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知識禮包做你喜歡的自己 阿德勒人生自修課 岸見一郎 著 自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岸見一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048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04884

商品編碼:70302498456

    
    
"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經典作品,阿德勒心理學《自卑與》應用手冊,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三巨頭”、“個體心理學”鼻祖、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人生自修課,張德芬、劉軒、黃偉強、簡裡裡聯袂


書名:做你喜歡的自己

代碼:49

作者:岸見一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19-07

頁碼:178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21704884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經典作品

阿德勒心理學《自卑與》應用手冊

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三巨頭”、“個體心理學”鼻祖、自我啟發之父

阿德勒的人生自修課

張德芬、劉軒、黃偉強、簡裡裡聯袂


很多人對幸福的定義,是把社會看成一座金字塔,登上塔尖,成為財富、名望、權力的大贏家。但阿德勒不這麼看,他認為幸福是精神上的平衡和安寧。阿德勒提出獲得幸福的條件是:接受自己、信賴他人,並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認識到自己有瑕疵,承認自己的不,然後努力改變能夠改變的,放下不能改變的,活出自己的特色,做自己喜歡的人,這纔是幸福的樣子。

在這本書中,日本阿德勒研究學者岸見一郎,以平實淺近的敘述,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讓讀者能掌握阿德勒心理學的真義,進而卸除生命的負擔,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目錄

前言

章阿德勒是誰?

背景/003

成為醫生的決心/005

對社會的關心與婚姻/006

與弗洛伊德的相遇和分別/007

開創個體心理學/010

作為軍醫參戰/010

阿德勒心理學對教育的關心/010

阿德勒心理學在 的發展/012

逝世/012

阿德勒心理學在世界各國的發展/012

阿德勒對普通人的關心/013

阿德勒的著作/015

跨越語言的障礙/016

第二章成為普通人的勇氣

教育的目標/021

關於人際關繫的思考/026

不是“從哪來”而是“到哪去”/028

行為的目的——吸引他人注意/031

行動的目的——挑起權力競爭/032

應對孩子的問題行為/034

不懲罰,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037

報復和無可救藥的炫耀/038

關注適當的行為/039

不表揚,別讓孩子依賴他人的肯定/040

關於挫折/041

劣勢自卑感/041

優越自卑感/042

你本來就很好/043

成為普通人的勇氣/045

關注孩子本身/046

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048

共同的課題/049

體驗行為的結果/050

教育就是時刻做好踩剎車的準備,但絕不提前踩剎車/052

溫柔與“鐵石心腸”/054

第三章擁有更理想的人際關繫

對等的橫向關繫/059

認為溝通無效的人,一開始就沒有溝通的意願/061

競爭的縱向關繫/063

做你喜歡的自己/071

信賴他人,世界沒你想的那麼危險/075

懂得付出,也不過分給予/076

獲得幸福的條件/079

在乎他人/079

第四章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古希臘哲學與阿德勒/087

得到幸福的方式多種多樣/091

人們都隻活在自己定義的世界中/093

“人生的謊言”/097

反對決定論/098

人生由你自己決定/099

個人的主體性/102

第五章應該怎樣去生活

追求人生的意義/107

即使被討厭,也要過自由的生活/110

不要害怕失敗/111

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存在/113

你現在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嗎?/114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116

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的?/118

關於自立/120

溝通如此重要/120

男人屬於火星,女人屬於金星/124

不是昨天的延續/125

樂觀主義與樂天主義/128

從能做的事情開始/131

後記


岸見一郎

日本哲學家。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為許多青年做心理輔導。譯著有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講義》和《人為什麼會患》,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被討厭的勇氣》等多部作品。


釋放不是要獲得什麼,成就什麼,達到什麼,而是讓阻礙我們體驗到愛的那些外在的包裹能夠剝落,回到我們原本的樣子,看見自己內在的愛,活出真實的自己。把《做你喜歡的自己》這本書放在手邊,相信你會收獲更多面對人生的勇氣和力量。

——張德芬書作家

很多人常感到生活太辛苦,其實可能是太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想要做得更符合別人的期待!但是,你何 為了他人的評價而活?別人眼中的“怪癖”或“不合時宜”,也許正是你的天分所在!希望所有“想做自己”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做你喜歡的自己。

——劉軒心理學者

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並不是要完全照顧別人而隱藏自己真實的聲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去真實表達自己的聲音,並學會溫和地處理因此而來的踫撞。你可以翻開這本書,邀請岸見一郎、阿德勒站在你的身邊,去收復曾經為了討好別人而失去的真實自己。

黃偉強壹心理創始人

岸見一郎在這本書中,用了平實、易懂的語言,講了很多人生道理:如何接受自己,如何獲得幸福感,如何尋找人生意義。我覺得每一個為人父母者、每一個教育者、每一個成年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願你也相信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生長方式。

——簡裡裡簡單心理創始人、CEO

做你喜歡的自己

前文中我們說過,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縱向人際關繫是損害精神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與重視育兒目標相關聯的精神上的健康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一個條件便是接受自己。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利用你所擁有的東西。”[《人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ProblemsofNeurosis),第4頁]“自己”這個道具無法更換成其他道具,一直使用下去。“自己”這個道具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使用這個道具。因此,要喜歡自己,接受自己。

克裡斯坦森在德雷克斯說“不 使自己留下與別人不同的印像”之後,他說了這樣的話:“接受現在的自己。,聽這句話的人都能從現在這一刻開始變得幸福。但是,如果你沒有這麼做,那麼你將永遠不會得到幸福。”

聽到這番話的我不得不承認當時多少產生了一些反感。但是,那時的我認為心理學僅僅是哲學的一部分,還未想過要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不過,那是我次接觸阿德勒心理學。

因為我是一名哲學研究者,所以一直思考著幸福是什麼,但是我發現我從未想過如何讓自己變得幸福。因此,雖然哲學家會用縝密的語言討論什麼是幸福,但也許身為哲學家的我並不幸福。

然而如克裡斯坦森所說的那樣,也許得到幸福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那麼,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幸福呢?在前文中提到過,吉哈在讀完阿德勒的著作後,突然發現原來世界是如此的簡單。可是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這麼認為呢?因為,我們將世界定義成了非常復雜的東西。吉哈認為,如果人們停止這樣定義,便會覺得世界是“地上的天國”。

如第二章所述,阿德勒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要遵循自己的意志為世界定義,這樣纔能更了解世界。但是,在第四章中我們將看到這樣的內容: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要由自己來負責。因此,也許又有人會覺得這並不是天國。

回到正題,德雷克斯對克裡斯坦森說現在的他就很好,也就是讓他接受現在的自己,但這並不是說要無視自己的現狀。在第五章我們還會看到,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不正視現實一味美化自己的行為並不屬於樂觀主義。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聞名世界。但據說雕刻大衛雕塑的大理石中曾經存在著巨大的龜裂。在它成為雕塑之前,誰都沒有理會過這塊大理石。而米開朗琪羅卻用它雕刻出了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他正是注意到了這塊大理石的缺點,纔會創造出如此精彩的雕塑。米開朗琪羅曾說,是這龜裂創造出了大衛。

與其思考如何改變自己,不如換個角度看自己,將聚光燈照向自己的另一個角度。

克裡希那穆提曾說過這樣的話:“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家長和老師們總是會對你們說,到達人生的某個高度,要像叔叔或者爺爺那樣成功。其實,教育的職能並不是讓我們在孩童時代就開始模仿他人,而是要讓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夠做自己。”(《與孩子們的對話》)

可是社會上並不這麼認為。人們通過育兒和教育把孩子們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他們要求孩子們模仿某些偉人,成為××一樣的人……但是,這些形像都是虛構的,存在於現實中的隻有“現在的自己”。無法喜歡現在的自己,就無法獲得幸福。

“無論是丑陋的你還是美麗的你,無論你是否嫉妒他人,都要了解現在的自己。然而,做自己其實很難。因為我們會覺得如果自己變得更高尚,豈不是非常好。但是,我們凝視現實中的自己,理解自己,就是在改變自己。”(克裡希那穆提)

在章中我們提到過,生活方式要比想像的容易改變。但是,即便要改變,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從一個少言寡語的人變成一個開朗樂觀的人。認為自己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繫、性格“陰郁”的人,應該也很難接受這樣的自己吧。

這種情況下,為重要的便是思考阿德勒所說的“如何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例如,關於“陰郁”這一點,可以試著這樣想:“我並不是陰郁,而是時常思考著如何不傷害他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一個溫柔的人。”這樣,就會將“陰郁”轉換成為“溫柔”,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會跟著得到改變。

^_^:677177a39f05ac1afe34fefd6607b0c9

^_^:2da8b2765287900df3db2dd9ed243eb4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