的逝水年華,一個離我們遙遙無測、邈遠到難以言喻的空闊世界。詩人沉浸忘我,以至於忽略了光陰流轉,心靈留駐,耽擱在一壺濃香撲鼻的春醪旁,酣醉不起。

傾聽搖晃不醒的囈語,走入那個叫作“夢溪”的古鎮深處,感受風情野韻和一個個傳奇。青石老垣從霧幔中一點點析出,粗長的聲氣由遠而近。扁平的歷史在我們眼前矗立起來,古井苔痕變得鮮活洇濕,開始一滴滴滲流垂落。一個少年從踏上停泊烏篷船渡口的第1步起,就開始目擊生存的憂傷和慘烈,接受自己不可擺脫的命運。記憶中的第1次死亡事件是鎮上的老更夫,這位老人每天夜裡呼喊的“小心火燭”突兀地消失。而後是一個個親人的離去、從小廝磨的友伴作別,生活真容依次顯露。無法習慣的死亡與同樣唐突的愛情交織一起,令人滋生出無法排解的哀痛和深長的驚懼。

這是發生在一座中南小鎮及四周的故事,它由小城、村野、河畔、知青生活點組成,孕化演繹,滋生萬物。它貧瘠,卻散發出永恆的溫情,濁臭與馨香,冷酷與熱烈,一層層積疊鑲嵌。純真無瑕的愛戀與鄉間猥褻,大義凜然和怯懦苟且,生生攪拌在這方無所不包的鄉土裡,令一顆遊子之心無力割舍。這是一部周備細致的人物志、風俗志,是與故土和昨日的一次促膝長談。其中,追憶“九條命”的頑韌的父親、美麗柔弱而又剛強堅毅的母親之章,讀來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再沒有什麼文字可以替代。這是*不喧嘩的刻記,具有驚心之力卻又始終呈現安然沉默的品質。與這些記述相映的是另一副筆墨,即幽默俏皮和忍俊不禁、機智過人的揶揄和反諷。

有一些過目不忘的篇章,於節制樸素中透露出驚心的消息:“三嬸”的失貞和男人的頹唐;麻臉老校工悲壯的“義舉”……它們沾滿血淚,閃爍著艱難生存的人性之光,其故事本身就蘊含了底層的日月倫常,寫滿道德禮法,可以作為復雜的人性標本,一部鄉間的百科全書。

全書的豐富性既表現於斑駁的色彩和含蓄的意緒,又由淳樸率直的美學品格顯現出來。它寫苦難不做強調,談幸福不事誇張,所有議論和修飾都給予了恰當的克制。這部憶想之章把坎坷與折磨化為題中應有之義,內容上毫無沉郁滯重之氣,形式上也沒有迂回艱澀之憾。它轉述的是流暢的生活和樂觀的精神,有一種自然沉穩、自信達觀的氣度。我們掩卷之後,除了對人事耿耿於懷,還有關於風物的不滅印像。比如我們耳旁會長時間響著知青們在露天影院的那場打鬥聲,北風掠過大葦塘的尖嘯,感到陣陣刺骨的寒意。那片無邊無際的蘆葦蕩淒涼而又迷人,好像是專門為當年知青們量身打造的一個人生舞臺,在此盡可上演淋漓的悲喜正劇。

書中濃墨重彩寫了一棵祖父的大梨樹,它仿佛栽種於文字中央,蓬勃茂盛,碩大水旺,儼然成為一凜然不可侵犯的神物,為一歷經滄桑者的另一具形骸。這些描述甚至讓筆者恍若站在了《詩經》中那棵神奇的“甘棠”之下,瞻仰它的濃蔭匝地,偉岸雄奇,承接不可思議的神性之光。

翻閱中,隨著*後一個字符的出現和消逝,思緒漫洇開來。我們不知道這本書有什麼理由從無數的鄉野回憶中凸出,也不明白它叩擊心弦的力道從何而來。熟悉的生活場景,血緣和故土,生死離別,他鄉憶舊,如此而已。可又不止於此。形制類似,質地有異,原來它以獨有的蘊含和舒張吐納,產生出綿長不息的力量。

我們感受了它的洞悉和寬容,率直和誠懇,還有無諱飾無虛掩的為文之勇。信手寫信心,傾吐過來人的慷慨,其實是很難的一件文事。世事洞明而後能舍,經歷漫長愈加執著。我們就此看到了一篇篇沒有書生氣也沒有廟堂氣,更沒有腐儒氣的自然好文。它是心靈自訴,歲月手札,親情存念,也是搏浪弄魚。

“弄魚”在書中有過專門的記述,那是精密的河溪水口絕技:踏激流涉灘石,捉到活蹦亂跳的大魚。

好吧,現在就讓我們打開魚簍,一起分享。

張煒 2018.3.21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