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極光 金*利·羅賓遜劉慈欣、郝*作品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得主關於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作者】 吳真貞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368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36833
商品編碼:72031645489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7-01
頁數:468

代碼:59
作者:吳真貞

    
    
"

基本信息

書 名:極光

叢書名:

作 者:(美)金·*利·羅賓遜

譯 者:吳真貞 葉塑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書 號: ISBN 978-7-229-13683-3

CIP分類: Ⅰ. ①極… Ⅱ. ①金… ②吳… ③葉… Ⅲ. ①長篇小說-美國-現代 Ⅳ. ①I712.45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字 數(幅數):380千

定 價:59.80

  開 本:32

印 張:14.625

  頁 數: 468

裝 幀:*裝

編輯:

金·*利·羅賓遜( Kim Stanley Robins),美國科幻小說大家,紐約時報科幻小說書作者,六屆軌跡獎、兩屆雨果獎、一屆星雲獎、世界奇幻獎和約翰·坎貝爾獎得主。

他極負盛名的作品《火星三部曲》屢獲科幻大獎,《極光》被《衛報》評為羅賓遜繼《火星三部曲》之後*好的小說。

驚鴻一瞥的“極光星”病毒肆虐,燃燒兩百年的希望一朝破碎。

從未踏足任何星球的飛船人,是地球的先鋒還是人類的棄子?

失去克制,無視文明與和諧,人類希望的火焰將會熄滅。

以飛船為視角,講述星際殖民者的艱難之旅,

忠實記錄一部人類的未來星際探索史。

內容簡介:

極光星,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擁有海洋、陸地,甚至美麗的朝陽和狂風暴雨,這裡可以是人類的新家園嗎?

兩百年前,人類將兩艘各載著兩千多人的宇宙飛船發射到太空,去探索適合人類居住的其他星球。其中一艘飛船在出發六十八年後便因內部不明原因被摧毀,剩下的“極光號”飛船繼續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向此行的目的地“極光星”飛去。

經過了四五個世代,飛船人和飛船面臨著共同衰退導致的各種問題:飛船的機械問題、農業問題、生態問題、社會問題……在星際航行途中,每個問題都生死攸關。

所有衝突在登陸“極光星”的先遣隊員感染莫名病毒而死亡後集中爆發,這個看似美麗的星球潛伏著未知的危險,登陸定居變得遙不可及。

重返地球還是繼續尋找其他居住地?飛船人面對的抉擇。

而地球人的未來又在哪裡?

作者簡介:

金·*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1952年生, 美國科幻小說大家,作品曾榮*百項各種提名,並贏得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等二十餘項科幻大獎。他/span>負盛名的作品是《火星三部曲》繫列,其中《紅火星》榮獲1993年星雲獎/span>佳長篇小說、1993年英國科幻協會獎/span>佳長篇小說、1997年西班牙奇幻小說獎/span>佳*版長篇小說、1999年日本星雲獎/span>佳*版長篇小說;《綠火星》榮獲1994年雨果獎/span>佳長篇小說、1994年軌跡獎/span>佳科幻長篇小說、1998年西班牙奇幻小說獎/span>佳*版長篇小說;而《藍火星》則榮獲1997年雨果獎/span>佳長篇小說、1997年軌跡獎/span>佳科幻長篇小說、1998年*Ozone獎/span>佳*版科幻長篇小說。他*作《2312》於2013年再度摘得星雲獎/span>佳長篇小說的桂冠。

媒體/名人評論:

《極光》將人類的星際探索寫得如此悲壯、宏大,富有人情味,人類未來的希望一定是在地球之外,但人類的文明以及人類特有的人文情懷卻是希望之源,《極光》將兩者寫得透徹。——劉慈欣

當更多的科幻作家關注於外在的技術層面時,羅賓遜對人類尤其是星際探索者的主觀世*行了深層探討,為冰冷宇宙披上了一層人性面紗。——郝景芳

《極光》是一部壯麗的作品,無疑是羅賓遜繼《火星三部曲》之後*好的小說,或許是他有史以來zui好的小說。——《衛報》

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說,充滿了偉大的思想、奇跡、危險,,還有一種真正的情感衝擊。——SFX科幻雜志

樣張:

T星緩緩升起,為極光星帶來了黎明,在時鐘轉過四個地球日的時間之後,終於快到極光星的中午時刻了。這時候,E行星被陽光照亮的那部分已經縮成一道細細的、明亮的小月牙,高高地懸掛在白晝品藍色的天空中。耀眼的T星不斷升高,漸漸地向著這道月牙*。這時候,天空中T星離E行星已經靠*了,不管有沒有戴濾鏡保護眼睛,人們都無法直視這顆恆星。

極光星繞E行星運行的軌道十分*T星的黃道面,而E行星的運行軌道也基本處於這*面上,同時格陵蘭島正好處於極光星赤道略略偏北的位置,再加上天空中E行星比極光星大這麼多,兩者的相對距離又如此*,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讓極光星上每個月度的正午時分,都會出現一次日全食。而登陸後的次日食就要出現了。飛船歷170年055日。極光歷A1.15日。

T星差不多就懸掛在頭頂正上方的位置上,緊挨著它的就是E行星被照亮的那道小月牙。先遣隊員們都來到戶外觀看這個景像,他們的影子在腳下聚成小小的一團。他們把面罩裡的*率調到模式,抬頭看著天空。有些人仰面躺在地面上,免得一直抬著頭會累著脖子。

在耀眼的T星踫到E行星的時刻,E行星的月牙終於暗了下去。人們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E行星就傍在T星的旁邊,它看起來有後者的兩倍之大,遮擋住了天空中一大片的星星。T星的移動速度緩慢,這個日食顯然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漸漸地,E行星斑駁的、深灰色的弧面切入了T星的球面,雖然濾鏡已經調到模式,但人們眼中的T星還是耀眼。透過濾鏡看到的T星,就像是一個熾熱的橙色或黃色火球,上面分布著十幾個黑子。慢慢地,T星被比它大得多的E行星遮蓋住了,大約花了一小時的時間,纔達到日全食狀態。這時候,人們或坐著,或躺著,互相交談著,他們說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小的,這種巧合罕見,但這也意味著有些時候,在全日食的時候,太陽外側的日冕會露在月球的外面,形成一個發亮的圓環,圍繞著月球。在其他某些時候(這種情況是不是更為典型,那就無從得知了,他們也記不得了),月球會擋住整個太陽,但是因為兩個形體大小差不多,再加上太陽的相對轉速是T星轉速的八倍,所以地球上的日*持續很短的時間。

極光星上,在人類有史以來次觀察到的T星日食中,T星的移動比太陽要慢很多,其球體的大小也比地球上看到的日食大許多,因此這個景像也可能更加壯觀、震撼人心。大家也都這麼覺得。漸漸地,E行星黑暗的圓面蓋住了T星大部分的表面,整個世界都變得更暗了,就連E行星自己的圓面也變暗了。這時E行星上反射的光主要來自極光星,但是隨著E行星投在極光星上的影子變得越來越大,極光星本身的亮度也在降低。極光星表面反射的T光照到E行星上,被E行星反射後又重新照到極光星上,而現在,這個光線也在減少,終於消失了。這種雙重反射形成的光影效果讓他們贊嘆不已。

又一個小時過去,正午明亮的天空變成了漆黑的天幕,它甚至*時的夜晚還更黑暗。天幕中繁星閃爍,其數量不如航行中在飛船上看到的多,但還是看得很清楚,而且看上去也比在太空中看到的大。在滿天繁星之下,E行星碩大的輪廓顯得更為幽暗,像是鑲嵌在黑曜石上的一顆黑炭。T星的一道光芒閃爍了一下,終於也消失了。大家或站著,或躺著,整個世界一團漆黑,天上隻有一些星光,頭頂的星空中還嵌著一個巨大的黑色圓球。

向四周看去,*線上籠罩著一道靛藍的光帶,光帶中古怪地混著一些金色的微光。那光帶就是極光星上被T光照到的大氣層。如果你站在*線之外的遠方,你還可以看到T星。

風呼嘯著,群星閃爍著。向東看去,銀河就像是一座泛著微光的高塔,矗立在東方的*線上。風漸漸地減弱了,連空氣也不再流動了。這是不是受到日食的影響,沒人說得清。大家小聲地交換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覺得就是這個原因,這是熱力學的規律,也有些人猜測這隻不過是個巧合。

這個靜謐的黑暗世界大約會持續十三個小時。有些人*去取暖、喫飯或者做些事情,大多數人都會不時地走出來看看外面,看風是不是又起來了。,終於到了T星重新露出來的時候,盡管這時候屬於人們生物鐘上的半夜時分,大多數人還是爬了起來,走到外面觀看這一景像。

這時候,東方開始泛白。雖然他們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漆黑,但是靛藍色已經布滿東邊的天空。接著,金光出現,光線越來越強。東方的天空先是變成了深褐色,接著又變成墨綠色,接著又被金色的光線照亮,光線越來越亮,天空中的金色和墨綠色交織在一起,這景像,就像是在暮光中觀看一匹金色的布匹一樣。這真是一幅神奇的畫面,讓很多人都驚嘆不已。

接著,東邊的*線亮了起來,就像是著了火一般,大家的歡呼聲越來越大。看上去,似乎整*原都燃起了大火。奇怪的紅色霞光布滿天地之間,如烈火般明亮,像一張金色的大幕,自東往西席卷而來。頭頂上方,E行星炭黑色輪廓的處亮光一閃,接著耀眼的火光迅速彌漫開來,照亮了黑色圓球西邊的輪廓。T星緩緩地重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要再過兩個多小時纔能露出來。在T星重現的過程中,這裡的天空布著昏暗的陰影,就像是籠罩著一層看不見的雲,可惜這裡並沒有雲層。漸漸地,天空變回*時的品藍色,四處一片明亮,像是雲層被一掃而空了似的。*時正午時分耀眼的光芒又回來了,籠罩著大地,隻有西方遠處的天空還泛著一點黑色,那裡的大地還籠罩著陰影,就像是厚重的雲層在那裡投下了影子。實際上,那是E行星的影子,這個影子不斷西移,消失在*線外。

此時,還是屬於極光星的正午時分,白日還會持續四天之久。天上的E行星泛著光芒,這時候它不再是漆黑一片,而是變回了深灰色,E行星上雲層斑駁的顏色在人們眼中一覽無餘,它西邊被照亮的弓形部分也在逐漸擴大。

飛船上,在這個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裡,菲婭和巴丁都在觀看尤安反饋過來的信號。他們時不時在房間裡走動一下,去做別的事情,但是一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到廚房看日食。

“我想要下去!”菲婭又一次叫道。

“我也想去,”巴丁說,“哦,*啊,多希望黛薇能活著看到這些啊,不僅僅是透過屏幕看,而是跟尤安一起下去看。她肯定會高興。”

不一會兒,大風又從東面刮了過來。而現在,人們知道在發生日食的時候,大風可能會暫停幾個小時。而在別的時候,肯定也會存在同樣的無風時刻。在這個世界裡,光線變化如此頻繁,風也肯定會出現變化。也許在絕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無比強勁的,但是它*得從向岸風轉為離岸風,而這裡離海又這*,肯定會存在風力靜止的時刻,或者至少說,會有出現旋轉風的時刻。人們現在還在學*變化,這無疑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纔能搞清楚,所以目前人們還無法預測風變化的模式。尤安說,那是空氣動力學的內容,他說在一個星球上,空氣的流轉是不斷變化的,是敏感的,任何模型都無法*模擬其變化。

所以說,風,又回來了,它幾乎不會消失。這是人們將要面臨的一個難題。這是在極光星上生活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大家也都同意,極光星也自有其美好的一面,那就是T星和E行星兩大光源照耀著的土地,它在漫長的早晨時分,顯得如此美麗。而現在,大家又發現在午後的斜陽下,它也是分外美麗。或許,在經歷了日食之後,人們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一些東西。在飛船上,他們隻能看到遠景*景。在極光星上,他們能夠從“行星距離”觀察“中景”。剛開始看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很難將目光投注在此景上,他們甚至很難理解這個景像。現在,他們可以正常欣賞此景了,他們可以細細品味這個壯闊而又醉人的美景。到外面走上一走,看一看這片土地,就足夠讓他們高興的了。跟這比起來,大風也算不得什麼。

有,一支探險分隊興高采烈地從北面回來。他們在登陸點以北17公裡處發現了一處異常地貌。這一帶的海岸一般都是筆直的懸崖,但是在那裡,他們發現一個半圓形的小山谷,谷口朝著大海方向。在飛船上的時候,他們就看到過這個地貌,現在這個小分隊則去那地*行了一番實地勘察。在查看之後,他們回到基地,激動地贊嘆它的美妙之處。

這個山谷可能是遠古時代的隕石撞擊坑,也可能是死火山口,但不管它是怎麼形成的*之它的外觀呈半圓形凹陷結構,這個結構的“弦”是一片面朝大海的海灘。探險隊把它稱為半月谷,他們說那裡的海灘布滿沙子和鵝卵石,沙灘背靠著一個潟湖。在潟湖後面的低窪處,是一個河口,河水穿過山谷,然後蜿蜒地穿過低崖間的一道裂口,形成網狀河,河水在鵝卵石河床*淌著,隨即又彙聚成湍急的溪流。他們說,整個山谷都覆蓋著土壤。從太空中看,那裡覆蓋的是黃土。經過探險隊*距離觀察,那兒的土壤是黃土、海沙和河流沉積物組成的混合物。將之稱為土壤,可能不太*,因為它純粹是個無機物。但碼,它是個土基物質。人們很快就能將它轉化為真正的土壤。

這個消息十分振奮人心,先遣隊迅速做出決定:馬上去那個山谷。他們承認,吸引他們前去山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可以避風。但是去山谷也有其他的好處:那裡有入海口、淡水源,還可能有可耕種的土地。這些想法讓大家著迷不已,甚至還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山谷選為登陸地,但是,飛船裡的人提醒他們(這些人也是在飛船的提醒之下纔明白過來),機器人登陸車需要和山谷保持一定距離,纔能確保它們都*坦的岩石地上著陸。

現在,他們已經*著陸並開啟探索模式了。雖然他們已經建好了防風牆,但是還沒有開始建造房屋,所以他們的定居點幾乎由登陸車組成,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因此他們很快就可以出發。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基地裡每一個人都去了一趟山谷。在眼看到之後,所有人都同意應該搬家。據說在飛船上的時候,要出現這樣意見一致的情況是很難的(實際上,這種情況從未出現過),所以尚在飛船上的人也都很愉快地同意這個計劃。

“說得好像我們能攔得住他們似的。”菲婭對巴丁說。

巴丁點點頭:“阿拉姆說他對這種自發行為有種不祥的預感。但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過不了多久,我們都會下去。況且那地方看起來確實不錯。”

與此同時,飛船上的人正按部就班地乘坐著艙室降落到極光星上,這些艙室接下來會作為他們的生活艙使用。飛船上很多人都對人員的輸送速度感到極為不滿,但是大家也都同意,這個輸送速度已經達到極限了,沒辦法繼續加快。他們的穿梭艇隻有這麼多,有些穿梭艇需要重新加油,然後飛回飛船繼續送人。而因為先遣隊員們要把家搬到半月灣旁的山谷去,所以生活區的擴建工作就隻能往後推了。但是大家都覺得,考慮到搬家後的種種好處,這樣做還是值得的。

先遣隊員們開始搬家了,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就麻煩了。地面上的斜坡、裂縫讓他們在搬運生活艙的時候喫盡了苦頭。如果是走路,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穿過這些淺淺的地塹,所以當人們步行來往於著陸點和山谷之間的時候,他們並不覺得有什麼困難。但是現在要用載重車輛把生活艙、施工車輛,甚至還有漫遊車拖過這些地塹,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這裡的地塹還都很長,呈東西走向,所以北上的時候基本沒法避開它們。

利用解決旅行推銷員問題的算法(了解貪心算法問題的人應該很熟悉這個算法),人們找到了一條路徑,能夠盡可能避開地溝,但是*行大範圍的交叉檢查後,他們發現這條路線至少也要穿過十一條地溝,每條地溝都需要架橋纔能通過。考慮到架橋材料十分缺乏,車輛的載重量又很大,這樣做並不容易。

所以這個過*行得又慢又笨拙,在先遣隊出發後不久,太陽就落山了。即便如此,他們覺得伴著E行星的光繼續*也沒什麼問題,所以他們並沒有停下*的腳步。E行星還是一如既往地掛在那兒,一側被T光照亮(在地球上,人們將之稱為“四分月”)。日頭剛落的時候,天空和夜間是一樣黑,漸漸地,E行星整個兒被照亮了,而在黎明之前,它又變回了“四分月”。四分月狀態的E行星照度為25勒克斯,其亮度是地球上滿月亮度的25倍。雖然它發出的光隻有地球上太陽光的四千分之一,而且也隻有極光星上T光的六千分之一,但也和飛船上夜晚房間裡的正常照明差不多了,足夠讓人們看清楚東西。所以在這種光線下,人們還是繼續前行。他們的車輛形成長長的隊伍,一路向北*。他們說E光美麗、悅目,E光之下的事物,顏色略略發灰,但是依然清晰可辨。

在經過道地塹的時候,尤安和其他的架橋隊員開始下車干活。他們選好要架橋的地方,此處的地塹比較狹窄,崖壁也比較直。一名隊員駕著切石車來到距架橋處有一定距離的地方,把車開到地塹的邊緣,啟動車輛倒鏟尾部的一個切石鋸,從地塹的側面切下一塊岩石,然後再用車上的倒鏟把切好的石方抬起來,放置到架橋處。挖塊石方的時候會比較困難,施工人員用倒鏟的側面用力敲了幾下石方,終於把它挖了下來。石方邊長三米,再大一點,切石車就抬不起來了。石方送到架橋處之後,駕駛員慢慢地放低倒鏟,把石方填入地塹。這個過*行得緩慢,在風力突然加大的時候,更是要加倍小心。每切下四五塊石方,他們就需要停下來,把用過的鋸條換下來,圓鋸和直鋸(尤安將後者戲稱為“牙線”)都需要更換。3D打印機給拆下來的鋸子鑲上新的金剛石邊緣,架橋隊員們再將它們安回切石車上,繼續切割石方,然後再把切下來的石方填到地塹中,在地塹中填出一道粗糙的斜面。過了一會兒,切石機的倒鏟就伸不到還沒填的地塹了,於是架橋隊員們把其他施工隊伍碾制的礫石填入已砌好的石方之間的縫隙,並在斜面上鋪上一張鋁網,這樣斜面就變成了一*坦的橋面,可供車輛通過。接著,尤安將一輛抬著石方的切石車開到斜面上。石方掛在切石車前方,晃晃悠悠的,看起來是那麼危險,每當一股大風吹過的時候,那情景更是讓人膽戰心驚。他把車開到坡面的方,慢慢放下倒鏟,將石方放置在前方的地塹中。

在條坡面就快要鋪好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伊萊扎在放置石方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地塹的底部並不*坦的。這可能是因為在E光下工作,人們不太看得清縫底的情況。不管這個意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今上面的這個石方就斜斜地架在*的石方上,而切石車既無法將它重新舉起來,也沒辦法挪動它的位置,如果強行挪動這個石方,切石車就有發生翻車事故的危險。

伊萊扎下了車,尤安坐上她的位置,準備試試看。雖然切石車已經傾斜到了一個危險的角度,但那塊石方還是巍然不動。它就躺在那兒,阻擋了他們*的路。因為它傾斜得太厲害了,似乎除了放棄這條坡面並重新修一條路,人們已經別無選擇。

“我來試試看。”尤安說,他開動切石鋸,在傾斜石方的頂部切下一塊梯形的石塊,然後小心翼翼地將之填入石方下架空的位置。接著,他們再用打樁機和起重機用力夯實石塊。,他們斷定這麼堆放的石塊足夠穩定,可以供車輛通過。於是,他們繼續切割石方,並將石方填入地塹。隻不過現在他們更加小心謹慎了,一塊石方一般都是由尤安來填。

“他真是個藝術家。”巴丁對著屏幕對菲婭說道。

“所以他可以下去,而我不能下去。”菲婭答道,“*不需要‘萬金油’式的人。”

“需要的,”巴丁說,“以後會需要的。記住,這是一場賭博。”

努力了三天之後,跨越道地塹的坡道終於完工了。人們先安排一臺機器人卡車開過去,測試坡道的穩定性。卡車*駛過鋁網,一切正常。於是他們把其他車輛設備也開了上去。這個隊伍共有37臺大小不同的車輛,從四人位的小車到移動集裝箱(這是模塊化的房屋組成部分),應有盡有。所有的車輛都*通過了。但這還隻是十一道地塹中的道。

如今他們已經找對了辦法,接下來的坡道就能修得快一點了。即便是跨越所謂的“大裂谷”(其寬度是其他地塹的三倍,深度則是後者的兩倍),也隻用了他們的時間。其中,誤工夫的還是暫停施工更換切石鋸這個環節。這個活兒充分展示了人類在機械操作方面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靠性。操作人員在將機械臂降到地面的時候,需要讓鎖住刀片和輪子的螺母保持正面朝上的方向;然後他們要用電動扳手固定住螺母,再用氣動裝置把螺母擰下來。螺母和墊圈取下之後,他們再小心翼翼地從短軸上擰下圓鋸的鋸條,盡量不要破壞軸承的螺紋。接著,他們要把鋸片拿到機床車上,那裡的打印機已經準備好一個*的鋒利的鋸片了。拿著新鋸片,他們將之裝到軸承上,再套上墊圈,擰上螺母,再用電鑽擰緊螺母。在干這種活兒的時候,人類沒有機器人干得好,而他們手頭的工具又不能彌補他們經驗的不足。所以問題就出現了:他們搞不清電鑽是否有擰緊螺母。為了保證螺母擰得足夠緊,他們往往會用力過頭。這時候軸承上的螺紋就會被破壞掉,軸承就無法固定住鋸條,於是他們隻能更換軸承,而更換軸承又得花去幾個小時的時間;有的時候螺母擰得太緊了,墊圈就會粘連在一起,有時墊圈會和螺母或鋸片粘連在一起,這樣在拆卸鋸片的時候,就可能出現無法將它們拆分開來的情況,就算將電鑽*率也分不開。

這種問題時不時就會出現,,大家隻能讓尤安和伊萊扎兩個人來做這個活兒,因為隻有他們倆能做得好。飛船上收聽尤安信息的人(其*括菲婭和巴丁,還有其他幾十個人)都已經*電鑽工作時沉重的嗡嗡聲,他們也*尤安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蹦出的幾句咒罵聲。

先遣隊*均每天655米的速度緩緩*,走得的,也不過走了三公裡遠,就這還是走在兩道地塹之間*地上。他們花了23天的時間,纔把定居點搬到了半月谷旁邊的懸崖上。在整個旅程中,E行星完成了各種相位的變化,那真是一個相當壯觀的景像。在相位周期的中間時刻,他們觀察到了“月食”。那時候,極光星淡淡的影子掃過E行星的表面,讓E行星的光芒變得黯淡了一些,但也沒有變暗多少,因為E行星比極光星大太多,兩者的距離又如此*,兩個星體都擁有厚厚的大氣層,照到極光星大氣層的T光發生散射,衝淡了極光星在E行星上投下的影子。在那之後,他們恰巧看到了E行星緩慢出現的“月虧”,月虧期間,天上出現了更多閃爍的行星。天空中星星的位置慢慢變化著,E行星的相位也漸漸地切換著,不變的是E行星在空中的相對位置,它一直固定在頂點略偏東南一點。有人說,這個景像看上去很詭異,其他人對此隻是聳聳肩,什麼也沒有說。

在行程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們遭遇了一場大暴雨,那時的天色十分黑暗,道路也過於泥濘,繼續*怕會發生危險。於是他們隻得停下工作,等待T星升起。日出時分,T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東方的天空。有人說,那情景就像是發生了核爆炸一樣。或許,這個比喻不太對,應該說,那情景實際上就是由某種核爆炸形成的。

他們來到了海崖上,雖然海邊的山谷*在眼前,他們還是得沿著海崖中間的一道裂縫(也就是沿著河峽谷的邊緣)鋪一條坡道,這樣纔能下去。修建這條彎彎曲曲的坡道,又花去了他們八天的時間。坡道修好之後,他們駕著車輛來到峽谷下方,將車輛停放在崖底河岸邊的衝*原上。很明顯,海崖把這個安置點保護得很好,讓人們能夠免受大風之擾,碼離岸風現在是影響不到他們了。

他們很快就發現,有時候會有一股股的大風沿著河峽谷方向刮來,因為這股風被夾在河峽谷兩側的高崖之間,其風速甚至比先前地面上的風還更快。在弄清楚這股風的成因之後,他們決定挪到離河更遠的地方,那裡的海崖距離峽谷口大約兩公裡遠,可以很好地避開大風。大家都感到松了一口氣。他們覺得這已經是這一帶的位置了。於是他們開始安頓下來。一開始他們把家安在蜿蜒的海崖底下,後來發現地方不夠,所以也有一些人安置在陡峭的隘谷裡,這些隘谷從崖底一直延伸到崖頂的地面上,它們的走向與風向垂直,因此裡面沒有什麼風。不過隘谷裡*地都很狹小,而且都夾在陡峭的崖壁之間。

為了加*果,他們開始從崖壁上切割石塊修建“城牆”。其中一道牆圍著他們的居住區,另一道更長的防風牆則圍著一片戶外空地,那是他們選中的塊耕地。

每都有做不完的活,所以每次有人從飛船上下來,他們都高興不已。他們把這些新加入的成員塞到各個居所裡,每個居所都盡量多塞人。大伙兒的飲食都是由飛船提供的。極光星和飛船上的打印機都開足了馬力,生產出建設新世界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充滿了干勁*是覺得時間不夠、生產零件的原料不夠。當然,他們沒辦法讓時間走慢一點,但是他們可以派采礦小分隊去地面尋找金屬礦藏,用來彌補原材料的不足。

從飛船上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已經有一百來個新人加入先遣隊了,所以溫室的修建就變得迫在眉睫。他們希望可以做到在戶外種植作物,因為這裡大氣的化學成分可以支持作物的生長,它甚至跟地球的大氣環境相似。但是在長達9天的黑夜裡,即便有來自E行星的光照,氣溫也會降到零攝氏度之下。現在還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們確實也有一些耐寒植物,在溫度過低的時候*入休眠狀態,可以耐得住低溫。飛船和極光星上的農業實驗室都在研究這些植物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是否能將產生這種能力的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上,他們也在研究有沒有什麼基因可以幫助植物適應極光星的環境。與以前一年四季的輪回不一樣,這裡隻有漫長的月度輪回(其中一個月就是一個日夜),但是這些研究暫時還沒有什麼效果。就目前而言,不管他們能種什麼,溫室是一定要修的。

剛開始的時候,溫室裡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制備土壤。和泥土不一樣,土壤中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分為有機物,跟峽谷裡毫無生機的黃土相比,植物更喜歡生長在土壤中。土壤制備好之後(幸運的是,在容器裡面加入泥土和菌群後,細菌就開始快速繁殖,很快就制好了土壤),他們將它細細地鋪在溫室的地面上,並開始種植作物。始種的主要是快生型的竹子。在從地球來T星繫的漫長旅程中,他們一直都有種竹子,雖然他們並不怎麼需要它,但在這裡竹子就相當有用了,它們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可以制成結實的屋梁,而且它們的生長速度還很快,可以長一米。到目前為止,人們的食物主要還是靠飛船來供應。

這又產生了一個供給問題。他們的機器人登陸車可以從飛船上飛到極光星上,在極光星上重新加入燃料後,再飛回飛船。可惜這個過程需要很多燃料。谷裡有一個工廠專門負責制造燃料,它將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生產出火箭燃料的主要組成部分。可是工廠本身也很耗電,因為分解水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他們在地面上裝了兩個巨大的核反應堆,一共可以提供400兆瓦的電量,但是反應堆裡的鈾和鐶都用不了多久,而飛船上的原料也隻夠飛船自己使用。極光星上能不能找到鈾?根據行星形成的標準理論,應該可以找到一些,但是跟太陽繫相比,整個T星繫的金屬豐度都偏低,而重金屬隻會存在於具有穩定的構造作用和潮汐可撓性的行星上。目前還無法斷定極光星是否具有這兩個屬性。因此,大家覺得應該多花*夫在地面上修風力發電機。因為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裡的風能是不缺的。


^_^:b0f4f6660dab1139f7c7d1cb39896816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