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新視角下的經濟結構問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候冠平蘆江濤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0798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079840
版次:1

商品編碼:11381180
品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8
字數:21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候冠平,蘆江濤

    
    
"

內容簡介

《新視角下的經濟結構問題》共七章,第一章對我國城結構”做了初步的探討;第二章介紹了英國的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第三章主要說明知識化必須貫穿解決“三農”問題的全過程;第四章是經濟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第五章主要說明怎樣用知識化推動城結化,解決“三農”問題;第六章根據海南的實際情況,對經濟結構問題進行了探索;第七章為結論部分,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簡單展望。

作者簡介

侯冠平,男,湖南桂陽人,經濟學碩士,瓊州學院講師。畢業於湘潭大學商學院,獲碩士學位。2010年主持海南省統計科學計劃課題:海南國際旅遊島規模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HNTJ10—26),2008年參與海南省教育廳課題:海南中部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路徑研究(HJSK2008—82)。曾在《海派經濟學》《領導科學》《中國旅遊報》《商業研究》《商業時代》等重要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其中一篇被《經濟研究》資料摘錄,一篇被《人民日報》理論與實踐收錄,另外一篇論文已經被《地域研究與開發》錄稿。

蘆江濤,生於1980年11月,河南安陽人,畢業於西南大學,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現工作於海南瓊州學院,2010年獲得講師職稱。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1.問題提出的原因
2.問題提出的主要理論依據
3.對中結構”理論一些觀點的述評
4.研究思路和方法
5.本書的結構
6.本書的不足之處
第一章 我國城結構”初探
1.城結構”的主要表現
2.城結構”的形成過程和原因
3.城結構”對我國的影響
4.消除城結構”的意義
第二章 工業化帶動農業化道路與我國實際
1.英國的發展道路——從圈地運動、工業革命到農業現代化
2.劉易斯結構”模型的實質
3.用工業化帶動農業化道路不符合我國國情
第三章 知識化必須貫穿解決“三農”問題的全過程
1.用知識化推結化的必然性
2.用知識化推結構”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3.城鄉人口素結構”模型
第四章 經濟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
1.經濟增長、教育發展、城鎮化與城鄉收入差距
——基於VAR模型的動態分析
2.產業發展、財政支出與城鄉收入差距
——基於VAR模型的動態分析
3.基於VAR模型的產業發展、物價上漲與城鄉收入差距
4.基於VAR模型的第三產業發展 人口增長與城鄉收入差距
第五章 用知識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
1.要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消除城鄉人口素結構”
2.用知識化帶動城鎮化,加速知識型小城鎮建設
3.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4.推進知識化進程,變人口壓力為人口優勢
5.提高農村干部素質
6.統籌城鄉發展,提高縣域經濟的科技含量
7.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8.要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實現教育創新
9.政府有效扶持與農民積極自救相結合
第六章 經濟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
1.海南經濟、旅遊業、教育與城鄉收入差距
——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
2.海南經濟、旅遊業、財政支出與城鄉收入差距
3.經濟增長經濟差距與粵瓊經濟合作
——基於粵瓊經濟發展的聯立方程模型
4.發展休閑農業,解決經濟結構問題
5.構建海南農村物流體繫,化
6.讓藍色海洋體驗式旅遊為海南經濟再添生機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3)農民享受教育程度低
據2000年的調查,農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總人口的39.1%,低於城市人口近30個百分點。小學程度占到42.8%,高於城市約20個百分點,15歲以上文盲率高達8.3%,高於城市約5個百分點。每百名農業勞動者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上的為59.8%,小學程度為32.2%,文盲為8.1%。農村人口15歲以上的文盲率實際上要高於這個數字。我生活在農村,就我所知,我的父母早都已經被“掃盲”了,可到現在,我母親連阿拉伯數字都不認識,電話都不會打。農村掃盲存在很大的水分,據了解:掃盲對像大多數是當地的高中生和初中生。有些地方政府領導為了政績,欺上瞞下,讓當地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來冒充掃盲對像,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
4)農民社會保障的程度低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該時期的農村社會保障以集體經濟為依托,主要包括五保供養制度和合作醫療制度。改革開放後,農村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經濟瓦解,原有的農村社會保障已不復存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恢復重建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並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2003年起,各地開始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之後逐漸在全國推開。這一時期,五保供養制度的發展已經得以完善。2007年,我國建立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1992年開始試點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卻陷入困境。2009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我國開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大幅上升。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相比城鎮建立時間晚,發展基礎弱,保障項目不全,與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相比,在保障內容、覆蓋面和待遇水平方面均有較大差距。
據2000年的調查,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覆蓋率僅為3%,城市卻高達66%,在保障費用上的差距還要大。廣大農民長期生活在無安全感,充滿後顧之憂的生活狀態之中。雖然近些年有些改善,但還是存在很大問題。如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渠道少,保障水平偏低,農村養老基金的運營和管理有待完善,農民參保意識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經濟結構問題是我國日益凸顯的重要問經濟結構問題在我國主要表現為“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其核心是收入差距問題。城市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從邏輯上來說,城鄉收入差距自從城市產生開始就已經存在。因為城市的產生是有一定條件的,這些條件可以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優越、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等。便利的交通或者說交通樞紐,容易使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商品交易,聚集在這些地方的人往往容易富裕起來;肥沃的土地使得人們產出較多,就會產生交換的需求,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中有一部分慢慢脫離農業生產而變成商人。這些條件也可以是政治軍事目的地,如軍事要塞也常常容易發展成為城市,國家常常會在這些要塞投入大量的資財,也會使得這裡的居民容易富裕起來。就經濟結構問題而言,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我國城結構”的形成又具有自身的特點: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91次會議通過的戶籍制度人為地將我國城鄉分離成“互不往來”的兩個社會;對農業農民過多地索取,使得農民不堪重負。經營農業效益比較低,影響農民收入和農民的生產積極經濟結構問題能否較好地解決,關繫到我國能否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關繫到我國能否長治久安,關繫到整個社會福祉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為此,我們對經濟結構問題做了一繫列有益的探索。
本書在構思與寫作過程中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全面的觀點和普遍聯繫的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認為隻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纔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在構思與寫作過程中,本書還運用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繫的關繫、勞動價值論、決定生產力的要素地位和決定的轉換等基本理論和原理〔生產力是由五個要素決定的,即“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與社會的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自然條件”(見《資本論》第1卷第53頁),在不同時期,決定生產力的這五個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另外,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還運用了西方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如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
此外,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法、調查法、觀察法、規範分析和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繫統科學方法等,涉及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旅遊學、旅遊經濟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多門科學。
引言部分主要介紹問題提出的原因、時代背景和主要理論依據,介紹了我國經結構”的狀況以及國內外對該問題的研究狀況,並對這些觀點做了簡單的述評。
正文部分共七章,第一章對我國城結構”做了初步的探討,介紹了城結構”在我國的主要表現、形成過程和原因,城結構”對我國的影響,消除城結構”的意義。第二章介紹了英國的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用“工業化”帶動“農業化”的道路不符合我國國情,說明我國必須走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第三章主要說明知識化必須貫穿解決“三農”問題的全過程,認為在我國,決定生產力的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相互轉換的原理,客觀上要求要用知識化推進城結構”一體化,用知識化推結化具有必然性,提出了城鄉素結構”模型,並對模型進行了簡單分析,說明素結構”問題是制約城結構”一體化的主要因素。第四章是經濟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主要運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研究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繫,從中找出規律,並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供合理化建議。該章中的每個小節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參考文獻也是相對獨立地列出。第五章主要說明怎樣用知識化推動城結化解決“三農”問題,認為消除城鄉人口素結構”是消除經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用知識化帶動城鎮化、加速知識型小城鎮建設,要用知識化推進農業產業化,要推進知識化進程、變人口壓力為人口優勢,要提高農村干部素質、培養村級優秀骨干,要統籌城鄉發展、提高縣域經濟的科技含量,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多種形式聯合企業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還必須實現教育創新,並把政府的有效扶持與農民的積極自救相結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