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劉啟泉“一降、二調、三結合”治胃病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王志坤劉啟泉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132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13229
版次:1

商品編碼:12723626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19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王志坤,劉啟泉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劉啟泉“一降、二調、三結合”治胃病》繫統論述了脾胃繫病癥的歷代沿革、常見胃病的辨證分型與治療、“一降、二調、三結合”治胃病,並整理了劉啟泉教授豐富的臨床驗案。
《劉啟泉“一降、二調、三結合”治胃病》立意明確,內容翔實,主要適用於廣大中醫師尤其是脾胃病科醫師提供臨證思路及選方用藥啟發,同時也為中醫院校在校學生、教師提供幫助和參考。

作者簡介

王志坤,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師承全國名中醫劉啟泉,並為其工作室負責人,重點研究脾胃升降理論,主張宏觀辨病與微觀辨證相結合,重視中醫傳統的腹診,主要研究方向為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以及胃食管反流病。主持和參加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十二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河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6項。

劉啟泉,生於1956年,河北省河間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全國名中醫,河北省名中醫。首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全國第五批、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研修項目學員指導老師,河北省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脾胃為後天之本
一、脾的生理及病理
二、胃的生理及病理
三、脾胃的關繫
第二節 歷代醫家重脾胃
一、秦漢時期
二、晉隋唐時期
三時期
四、明清時期
第三節 名醫重脾胃
一、施今墨
二、鄧鐵濤
三、李玉奇
四、董建華
五、路志正

第二章 常見胃病的辨證分型與治療
第一節 胃脕痛
一、寒邪客胃
二、飲食傷胃
三、肝氣犯胃
四、濕熱中阻
五、瘀血停胃
六、胃陰虧耗
七、脾胃虛寒
第二節 痞滿
一、飲食內停
二、痰濕中阻
三、濕熱蘊結
四、肝胃不和
五、脾胃虛弱
六、胃陰不足
第三節 燒心
一、肝胃郁熱
二、胃陰不足
三、肝氣郁結
四、濕濁阻胃
五、胃絡瘀滯
第四節 反酸
一、肝胃郁熱
二、氣郁痰阻
三、脾胃濕熱
四、瘀血阻絡
五、胃陰不足
六、脾胃虛寒
第五節 暖氣
一、食滯停胃
二、氣機郁滯
三、火郁脾土
四、濕濁中阻
五、脾胃虛寒
第六節 嘈雜
一、脾胃積熱
二、肝胃不和
……

第三章 一降、二調、三結合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劉啟泉“一降、二調、三結合”治胃病》:
2.潤降法歷史沿革
脾胃學說源於我國古代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倡於東漢時期張仲景,時期李東垣,至清代,葉桂分治脾胃,創立胃陰理論,繼承並發展了脾胃學說,使其日臻完善。
胃陰理論是脾胃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潤法主要來源於胃陰理論。《素問·至真要大論》有“燥者濡之”的治則,是為後世辨治胃陰提供了理論依據。
東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將脾胃分屬太陰、陽明二經,脾屬太陰,胃屬陽明。兩者在生理上有髒腑陰陽之別,在病理上亦有寒熱虛實之異。太陰病提綱證為脾氣虛寒證,治宜溫陽健脾,方用四逆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之類;而陽明為病,多是邪氣入裡化熱,主方多為白虎湯、承氣湯之類,滲透著“護胃氣而存陰液”的精神。
時期補土派大家李杲據“萬物負陰而抱陽”,將脾胃再分陰陽,雖說是脾胃合治,但他詳於治脾而略於治胃。其著作《脾胃論》強調氣的重要作用,脾升胃降,必以脾氣升發為主,脾胃合論,重在於脾,創補中益氣、調中益氣、升陽益胃等著名方劑,著重於用甘溫益氣之品,調補內傷雜病過程中之脾胃虛弱,而非針對脾胃本髒腑之病,以至於後世有用治脾之藥治胃病之弊。
明代名醫繆希雍調護脾胃,在著作《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中首倡脾陰之說,其遣方用藥不盲用甘溫,亦反對濫用苦寒,認為人參、茯苓、山藥、扁豆、蓮肉、薏苡仁、芡實等為“補脾胃上藥”,並創制資生丸、肥兒丸,開甘潤清靈之路,對後世脾胃病的治療影響深遠。
至清代,葉天士經長期臨床實踐,博采諸家學說,其對前人經驗推崇而不盲從,在繼承基礎上大膽創新。指出東垣甘溫補益脾胃之法,重脾陽的升發,而輕胃陰的滋養;喜升陽溫燥,而惡甘寒益胃之劑。並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悟提出“脾喜剛燥,胃喜柔潤”。其在《臨證指南醫案》中雲:“蓋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髒宜藏,腑宜通……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明確指出脾胃生理病理之不同。治脾可宗東垣甘溫升發,治胃則宜甘潤通降。強調脾胃分論,重視滋養胃陰,從理論到臨證,使胃陰理論不斷充實,最終形成體繫。
3.潤降法發展
當下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多數人所思不遂,憂思煩悶,致肝氣郁而化火,或心火亢盛,火熱犯胃,灼傷脾陰胃陰;又或者飲食不節,偏嗜煙酒,過食辛辣、煎炸、炙烤食品,熱邪積於胃中,胃失濡潤,耗傷陰津,都可使脾陰胃陰耗損,治法上既應滋潤胃陰,又應通降胃腑,故潤降法亦是治療現代脾胃病的常用治法。
國醫大師路志正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脾胃提出“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十八字訣。其中“顧潤燥”之法,指出脾陰乃脾髒之陰津,能夠充養脾氣,溫潤脾陽,是運化水濕及水谷精微的必需物質。胃陰是胃中固有的陰液,是腐熟水谷的物質基礎,也是胃陽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或動力源泉。提出顧潤燥即在強調脾胃溫補升發基礎上,不忘甘淡濡潤,以順脾胃生理之性,亦是對潤降法治療脾胃病的良好詮釋。
瀋舒文教授辨治胃病承襲葉天士胃陰理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以潤為降和胃氣的新見解。脾為太陰濕土,其主運化,秉性剛燥,以升為健;胃為陽明燥土,其主受納,性喜柔潤,以潤為降。臨床中應注重脾與胃燥濕相濟,治當滋通並用,滋陰釋津,方可和降胃氣,轉滯為通,正如《醫學求是》所謂“胃以陽土而降於陰”,在治療食管癌、賁門失遲緩證、胃食管反流病、萎縮性胃炎等方面效果顯著。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與胃同居中焦,二者之間存在升降、納運、潤燥三方面相反相輔的關繫,其中,升降關繫是脾胃的核心關繫。劉啟泉教授根據40餘年的醫療、教學、科研經驗,在脾升胃降的基礎上,依據脾胃分治,創立“一降、二調、三結合”治療脾胃病,提倡“通調五髒安脾胃”及“調脾胃安五髒”,主張“病證結合,病下辨證”,重視中醫腹診,結合平脈辨證及現代診療手段,指導脾胃病的診斷、治療並判斷其轉歸。
自從2005年9月《中醫雜志》刊發“一降二調三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至今已經十幾年了。我們以“一降二調三結合”為核心,圍繞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很多脾胃繫疾病展開研究,不斷有新的進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素問·太陰陽明論》載“陽道實,陰道虛”,《傷寒論》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葉氏《臨證指南醫案》言:“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降”是胃腑生理特點的集中體現,降則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則傳化無由,壅滯為病。在繼承前賢的基礎上,劉啟泉教授提出“一降”,有廣義之降和狹義之降,強調運脾以降;“二調”,一方面指通調五髒,另一方面指調和氣血;“三結合”,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整體治療與階段治療相結合、治與養相結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