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官方正版 竇娥冤:關漢卿選集 康保成 李樹玲 選注 《閱讀》 閱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121-176
【優惠價】
76-11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25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2576
商品編碼:10035124965410

代碼:22

    
    
"

康保成,中山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戲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戲曲史。近年來側重從戲劇與民俗、宗教的關繫方面入手,探討古代戲劇形態的演變。著有《中國近代戲劇形式論》《蘇州劇派研究》《儺戲藝術源流》《中國古代戲劇形態與佛教》等;古籍整戲曲》《四大名劇校點》等。??

★ 關漢卿 有代表性的雜劇和散曲選

★ 《竇娥冤》(節選)被收入教材

★ 語文學校 課外閱讀圖書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釋詳盡

關漢卿是我國 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之一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 的就是《竇娥冤》,描寫了一個普通婦女所遭受的冤獄:年輕的寡婦竇娥無辜地被官府判斬。王國維稱《竇娥冤》“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本書共包括從關漢卿存世作品中選出的八個雜劇和若干首散曲。選取的標準主要有二:一是可確定是關作;二是藝術上有特色,影響較大。注釋力求簡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詞語,為方便讀者,不避重注。


目次

導讀

前言

雜劇

感天動地竇娥冤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望江亭中秋切鲙

閨怨佳人拜月亭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散曲

小令

仙呂·一半兒題情(四首)

雙調·沉醉東風(五首)

南呂·四塊玉(五首)

雙調·大德歌(四首)

套數

黃鐘·侍香金童

仙呂·翠裙腰閨怨

南呂·一枝花贈珠簾秀

南呂·一枝花杭州景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雙調·新水令(二十換頭)

知識鏈接

前言

關漢卿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毫無爭議的第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 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出大約六十個劇本和一批散曲,其中流傳下來的劇本約十八個,散曲約七十首。他滿懷對舊世界的無比憤懣,對下層群眾的無限深情,對包括自身在內的文人命運的自悲自憫,揮動那如椽巨筆,譜寫出一幕幕動人心魄的雜劇和不少優美的散曲。

關漢卿,大都(今北京)人。約生於十三世紀初成年(1297)以後。關漢卿的時代,科舉制度一度被取消,文人失去了進身之階蒙統治者對漢人的鄙視,漢族儒生的社會地位下降到點,甚至人分十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文人竟居於娼妓之下!在困境中,許多儒生屈尊走向書會(編寫戲劇、話本的團體組織)、走向勾欄瓦舍(演出戲劇、雜藝的場所)。文人和藝人結合,創造出嶄新的戲劇文化和戲劇形式。關漢卿,便是這許多文人中的一個。

在關漢卿之前,中國戲劇走過了漫長的萌芽、發展道路。與古希臘悲劇差不多同時,中國也有了 早的演員(優)和戲劇(優戲)。秦漢時期,角抵戲頗為風行。隋唐時盛行參軍戲,宋代流行宋雜劇。然而,比起長江大河般的詩文來說,民間戲劇文化隻不過是一支淺淺的溪流。統治者一面關起門來看戲,一面又斥其有傷風化、壞人心術,竭盡扼殺、禁毀之能事。士大夫們更以涉足戲劇為恥。所以,我國雖然早就有了戲劇,但 個用漢字寫成的劇本,直到南宋後期方告出現。本來,沒有劇本也可以有戲劇。但世界各國的戲劇史表明,劇本文學對戲劇演出的制約、推動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莎士比亞、莫裡哀、蕭伯納,這些大戲劇家都以創作劇本而聞名於世。尤其在中國,戲劇艱難地蹣跚前行了那麼長時間,仍然停留在比較幼稚的階段。無論是先秦優戲,還是後來的角抵戲、參軍戲、宋雜劇,都還僅以滑稽調笑為基本特征。“戲”實際上是開玩笑的同義語。顯然,中國戲劇要成熟,沒有文人的參與和認同是不行的。以關漢卿為代表的下層文人,就是在這時候登上了戲劇創作的歷史舞臺。

關漢卿是雜劇作家之一。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說關漢卿“初為雜劇之周德清《中原音韻》、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近人王國戲曲史》,都列關曲四大家之首。可以說關雜劇 重要的奠基人。他和以他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創造出四折一楔子的雜劇體制,並很快得到社會的認曲”得以和唐詩、宋詞並舉。正如王國維所雜劇於科白中敘事,而曲文全為代言。……不可謂非戲曲上之一大進步也。此二者之進步,一屬形式,一屬材質,二者兼備,而後我國之真戲曲出焉。”戲曲史》)毫無雜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戲劇的成熟,也使世界藝術寶庫中增添了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新品種。當今有學雜劇一出現即完備,一出現即繁榮,這真是一個奇跡。奇跡的創造者,就是以關漢卿為代表的一批末明初的賈仲明在為《錄鬼簿》補寫的作家挽詞中說關漢卿“驅梨園,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姓名香四大神代另一雜劇作家高文秀被譽為“小漢卿”,杭州作家瀋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足見關代雜劇創作中的地位。

名不見經傳的關漢卿,顯然來自社會下層。正史沒有記下他的名字。從《錄鬼簿》《析津曲選序》等點滴史料及關漢卿自己的散曲中,我們僅知道“漢卿”是他的字。一代文化巨人,竟沒有留下名,這是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戲劇史的悲哀!

他沒有功名,也絲毫沒有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妄自尊大和迂腐氣。他與掙扎在社會 底層的戲劇演員廝混在一起,“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曲選序》)。他與那個被譽為“雜劇為當今獨步”的女演員珠簾秀有深厚的交情,在《贈珠簾秀》散套中,對其色藝推崇備至。他毫不諱言自己“半生來倚翠偎紅,一世裡眠花宿柳”,並表示:“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那!那其間纔不肯向煙花路兒上走!”(《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關漢卿熱愛生活,他有一段漫遊經歷:“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同上)有名的《杭州景》套曲,把宋亡以後的杭州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他或許還到過開封、洛陽、揚州等地。他是封建社會的浪子,又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 。”這從他的雜劇、散曲作品中可以得到 好的印證。

關漢卿的腳步穩健代現實生活的沃土之上。戲劇家們往往寄情於古人,熱衷於在歷史題材中遨遊。這不用擔心文字之禍,寫起來會省力一些。關漢卿顯然比一般劇作家更注重當代。他的憂悶和憤怒,夢幻和希冀,大都寄托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竇娥遭冤獄,宋引章從良,譚記兒改嫁,張珪、李四兩家的聚散離合,王瑞蘭與蔣世隆之間曲折纏綿的愛情生活,乃至四春園裡發生的命案,都不是什麼名標千古、扭轉乾坤的大事。然而,作家的筆觸卻深入到他所熟悉的芸芸眾生之中,和他們休戚與共,聲息相通。他成功地寫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普通人。在他筆下,不僅有正直、善良、堅強、聰慧的正面典型,也有殘暴、好色、歹毒、陰險的壞人,還有不好不壞、亦好亦壞的中間人物。《竇娥冤》中的蔡婆、《魯齋郎》中的張珪,均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大概由於每個人都不是無缺吧,讀者會感到,那些中間人物就在人們中間。與歷史題材、風雲人物相比,當代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更典型。平民百姓可以避開上層政治生活,可以與宦海沉浮無涉,但卻避不開流氓惡棍、貪官污吏,避不開各自的艱難曲折與悲劇命運。寫他們,無疑能引起更多當代觀眾的共鳴,也能引起後世觀眾、讀者更多的沉思。當然,關漢卿也寫歷史劇,也寫風雲人物。三國時期的蜀將關羽,就被他寫成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超人。有人說,這裡寄托了作者的民族感情。看來很有道理。

關漢卿劇作的語言樸實無華而富有戲劇性,是本色當行的戲劇語言,以至於七百年後的,還能原封不動地搬上舞臺。《竇娥冤》中的〔滾繡球〕〔端正好〕,呼天搶地,震天動地;《單刀會》中的〔駐馬聽〕〔新水令〕,豪邁奔放,其勢如潮;《魯齋郎》中的〔南呂一枝花〕套曲,曲折往復,如泣如訴,這都是歷來為人們所擊賞的名曲。但作為戲劇,更為可貴的是性格化、口語化、戲劇化的對白。同為妓女,趙盼兒的利落老練,宋引章的天真淳樸,皆惟妙惟肖,宛如口出。同是反面人物,楊衙內附庸風雅,張驢兒下流無恥,魯齋郎粗魯強橫,周舍奸詐狡猾,這大都從對白中表現出來。關漢卿是語言大師,但他的真功夫卻是在語言之外。隻有在藝人堆裡混出來的人,隻有能粉墨登場的戲劇家,纔真正懂得“真戲曲”與案頭文學的區別。於是,民間常用的歇後語、口頭禪,被關漢卿信手撚入劇中,立刻顯得妙趣橫生,多彩多姿。

關漢卿重視戲劇衝突和戲劇結構,注意運用襯托、鋪墊、誤會、巧合等戲劇手段。因而,平凡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樸實的語言,卻可以寫得引人入勝。《竇娥冤》以描寫戲劇衝突和戲劇高潮取勝,《救風塵》則以巧妙的戲劇結構見長,《魯齋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望江亭》卻從細節描寫中出戲……關漢卿善於將戲劇故事傳奇化。戲,本來就不是真的。譚記兒巧裝打扮,智賺皇帝親自賜與楊衙內的勢劍,趙盼兒風月場中戰勝花花公子周舍,都似乎不大可能發生;竇娥的三樁誓願,更不可能實現。然而,戲劇就從這些傳奇化的情節中出來。觀眾和讀者,誰也不會去指責這不真實那不真實,而總是隨著劇中人物命運的沉浮,忽而嘆息、憤怒,忽而振奮、歡笑。在關劇中,正面人物往往被理想化、被撥高,反面人物總是被丑化。這是中國戲劇的特點,符合我國傳統的戲劇審美心理。從根本上說,中華民族是個富於幻想、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民族。現實生活夠嚴酷了,如果從戲劇中也得不到一點安慰,聽不到一聲歡笑,那日子不是更沒過頭了嗎?

關漢卿的主要成就是雜劇,但同時也是一位散曲大家。他的散曲,內容涉及愛情、閨情、遊樂、自然風物的吟詠和發洩心中的苦悶等題材。從表面上看,他的雜劇與散曲有著某種不和諧,其實,卻恰恰反映出這位大文學家的兩個方面。從雜劇和散曲這兩種不同的形式看,前者是敘事性、代言體,是在演“戲”,當然是要講別人;後者更多地繼承了詞的傳統,更容易表現自我。從關漢卿的人格看,他既是向黑暗勢力作鬥爭的勇士,又是封建階級的浪子。我們不能要求同一個作家用兩種不同的題材寫出同一風格的作品來,不能要求他隻寫社會問題而不宣洩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藝術上看,關漢卿的散曲感情真摯,語言本色生動。如前文引用過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用俏皮詼諧、佯狂玩世的語言,活脫脫塑造出一個封建時代的浪子、多纔多藝的戲劇家的自我形像。再如〔南呂一枝花·贈珠簾秀〕,通篇把作為人的珠簾秀當作物的珠簾來描繪、來吟詠、來贊美,其構思的巧妙程度,令人嘆佩。他的小令,也有一些寫得比較成功,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本書從關漢卿現存作品中選出八個雜劇和二十多首散曲。選取的標準主要有二:一是可確定是關作;二是藝術上有特色,影響較大。本書雜劇部分的校勘,《拜月亭》刊雜劇三十種》本,《單刀會》《緋衣夢》以脈望館抄校本為底本,此外曲選》本為底本。除個別情況外,一般不出校記。注釋力求簡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詞語,為方便讀者,不避重注。

在注釋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吳國欽、王學奇等先生的兩種《關漢卿全集校注》,並得到王季思老師、黃天驥老師的具體指導,在此一並致謝!

康保成

1994年2月於中山大學

主題詞

? 語文教材? ? ?中小學 ??

關漢卿 竇劇 劇四大家

試讀章節(2000字以內)

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1〕

楔子〔2〕

(卜兒〔3〕蔡婆上,詩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4〕。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5〕人氏,嫡親三口兒家屬。不幸夫主亡逝已過,止有一個孩兒,年長八歲。俺娘兒兩個,過其日月。家中頗有些錢財。這裡一個竇秀纔,從去年問我借了二十兩銀子,如今本利該銀四十兩。我數次索取,那竇秀纔隻說貧難,沒得還我。他有一個女兒,今年七歲,生得可喜,長得可愛,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準〔6〕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他說好日辰,親送女兒到我家來。老身且不索錢去,專在家中等候。這早晚竇秀纔敢待來也。(衝末〔7〕扮竇天章引正旦〔8〕扮端雲上,詩雲)讀盡縹緗〔9〕萬卷書,可憐貧殺馬相如〔10〕;漢庭一日承恩召,不說當垆說子虛。小生姓竇,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11〕人也。幼習儒業,飽有文章;爭奈〔12〕時運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渾家〔13〕亡化已過,撇下這個女孩兒,小字端雲,從三歲上亡了他母親,如今孩兒七歲了也。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此間一個蔡婆婆,他家廣有錢物;小生因無盤纏,曾借了他二十兩銀子,到今本利該對還他四十兩。他數次問小生索取,教我把甚麼還他?誰想蔡婆婆常常著人來說,要小生女孩兒做他兒媳婦。況如今春榜動,選場開〔14〕,正待上朝取應〔15〕,又苦盤纏缺少。小生出於無奈,隻得將女孩兒端雲送與蔡婆婆做兒媳婦去。(做嘆科〔16〕,雲)嗨!這個那裡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就準了他那先借的四十兩銀子,分外但得些少東西,夠小生應舉之費,便也過望了。說話之間,早來到他家門首。婆婆在家麼?(卜兒上,雲)秀纔,請家裡坐,老身等候多時也。(做相見科。竇天章雲)小生一徑的將女孩兒送來與婆婆,怎敢說做媳婦,隻與婆婆早晚使用。小生目下就要上朝進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兒在此,隻望婆婆看覷則個〔17〕。(卜兒雲)這等,你是我親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18〕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再送與你十兩銀子做盤纏。親家,你休嫌輕少。(竇天章做謝科,雲)多謝了婆婆。先少你許多銀子,都不要我還了,今又送我盤纏,此恩異日 當重報。婆婆,女孩兒早晚獃痴,看小生薄面,看覷女孩兒咱〔19〕。(卜兒雲)親家,這不消你囑咐,令愛到我家,就做親女兒一般看承他,你隻管放心的去。(竇天章雲)婆婆,端雲孩兒該打呵,看小生面則〔20〕罵幾句;當罵呵,則處分〔21〕幾句。孩兒,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親爺,將就的你;你如今在這裡,早晚若頑劣呵,你隻討那打罵喫。兒!我也是出於無奈。(做悲科,唱)

【仙呂賞花時】我也隻為無計營生四壁貧,因此上割舍得親兒在兩處分。從遠踐洛陽塵〔22〕,又不知歸期定準,則落的無語暗消魂〔23〕。 (下)

(卜兒雲)竇秀纔留下他這女孩兒與我做媳婦兒,他一徑上朝應舉去了。(正旦做悲科,雲)爹爹,你直下的〔24〕撇了我孩兒去也!(卜兒雲)媳婦兒,你在我家,我是親婆,你是親媳婦,隻當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著老身前後執料去來〔25〕。(同下)

注釋

〔1〕《竇娥冤》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古典悲劇。王國維戲曲考》中說它“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戲曲史家王季思教授主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首列此劇。早在十九世紀初,《竇娥冤》已被巴尊(MBazin)譯成法文,二十世紀初又有公原民平的日譯本。明代以來,《竇娥冤》不斷被改編上演。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此劇仍活在戲劇舞臺上,並被搬上銀幕。竇娥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2〕楔(xiē歇)子:本是木工用來塞緊器具隙縫或榫(sǔn損)頭的小木片。後來戲劇、小說借用來指一個雜劇一般分為四折,有時為了交代或聯繫劇情,加上一個或兩個楔子。其位置不固定,或在劇首,或在折與折之間。所唱曲子隻用一二支小令,不用長套。

〔3〕雜劇的老婦人。

〔4〕“花有重開日”四句:這是定雜劇人物上場往往念四句或兩句詩,叫做定場詩。這首定場詩化用了宋代陳著的詩。

〔5〕楚州:地名,舊治在今江蘇省靖江市,下文的山陽屬楚州。

〔6〕準:抵償。

〔7〕衝末:腳雜劇中男腳色叫末,猶如近代京劇中的生。其中正末是男主角,此外還有衝末、副末、外末、小末等名目。

〔8〕正旦:腳雜劇中女腳色稱旦,其中正旦是女主角。此外,還有副旦、貼旦、外旦、小旦、老旦、搽旦等名目。

〔9〕縹緗(piǎo xiānɡ漂廂):縹,淡青色的綢子;緗,淺黃色的綢子。古人常用來包書或作書袋,後來就用作書卷的代稱。

〔10〕馬相如:即司馬相如。漢代文學家,早年貧困,《史記·司馬相如傳》說他“家居徒四壁立”。蜀中富豪卓王孫的孀女卓文君愛上了他,和他私奔。後在成都賣酒,文君當垆賣酒,他洗滌酒器。不久漢武帝讀到他的《子虛賦》,大為贊賞,召他到朝中做官。

〔11〕京兆:漢代京畿(jī基)的行政區劃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之地。

〔12〕爭奈:即怎奈。“爭”,同“怎”。

〔13〕渾家:妻子。

〔14〕春榜動,選場開:指進士的考試要開始了。唐宋考進士和發榜都在春季,因此叫春榜。選場即試場。

〔15〕上朝取應:到京城去應考。

〔16雜劇演出術語,提示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或舞臺效果。如“做飲酒科”、“做哭科”、“內做風科”等。

〔17〕看覷則個:看覷即照顧;則個是語尾助詞,帶有希望、祈求的語氣。

〔18〕兀(wù勿)的:也作兀得、兀底。指示詞,猶如“這個”。有時也兼表驚異或鄭重的語氣。

〔19〕咱:語氣助詞,含希望、請求的意思。

〔20〕則:同“隻”。後文中“則落的”、“則是”,即隻落得、隻是。

〔21〕處分:這裡是數落、責備的意思。

〔22〕遠踐洛陽塵:去京城求取功名。洛陽,東漢都城,後泛指京都。

〔23〕暗消魂:言離別時淒涼、難過的心境。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24〕直:簡直,竟然。下的:也作下得,舍得。

〔25〕執料去來:照料去。來,語氣助詞,無義。

^_^:84db698d6cb3d1ee07abc34195891a51

^_^:d3e4e6c2e7640a94ebdb4acad74d73fb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