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自卑與超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39432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3943257
商品編碼:10157693876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6-01-01
代碼:32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作  者:(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著;楊穎 譯 著作
/
定  價:32
/
出 版 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
頁  數:261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33943257
/
目錄
●Chapter 01 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三大任務
社會情感
兒童成長期的經歷
最初的記憶與夢境
學會合作的重要性
Chapter 02 靈與肉
心靈與身體的交互作用
感受的角色
心理特征與生理類型
Chapter 03 自卑感與優越感
自卑情結
優越目標
Chapter 04 早期記憶
人格之鑰
早期記憶與生活模式
解析早期記憶
Chapter 05 夢境
對夢的傳統解讀
弗洛伊德學派的觀點
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方式
常見的夢
案例分析
Chapter 06 家庭的影響
母親的角色
父親的角色
家庭的關注與忽視
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家庭順位
Chapter 07 學校的影響
變革中的教育
教師的角色
課堂裡的合作與競爭
評估兒童的發展
天性與培育
認識性格類型
教學觀察
顧問委員會的工作
Chapter 08 青春期
什麼是青春期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成年挑戰
青春期問題
青春期性欲
期待青春期
Chapter 9 犯罪及其預防
了解犯罪心理
犯罪類型
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的早期影響
犯罪問題的解決方案
Chapter 10 工作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務
早期訓練
確定兒童的興趣
影響職業選擇的幾種因素
尋找解決方案
Chapter 11 個體和社會
人類需要團結
社會興趣缺乏和建立關繫失敗
社會興趣和社會平等
Chapter 12 愛情和婚姻
愛情、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婚前準備
婚姻的承諾和責任
戀愛
構築美滿婚姻
婚姻和男女平等




內容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自卑與超越》是現代社會人類推薦閱讀個體心理學經典。
作者阿爾弗雷德,個體心理學的開創者,通過深入剖析與研究每個人生命中的一繫列自卑/不足情結,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從而化自卑為動力、不斷超越自己、追求優越、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自我的不滿足/自卑,是可被認知的,可被超越的――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最後超越自我,改善生活,在工作、事業上有所突破,完善個人與社會的關繫。從而促進親子教育、人格培養、婚姻與愛情、職業生涯、家庭建設、人際關繫、社會環境等諸多領域的長足發展,成為人們了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著;楊穎 譯 著作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的學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繫的心理學家。
阿德勒有《神經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精彩內容
     Chapter 01 生命的意義 每一個人都背負著三大約束而生它們構成了現實 人生所要面對的一切問題或疑問都因它們而生在回答之中 我們將找到自己對於人生意義的解讀 人類總是生活在“意義”之中。我們從來無法經歷抽像的事物,而需要從人類的角度來體驗。即便是最原初的體驗也受控於我們人類的觀點。“木頭”指的是“木頭與人類的關繫”,而“石頭”則意味著“作為人類生活要素之一的石頭”。任何試圖拋開“意義”來探討環境的人都必將是如此不幸:他將自己與他人隔離開來,他的行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其他任何人都將是無用的——一言以蔽之,這些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然而,並沒有任何人能真正逃離“意義”。我們隻能通過自身所歸因的意義來體驗現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經過解讀的某物。因此,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出以下結論:意義永遠是不完整的,解讀的工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