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聚合過程強化技術馮連芳張纔亮王嘉駿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601-2320
【優惠價】
1001-1450
【作者】 馮連芳張纔亮王嘉駿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714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71492
商品編碼:1002854290046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8-01

頁數:366
代碼:198
作者:馮連芳張纔亮王嘉駿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聚合過程強化技術
作者:馮連芳//張纔亮//王嘉駿
代碼:198.0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8-01
ISBN:9787122371492
印次: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聚合過程強化技術》是《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分冊之一。本書總結了作者長期以來在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積累。針對聚合過程的相態、物繫、工藝等特點,論述了氣相聚合過程(第二章)、淤漿聚合過程(第三章)、高黏物繫聚合過程(第四章)、高黏物繫脫揮過程(第五章)、聚合物反應擠出過程(第六章、第七章)中聚合物復雜物繫的流動、混合與分散、傳熱和傳質特性,闡述了聚合反應裝置的優化設計、聚合過程的強化方法和典型工業應用。最後,從過程繫統工程角度,論述了基於聚合力學機理的聚合過程建模與流程強化、面向聚合物微觀質量的反演優化方法及其工業應用(第八章)。
《聚合過程強化技術》繫統論述了以聚合過程效能和產品質量為目標的聚合反應裝置、聚合過程的優化設計和過程強化方法,密切結合基礎研究與工業應用,反映了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發展動向。本書是多項成果的繫統總結,提供了大量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實例,可供化工、材料等領域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聚合過程強化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三節 聚合過程強化技術與裝備的發展
一、聚合過程的傳熱強化
二、聚合過程的分散強化
三、聚合過程的混合強化
四、聚合過程的傳質強化
五、聚合過程的繫統優化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氣相聚合過程強化技術
第一節 引言
一、烯烴聚合過程簡介
二、烯烴聚合的過程強化
第二節 超冷凝過程強化傳熱技術
一、冷凝態機理與技術
二、Univation超冷凝技術
三、BP超冷凝技術
第三節 攪拌流化床過程強化防粘技術
一、攪拌流化床流化特性
二、攪拌流化床混合特性
三、攪拌流化床的防粘強化
第四節 多區循環流化床強化產品性能技術
一、多區循環反應器概念
二、多區循環流化床結構與流體動力學
三、聚丙烯多區循環反應器強化
第五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淤漿聚合過程強化技術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攪拌槽內氣液固三相體繫的分散特性
一、實驗部分
二均氣含率
三、局部氣含率軸向分布
四、氣泡尺
五、不同槳組合氣液分散特性比較
六、固體顆粒對氣液分散特性的影響
第三節 攪拌槽內氣液固三相體繫的分散特性CFD模擬
一、模擬對像與方法
二、基本控制方程
三、氣液相間動量傳輸
四、氣泡尺模擬方法
五、宏觀流動場
六、局部氣泡尺
七、氣含率
八、氣液相界面積分布
九、固含率分布
第四節 基於多目標遺傳算法協同的氣液攪拌反應器優化
一、優化方法的建立
二、模擬策略
三、CFD模型驗證
四、葉片優化策略
五、Pareto解
六、解分析
七、槳組合的影響
八、解氣液分散果
第五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高黏物繫聚合過程強化技術
第一節 高黏物繫攪拌強化設備發展
一、新型立式攪拌釜
二、新型臥式攪拌釜
第二節 臥式雙軸捏合反應器混合強化研究
體動力學分析
二、混合過程
三、拉伸與混合效率
四、小結
第三節 應用示例——聚苯硫醚溶液聚合過程
一、聚合過程工藝特征分析
二、寬黏度域的攪拌強化
三、聚苯硫醚聚合過程強化方法
第四節 應用示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體聚合過程
一、聚合動力學模型
二、聚合過程強化方法
第五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高黏物繫脫揮過程強化技術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脫揮過程原理
一、傳質機理
二、化學反應
三、傳熱限制
第三節 降膜式脫揮器
一、設備概述
二、流動成膜與傳質特性
第四節 臥式雙軸圓盤反應器
一、設備概述
二、流動成膜特性
三、液膜厚度分布
四、傳質特性
第五節 臥式雙軸捏合反應器
一、設備概述
二、流動成膜特性
三、傳質特性
第六節 聚合物溶液直接脫揮試驗
一、脫揮試驗方法
二、直接脫揮過程形態演變
三、彈性體種類對脫揮產物形態的影響
四、作條件對揮發分含量的影響
第七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反應擠出強化均相聚合過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反應擠出原理與特點
一、反應擠出原理
二、反應擠出特點
第三節 反應擠出的流動、混合與反應
一、停留時間分布
二、擠出力學在線測量
第四節 反應擠出過程強化策略
一、螺杆類型
二件與組合
三、作條件
四、其他強化方式
第五節 應用實例
一、自由基聚合制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
二、陰離子開環聚合制備尼龍6
三、縮聚聚合制備聚酯
第六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反應擠出強化多相聚合過程
第一節 聚合物反應改性
一、聚烯烴極性改性
二、聚合物接枝共聚
第二節 聚合物多相體繫反應增容
一、反應增容機理
二、反應增容過程分析
三、反應增容強化方式
第三節 熱塑性動態硫化硅基橡膠的制備
一、反應擠出熱塑性動態硫化橡膠機理
二、熱塑性聚合物硅橡膠的反應增容
三、熱塑性聚合物硅橡膠的動態硫化
四、反應增容與動態硫化耦合過程強化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聚合過程繫統強化技術
第一節 引言
一、聚合物產品質量指標
二、繫統級強化技術的意義
第二節 面向產品微觀質量的流程模擬方法
一、物性計算方法
二、聚合反應機理
三、催化劑活性位解析方法
四、微觀質量指標計算方法
第三節 繫統級流程強化方法
一、新產品工藝條件設計
二、聚合過程流程重構強化
三、縮短牌號切換時間的強化方法
第四節 乙烯淤漿聚合過程新牌號工藝條件設計
一、繫統流程建模
二、新牌號工藝條件
三、小結
第五節 以擴能為目的聚丙烯流程重構
一、物性計算
二、丙烯共聚合反應機理及動力學常數確定
三、工藝流程重構
四、小結
第六節 變流程結構聚乙烯牌號切換過程強化
一、過程模型建立
二、切換過程分析
三、串聯作向並聯作切換過程強化
四、小結
第七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編輯推薦
聚合物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基礎原材料,國內的年產能與消費超過億噸。聚合過程強化的研究內括聚合反應過程中的流動與混合、傳熱和傳質,聚合反應器的設計與放大,聚合過程的建模與優化調控。 本書總結了作者長期以來在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積累。 繫統討論了以聚合過程效能和產品質量為目標的聚合反應裝置、聚合過程的優化設計和過程強化方法,密切結合基礎研究與工業應用,反映了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發展動向。 本書是多項成果的繫統總結,提供了大量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數據。

  前言

聚合物(塑料、纖維、橡膠、塗料、黏合劑等)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極其重要的基礎材料。在過去的30多年來,中國的聚合物產業取得了突飛的發展,國內的年產能和年消費量均超過了億噸,產能占的50%以上。回顧中國聚合物產業的發展,在裝置、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的路線圖中,聚合工程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了國內聚合反應工程學科的發展。1983年Joseph A.Bieerger和Donald H. Sebastian出版的《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 Engineering》是國際聚合反應工程學科的裡程碑專著。1991年國內陳甘棠教授出版《聚合反應工程》,同年潘祖仁教授創建的“化學工程聯合國家實驗室聚合反應工程分室”(由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批準)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聚合反應工程學科融入了國際軌道。
聚合反應過程是小分子單體發生聚合反應生成聚合物的過程,同時發生從氣體或液體到溶液、熔體或固體的相變,並且反應結束後需要把殘留單體和溶劑從聚合物中脫除。因此,聚合反應過程中的流動、混合、傳熱和傳質等都是困難的,且與聚合反應是耦合的。規模化聚合裝置的開發必須具備堅實的基礎研究、科學與繫統的理論指導,同時需要中試或工業試驗的糾錯。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極高的技術壁壘,導型聚合物公司的技術壟斷。中國雖是聚合物的產能大國,但不是制造強國,大宗聚合物原材料相對過剩、高端牌號依口、產品被封鎖。的《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1.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以乙烯、對二甲苯、乙二醇等為代表的大宗基礎原料和高技術含量的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國內自給率偏低,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烴塑料、特種橡膠、電子化學品等高端產品仍需大口。2.行業創新能力不足—核心工開發、關鍵工程問題解決能力不強。”因此,聚合過程強化技術的發展,對於國內聚合物產業的升級、質量優化、工藝再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上,聚合過程分為溶液聚合、本體聚合、懸浮聚合、乳液聚合。隨著聚合反應工程學科的發展,乳液聚合(以乳聚丁苯橡膠為代表)、懸浮聚合(以聚氯乙烯為代表)的工程與過程強化問題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認識,非均相的氣相聚合和淤漿聚合(以聚烯烴為代表)的技術發展迅速,溶液聚合和液相本體聚合仍然存在技術瓶頸,新興的反應擠出技術方興未艾,以繫統工程方法論對全流程聚合過程的強化是值得注意的新方向。據此,《聚合過程強化技術》一書由浙江大學馮連芳教授牽頭組織和統稿括以下八章內容:第一章 緒論(馮連芳);第二章 氣相聚合過程強化技術(王嘉駿);第三章 淤漿聚合過程強化技術(王嘉駿);第四章 高黏物繫聚合過程強化技術(馮連芳);第五章 高黏物繫脫揮過程強化技術(馮連芳、成文凱);第六章 反應擠出強化均相聚合過程(張纔亮);第七章 反應擠出強化多相聚合過程(張纔亮);第八章 聚合過程繫統強化技術(顧雪萍)。
第一章簡要介紹了聚合過程強化技術存在的問題、對策和發展方向。第二章以烯烴氣相聚合過程為背景論述了流化床、攪拌流化床、多區循環流化床等聚合反應器的流態化特性、工程設計原理與強化方法。第三章面向烯烴淤漿聚合過程論述了氣液固三相體繫的攪拌特性、計算流體力學模擬和聚合過程強化策略。第四章論述了均相高黏聚合過程的混合強化技術。第五章闡述了高黏物繫脫揮過程的工藝特征和傳質強化方法。第六章介紹了新興的反應擠出原理、流動與混合特征、應用於均相聚合過程的強化策略。第七章聚焦於反應擠出應用於聚合物界面接枝反應、聚合物多相體繫分散的強化方法。第八章從化工繫統工程角度論述了聚合反應過程的機理模型化與優化方法。
本書總結了作者及研究團隊長期以來在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積累。既有共性的基礎研究,論述了聚合物復雜物繫的流動、混合、傳熱和傳質特性,以及計算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又密切結合特定聚合反應工藝特性闡述聚合反應器的優化設計、聚合反應過程的強化方法,以及在聚合物工業應用示例;並且反映了聚合過程工程領域的發展動向。
本書的多項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低碳烯烴與合成橡膠綠色制造共性關鍵技術研究”(2012AA040305)、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項目)“高性能熱塑性彈性備及加工應用中的科學問題”(2011CB606001)、國家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高端定制化聚合物生產過程精細建模與質量優化”(2017YFE0106700)的資助。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給予了長期的科研支持,在此一並感謝。
感謝《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編寫委員會,組織指導了《聚合過程強化技術》分冊的撰寫,為國內聚合反應工程學科和聚合物工業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感謝參與撰寫的專家學者,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擠出時間整理資料、梳理總結、彙總成書。感謝研究團隊和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十幾年來的辛勤工作與研究積累。感謝浙江大學王凱教授對全行了審閱。衷心感謝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栗秀萍教授、祁貴生教授、焦緯洲教授、張巧玲教授、李小梅副教授、羅瑩博士,昆明理工大學梅毅教授、劉玉新副教授為本書撰寫提供的支持與幫助!
限於著者的學識和理解,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懇請有關專家和讀者不吝指正。

著者
2020年4月


  作者簡介

馮連芳,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專委會委員。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分別獲得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學博士學位、法國洛林國立高等理工學院(INPL)產品及過程工程博士學位。入選“跨世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纔工程”,入選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現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化學工程聯合國家實驗室(浙江大學)副主任,流程生產質量優化與控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副主任,全國化工設備設計技術中心站攪拌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一直從事聚合物制備過程工程和產品工程的研究開發,擅長聚合反應器的放大和優化、聚合反應過程模擬與優化、高性能聚合物規模化制備與反應擠出改性。承擔了國家“86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973”計劃課題、中國石化(十條龍)、中國石油項目等

十餘項括在Angewandte Chemie,Adv Mater,AIChE, Chem Eng Sci, Macromolecules, Polymer等刊物上300篇,出版專著2本,撰寫10本專著,授權發明專40項。

張纔亮,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獲得武漢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獲浙江大學碩士學位,2009年以中法聯合培養博士生分別獲得法國洛林國立高等理工學院和浙江大學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起在浙江大學化工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14~2015年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作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聚合反應工程、反應擠出、聚合物加工以及超臨界下聚合物制造與加工成型等研究,其相關研究結果文40餘篇,授權和申請發明專利10餘件。任“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期刊的執行主編和“Case Studies in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期刊的編委。

王嘉駿,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分別於1995年和2001年獲得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01年起在浙江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作博士後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反應器與化工過程強化和優化研究,研究內容涉及高黏復雜體繫過程強化和混合強化,外場作用下復雜多相體繫氣泡和顆粒行為,與復雜化學反應耦合的計算流體力學模擬。任全國化學工程設計技術中心站攪拌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本,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餘件。主持和作為骨干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科技支撐項目和國家研發專項等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步1項。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