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美國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 [The Cambi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馬丁劉守蘭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071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07148
版次:1

商品編碼:10030016
品牌:外教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8
字數:196000

正文語種:英語,中文
作者:馬丁,劉守蘭


    
    
"

編輯推薦

《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美國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揭開了隱居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神秘面紗,探索了狄金森個人在愛、信仰、友誼與社會層面的掙扎如何塑造了她的詩歌。書中還梳理了狄金森詩歌的出版史和後人評價,提供進一步了解詩人的閱讀指南。艾米莉·狄金森不僅是美國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一位極具獨立性的知識分子,一位纔華橫溢的創作者,她的詩歌創作遙遙領先於她的時代。《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美國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卷中的一本!

內容簡介

《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美國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是《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中的一本,狄金森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傳奇。自其作品在19世紀末首次出版以來,一百多年來一直以經久不衰的魅力吸引著各國讀者和評家。《艾米莉·狄金森》是國際著名狄金森研究專家、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美國文學繫主任溫迪·馬丁教授繼《艾米莉·狄金森》(劍橋文學指南)之後推出的一部面向初涉狄金森作品讀者的入門書籍。
《艾米莉·狄金森》內涵豐富,觀點新穎,語言簡潔,條理明晰。馬丁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貫通古今的大家氣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力圖揭開長期以來罩在詩人身上的神秘面紗,使這位一向以隱士著稱的19世紀美國詩人以一種立體、鮮活、可信的常人形像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豁然開朗。全書分四章,分別介紹了詩人生平、社會背景、代表作品和後人評論。《艾米莉·狄金森》融合了當前國外學者有關狄金森評論的許多重要觀點,代表了國際學界目前狄金森研究的主導方向。

作者簡介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著名女詩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當時還是個小鎮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學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約克女子學院就讀不足一年。從25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家務勞動之餘埋頭寫詩;到1886年5月15日,由於腎髒疾患而在昏迷中離去時,已給人間留下了自成一格、獨放異彩、數量可觀的詩篇。
在她生前,她的詩隻有10首公開發表過;其餘的都是她死後30年內由親友整理、結集,陸續出版的。
她的詩公開發表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評價。除了20世紀30年代由於評論界派別之見而一度有過分歧之外,經過半個世紀反復品評、深入研究,狄金森作為對美國文學作出了重大獨創性貢獻的大詩人的地位已經確立。有人斷言前7世紀莎弗以來西方最傑出的女詩人,有人就駕馭英語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幾乎在任何一部美國詩文選集中,狄金森的詩都占有顯著的地位;她的詩擁有眾多的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惠特曼的詩一樣,已被公認為標志著美國詩的裡程碑。
狄金森對詩歌的傳統規範表現了不馴的叛逆姿態。狄金森傾向於微觀、內省,藝術氣質近乎“婉約”。
她寫愛的萌動,愛的燃燒,愛的喪失,有甜而不膩的喜悅,熾烈而蘊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綿綿難絕的長恨。愛,是她詩歌題材的重心,寫來清新別致。
她寫自然如家園。常有細致入微、準確生動的描繪。有些平凡的景像,在她筆下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置疑,確實存在,而又不曾為常人意識到的美。
她愛生活和生命,試圖多側面、多層次地探索、解釋和表達生的意義。
她寫死亡,不同凡響,尤其和流行的感傷濫調大異其趣。她的死亡詩,很有點一死生、齊彭殤的味道,卻又不完全是,因為她雖不畏死,卻更眷戀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樣強,她寫哲理精闢深邃,警句連篇,耐人尋味。在一般情況下,她的理念總是帶有可感知的特征,總是以有尺寸、有音響、有色彩、有質感的形體出現;但是她也不避抽像。
狄金森可以說是靈魂風景畫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題材。她在相對意義上的內向,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她那基本上作為家庭婦女狹窄的生活圈子強加給她的無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語言,一洗鉛華,不事雕飾,質樸清新,有一種“粗糙美”,有時又如小兒學語那樣有一種幼稚的特色。在韻律方面,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節、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相間,偶數行押腳韻的贊美詩體。但是這種簡單的形式,她運用起來千變萬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強湊韻,押韻也多押近似的“半韻”或“鄰韻”,有時干脆無韻,實際上已經發展成一種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體。
1.生平
狄金森,艾米莉·伊麗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son,1830-1886),美國女詩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小城阿默斯特,年少時熱愛大自然,樂於出外遊玩,與人交往舉止優雅,一度是小城社交界之花。二十三歲時,她第一次隨父親遠遊到華盛頓,在費城邂逅華茲華斯,並深深愛上了他,但華茲華斯已有妻室,這份感情注定是無望的。歸來後,狄金森閉門謝客,終生未嫁。鄰居偶爾瞥見她身穿的一襲白袍,稱之為“白衣女尼”。
艾米莉在三個小孩之中排行第二,家庭是馬薩諸塞州安賀斯特(Amherst,Massachusetts)的一個富有家庭。她的祖父是山謬爾·富勒·狄金森(Samuel Fowler Dickinson),他是安賀斯特大學的主要發起人之一;父親愛德華(Edward),與她的哥哥威廉·奧斯丁·狄金森(William Austin Dickinson)都是相當富有的律師,傳承了家庭裡開放的傳統。艾米莉曾在安賀斯特學院及聖約克山女子學院(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接受教育,可是她在聖約克隻待了兩個學期,之後她就回家,終其一生未再離開,她甚至不肯離家做短暫的旅行。在一八六四及一八六五年間,她曾在波士頓住了幾個月,以便讓醫生治療她奇怪的眼疾,而她回來以後就再也不曾離開。從一八六○年到一八七○年的十年間,她變得更加孤僻,最後甚至不肯接見大多數訪客,也不到隔壁哥哥家去拜訪。到了某個時期,或許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她開始隻穿白色的衣服。
狄金森生前默默無聞,隻有8首作品公開發表,其餘詩作都是在她死後30年內由親友們整理出版的。自20世紀50年代起,狄金森名聲漸起,有人斷言,前7世紀古希臘薩福以來西方最傑出的女詩人。
由於狄金森深居簡出,人們對她的了解少而又少,很久以來,狄金森就被認為是美國的隱士女詩人,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一位作家。

目錄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1 Life
The Dickinson family
A portrait of the poet as a young girl
Early ambitions, difficult changes
Preceptors
"Sister Sue"
A "Woman - white - to be"
Chapter 2 Context
Religious culture: Puritanism, the Great Awakenings, and revival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Political culture: expansion and the antebellum period
Social movements: Abolition and womens rights
Philosophical reactions: Transcendentalism
The Civil War
Chapter 3 Works
Sweeping with many-colored brooms: the influence of the domestic
Blasphemous devotion: biblical allusion in the poems and letters
"Easy, quite, to love": friendship and love in Dickinsons life and works
"The Heaven - below": nature poems
"A Riddle, at the last": death and immortality
Chapter 4 Reception
"The Auction Of the Mind": publication history
Editing the poems and letters
Early reception
New Criticism
Dickinsons legacy today
Notes
Guide to further reading
Index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In addition to the religiou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events occurring duringDickinsons lifetime, philosophical movements shaped her writing as well.Perhap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vements connected to Dickinson wasTranscendentalism. This movement praised humankinds ability to transcendthe mortal world through reflection, intuition, and an openness to nature. Themovement included many writers, most notably Ralph Waldo Emerson, HenryDavid Thoreau, and Walt Whitman. They praised individualism, self-reliance,and racial and sexual equality. One of their most heretical beliefs was thatan individual could attain sublime moments of grace by studying nature andbecoming the mortal embodiment of God. The Transcendentalists believedthat individuals could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God without having togo through middlemen such as ministers or religious teachers.
Transcendentalism began as a religious movement within the UnitarianChurch. Unlike the Puritans, who believed in original sin, a hostile world,and a predestined universe, the Unitarians believed that the world was basi-cally good and that people could attain salvation through good works. ManyTranscendentalists were practicing or former Unitarian ministers, includingEmerson and Theodore Parker.
As the movement grew, it responded to the major national preoccupationsof expansionism, industrialization, Abolition, womens rights, and the CivilWar. Like Dickinson, the Transcendentalists believed that the countrys newfocus on profit was replacing personal craftsmanship and alienating peoplefrom their communities and natural surroundings. Transcendentalists soughtto restore the vital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e, people, and God. Although not considered a Transcendentalist, Emily Dickinson was closelyaligned with the movement. She owned, read, and quoted books by Emerson,who stayed with Austin and Sue Dickinson at The Evergreens in 1857 and againin 1865.7 Although it is not known if Dickinson saw Emerson during this time,she would have heard about his visit. Emerson claimed that the individuals likeness to God lies in internal pow-ers rather than knowledge of church doctrine or adherence to clerical rituals.Replacing the logic and reason of doctrine with intuition, insight, and senti-ment, Emerson emphasized the visceral 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spiritu-ality over the strictly intellectual approach of the church.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我們有幸將“劍橋文學名家研習繫列”(美國卷)叢書推薦給我國有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國文學愛好者。這一套著名大學出版社的英文原版文學叢書,以普及、介紹和導讀為宗旨,集權威性和可讀性於一體,原汁原味但又淺近易懂,特色鮮明,十分難得。叢書是開放式的,我們首先推出第一繫列共七冊,包括詩人惠特曼、狄金森、龐德,作家霍桑、麥爾維爾、馬克·吐溫和菲茨傑拉德。這些美國作家和詩人都是我國知識界和文化青年熟知的名字:至少是應該知道的名字。
null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