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母愛的羈絆卡瑞爾·麥克布萊德機械工業出版社9787111513100 心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475-688
【優惠價】
297-430
【作者】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131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13100
商品編碼:1005014122024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5-09-01

頁數:245
字數:null
代碼:59

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母愛的羈絆
作者:[美]卡瑞爾·麥克布萊德
代碼:59.0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11513100
印次:25
版次:1
裝幀: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女兒們擺脫過去陰影,重塑自我人生提供了寶貴意見。作者20餘載在婦女心理和健康方面的研究,本書將幫助你深刻認識到這種母性情感羈絆的巨大副作用,並你創造自衛、解決和康復的個體方案。作者自己的母親就是位自戀者,因此深有同感,書中涵蓋了作者自身的掙扎經歷,以及多年來和成百上千位受折磨女兒的訪談。

  目錄
贊譽

譯者序

致謝

作者聲明

引言 / 1

和母親的關繫對我們的一生都有相當大的心理影響。奇怪的是,我從來不願意相信這一點。

第1章 情緒的重負 / 8

多年來,不論我去哪兒,在我腦海有一群苛刻的批評者,幾乎讓我無法忍受。

第2章 空白的記憶:媽媽和我 / 24

如果你在一個由母性自戀支配的家庭中長大,成年後,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個“好女孩”,並盡量去做別人要求你應該做的事。

第3章 母性自戀面面觀 / 43

隻有當母親自己擁有自信、自愛和自我認識時,纔有可能幫女兒培養這些品質。

第4章 爸爸在哪裡:自戀溫床的其餘部分 / 65

父親當時正圍著母親轉,像一顆行星圍著太陽轉一樣。在家庭戲劇中,自戀的人是明星,其伴侶則是配角。

第5章 形像就是一切:小臉笑一笑 / 80

記不清有多少次,當我皺起眉頭,或者要放聲大哭的時候,母親就這樣對我說。

第6章 我這麼努力!高成就動機型女兒 / 92

很早的時候,大約10歲,我就下定決心:努力是能讓我感覺良好、能彌補那些“做得還不夠好”觀念的方法。

第7章 這有什麼用:自我破壞型女兒 / 105

那些沒有成為優秀小孩並以此證明媽人,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把憤怒發洩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壞了自己的努力。

第8章 不切實際的想法:媽媽沒能給我的愛,要在其他地方得到 / 115

自戀母親的女兒經常會用不合適的戀愛關繫來填補她們的情感空白。不幸的是,她們想找到合適的伙伴來認可她們,是在錯誤的地點搜尋。

第9章 救命!我變成我媽媽了:當女兒做了媽媽 / 129

對大多數女人而言,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伴隨著令人陶醉的興奮感和對未來的想像。但對自戀母親的女兒來說,也有可能被持續不斷的恐懼和焦慮所籠罩。

第10章 步: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 142

其實,知道自己永遠無法消除這些疤痕反倒讓人寬慰。承認我們身上曾經發生過的事很重要,因為它們至今還在影響我們。

第11章 與獨立: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 / 162

對自戀母親的女兒來說,的終目的,是成為一個真誠的、完整的人。

第12章 做一個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兒 / 173

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並不容易,但在別的地方找到幸福則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3章 輪到我了:在中與母親相處 / 192

尋找和自戀母親相處的健康之道,可能會讓人很有挫敗感,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鬥爭。

第14章 填補空虛之鏡:結束自戀母親的影響 / 216

心理創傷深埋於我們的腦海中,意識會否認它的存在,但我們常常會在下一代人身上遇到它。

參考文獻 / 235

  媒體評論
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而這愛與傷害會被孩子繼承下來。

  前言
當我們了解這些後,我們就會更加重視《母愛的羈絆》這本書,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家庭關繫繫統的路徑,讓我們獲得覺察,尤其是覺察母女關繫模式造成的傷害。\u0007 但覺察不是容易的事。讀這本書,需要準備接受挑戰。例如,母女關繫相當復雜,其中有衝突,有矛盾,有奧妙的情感,有曲折的情緒,有不同程度的傷害,有表達和隱藏的怨恨,不是一個“愛”字可以概括的。但是,我們自幼接受對母愛的理想化的謳歌,內心早已建立了“偉大的母愛”的信念,這時來讀書中所描述的“母愛的羈絆”,可能會感到不適,會產生一種道德意義上的內疚感。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接受“歷來如此”的“真理”,對活生生的“真實”卻視而不見。但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因為,如果沒有覺察,問題就一直在那裡,並暗中影響我們。因此,作者帶著直面的勇氣寫下這本書,她說:“當我決定寫一本書,講述那些沒有對女兒盡到職責的母親,以及這給女兒(甚至成年後)帶來的痛苦時,我覺得自己似乎正在打破禁忌。”\u0007 但這並不是一本控訴的書,而是一本讓人了解真實,經歷,獲得成長的書。\u0007 這本書可以幫助女性了解自己,幫助女兒了解母親,幫助母親了解女兒,幫助師了解求助者,幫助求助者了解師。它不僅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還幫助我們重塑自我。\u0007 本書作者是一個師,也同時是一個經歷了自我的女性—母親的女兒,這本書反映她本人的生命感,,中止“母愛的羈絆”。因此,這本書可以成為一面鏡子,讓自戀的母親去反省自己跟女兒關繫的本質,意識到自戀型的“母愛”對孩子造成的損害。在我們的社會裡,還有許多女性生活在母愛的羈絆裡,她們內心裡有傷害,有阻礙,但不知從何而來,讀這本書,可以獲得自我和成長,從母愛的羈絆裡解放自己。正如本書作者,“回到自己童年的靈魂之旅”,覺察家庭關繫中的陰影,有意識經歷自我與成長,完成了“遺傳性扭曲母愛的修復工作”,從而“終結遺傳,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u0007 為了驗證這本書的實用性效果,我還在中使用書中的“問卷”,幫助我的求助者獲得覺察、和成長。其中,有一個痛苦不堪的女性發現,她的母親像一個痴狂的戀人一樣對待她,自幼控制她,不允許她成為自己。這位母親對女兒說:“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們是連在一起的,不能分開。”這樣的愛,給女兒帶來沉重的壓力,在長期無效的掙扎之後,當事人發展出心理的癥狀。在過程中,我向當《母愛的羈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母女關繫的本質,從中得到覺察。”現在,當事人終於從過去的掙扎裡走了出來,開始用一雙覺醒的眼睛來看自己,看母親,看自己與母親的關繫,並且有力量突破“母愛的羈絆”,敢於成為自己。\u0007 我每每讀到翻譯過來的好書,心會受到一種激勵,會對自己說,也想對中國的同行們說:“我們要加油呀!”\u0007 王學富,受和經驗,其中有豐富的案例、廣泛的引述、真切的描繪、繫統結,清晰而生動地展示了復雜而微妙的母女關繫的多個層面。\u0007 作者找到一個的角度來考察母女關繫中復雜的心理狀態:自戀,以及由此產生的損害:“我逐漸意識到,在我和那些缺乏感、滿足感的女病人的生活中,有一種關鍵要素是缺失的。那是一種有心理營養的、共情的愛,我們強烈渴望從母親那裡得到,卻未能如願。而我們的母親很可能也沒能從她們的母親那裡得到。這意味著,扭曲的愛,作為一種痛苦的遺產,代代相傳。對自戀及它在母女關繫中的呈現了解得越多,我越覺得有責任去幫助那些母親有自戀傾向的人們建立自我理解、自信和自愛。”\u0007 當我們了解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我們就會更加重視這本書。我們在從事心理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的發現,就是原生家庭的承傳:受害者往往成了施虐者。有許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於己的東西繼承下來,用以加害後一代,而這種承傳是在無意識的狀態行。這正如作者所說,“情感遺傳就像基因遺傳一樣,不知不覺代代相傳”。在家庭繫統裡,好的資源應該流傳下去,而傷害的因素應該受到阻止。在中國,關心孩子成長的母親,需要讀這本書,從中得到好的指導和啟發,有利於教養自己的兒女(不隻是女兒)。因此,我期待的是,每一個母親都需要有這樣一種意識:我就是我的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母親的生命裡有原生家庭的傷害,她就需要獲得覺察,經歷, 這一段時間,我一邊閱讀《母愛的羈絆》的中文譯稿,一邊每天繼續從事我的心理咨詢。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時而會遇到跟這本書中情形相同的案例。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對書中的描述發出共鳴:是這樣的!\u0007 這本書表達了我的咨詢經驗裡常有的,卻沒有確切而繫統地表達出來的東西。\u0007 這些年從事心理咨詢,我越來越覺得,中國社會需要一個心理層面的覺醒,而這種覺醒,需要從每個人對原生家庭的覺察開始。我的基本發現是,許多類型的心理問題是根源於家庭問題。是家庭關繫的傷害,導致人的情緒的、人格的、精神的障礙而造成許多社會的問題。因此,家庭關繫繫統,建立健康的家庭價值,培養健康的人格,纔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策。既然問題的源頭在家庭,我們就需要從家庭開始。\u0007 在當今時代,中國的家庭繫統正在遭遇嚴重的衝擊,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我們面對這樣一種情況:許多父母來自一個遭受過多剝奪的時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內心裡留下隱而未察的缺乏與創傷,以至於他們後來會不自覺地在孩子(往往又是的孩子)身上尋求補償:一方面,他們對孩子過度保護和溺愛;另一方面,他們會在學業上對孩子過高期待與強求。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又強化了他們內心的不感,以至於許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采用強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經驗去代替孩子的經驗,用自己的“真理”壓制孩子的思考,這些都挫傷了孩子的生命潛能,壓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長。

  作者簡介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美國注冊婚姻和家庭學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詢實踐經驗,是家庭問題方面的專家十幾年裡,麥克布萊德博士主要從事有關自戀家長對孩子影響的研究,已解決了許多此類案例。麥克布萊德博士還在創傷、性虐待、家庭、離婚、重組家庭、婚姻和家庭方面擁有廣泛經驗,專長EMDR創傷以及涉及焦慮、憂郁與人生轉折的個體適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