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當我遇見一個人(母親即命運,名心理學家李雪真誠詮釋,尹建莉、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02632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0263284

商品編碼:10022357227168

    
    
"
編輯
      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繫,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命運。人的*生,就是在*遍遍輪回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著人生輪回。打破輪回從看見自己和孩子開始。
     
      當“我”足夠清晰,“我愛你”纔可能真實有力。借由*本書穿越回自己的童年,也看到孩子的當下,用*豐盛的愛款待兒時的自己和身邊的孩子,撫慰那個從不曾離開自己的、躲在陰影裡的小孩。接納並完善自己,教育是*種傳遞,當自己杯滿之後,孩子自然會順著對的方向*路蔓延。
      尹建莉說“因為李雪的存在,我感到不那麼孤獨”;張德芬說李雪是“敢向自己開刀的人,撼動人心”;武志紅說“在我和李雪的共同讀者中,很多人更喜歡李雪”;讀者說“五體通泰,初嘗自由”,所謂盛譽不過如此。
      精打細磨足足*年,封面由*童真性情的水墨畫家林曦繪制,插畫由靈性天成的*漫畫家阮筠庭親自操刀,這*條走向童年和內心的路要多美有多美。願我們及孩子都沉密氣淋漓。  
內容
    任何事物,如果你覺得它美,那麼它*定暗合了某種美的規律。

    家庭教育也*樣,*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健康幸福地長大成人,他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呵護*定暗合了自然發展的規律。

    母嬰關繫決定人生的起點。孩子通過內化與父母的情感關繫來學習成長,童年的關繫模式與長大後的事業、婚戀、養育等,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

    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意識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潛意識總在制造相同的陷阱。

    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愛孩子,也是愛自己內在“受傷的小孩”。

    教育的本質,其實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作者簡介
    李雪
   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學研究近十年。創辦“初心心理”,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詳解母嬰關繫對人*生性格、命運的影響。    
    作為心理學專家,李雪的獨特之處在於“去臉譜化”,把知識性感地表達出來,是*種難得的能力。她勇於袒露自己,用輕盈而深刻、溫暖而尖銳的文字,向讀者彰顯真相。   
    讀她的文字,你會痛,也會上癮,因為真相是如此殘忍而迷人。
目錄
01 覺察:遇見內在的嬰兒
02 態度:放下評判,*然看見
03 關繫:童年的溝通模式決定未來的關繫模式
04 內在:會痛的不是愛
沒有界限,隻因缺乏愛的能力 
孩子不*為父母的錯買單 
可以不原諒父母 
控制是對孩子的情感勒索 
溫和而堅定地“反控制” 
家庭秩序不可錯位 
在生命早期,偏執的種子就已種下 
輪回之痛止於覺知
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位來訪者告訴我,他小時候喜歡打籃球,每次運動之後身體暢快淋漓。他把這種滿足和快樂跟爸爸分享,爸爸接過話茬鼓勵他說:“打籃球這個愛好很好啊!鍛煉身體,培養意志力,你要好好堅持下去,打好籃球!”聽完這句話,他感覺身體裡流動的能量*下子堵在了心口,憤怒卻又無從發洩,因為爸爸沒有說錯任何話。
我的*位朋友小時候彈鋼琴,她形容爸爸看自己彈琴時的感覺:他就像在欣賞自己買回來的藝妓。這個例子裡雖然隱含有俄狄浦斯衝突,但*本質的含義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們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價值。
這不是*句指責父母有功利心的話,也許他們並沒有要求孩子*須功成名就。但是,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價值去定義物質性的“它”,這
李雪是少有的人纔,對心理問題,尤其是母嬰關繫對個體生命深遠的影響看得透徹無比。當那麼多所謂的學者、專家打著心理學的招*胡說八道時,有李雪這樣的人存在,真是*件令人安慰的事,讓我覺得自己不那麼孤獨。
——尹建莉

李雪的文字有種撼動人心的力量,並且具有療愈的效果。她從自己經歷的*痛苦、被忽視的嬰兒期開始,*路分析家長的種種無意識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毫不吝嗇地與大家分享自己從中獲得的智慧。
——張德芬

在我和李雪共同的讀者當中,有很多人說更喜歡李雪。我由衷地覺得,李雪的文字中閃耀著*種特別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覺知結合的結果。她的敏感和強大的邏
      親密是母嬰關繫*自然的狀態

      嬰兒在出生的頭兩個月裡處於“正常自閉期”。這個階段的嬰兒對外界的反應很少,基本上隻有喫和睡。因為這時候在嬰兒的感覺裡,世界和自己是*體的,就像還在子宮裡*樣,尚不存在外在的母親。母親的積*關注和陪伴,維持了嬰兒的這種“*能自戀”,即“世界與我*體,呼奶喚抱,”。    
      在“以嬰兒為中心”的母嬰關繫裡,嬰兒自主地微笑,激蕩起母親的喜悅,母親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嬰兒夜半啼哭,母親哪怕在另*個房間也會同時醒來,衝過去撫慰嬰兒。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嬰兒共振,給予積*的關注與回應。這是動物的本能反應。如果母親自身得到的愛比較少,更偏重頭腦,心靈的感應能力往往就會偏弱,尤其是當頭腦被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占據時,更容易遵循教條而不是心靈。   
      嬰兒的“*能自戀”得到較充分的滿足後,心智自然向前發展,逐漸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開,不僅僅關注自己,也開始關注別人。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流向外界。這就是所謂的“主客體分化”。完成這種分化後,嬰兒對世界產生了*基本的信任,將來不會在遇到挫折時想要毀滅*切。連環殺人狂、癥等*嚴重的人格障礙心理疾病,都有“*能自戀”重度受損的心理基礎。沒有回應,孩子的世界漆黑*片    
      哭聲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 ,破壞嬰兒的“*能自戀”,讓他喫驚地發現“這個世界居然不如我所願,我哭的時候居然得不到及時回應”。也許母親隻是掐著表了5分鐘回應,但在尚未形成邏輯性空間思維能力的嬰兒的感覺裡,整個世界開始崩塌,地獄般的煎熬似乎永無盡頭。   
       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確實會有效,但其效應建立在嬰兒對母親及時回應自己感到*望的基礎上。*個生命帶著*大的愛和信任降臨,離開與自己*體的溫暖子宮,如果在生命*初的幾年裡體驗到的都是*望的滋味,那麼他*輩子的生命底色都將孤獨灰暗。3~6歲之間的心理創傷可以通過*悟分析來療愈,而*望的母嬰關繫通常需要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心理咨詢,來溫暖生命*初的孤獨。這些坑人的育嬰法正在批量地為心理醫生制造著潛在客戶。    
      如果嬰兒在生命之初對獲得母親及時回應感到*望,他未來的人生容易走向兩個方向:*是非常乖,不敢對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難以向別人表達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種是無法忍受欲求暫時得不到滿足,經常歇斯底裡、沒有界限地索取。   
     “強迫*個嬰兒在沒有父母呼吸聲、沒有母親味道的地方睡覺,是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為由對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過早地讓孩子*個人睡,並不能使他獨立,反而會讓他產生被遺棄的恐懼感和對親人的依賴感。”法*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告誡年輕的父母們,“隻有擁有足夠的安*感,孩子纔能走向獨立。”   
      很多媽媽反饋,在使用了哭聲免疫法後,寶寶臉上的快樂越來越少,不愛笑也不愛看人,寧願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   
      *位來訪者在人際關繫中障礙重重。她回憶童年時期,媽媽*常誇獎自己的是“特別省心,能夠5個小時自己待在屋子裡,不哭不鬧不用管”。這是多麼*望的孩子啊,隻能在幻想的世界中自己照顧自己。過早獨立的孩子成年後,往往難以承受現實世界的衝擊,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想像世界到處都是冷漠的拒*和充滿敵意,無法進入溫暖而有回應的真實關繫。   
      *位孤獨的朋友描述自己的世界:“我在沙漠中,*片死寂,遠處有城市。我的世界和城市隔著*堵玻璃牆,我能看到城市裡的人,我想像他們是什麼樣子,從而產生各種看法和情緒——我從未真實地踫觸過任何人。”這個意像就像嬰兒自己躺在床上,他也許看得到父母在房間裡,但是觸踫不到父母的溫度,好像自己被玻璃罩隔*。   
      再來看*些讀者給我的反饋:
     “我小時候常被可怕的夢魘纏繞,夢境怪誕,沒有內容,多是*些不斷旋轉的無底洞,或者像蛇*樣盤旋的奇怪線條。我總在恐懼中哭著醒來,卻發現自己*個人躺在沙發上,哭了半天也沒有人理睬。父母從未真正陪伴過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長大後總感覺缺乏安*感以及和父母親情聯結有障礙的原因之*。”“以前寶寶哭,我偶爾會故意不理。聽她哭,我會覺得隱隱開心。後來我明白了,原來是自己小時候經常被漠視,曾經*個人在村子的路上哭了*天也沒人理睬。懂得這個之後,我再也不會漠視寶寶哭了,也不會覺得高興了。”   
      在得不到回應的煎熬中,嬰兒會累積巨大的恐懼和憤怒。到了兒童期,可能*些非常小的挫折都會讓孩子大爆發,對父母拳打腳踢,像瘋子*樣不可理喻。有時候,面對沒有危險的事物,他卻會驚恐發作,害怕得恨不得躲進子宮裡,而不像正常兒童在面對新鮮事物時,雖然有點兒害怕,但還是滿懷好奇地去探索。

^_^:4f1e3516221bef73195bfa73c34e56d4

^_^:8037d6ffb941b0b813703fbf4d98e922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