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藍色未來:循環經濟探索與發展 王漢洪 企業管理出版社 9787516422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28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2854
商品編碼:1002777896069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1-01

頁數:234
字數:216.0
代碼:58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藍色未來:循環經濟探索與發展
作者:王漢洪,鄧學文
代碼:58.0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1-01
ISBN:9787516422854
印次:
版次:1版1次
裝幀: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循環經濟是推動我國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並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本書從大話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國內外經驗、生活循環經濟回收與利用、工業循環經濟回收與利用、靜脈產業園發展、藍色未來可持續發展六方面逐層深入,一是讓更多讀一步了解循環經濟,二是為建設現代化生態文明奉獻一份微薄之力,並活躍循環經濟方面的社會輿論氣氛。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大話循環經濟
第一節 循環經濟從何而來
一、循環經濟在胚胎中孕育
二、循環經濟動了誰的蛋糕
三、循環經濟實現車道轉軌
第二節 循環經濟駛向何方
一、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二、低消耗、低排放、率
三、循環性、綜合性、戰略性
第三節 循環經濟與新時代手牽手
一、循環經濟贏得“新蛋糕”
二、循環經濟實現“新智慧”
三、循環經濟突破“新前景”
第四節 循環經濟驅動發展快車道
一、構建“美麗中國”
二、構建“開放中國”
三、構建“經濟中國”
第二章 循環經濟國內外經驗
第一節 國外循環經濟之道
一、整體開放性:百花齊放,芳香四溢
二、動態相關性:產業合作,優化調整
三、層次等級性:制約耦合,生衡
第二節 國內循環經濟之道
一、—啟動—:循環經濟性
二、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物質流動多重循環性
三、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綜合利益的統一性
第三節 對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考
一、循環經濟時代之組織變革新方向
二、循環經濟時代之組織變革戰略考量
三、循環經濟時代之組織發展藍圖
第四節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一、戰略定位
二、資源整合
三、盈利模式
四、融資模式
五、價值創造
第三章 生活循環經濟回收與利用
第一節 生活垃圾治理新難題
一、傳統消耗模式
二、新時代循環經濟替代模式
三、“政府熱,市民冷”:生活循環之弊病
第二節 企業循環經濟價值化
一、循環經濟價值鏈
二、循環經濟供應鏈
三、循環經濟產業鏈
第三節 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出路
一、法制化:經濟循環“有形之手”
二、市場化:經濟循環“無形之手”
三、“政府+市場”雙管齊下
第四節 “環境+經濟”開創綠色未來
一、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經濟:企業發展推動力
三、“展”勇追綠色夢想
第五節 “技術+循環”跑出加速度
一、技術:增長新動能
二、循環:發展催化劑
三、循環技術經濟新未來
第四章 工業循環經濟回收與利用
第一節 做好“加減法”,華麗轉身
一、生態:和諧共生式
二、循環:閉環流動式
三、可持續:發衡式
第二節 堅持綠色夢想,創建美麗未來
一、“工業綠色,效率發展”催化綠色
二、“企業+工業園+社會”綠色層次
三、“區域縱深,耦合發展”綠色方式
第三節 綠色創新:補短板
一、從企業驅動力視角看綠色創新
二、從政府驅動力視角看綠色創新
三、從供應鏈驅動力視角看綠色創新
第四節 綠色理念:推發展
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綠色供給
二、助推創新驅動,培育新興產業
三、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濟活力
第五節 “減-優-綠”:齊助力
一、減: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
二、優:大力發展產能
三、綠:走綠色低碳清潔之路
第五章 靜脈產業園發展
第一節 靜脈產業運行新轉軸
一、以“舊”轉“新”構建靜脈產業
拉手”產業協同耦合
第二節 新趨勢:管理智慧升華
一、完善政策體繫
二、健全產業管理體繫
三、優化園區產業布局
第三節 靜脈產業園循環智慧
一、“全覆蓋+”智慧
二、技術協同改良
三、“開環管理”和“閉環管理”並舉
第四節 借鋻國外的經驗
一、德國:健全靜脈產業回收體繫
二、日本:全民環境教育事業
三、美國:建立靜脈產業市場化模式
第六章 藍色未來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藍色”深入中國經濟的肌理
一、加速藍色經濟的動能轉變
二、實現藍色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三、增強藍色經濟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 發力擔當“藍色未來”新支點
一、灣區:締造未來
二、未來可期:藍色經濟模式
致謝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本書從循環經濟發展的本質入手,以實現資源持續利用,從而降低人造資本和自然資本投入,可持續發展,是一本既繫統又有理論深度的書。


  媒體評論
本書從循環經濟發展的本質入手,以實現資源持續利用,從而降低人造資本和自然資本投入,可持續發展,是一本既繫統又有理論深度的書。

  前言

自序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黨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目前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水環境每況愈下,大氣環境不容樂觀,工業固體廢物污染與土地矛盾更加突出,城市生活垃圾化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當前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以末端治理手段為主,難以從根本上緩解環境壓力。末端治理的方式存在投資大、費用高、建設周期長和經濟效益低等弊端,若企業環保意識淡薄,環境保護事業就難以為繼。另外,末端治理手段通常隻是污染形式的變化,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污染。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已經迎來了環評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等方面的深度改革,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堅信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及循環經濟將豐富未來經濟發展的內涵,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我國仍將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關鍵時期,城市化加快發展,經濟規模繼續擴大,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總量仍將持續快速上升。資源短缺、保護環境成為這個階段發展的約束條件,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走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不得不為的選擇。我們既要看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也應該著眼於國情和特定時期的發展任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適合國情的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我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各種廢棄物資源化與循環利用、節能技術、水資源與水環境、生態恢復等一些領域達到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梯級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提高碳生產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逐步減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碳排放,走中國的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協調發展之路,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選擇。


  摘要

第一節 循環經濟從何而來
循環經濟的基本實踐自古就有。由於物資匱乏,我國民間一直存在著對廢行綜合利用的傳統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簡單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早在唐代,“桑基魚塘”的出現就形成了循環經濟的雛形。在990年以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生態農業的“桑基魚塘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地勢較低的地行挖掘,泥土堆在四周形成一個“基地”,中間形成一個“池塘”。基地上可以種植桑樹,桑葉可以用來養蠶,蠶可以吐絲,蠶絲可以用來做衣服,這些環節中的廢物可以放入池塘養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廢物到原材料”的循環。


循環經濟的萌芽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提出了的“宇宙飛船理論”,他認為地球就像一艘宇宙飛船在太空飛行,它依賴於利用再生能力有限的資源的持續消耗來生存,如果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合理開發和利用,地球就會毀滅。他認為污染是資源的過剩,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由發展引起的,會通過發展來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改變傳統的經濟運行模式—單向的線性經濟,采用循環經濟的模式,從而避免地球的毀滅,這可以看作是循環經濟思想的萌芽。


20世紀70年代初,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國際社會開始組織生態治理活動。與此同時,各個國家的學者也積極出謀劃策,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72年,羅馬俱樂部出版了有關環境問題的熱門書籍《增長的極限》。該書預測,由於自然資源的供應有限,經濟增長不可能無限度地向前,如果不加防範,災難將會來臨。


20世紀80年代,隨著循環經濟理念的形成,人們開始在生產活動中使用基於資源的方法來處理廢棄物。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說,地球上的能源和資源是有限的,它們總有一天會無法滿足人們展的需要,我們要為當代和下一代的利益而改變現有的發展模式。福羅什在1989年的《加工業的戰略》中指出,生產中的下一個替代品是能實現低污染的原料。這種生產假說充分體現了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思想,也為後續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20世紀90年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在各國盛行,這相應地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德國、日本和美國相繼制定了循環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各個領域擴展循環經濟的有關概念,以開展實際工作。1990年, 英國經濟學家大衛·皮爾斯和圖奈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了“循環經濟”一詞。之後,各國又先後出臺了循環經濟的相關法律,循環經濟在各國的發展。


  作者簡介

王漢洪
博士,環保公司董事。工商管理碩士,清潔生產審核工程師、碳資產管理師、氣候現實項目(CRP、東莞市環保產業協會第一屆秘書長。長期從事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工作,曾獲“東莞市科步”。
鄧學文
環境科技公司。環境工程工程師,長期從事環境保護服務相關專業的服務與設計工作。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