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思維魔方 陳波 著 哲學 宗教 邏輯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鳳凰新華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419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41905
商品編碼:59460629498

代碼:48

    
    
"

內容簡介

悖論是英語詞paradox的中譯,指的是與公認的信念相左的“道理”,或是讓人陷入兩難、無所適從的命題。它雖然看似荒謬,違反常理,但卻似乎論證縝密、無從反駁。悖論起源很早,如古希臘的“說謊者悖論”、中國的“白馬非馬”之說。歷史上,眾多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對悖論進行了奇妙而艱苦的探索,帶給他們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苦痛,並且不斷推進了人類智慧的進展,引發哲學和數學的革命。本書是國內第1本全面繫統地介紹悖論問題的著作,作者將從古至今五花八門的悖論分成十二類,詳細介紹每一類悖論的歷史原型、各種變體、邏輯學家的解決方案、與日常生活的關繫等等。作為國內著名的邏輯學家,作者大匠運斤、遊刃有餘,又能深入淺出、別開生面。悖論是有趣的,也是惱人的,它的難與美都是它永不褪色的魔力。由於人類思維中固有的矛盾和裂隙,我們或許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悖論;但徜徉於智慧的迷宮,看奇峰競出不也是美好的體驗嗎?

作者簡介

陳波,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專業領域為邏輯學和分析哲學。主要著作有:《奎因哲學研究——從邏輯和語言的觀點看》《邏輯哲學導論》《邏輯學是什麼》《邏輯哲學》《邏輯學十五講》等,先後獲金嶽霖學術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優秀教材獎等學術獎勵。

目錄

序言:理智的突圍
第一章 形形色色的悖論
一、悖論是什麼?不是什麼?
二、悖論有哪些類型?
三、如何合理地解決悖論?
四、悖論研究有哪些意義?


第二章 擾人的二難困境
一、蘇格拉底的詰問法
二、師徒官司:半費之訟
三、鱷魚悖論及其變體


第三章 有關上帝的悖論
一、伊壁鳩魯悖論
二、全能悖論
三、全知悖論
四、惡和苦難問題
五、帕斯卡賭
六、克爾凱郭爾的神悖論


第四章 模糊性:連鎖悖論
一、什麼是模糊性?
二、連鎖悖論舉要
三、模糊性理論概觀


第五章 芝諾悖論和超級任務
一、芝諾悖論和歸於不可能的證明
二、超級任務——芝諾悖論的現代變體
三、無窮倒退和無窮嵌套悖論


第六章 數學中的無窮和關於無窮的數學
一、數學中的無窮“悖論”
二、關於無窮的數學:康托爾的貢獻


第七章 語形悖論
一、語形悖論舉要
二、羅素的類型論


第八章 語義悖論
一、語義悖論舉要
二、塔斯基的語義學


第九章 休謨問題和歸納悖論
一、休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二、歸納悖論和反歸納主義


第十章 概率統計悖論
一、蒙提?霍爾問題
二、睡美人疑難
三、小世界悖論
四、奇怪的遺囑


第十一章 認知悖論
一、美諾悖論——古希臘的認知悖論
二、意外考試悖論及其變體
三、其他常見的認知悖論
四、普特南的“缸中之腦論證”
五、一些認知邏輯的趣題


第十二章 決策和合理行動的悖論
一、囚徒困境及其分析
二、紐康姆悖論及其分析
三、其他決策和合理行動悖論


第十三章 一些道德悖論
一、關於道德原理的思考
二、道德悖論舉要


第十四章 中國文化中的怪論與悖論
一、鄧析的“兩可之說”
二、惠施的“歷物之意”
三、“二十一事”
四、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五、莊子的“弔詭”之辭
六、韓非的“矛盾”之說


結 語
哥德爾:圖片和引語
正文:究竟什麼是悖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章 擾人的二難困境
一、蘇格拉底的詰問法
蘇格拉底堪稱哲學家的典範,他曾把自己比作將人們從精神的慵懶、怠惰和自欺中刺醒的“牛虻”。他把“認識你自己”這句格言變成了他的終身踐履。據說,德爾斐神廟的祭司傳下神諭說,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為了驗證神諭,蘇格拉底向他在公共場合遇到的任何人提問,特別是那些自詡有智慧的人,例如政治家、詩人和手工藝匠人。他主要關心倫理問題,例如什麼是德行,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友誼,什麼是美,什麼是丑等,並且開始提問時總是很謙謹:“請教一下……”。
當他的對手給出關於這些問題的一個概括性說明和總體性定義後,他會進一步問更多的問題,或舉出有關的反例。在他的詰難之下,與他討論的人通常會放棄其開始給出的定義而提出一個新定義,而這個新定義接著又會受到他的質詢,最後這個談話對像會被弄得一臉茫然、滿腹狐疑。由此,蘇格拉底不僅證明了他人的無知,而且也證明了他自己除了知道自己無知外,其實也一無所知,這也就是他比其他人更有智慧的地方。他把這套方法比作“精神助產術”,即通過比喻、啟發等手段,用發問與回答的形式,使問題的討論從具體事例出發,逐步深入,層層駁倒錯誤意見,最後走向某種確定的知識。它包括以下環節:
(1)反駁:舉出該論斷的一些反例;
(2)演繹:從對方論斷中引出矛盾;
(3)歸納:從個別例證中概括出一般;
(4)誘導:提出對方不得不接受的真理;
(5)定義:對一般做出概要性解釋。
因此,亞裡士多德說:“有兩件事情公正地歸之於蘇格拉底,歸納
推理和普遍定義,這兩者都與科學的始點相關。”
蘇格拉底悖論
蘇格拉底斷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這就是我比其他人更有智慧的地方。”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如果蘇格拉底真的知道自己一無所知,則他至少在這一點上有所知,故他不再是一無所知,因而他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就是假的。矛盾!
類似地,人們常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不知道這句話本身算不算一個“絕對真理”?徹底的懷疑論者說:“我什麼也不相信,我懷疑一切!”不知道他們是否相信這句話?他們是否懷疑“我懷疑一切”這句話?還有這樣一條規則:“所有規則都有例外,除了本規則。”不知道這條規則是否還會有其他的例外?
不過,經過仔細思考,我同意這樣的論斷:把蘇格拉底上面的話視為自相矛盾,甚至視為一個悖論,是對柏拉圖關於蘇格拉底的記述的誤讀。泰勒(C. C. W. Taylor)指出:雖然蘇格拉底經常說他不知道怎麼回答辯論所涉及的問題,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過他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他有幾次強調過,他有一定的知識,這在《申辯篇》裡最為明顯。在這篇對話中他有兩次聲明,他知道放棄自己的神聖的使命是錯誤和可恥的行為(29b,37b)。他所要否認的是他擁有智慧,繼而否認他在教導民眾。顯然他明白,教育就是授人以智慧和學識(19d-20c)。考慮到他在《申辯篇》裡的宣稱,隻有神纔擁有真正的智慧,人的智慧與這種智慧相比(23a-b)
根本不值一提,那麼,他否認有智慧可以理解為是對人的局限性的承認,擁有一種能夠洞察萬物的智慧,那是神所獨有的特權。無論是蘇格拉底還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奢望這種智慧,蘇格拉底否認自己有這種智慧,其實是在堅決抵制人類普遍存在的那種褻瀆神靈的傲慢。
……蘇格拉底的確承認有一種自己無法達到的理想的知識範式,但他說過自己懂得某些特殊的知識。這相當於說,隻有滿足這種範式纔能稱作知識,而蘇格拉底自己的知識狀態不能滿足這種範式的要求,因此隻能稱作意見。隻要把專家的知識稱作完整的知識,把普通人的知識稱作零散的知識,我們就可以區分滿足範式要求的知識和不滿足範式要求的知識,這樣也就用不著否認後者也可以冠以知識的頭銜(……)。
蘇格拉底所注重的是道德知識,他有一個著名的口號:“德性即知識”。但是,他不承認在道德問題上有任何專家,至少不承認人類在此問題上有任何權威。因此,沒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內)有權聲稱擁有道德真理,做這種聲稱的人要麼是出於無知,要麼是有意騙人。
歐緒弗洛困境:對不一致的無知
歐緒弗洛(Euthyphro)的父親有一個奴隸,在酒後爭吵中殺死了另一個奴隸。為了阻止他造成進一步傷害,歐氏的父親把他綁起來,堵上嘴巴,並投入溝中;與此同時,派人到雅典請教神巫如何處置此人。
在等待消息的過程中,那個奴隸死於溝內。因為這個緣故,歐緒弗洛控告他的父親謀殺他人。蘇格拉底對歐氏的做法表示懷疑,要求他必須想清楚控告自己父親的行為是否正當,以免觸怒諸神。為了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當性,歐緒弗洛在論辯中表明他相信下面4個命題:
(1)起訴我的父親是神聖的。
(2)諸神都同意歐緒弗洛控告他父親這件事情是神聖的。
(3)奧林匹斯諸神之間彼此爭鬥,互相欺騙,相互為敵。
(4)關於何種行為是公義或不公義、神聖或不神聖等問題,諸神之間存在分歧。
從歐緒弗洛所持有的信念(3)和(4)出發,蘇格拉底推出如下信念:
(5)關於歐緒弗洛起訴自己的父親謀殺這件事情,諸神之間並沒有一致的看法。因此,歐緒弗洛必須相信,某些神靈並不認為他起訴自己的父親這件事情是公義或神聖的。這與他的信念(2)不一致。
蘇格拉底認為,歐緒弗洛沒有分辨開下面兩個問題:一項行為是神聖的是因為諸神喜悅它,還是諸神喜悅一項行為是因為它是神聖的?蘇氏和歐氏都同意諸神喜悅一項行為是因為它是神聖的,而這表明,歐氏確實相信:神聖的本性不依賴諸神對它的喜悅!因此,歐氏本人的觀點中隱藏著邏輯的不一致。可以把這種無知稱為“對不一致的無知”。當蘇格拉底通過從對方的信念中推出邏輯矛盾來反駁對方時,他必定已經認識到了矛盾律的作用:理性思維中不能允許邏輯矛盾,盡管他對矛盾律尚沒有給予清楚而明確的表述。
拉刻斯:對定義的無知
關於蘇格拉底的“詰問法”,其大致步驟是:在對話過程中,先提出問題,使對方對某一道德問題提出最初的定義;其次引進一些事例,從而暴露出這些最初的定義或者太寬泛,或者太狹隘,因而是不合適的,對方必須放棄原定義而提出新定義,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最後得到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能夠揭示某一道德行為的本質特征的定義為止。
下面以《拉刻斯篇》中關於“勇敢”的討論為例。
拉刻斯本人是一位著名的勇士,自認為對勇敢的行為很了解。蘇格拉底問他,在所有被稱為“勇敢”的行為中有什麼共同特征?拉刻斯回答說:“一個能堅守崗位、與敵拼搏而不逃跑的人,你就可以說他是勇敢的。”蘇格拉底隨即找出了一些並不在戰場上發生的勇敢的例子,例如,有人在大海上、在疾病中、在貧困中、在政治活動等中表現勇敢的,而這些例子是拉刻斯的定義所沒有涉及的,因而其定義過於狹隘,是錯誤的。拉刻斯接受這種看法,並將其定義修改為:“勇敢是靈魂的忍耐。”蘇格拉底接著指出,勇敢是一種高貴的品質,而忍耐卻有愚蠢的、邪惡的、有害的忍耐,因此拉刻斯的定義過於寬泛,是錯誤的。拉刻斯又承認了這一點,並為此深感苦惱:“在思想中我確實明白什麼是勇敢。但不知怎麼的,它馬上就溜走了,以至我不能在語言中把握它,說出它是什麼。”蘇格拉底鼓勵他不要放棄:“親愛的朋友,優秀的獵手必定緊隨獵犬不輕易放棄追逐。”拉刻斯回答說,“確實如此。”拉刻斯在這裡顯露出“對定義的無知”。
“對不一致的無知”和“對定義的無知”,是一般“無知”的兩種表現形態。前者顯示了蘇氏對矛盾律的洞察,後者顯示了他對普遍性知識的追求。蘇格拉底知道這兩類“無知”,並且還知道自己“無知”,這就是他比其他人“有智慧”的地方。
關於結婚的二難推理
據說,蘇格拉底曾勸男人們都要結婚,他的規勸是這樣進行的:
你或者娶到一位好老婆,或者娶到一位壞老婆,
如果你娶到一位好老婆,你會獲得人生的幸福;
如果你娶到一位壞老婆,你會成為一位哲學家;
所以,你或者會獲得人生的幸福,或者會成為一位哲學家。
這兩個結果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你應該結婚。
在蘇格拉底看來,即使成為一位哲學家,也不是一件太壞的事情。
他本人就是一位哲學家。盡管不能由此推出他的老婆就一定壞,但據說他的老婆確實也不太好,經常對他作河東獅吼。恐怕也難怪他的妻子,因為蘇格拉底作為一位哲學家是傑出的,但他作為一名丈夫甚至可能是不合格的。據說他長相丑陋,沒有什麼財產,整天又熱衷於與人辯論,由此證明別人的無知,並證明他自己除了知道自己無知外其實也一無所知。當這樣的丈夫的妻子也實在是不容易。
蘇格拉底在規勸時使用了如下的推理形式:
或者P或者R,
如果P則Q;
如果R則S;
所以,或者Q或者S。
Q和S都是可接受的,
所以,P。
從邏輯上說,蘇格拉底的規勸是不成立的:他從結婚的兩種可能後果都是可接受的,推出男人們應該結婚的結論。他使用的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肯定後件式推理:如果P則Q;Q,所以,P。這是一種無效的推理形式。舉個反例:如果某人感冒,則某人發燒;某人發燒了,所以,某人感冒了。即使此推理的前提都真,其結論也不一定真,因為感冒固然能引起發燒,別的原因——如某個髒器的炎癥——也能引起發燒。所以,從“某人發燒”不能必然地推出“某人感冒”,最多隻能推出“某人可能感冒了”。
順便指出,古希臘的斯多亞派構造了另一個推理,旨在勸男人們不要結婚:
或者你與一位漂亮的女人結婚,或者你與一位丑陋的女人結婚,
如果她是漂亮的,你將與人分享她;
如果她是丑陋的,你將面對一個懲罰;
但這兩者都不是你所想要的,
所以,你不要結婚。
斯多亞派所使用的推理形式是:
或者P或者R,
如果P則Q;
如果R則S;
所以,或者Q或者S。
Q和S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非P。
這個推理形式在邏輯上是有效的,但結論卻是不可接受的。這隻有一種可能:該推理至少有一個前提不成立。我認為,這個推理的兩個假言前提都有問題,不成立。如果與一位美人結婚,她今後就一定紅杏出牆嗎?不一定吧。假如你各方面的條件足夠優秀,假如她的道德意識足夠穩固,即使她面對眾多誘惑,也不一定會紅杏出牆、給你戴上綠帽子吧?再說,美與丑沒有公認的客觀的標準,情人眼裡出西施,你愛一位女子,那就有愛她的理由,你至少可以接受她吧?即便別人認為丑,對你來說怎麼會是成天面對一個懲罰呢?既然該推理的兩個前提都不成立,該推理的結論也不成立。青年男女們,別聽斯多亞派的,還是結婚吧,倆人攜手相伴,同走人生的旅程,一起經歷酸甜苦辣,這樣的人生豐富而充實。豐富而充實的人生比貧乏而枯寂的人生不止好一千倍!
二、師徒官司:半費之訟
在雅典民主制時期,人們在議論時政、法庭辯護、發表演說、相互辯論時,都需要相應的技巧或纔能。於是,傳授文法、修辭、演說、論辯知識的所謂“智者”(Sophists)應運而生,他們靠收徒講學為生,其活動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他們重在培養學生在演說和辯論方面的技藝,以便在政治和訴訟活動中取勝;而知識、真理、滿足理智的好奇心,並不是他們所關注的重點。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