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圓覺經佛教十三經 賴永海 校注徐敏 中華書局出版社 思想文化傳播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32-192
【優惠價】
83-120
【作者】 賴永海校注cln徐敏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37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3751
商品編碼:72004333214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101073751

代碼:12
作者:賴永海,校注#cln#徐敏

    
    
"

內容簡介

賴永海主編的這本書以通行的《圓覺經》為底本,同時參考太虛大師的《圓覺經略釋》,以保證譯注得準確完備。各章節都分為原文、注釋和譯文等部分,各部分交相呼應。章節前置有題解,便於讀者了解該章節全文大意。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序分
一 文殊師利菩薩
二 普賢菩薩
三 普眼菩薩
四 金剛藏菩薩
五 彌勒菩薩
六 清淨慧菩薩
七 威德自在菩薩
八 辯音菩薩
九 淨諸業障菩薩
十 普覺菩薩
十一 圓覺菩薩
十二 賢善首菩薩

精彩書摘

《佛教十三經:圓覺經》:
本章節為普賢菩薩所請教的問題,以及佛陀的回答。主要說明聽聞圓覺清靜境界後,證入此等境界的修行方法,即修習“如幻三昧”,也就是了知身心一切都是幻化的道理,進而遠離諸種幻化現像。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①?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雲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雲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雲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②,漸次修習③,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注釋:
①修行:實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
②方便:指為了引導和教化眾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語言。
③修習:依如來所說之法,精修復習而成道果。
譯文: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我希望來參加本此法會的菩薩眾,以及在末世修習大乘的一切眾生都聽聞到這個圓覺清淨境界,那又應該如何修行呢?世尊,假如眾生知道一切都是幻而不實的,身心都是幻化的,為什麼還要用幻化的身心來修幻化之行?如果一切幻法都滅盡了,也就沒有心了,那麼誰來修行?為什麼還說修行如幻?如果眾生本來不修行,而在生死幻化中,從來不知道這一切是幻化境界,那又怎樣使妄想心得到解脫?希望佛為末世一切眾生,教授一些方便法門,能夠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普賢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①,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注釋:
①如幻三昧:達於一切諸法如幻之理的正定。
譯文:
那是,佛開口對普賢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為諸位菩薩以及末世眾生,向佛請求講解修習菩薩如幻三昧的方法,通過方便法門,能夠漸次修習,進而使眾生遠離諸幻。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為你解說。”
當時,普賢菩薩以能接受佛的教導而心生歡喜,和其他參加法會的大眾安靜地聽佛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①,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②,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

前言/序言

《圓覺經》為佛教大乘經典,其思想義理屬佛教如來藏體繫,教法以頓教為主,並統攝漸修法門。《圓覺經》宣講佛陀脫離無明煩惱的圓覺理論,注重成就圓覺的具體行法,是華嚴宗、禪宗等宗派盛行講習的經典,對中國佛教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一《圓覺經》書名
《圓覺經》,全稱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此經名具有豐富的內涵。大方廣,又名“大方等”,“方”是義理方正的意思,“廣”是廣大的意思;“大方廣”是各種大乘經的通名,意為佛說方正廣大真理的經文,也指十二部經(經教的十二種分類,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中的“方廣部”。“圓”即圓滿,“覺”即菩提;“圓覺”就是圓滿菩提,即指佛果,是對世間一切事理無不徹底了知其事實真相。圓覺為人人本具的真心,也是萬法的平等真如性。修多羅,為梵語,譯為“經”、“線”,意為貫穿法義,使不散失,所以又譯為“契經”,含有契理、契機的意思,即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根機。了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
二《圓覺經》作者
《圓覺經》為唐時佛陀多羅所譯。佛陀多羅,又稱“覺救”,意為“覺悟救世”,生卒年無考,生平事跡不詳,北天竺罽賓(今克什米爾一帶)人。《宋高僧傳》稱其“齎多羅夾,誓化脂那”,即攜帶梵文佛經,誓願化度中國。多羅是一種植物,因古印度將佛經寫在多羅樹葉上,所以稱“多羅夾”。佛陀多羅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但不知具體是於何年翻譯出來。而《佛祖統記》則稱:唐高宗永徽六年(655),罽賓國佛陀多羅,於白馬寺譯《圓覺經》。自古以來,就不斷有人懷疑此經為偽經。太虛大師通過對各種相關記述梳理後認為,此經為最早貞觀(627-649)、之八九十年間(720-722)所譯。
三《圓覺經》的內容與結構
《圓覺經》主要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講述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即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以及修止、修觀、修禪的方法。在該經中,佛以“圓覺”為總持法門,圓覺即為妙覺真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圓覺妙心本來清淨虛空,超脫了生滅輪回,但因為無明的緣故,迷執虛妄幻有,無法認知真如自性,所以不得清淨,生起諸煩惱。佛在此經中教導菩薩及眾生,修習圓覺法門,遠離各種緣生幻有,修習止、觀和禪定。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