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景德鎮南窯考古發掘與研究-2014年南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 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584-3744
【優惠價】
1615-234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583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58353
商品編碼:68380998575

開本:大16開
出版時間:2015-10-01
頁數:340

字數:612000
代碼:320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景德鎮南窯考古發掘與研究-2014年南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樂平市博物館編著
代碼:320.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030458353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
 徐長青主編的《景德鎮南窯考古發掘與研究 (2014年南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精)》結合對南窯遺 址及其出土遺物距離觀察,與會學者就南窯遺址 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獲、南窯與江西地區的早期窯業、 南窯與其他地區窯業技術的交流等三大主行了廣 泛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重要學術成果。

  目錄
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梁(代序)

前言

景德鎮南窯遺址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獲

景德鎮市樂平南窯裝燒工藝初探

江西樂平南窯出土古瓷的EDXRF分析研究

景德鎮南窯和蘭田窯出土青瓷的分析研究

唐代景德鎮南窯青瓷胎體和窯具成分XRF分析

景德鎮湘湖地區早期窯業調查與試掘的主要收獲

唐風胡韻之載體——江西餘干黃金埠唐代窯址考古新收獲

江西景德鎮南窯興起原因初探

從南窯、蘭田窯出土青瓷看景德鎮早期窯業

浙江隋唐時期窯業探析——兼論與江西南窯的關繫

論越窯對景德鎮地區的窯業影響——以樂平南窯遺址為例

景德鎮窯山與慈溪荷花芯唐代龍窯的對比研究

上海青龍鎮唐代遺址與江西樂平南窯

從南窯與長沙窯的異同看唐代江南西道的青瓷傳統及其流變

江西地區考古發現的龍窯遺跡

唐宋時期中原瓷細腰鼓文化對嶺南的影響

從益陽羊舞嶺窯的發掘看景德鎮窯業工匠入湘及其影響

南窯出土腰鼓及相關問題

2014年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紀要

  編輯
 

  媒體評論



景德鎮南遙遺址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獲
景德鎮南窯是汀西地區一處重要的風格、鮮引的以燒造青瓷為主的唐代窯場,遺址位於景
德鎮樂半市東南5千米的接渡鎮南窯村東北面。2011年、2013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相關單
位分別對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
考古新發現之一。現將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獲介紹如下。
樂平市為景德鎮市所轄的縣級市,地處贛東北的區域中心(圖一),東接婺源縣、德興市,南接弋陽
縣、萬年縣,西接鄱陽縣,北接浮梁縣及景德鎮市面積約1973平方千米人口約78.59萬人。
南窯遺址所處的接渡鎮,在樂平市區南5千米樂安河北岸(圖二),是樂平古代竹木的集散地,交通
便利。宋代淳熙年問(1174~1189年),彭氏由大祿源遷此建村,因連接竹筏成渡,故稱接竹渡。明
朝為轉運軍糧大碼頭,又稱新豐河口,成為水路交通要道、集市繁榮之地。清代為樂平縣東門外**
重鎮。
南窯村,坐落在接渡鎮東2.5千米的樂安河南岸衝積地帶。南窯遺址東南部為連綿的丘陵,北面為坑
1村,西南是南宋時從鄱陽鐵石灘斜溪遷來的南窯村,兇村序處在舊窯西南面而名,西面800米是樂安
河(圖三)。樂安河在鄱陽縣與呂江彙合,合稱饒河、鄱江,流入鄱陽湖。遺址所在地距離景德鎮中
心城區45千米,景德鎮和樂平兩地山水相連,流域相通。隋時期同屬饒州府管轄。樂平現隸
屬於瓷都景德鎮市。
*早記載南窯和南窯遺址的文獻,是南窯村吳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刊刻的《吳氏宗譜》(圖四
),譜載吳氏於宋代遷J苦此地,稱此地東北隆起的山包為“窯山”“甑皮山”,說明吳氏家族在宋代
遷居此前已有窯場存在,但是窯場已經行生產活動了。從目前的考察和出土遺物綜合研究來看應
該歷史本來面貌比較,南窯窯場至少在北宋中期已經停燒。遷J苦此地的吳氏後裔將窯山視為禁山
,作為吳氏家族的祖墳山,不得外族侵占,故而地而植被常年茂盛蔥郁。
南窯遺址就此一直沉睡在青山下(圖五),直到1964年年初,汀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程應琳、
彭適凡發現該遺存,指出“南窯窯址分布面積東西寬約120、南北長約150米,堆積層*厚處達15米。
遺物以碗、缽、罐、煮等民間日用品為主,胎質粗糙,胎體厚重,經濟耐用。推測為唐代的青瓷窯址
,相比較景德鎮唐代的石虎灣、楊梅亭窯址,在燒造方法上,水甲較低,胎質粗糙,釉層不勻”。
此後,樂平市博物館分別於1983年和2008年兩次派員對行普查、復查,發現窯址分布而積達
1800平方米,實地考察登記有6條窯脊裸露(指窯爐遺跡),地勢高低不同,高處瓷片堆積10~15米,
窯址旁有白十塘,底部淤積有大量白瓷。
2011年11月,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評審組專家在景德鎮現場考察文物保護單位時,順道對南
窯遺行了勘察,根據其價值,建議把南窯遺址列入正在中報的第六批汀西省義物保護單位,提出
要加大保護度,對行全面調查勘探。
有關專家對南窯遺行調查勘探的建議得到的高度重視,為此,江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
相關單位組成調查隊,於2011~2012年對南行了全面調查和勘探。調查表明南窯窯場始燒於中
唐,興盛於中晚唐,衰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