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周易今注今譯 王雲五主編 新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63-816
【優惠價】
352-510
【出版社】周易今注今譯 
【ISBN】97872211602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周易今注今譯
ISBN:9787221160263
商品編碼:72044192491

代碼:51

    
    
"


精彩頁:

"《易經》是中國文化 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地,認為它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近於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隻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後,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纔有了後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的,《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易經》與三易 通常我們提到《易經》,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這本書。因為中國文化,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以後,冠以《周易》一書,統稱“六經”。經是天地的大準則,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稱《周易》等書為六經,便是說明經過孔子所整理過的這六部書,它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天人之際”所有學問的大原理、大法則。 自秦、漢以後,研究易學的,對於《易經》一書命名的內涵問題,就有“三易”之說的異同出現了。  ,屬於秦、漢以後正統儒家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干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像。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第二,屬於秦、漢以後儒、道兩家學者通用的觀念,根據《周禮·大卜》篇對於“三易”的含義,是指上古以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學術思想,約分為三個繫統:(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像征“山之出雲,連綿不 ”。 黃帝時代的易學,是歸藏易。首先以“坤卦”開始,像征“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流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殷代的易學是歸藏。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 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氏世繫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別。黃帝的世繫又名“歸藏氏”。 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題存在其間。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經過文王的整理,纔構成《周易》體繫的易學。那麼關於這兩個分歧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據學者的觀點來看《易緯乾坤鑿度》和《周禮·大卜》篇這兩種文獻資料,應該都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歷來考據學家們,認為《易緯乾坤鑿度》等書,純出漢末或魏、晉人的偽作,假托是上古的傳承。這種觀念,並非 無理,也的確值得研究、考慮。 可是兩漢以後的學者,硬性舍棄《周禮·大卜》的觀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 有問題的《易緯乾坤鑿度》之說,認為“簡易、變易、不易”為天經地義的易學內涵,這便是後世以儒理說易的根據。那是不顧考據,隻取所謂“三易”原理的內義,用之說明易學的大要而已。 此外,關於“連山、歸藏、周易”的三易之說,在漢、魏以後道家的學術思想中,便又發生了兩種觀念。 (一)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繫統的易學,早已失傳。 (二)認為漢、魏以後的像、數易學,便是連山、歸藏的遺留,頗為合理。而且連山、歸藏易學的精義,確已成為秦、漢以後道家學術思想的主干。如十二闢卦之說,便是以歸藏的“坤”卦為主。卦氣起“中孚”之說,便是以“艮卦”的半像為用。 易名的定義 後世有人從《易經》內容所舉例的動物,如龍啊,馬啊,像啊,彖啊,鹿啊等著眼,並且采用《繫辭傳》所說,我們的老祖宗伏羲開始畫卦時有“遠取諸物”的說明,認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像形飛鳥的觀念。不過,此說並未引起重視。 到了近代,有人認為“易”便是蜥蜴的簡化。蜥蜴這種生物,它的本身顏色隨時隨地變化多端,當它依附在某種物體時,它的顏色,便會變成與某種物體的色相相同。《易經》是說明天地間事物的必然變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像征,猶如經書中的龍、像等一樣。但總不能叫它是“蜴經”,因此便取名為“易”。主張此說的,以日本的學者中 為強調。這等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說“堯”是香爐、“舜”為蠟燭臺、“禹”是爬蟲,同樣的都含有輕薄的惡意誣蔑,不值得有識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麼《易經》的“易”字,究竟是什麼意義呢?根據道家易學者的傳統,經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所標出,認為“日月之謂易”的定義, 為合理。“易”字,便是上日下月的像形。《易經》學術思想的內涵,也便是說明這個天地之間,日月繫統以內人生與事物變化的大法則。 並且從近世甲骨文的研究的確有像形上日下月的“易”字。因此 足以證明道家傳統和魏伯陽之說:“日月之謂易”的定義之準確性。目前《易經》的學術思想,在西方歐、美各國,逐漸大加流行,我們自己對 民族祖先文化準確的定名和解釋, 不能人雲亦雲,含糊混淆,自損文化道統的尊嚴。 《易經》的作者 “易 三聖”,這是秦、漢以後的作者,對於上古形成易學傳統者 的定說,也是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學者必須先了解的問題。 秦、漢以後,儒家學者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繹八卦的,當然是周文王。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 三聖”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兒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發揚擴充之,便著了“爻辭”,為什麼三聖之中卻不提到周公呢?據漢儒的解說,根據古代宗法的觀念,父子相從,因此三聖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關於這個問題,如此結案,是否公允而有理,還是很難認定。 開始畫卦的,當然是伏羲,這是毫無疑問的事。經過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發揚以後,硬要賴掉周公在文化學術上的功勞,恐怕孔子夢對周公時,於心難安。同時,又輕易地溜掉“ 三聖”的這個“ ”字,也不應該。古文“ ”字又有“曾經”的意思,所謂“易 三聖”者,是指易學經過三位聖人學者的整理,纔得以發揚光大。 由伏羲畫八卦開始,到了商、周之際,再經過文王、周公、孔子三聖的研究和著述,纔建立了《周易》學術思想的繫統。因此可知“易 三聖”一語,嚴格地說,應該是對《周易》一書而言。如果說對所有的易學繫統來說,硬拉下伏羲來湊合三聖,似乎有點牽強。連帶這個問題而來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復演繹為六十四卦的問題了。 伏羲畫卦,這是古今 的事實。由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卻有四種說法: (一)認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 (二)認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繹。 (三)認為由八卦重復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農氏。 (四)認為重復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張 說的,以王弼(輔嗣)等為 有力;主張第二說的是司馬遷等;主張第三說的是鄭玄等;主張第四說的是孫盛等。 要把這四種說法加以考據確定,實在不容易,而且幾乎是 不可能的事。至於認定重復卦像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從“文王演易”這個“演”字的觀念來推定的。其實,這個“演”字,不能硬說就是演繹六十四卦的含義,隻能說是對《周易》一書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書中對卦爻辭的演義而言。這是無可否認的,都是文王的傑作。至於伏羲畫出的卦像,它的原來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為什麼《連山易》的排列以“艮卦”為首,為什麼《歸藏易》的排列以“坤卦”為首等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輔嗣的主張,認為重復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創作,這是 為有理的。

內容提要:

"本叢書由出版大家王雲五先生主編,嚴選國學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學風嚴謹、學術縝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懷瑾、毛子水、楊亮功等)進行注、譯、釋,博采歷代注本,旁搜學界新知,是國學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餘次,深得學界贊譽。 在《周易今注今譯》中,國學大師南懷瑾、徐芹庭賦予《易經》新的注釋和翻譯,其中有融會漢儒、宋儒及王弼、孔穎達等歷代注易名家的解說處,也有獨排眾議而用自己的新解說處,既會通先儒的長處,又能發揮兩位大師研究的心得。

目錄:

上經001 乾001坤029 屯042蒙052 需059訟064 師070比076 小畜082履089 泰096否103 同人107大有112 謙117豫124 隨130蠱136 臨143觀148 噬嗑154賁160 剝166復172 無妄178大畜184 頤190大過196 坎201離208 下經214 咸214恆221 遁227大壯233 晉239明夷245 家人250睽256 蹇263解268 損274益280 夬286姤293 萃299升305 困310井316 革322鼎328 震334艮340 漸345歸妹350 豐355旅361 巽366兌371 渙376節381 中孚386小過392 既濟398未濟403 繫辭上傳409  章409第二章411 第三章412第四章413 第五章414第六章415 第七章416第八章416 第九章420第十章422 第十一章424第十二章428 繫辭下傳431  章431第二章434 第三章440第四章441 第五章441第六章449 第七章450第八章452 第九章454第十章456 第十一章457 說卦傳461  章461第二章462 第三章462第四章463 第五章464第六章466 第七章466第八章467 第九章467第十章468 第十一章468 序卦傳474 雜卦傳479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