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正版書 認知行為療法 鹿鳴心理心理治療叢書 米歇爾G克拉斯克 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米歇爾·G克拉斯科郭成方紅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9247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924764
商品編碼:10029965181833

包裝:平裝
叢書名:鹿鳴心理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49
作者:米歇爾·G.克拉斯科,郭成,方紅


    
    
"


內容簡介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米歇爾·G.克拉斯克博士向讀者展示了為什麼認知行為療法會成為當代臨床實踐中非常受歡迎的心理療法。她強調用臨床研究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在各種條件下對不同群體進行治療的有效性。除了將關注的焦點集中於循證實踐外,克拉斯克博士還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描述了從一個過程的視角看認知行為療法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作者簡介

米歇爾·G.克拉斯克(Michelle G.Craske),心理學教授,焦慮與抑郁研究中心主任,在風險因素和對恐懼、焦慮和抑郁的治療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

郭成,教育心理學碩士,青海大學教師。她的研究領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表達性藝術治療等。曾參與多項省部級、地市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0餘篇,譯著1部。

方紅,心理學副教授。從事心理學專業翻譯十餘年,出版譯著《實現自我:神經癥與人的成長》《理解人性》《幼兒觀察》等二十多部。


目錄

譯叢序言
叢書序言
1.導言
2.歷史
3.理論
4.治療過程
5.評估門
6.未來發展
7.總結
關鍵術語
推薦閱讀
參考文獻門
叢書主編簡介

精彩書摘

《認知行為療法》:
沃爾普(1958)強調以交互抑制方式發揮對抗條件作用的機制。他的這一觀念是受謝靈頓(Sherrington,1947)的研究所啟發,後者發現如果有一組肌群處於興奮狀態,那麼就會有一組拮抗肌群處於抑制狀態,這一過程稱為交互抑制。沃爾普將這個原理應用到焦慮治療中,並指出如果呈現引發焦慮的刺激時伴有一個對抗焦慮的反應出現,就可以對焦慮反應進行徹底或部分的壓制,爾後刺激與焦慮反應之間的聯結就會弱化。因此,在繫統脫敏療法中,當個體逐漸地想像著面對引發更高焦慮的恐懼癥刺激因素時,是將放松狀態作為一種交互抑制因子以對抗持續上升的焦慮反應。
然而,交互抑制的假設已經受到質疑,有研究發現針對引發恐懼的情境進行逐級想像暴露時,是否結合放松訓練對治療效果並無影響(Craskeeta1.,2008,for a review)。此外,即使放松確實會促進想像式繫統脫敏療法的效果,它的作用也隻是提升了想像的生動豐富性,也就是說增強了自主神經的喚醒,但並沒有實現放松的原本目的,即通過放松的生理反應對抗焦慮喚醒(Craskeeta1.,2008)。
因此,主流研究已經不再依靠放松來對抗條件化焦慮反應。現在,暴露療法的實施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還是如同繫統脫敏療法一樣會使用想像,但不伴有放松訓練。想像暴露最適用於那些在真實生活中難以反復練習的刺激(如,空中旅行),或者刺激本身就是想像出來的(如,強迫癥中的強迫意念,廣泛性焦慮癥的災難化想像,或者創傷後應激障礙裡的創傷記憶)。另一種日漸流行的方式是虛擬現實,它的優點就是可以實現對暴露時諸多參數的控制。例如,在治療面對公眾演講的焦慮時,虛擬現實可以提供繫統化的暴露設置方式,如調整不同的觀眾數量、不同的觀眾反應、不同的背景,等等。在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方面,有時會采用寫作暴露來實現對創傷的再體驗。實景暴露或現實暴露,則常用於治療各種焦慮癥。例如,社交焦慮癥患者要暴露體驗社交場合,同樣廣場恐懼癥患者要暴露體驗開車或離家出門等情境。內在感覺暴露則是指重復而繫統地體會那些引起恐懼的身體感受,這種方法治療驚恐障礙(如,反復地過度換氣以克服對呼吸急促和感覺異常的恐懼)。不同方式的暴露方法也常常會結合使用。例如,通過寫作暴露或想像暴露體驗創傷記憶的時候,也會結合能夠喚醒創傷的情境進行實景暴露。類似地,對於強迫意念的想像暴露常常會結合面向強迫刺激因素的實景暴露,而且針對恐懼情境的虛擬現實暴露也常常會與實際情境的暴露練習相結合。
在暴露期間,通常會鼓勵來訪者充分地體驗引發出的整體情緒反應,同時禁止采取任何形式的回避行為,無論是明顯的還是較為微妙形式的躲避。另外,安全信號也需要逐漸移除,因為正如前面所述,安全信號會影響暴露療法實施期間矯正學習的效果。暴露開始之初,需要在咨詢時由治療師給予指導、反饋和強化。有時,治療師會示範如何實施實景暴露或內在感覺暴露,這對於某些情況極為有益,比如當來訪者對是否進行暴露任務猶豫不決時,或者來訪者並沒有習得實施暴露時所需的技能(如,怎樣靠近並觸摸一個特定的動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治療師會先示範,然後來訪者再模仿。在經過治療師指導的暴露之後,可以由來訪者在生活中進行自我指導的暴露。如果某種行為並不適合在治療師監督之下進行實景暴露,那麼治療師會和來訪者共同設計一個現場暴露任務。在咨詢時,來訪者先以想像的形式演練現場暴露,然後纔能在咨詢間歇自行嘗試現場暴露。來訪者在下次咨詢時對實施情況予以彙報,雙方以協作的態度回顧收獲並規劃如何設計下一次的暴露練習。有時,像父母或伴侶這樣的重要他人也會以教練指導的身份參與暴露練習。
在治療焦慮癥時,暴露療法既可以采用漸進法,逐步地暴露於引發更高焦慮水平的情境,也可以采用滿灌療法,即長時間不間斷地暴露於引發高度焦慮的刺激之下。有幾個研究已經發現滿灌療法可以取得與逐級暴露法同等的治療效果,盡管這還需要更多的對比研究來支持,但至少對於那些願意承擔高強度暴露的個體而言,事實確實如此(e.g.,C.Miller,2002)。滿灌療法通常用於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創傷畫面暴露和強迫癥的強迫意念暴露,有時也會以實景暴露的方式讓來訪者體驗驚恐障礙或廣場恐懼癥引發的恐懼情境。滿灌療法通常會引發高水平的生理喚醒和主觀不適,至少在暴露的最初階段是這樣的。
……


內容簡介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米歇爾·G.克拉斯克博士向讀者展示了為什麼認知行為療法會成為當代臨床實踐中非常受歡迎的心理療法。她強調用臨床研究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在各種條件下對不同群體進行治療的有效性。除了將關注的焦點集中於循證實踐外,克拉斯克博士還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描述了從一個過程的視角看認知行為療法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作者簡介

米歇爾·G.克拉斯克(Michelle G.Craske),心理學教授,焦慮與抑郁研究中心主任,在風險因素和對恐懼、焦慮和抑郁的治療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

郭成,教育心理學碩士,青海大學教師。她的研究領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表達性藝術治療等。曾參與多項省部級、地市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0餘篇,譯著1部。

方紅,心理學副教授。從事心理學專業翻譯十餘年,出版譯著《實現自我:神經癥與人的成長》《理解人性》《幼兒觀察》等二十多部。


目錄

譯叢序言
叢書序言
1.導言
2.歷史
3.理論
4.治療過程
5.評估門
6.未來發展
7.總結
關鍵術語
推薦閱讀
參考文獻門
叢書主編簡介

精彩書摘

《認知行為療法》:
沃爾普(1958)強調以交互抑制方式發揮對抗條件作用的機制。他的這一觀念是受謝靈頓(Sherrington,1947)的研究所啟發,後者發現如果有一組肌群處於興奮狀態,那麼就會有一組拮抗肌群處於抑制狀態,這一過程稱為交互抑制。沃爾普將這個原理應用到焦慮治療中,並指出如果呈現引發焦慮的刺激時伴有一個對抗焦慮的反應出現,就可以對焦慮反應進行徹底或部分的壓制,爾後刺激與焦慮反應之間的聯結就會弱化。因此,在繫統脫敏療法中,當個體逐漸地想像著面對引發更高焦慮的恐懼癥刺激因素時,是將放松狀態作為一種交互抑制因子以對抗持續上升的焦慮反應。
然而,交互抑制的假設已經受到質疑,有研究發現針對引發恐懼的情境進行逐級想像暴露時,是否結合放松訓練對治療效果並無影響(Craskeeta1.,2008,for a review)。此外,即使放松確實會促進想像式繫統脫敏療法的效果,它的作用也隻是提升了想像的生動豐富性,也就是說增強了自主神經的喚醒,但並沒有實現放松的原本目的,即通過放松的生理反應對抗焦慮喚醒(Craskeeta1.,2008)。
因此,主流研究已經不再依靠放松來對抗條件化焦慮反應。現在,暴露療法的實施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還是如同繫統脫敏療法一樣會使用想像,但不伴有放松訓練。想像暴露最適用於那些在真實生活中難以反復練習的刺激(如,空中旅行),或者刺激本身就是想像出來的(如,強迫癥中的強迫意念,廣泛性焦慮癥的災難化想像,或者創傷後應激障礙裡的創傷記憶)。另一種日漸流行的方式是虛擬現實,它的優點就是可以實現對暴露時諸多參數的控制。例如,在治療面對公眾演講的焦慮時,虛擬現實可以提供繫統化的暴露設置方式,如調整不同的觀眾數量、不同的觀眾反應、不同的背景,等等。在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方面,有時會采用寫作暴露來實現對創傷的再體驗。實景暴露或現實暴露,則常用於治療各種焦慮癥。例如,社交焦慮癥患者要暴露體驗社交場合,同樣廣場恐懼癥患者要暴露體驗開車或離家出門等情境。內在感覺暴露則是指重復而繫統地體會那些引起恐懼的身體感受,這種方法治療驚恐障礙(如,反復地過度換氣以克服對呼吸急促和感覺異常的恐懼)。不同方式的暴露方法也常常會結合使用。例如,通過寫作暴露或想像暴露體驗創傷記憶的時候,也會結合能夠喚醒創傷的情境進行實景暴露。類似地,對於強迫意念的想像暴露常常會結合面向強迫刺激因素的實景暴露,而且針對恐懼情境的虛擬現實暴露也常常會與實際情境的暴露練習相結合。
在暴露期間,通常會鼓勵來訪者充分地體驗引發出的整體情緒反應,同時禁止采取任何形式的回避行為,無論是明顯的還是較為微妙形式的躲避。另外,安全信號也需要逐漸移除,因為正如前面所述,安全信號會影響暴露療法實施期間矯正學習的效果。暴露開始之初,需要在咨詢時由治療師給予指導、反饋和強化。有時,治療師會示範如何實施實景暴露或內在感覺暴露,這對於某些情況極為有益,比如當來訪者對是否進行暴露任務猶豫不決時,或者來訪者並沒有習得實施暴露時所需的技能(如,怎樣靠近並觸摸一個特定的動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治療師會先示範,然後來訪者再模仿。在經過治療師指導的暴露之後,可以由來訪者在生活中進行自我指導的暴露。如果某種行為並不適合在治療師監督之下進行實景暴露,那麼治療師會和來訪者共同設計一個現場暴露任務。在咨詢時,來訪者先以想像的形式演練現場暴露,然後纔能在咨詢間歇自行嘗試現場暴露。來訪者在下次咨詢時對實施情況予以彙報,雙方以協作的態度回顧收獲並規劃如何設計下一次的暴露練習。有時,像父母或伴侶這樣的重要他人也會以教練指導的身份參與暴露練習。
在治療焦慮癥時,暴露療法既可以采用漸進法,逐步地暴露於引發更高焦慮水平的情境,也可以采用滿灌療法,即長時間不間斷地暴露於引發高度焦慮的刺激之下。有幾個研究已經發現滿灌療法可以取得與逐級暴露法同等的治療效果,盡管這還需要更多的對比研究來支持,但至少對於那些願意承擔高強度暴露的個體而言,事實確實如此(e.g.,C.Miller,2002)。滿灌療法通常用於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創傷畫面暴露和強迫癥的強迫意念暴露,有時也會以實景暴露的方式讓來訪者體驗驚恐障礙或廣場恐懼癥引發的恐懼情境。滿灌療法通常會引發高水平的生理喚醒和主觀不適,至少在暴露的最初階段是這樣的。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