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辨癥玉函 附脈訣闡微(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市場價】
166-240
【優惠價】
104-150
【作者】 陳士鐸柳長華吳少禎柳長華柳璇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081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08195
版次:2

商品編碼:12666402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1
字數: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士鐸,柳長華,吳少禎,柳長華,柳璇


    
    
"

內容簡介

《辨癥玉函 附脈訣闡微(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分為《辨癥玉函》和《脈訣闡微》兩部分。
《辨癥玉函》四卷,清·陳士鐸著。此書以辨癥為主旨,有陰癥陽癥辨、虛癥實癥辨、上癥下癥辨和真癥假癥辨等,共辨中風、瘧疾、癲狂等75癥,較《辨證錄》更為簡要,故稱《辨癥玉函》。每證之下,先辨病因病機,再辨證型特點,並特別點明辨證的關鍵,每證列方劑數則。辨證是中醫臨證從理論到治療的關鍵環節,《辨癥玉函》乃是羽翼《辨證錄》、《石室秘錄》等陳氏其他著作的一部重點討論辨證的著作。
《脈訣闡微》卷前有陳士鐸於文筆峰小瑯琊所作序言一篇,題為“鬼真君脈訣序”,稱此書為黃帝之臣鬼真君所傳。卷首題“洞垣全書脈訣闡微,山陰陳士鐸敬之甫別號遠公述,鬼臾區真君傳”。各篇先以鬼真君所言開篇,以“陳士鐸日”闡釋脈像、脈理。第一篇主要講述切脈的方法以及脈像和病機;第二篇論相兼脈的意義;第三篇闡述寸、關、尺三部脈像的病因病機;第四篇講述如何以脈像分生死;第五篇論婦人小兒脈、男女脈像的區別,以及辨婦人、小兒脈的特殊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辨癥玉函》
卷之一
陰癥陽癥辨
傷風傷寒
中風
吐癥
瀉癥
瘧疾
痢疾
癲狂
咳嗽
大小便閉
心痛
腹痛
頭痛
目痛
雙蛾
癰瘡
脫癥
汗癥
痰癥
腫脹
暑癥
喘癥
中邪
吐血
夢遺
吞酸
腰痛
霍亂
生產
小產
產後
子嗣

卷之二
虛癥實癥辨
咳嗽
喘癥
雙蛾
目痛
吐癥
瀉癥
頭痛
臂痛
足痛
齒痛
心痛
脅痛
腹痛
吐血
發狂
耳聾
瘡癰
大小便閉
大渴
大汗

卷之三
上癥下癥辨
怔忡
痿癥
氣病
痰癥
癆病
心驚
中滿
關格

卷之四
真癥假癥辨
癰疽
火癥
厥癥
吐血衄血
發狂
大吐
大瀉
大渴
狐疝
熱入血室
痢疾
痰癥
大滿
瘧疾
傷寒

《脈訣闡微》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婦人小兒脈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從有文獻可考的夏、商、周三代,就進入了文明的時代。中國人認為自己是炎黃的子孫,若以此推算,中國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崇尚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信仰,中醫學就是在這種信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傳統醫學。
中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帝、黃帝時期,根據考古、文獻記載和傳說,炎帝神農氏發明了用藥物治病,黃帝軒轅氏創造髒腑經脈知識,炎帝和黃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醫的締造者。
大前1600年,商代的伊尹發明了用“湯液”治病,即根據不同的證候把藥物組合在一起治療疾病,後世稱這種“湯液”為“方劑”,這種治病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由此可見,中華民族早在3700多年前就發明了把各種藥物組合為“方劑”治療疾病,實在令人驚嘆!商代的彭祖用養生的方法防治疾病,中國人重視養生的傳統至今深入民心。根據西漢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越人扁鵲善於診脈和針灸,西漢倉公淳於意善於辨證施治。這些世代傳承積累的醫藥知識,到了西漢時期已蔚為大觀。漢文帝下詔命劉向等一批學者整理全國的圖書,整理後的圖書分為六大類,即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方技即醫學。劉向等校書,前後歷時27年,是對中國歷史文獻最為壯觀的結集、整理、研究,真正起到了上對古人、下對子孫後代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之學者,欲考中國學術的源流,可以此為綱鋻。
這些記載各種醫學知識的醫籍,傳之後世,被遵為經典。醫經中的《黃帝內經》,記述了生命、疾病、診療、藥物、針灸、養生的原理,是中醫學理論體繫形成的標志。這部著作流傳了2000多年,到現在,仍被視為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且7世紀,就傳播到了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近代以來,更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許多國家廣泛傳播。
經方醫籍中記載了大量以方治病和藥物的知識,其中有《湯液經法》一書,相傳是伊尹所作。東漢時期,人們把用藥的知識編纂為一部著作,稱《神農本草經》,其中記載了365種藥物的藥性、產地、采收、加工和主治等,是現代中藥學的起源。中國歷代政府重視對藥物進行整理規範,著名的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證類本草》,到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歷經30餘年研究,編撰了《本草綱目》一書,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對醫經、經方進行總結,創造了“六經辨證”的理論方法,編撰了《傷寒雜病論》,成為中醫臨床學的奠基人,至今仍是指導中醫臨床的重要文獻。這部著作700年左右就傳到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一直受到重視。
西晉時期,皇甫謐將《素問》《針經》和《黃帝明堂經》進行整理,編纂了《針灸甲乙經》,繫統地記錄了針灸的理論與實踐,成為學習針灸的經典必讀之書,一直傳承到現在。這部著作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