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A[ 現貨] 醫學影像學 第8版 徐克 龔啟勇 韓萍 主編 十三五本科規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徐克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37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3757

商品編碼:58385213598
出版時間:2018-07-01

作者:徐克

    
    
"
      目錄

緒論1


篇 影像診斷學

章 影像診斷學總論8

節 X線成像 8

第二節 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 11

第三節 超聲成像 15

第四節 磁共振成像 19

第五節 分子影像學與核醫學 26

第六節 對比劑 29

第七節 不同成像技術的比較與臨床應用 31

第八節 圖像的觀察和分析與影像診斷原則 32

第九節 影像檢查的申請和影像診斷報告的應用 36

第十節 圖像存檔和傳輸與信息放射學 39

第二章 中樞神經44

節 檢查技術 44

第二節 正常影像表現 46

第三節 基本病變表現 50

第四節 疾病診斷 52

第三章 頭頸部74

節 眼部 74

第二節 耳部 79

第三節 鼻和鼻竇 83

第四節 咽部 85

第五節 喉部 89

第六節 口腔頜面部 91

第七節 頸部 94

第四章 呼吸98

節 檢查技術 98

第二節 正常影像表現 100

第三節 基本病變表現 107

第四節 疾病診斷 120

第五章 循環140

節 檢查技術 141

第二節 正常影像表現 143

第三節 基本病變表現 147

第四節 疾病診斷 150


第六章160

節 檢查技術 160

第二節 正常影像表現 161

第三節 基本病變表現 165

第四節 疾病診斷 169

第七章 消化與腹膜腔174

節 食管與胃腸道 175

第二節 肝髒、膽繫、胰腺和脾 188

第三節 腹膜腔和腸繫膜 222

第四節 急腹癥 226

第八章 泌尿生殖與腹膜後間隙237

節 泌尿 237

第二節 腎上腺 249

第三節 女性生殖 254

第四節 男性生殖 263

第五節 腹膜後間隙 267

第九章 骨骼與肌肉271

節 檢查技術 271

第二節 正常影像表現 272

第三節 基本病變表現 276

第四節 疾病診斷 283

第十章 兒科影像診斷學313

節 兒科影像學檢查技術 313

第二節 中樞神經 315

第三節 頭頸部 316

第四節 呼吸 318

第五節 循環 320

第六節 消化 321

第七節 泌尿生殖與腹膜後間隙 322

第八節 骨關節與肌肉 324

第十一章 傳染性疾病327

節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327

第二節 布魯菌病 331

第三節 流行性病毒感染 332

第四節 梅毒 333

第五節 棘球蚴病 334

第二篇 介入放射學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學總論340

節 血管介入技術 340

第二節 非血管介入技術 344

第十三章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348

節 主動脈疾病 348

第二節 分支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 351

第三節 急性動脈出血性疾病 357

第四節 靜脈狹窄、閉塞性疾病 359

第五節 門靜脈高壓癥 364

第六節 顱內血管性疾病 368

第十四章 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374

節 膽道梗阻 374

第二節 消化道管腔狹窄/梗阻 375

第三節 氣管、支氣管狹窄 377

第四節 膿腫與 378

第五節 椎間盤與椎體病變 380

第十五章 良、惡性 的介入治療386

節 原發性肝癌的介入治療 386

第二節 其他惡性 的介入治療 390

第三節 良性 的介入治療 393

閱讀397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398

本書測試卷
       序言

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沒有合格人纔,就沒有全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把培養好醫藥衛生人纔作為重要基礎工程。我們 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報告要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培養大批的醫藥衛生人纔。
著眼於面向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健康中國建設,2017年7月, 、 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召開了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之後,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國戰略,突出問題導向,謀劃發展,醫教協同推進,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範化醫學人纔培養體繫更加健全,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醫學人纔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繪就了今後一個時期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繫到黨的教育方針的有效落實和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要培養高素質的醫藥衛生人纔, 須出版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教材。一直以來, 高度重視醫學教材編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醫學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規劃教材經歷了九輪傳承、創新和發展。在 、 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共同推動下,以裘法祖、吳階平、吳孟超、陳灝珠等院士為代表的我國幾代院士、專家、醫學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參與了本套教材的創建和每一輪教材的修訂工作。教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不斷豐富、完善與創新,逐步形成了課程門類齊全、學科優化、內容銜接合理、結構體繫科學的立體化精品教材格局,創建了中國特色醫學教育教材建設模式,推動了我國高等醫學本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醫學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的中國特色醫藥學教材建設發展道路。
在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時代要求與背景下,我們啟動了第九輪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規劃教材的修訂工作。教材修訂過程中,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黨的精神,落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戰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醫德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將醫德教育貫穿於醫學教育全過程,同時強調“多臨床、早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強化臨床實踐教學,著力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臨床醫生。
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套教材在編寫宗旨上,不忘醫學教育人纔培養的初心,堅持、立德樹人;在編寫內容上,牢牢把握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堅持與時俱進、力求創新;在編寫形式上,聚力“互聯網+”醫學教育的數字化創新發展,充分運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融合實操性更強的數字內容,推動傳統課堂教學邁向數字教學與移動學習的新時代。為進一步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整套教材還配有相應的實踐指導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踐指導價值。
我們希望,這套教材的修訂出版,能夠進一步啟發和指導高校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推進醫教協同,為培養高質量醫學人纔、服務人民群眾健康乃至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2018年2月

      編 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於 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於春水 天津醫科大學

王 濱 濱州醫學院

王紹武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王振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文 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鄧麗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龍莉玲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盧再鳴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申寶忠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冉海濤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呂 濱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伍建林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劉文亞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孫浩然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李 欣 天津市兒童醫院

李宏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肖恩華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邱士軍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餘永強 安徽醫科大學

宋 彬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張 輝 山西醫科大學

張偉國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

張體江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範國光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周智洋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鄭可國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

胡春洪 蘇州大學附屬醫院

柳 林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鐘紅珊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宦 怡 空軍軍醫大學附屬醫院

徐 克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徐文堅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徐海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高劍波 鄭州大學附屬醫院

龔啟勇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崔建嶺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彭衛軍 復旦大學附屬 醫院

韓 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曾獻軍 南昌大學附屬醫院

滕皋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編寫秘書

張立娜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月 強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馬桂娜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 第九輪 規劃教材修訂說明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 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教材自1978年輪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幾十年來,在 、 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吳階平、吳孟超、陳灝珠等院士為代表的我國幾代德高望重、有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有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的國內外院士、專家、醫學家、教育家參與了本套教材的創建和每一輪教材的修訂工作,使我國的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教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不斷豐富、完善與創新,形成了課程門類齊全、學科優化、內容銜接合理、結構體繫科學的由規劃教材、配套教材、網絡增值服務、數字出版等組成的立體化教材格局。這套教材為我國千百萬醫學生的培養和成纔提供了根本保障,為我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質的合格醫學人纔,為推動我國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巨大貢獻,並通過教材的創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動了我國高等醫學本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促進了我國醫藥學相關學科或領域的教材建設和教育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醫藥學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醫藥學教材建設和發展的道路,創建了中國特色醫藥學教育教材建設模式。老一輩醫學教育家和科學家們親切地稱這套教材是中國醫學教育的“干細胞”教材。
本套第九輪教材修訂啟動之時,正是我國進一步深化醫教協同之際,更是我國衛生體制改革和醫學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進之時。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親自批示“人纔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的資源,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對於加強醫學人纔隊伍建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並著重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奮力推動建設健康中國。
教材建設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教材體現 意志。人民衛生出版社緊緊抓住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歷史發展機遇期,以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第九輪規劃教材全面啟動為契機,以規劃教材創新建設,全面推進規劃教材建設工作,服務於醫改和教改。第九輪教材的修訂原則,是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努力優化人纔培養結構,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構建發展以“5+3”模式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纔培養體繫;強化臨床實踐教學,切實落實好“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要求,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在全國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輩醫學家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全國一大批臨床教學、科研、線的中青年專家、學者、教授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的傳統,以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積極參與第九輪教材的修訂和建設工作,緊密結合五年制臨床醫學培養目標、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和醫藥衛生行業人纔的需求,借鋻國內外醫學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成果,不斷創新編寫思路和編寫模式,不斷完善表達形式和內容,不斷提升編寫水平和質量,已逐漸將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學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輪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學,從而構建了適合以“5+3”為主體的醫學教育綜合改革需要、滿足卓越臨床醫師培養需求的教材體繫和優化、、科學、經典的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課程體繫。

其修訂和編寫特點如下:

1.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在 衛生健康委員會、 的領導和支持下,由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學組規劃,臨床醫學教材評審委員會審定,院士專家把關,全國各醫學院校知名專家教授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高質量出版。
2.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根據 培養目標、 衛生健康委員會行業要求、社會用人需求,在全國進行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借鋻國內外醫學人纔培養模式和教材建設經驗,充分研究論證本人纔素質要求、學科體繫構成、課程體繫設計和教材體繫規劃後,科學進行的。
3.在教材修訂工作中,進一步貫徹黨的精神,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戰略部署要求,貫穿教材編寫全過程。全套教材在內容中滲透醫學人文的溫度與情懷,通過案例與病例融合基礎與臨床相關知識,通過總結和汲取前八輪教材的編寫經驗與成果,充分體現教材的科學性、性、代表性和適用性。
4.教材編寫修訂工作著力進行課程體繫的優化改革和教材體繫的建設創新——科學整合課程、淡化學科意識、實現整體優化、注重科學、保證點面結合。繼續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以確保教材質量。
5.為配合教學改革的需要,減輕學生負擔,精煉文字壓縮字數,注重提高內容質量。根據學科需要,繼續沿用大16開開本、雙色或彩色印刷,充分拓展側邊留白的筆記和展示功能,提升學生閱讀的體驗性與學習的便利性。
6.為滿足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實現教材繫列化、立體化建設,進一步豐富了理論教材中的數字資源內容與類型,創新在教材移動端融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課堂學習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每種教材均配有2套模擬試卷,線上實時答題與判卷,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重點知識。同時,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優化了實驗指導與習題集類配套教材的品種,方便老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
第九輪教材共有53種,均為 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套教材將於2018年6月出版發行,數字內容也將同步上線。 副部長林蕙青同志親自為本套教材撰寫序言,並對通過修訂教材啟發和指導高校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醫教協同,為培養高質量醫學人纔、服務人民群眾健康乃至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寄予厚望。希望全國廣大院校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多提供寶貴意見,反饋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質量,為第十輪教材的修訂工作建言獻策。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第九輪規劃教材  教材目錄

序號書名版次主編副主編

1.高等數學 第7版 秦 俠 呂 丹 李 林 王桂傑 劉春揚

2.醫學物理學 第9版 王 磊 冀 敏 李曉春 吳 傑

3.基礎化學 第9版 李雪華 陳朝軍 尚京川 劉 君 籍雪平

4.有機化學 第9版 陸 陽 羅美明 李柱來 李發勝

5.醫學生物學 第9版 傅松濱 楊保勝 邱廣蓉

6.解剖學 第9版 丁文龍 劉學政 孫晉浩 李洪鵬 歐陽宏偉 阿地力江•伊明

7.局部解剖學 第9版 崔慧先 李瑞錫 張紹祥 錢亦華 張雅芳 張衛光

8.組織學與胚胎學 第9版 李繼承 曾園山周 莉 周國民 邵淑娟

9.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第9版 周春燕 藥立波 方定志 湯其群 高國全 呂社民

10.生理學 第9版 王庭槐 羅自強 瀋霖霖 管又飛 武宇明

11.醫學微生物學 第9版 李 凡 徐志凱 黃 敏 郭曉奎 彭宜紅

12.人體寄生蟲學 第9版 諸欣平 蘇 川 吳忠道 李朝品 劉文琪 程彥斌

13.醫學免疫學 第7版 曹雪濤 姚 智 熊思東 司傳平 於益芝

14.病理學 第9版 步 宏 李一雷 來茂德 王婭蘭 王國平 陶儀聲

15.病理生理學 第9版 王建枝 錢睿哲 吳立玲 孫連坤 李文斌 姜志勝

16.藥理學 第9版 楊寶峰 陳建國 臧偉進 魏敏傑

17.醫學心理學 第7版 姚樹橋 楊艷傑 潘 芳 湯艷清 張 寧

18.法醫學 第7版王保捷 侯一平 叢 斌 瀋憶文 陳 騰

19.診斷學 第9版 萬學紅 盧雪峰 劉成玉 胡申江 楊 炯 周漢建

20.醫學影像學 第8版 徐 克 龔啟勇 韓 萍 於春水 王 濱 文 戈 高劍波 王紹武

21.內科學 第9版 葛均波 徐永健 王 辰 唐承薇 周 晉 肖海鵬 王建安 曾小峰

22.外科學 第9版 陳孝平 汪建平 趙繼宗 秦新裕 劉玉村 張英澤 孫穎浩 李宗芳

23.婦產科學 第9版 謝 幸 孔北華 段 濤 林仲秋 狄 文 馬 丁 曹雲霞 漆洪波

24.兒科學 第9版 王衛平 孫 錕 常立文 申昆玲 李 秋 杜立中 母得志

25.神經病學 第8版 賈建平 陳生弟 崔麗英 王 偉 謝 鵬 羅本燕 楚 蘭

26.精神病學 第8版 郝 偉 陸 林 李 濤 劉金同 趙旭東 王高華

27.傳染病學 第9版 李蘭娟 任 紅 高志良 寧 琴 李用國

28.眼科學 第9版 楊培增 範先群 孫興懷 劉奕志 趙桂秋 原慧萍

29.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第9版 孫 虹 張 羅 遲放魯 劉 爭 劉世喜 文衛平

30.口腔科學 第9版 張志願 周學東 郭傳 程 斌

31.皮膚性病學 第9版 張學軍 鄭 捷 陸洪光 高興華 何 黎 崔 勇

32.核醫學 第9版 王榮福 安 銳 李亞明 李 林 田 梅 石洪成

33.流行病學 第9版 瀋洪兵 齊秀英 葉鼕青 許能鋒 趙亞雙

34.衛生學 第9版 朱啟星 牛 僑 吳小南 張正東 姚應水

35.醫學 第7版 傅 華 段廣纔 黃國偉 王培玉 洪 峰

36.中醫學 第9版 陳金水 範 恆 徐 巍 金 紅 李 鋒

37.醫學計算機應用 第6版 袁同山 陽小華 卜憲庚 張筠莉 時松和 婁 岩

38.體育 第6版 裴海泓 程 鵬 孫 曉

39.醫學細胞生物學 第6版 陳譽華 陳志南 劉 佳 範禮斌 朱海英

40.醫學遺傳學 第7版 左伋 顧鳴敏 張咸寧 韓 驊

41.臨床藥理學 第6版 李 俊 劉克辛 袁 洪 杜智敏 闫素英

42.醫學統計學 第7版 李 康 賀 佳 楊土保 馬 駿 王 肜

43.醫學倫理學 第5版 王明旭 趙明傑 邊 林 曹永福

44.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 第5版 劉續寶 孫業桓 時景璞 王小欽 徐佩茹

45.康復醫學 第6版 黃曉琳 燕鐵斌 王寧華 嶽壽偉 吳 毅 敖麗娟

46.醫學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第5版 郭繼軍 馬 路 張 帆 胡德華 韓玲革

47.衛生法 第5版 汪建榮 田 侃 王安富

48.醫學導論 第5版 馬建輝 聞德亮 曹德品 董 健 郭永松

49.全科醫學概論 第5版 於曉松 路孝琴 胡傳來 江孫芳 王永晨 王 敏

50.麻醉學 第4版 李文志 姚尚龍 郭曲練 鄧小明 喻 田

51.急診與災難醫學 第3版 瀋 洪 劉中民 周榮斌 於凱江 陳玉國

52.醫患溝通 第2版 王錦帆 尹 梅 唐宏宇 陳衛昌 康德智 張瑞宏

53. 學概論 第2版 赫 捷 張清媛 李 薇 周雲峰 王偉林 劉雲鵬 趙新漢

      內容提要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第九輪規劃教材53種的修訂,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文),加快構建規範化、標準化的醫學人纔培養體繫,全面提升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醫學人纔成纔規律和中國醫學教材建設規律,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醫學精品教材。本套教材為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第九輪規劃教材,是我國醫學教育領域起步早、歷史悠久、修訂版次多的、規範、科學、經典的規劃教材。第八輪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經4年時間,修訂再版是學科知識及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本次修訂將根據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注重課程體繫的優化改革和教材體繫建設的創新,並繼續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更新內容,體現繼承與發展。

         主審簡介

白人駒
男,醫學博士,教授。1946年12月生於天津市。曾任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副院長、醫學影像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醫學影像學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理事,中國醫師學會放射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及《中華放射學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等7種期刊的編委、編委。
從事教學工作40年。主編、副主編和主審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不同和版次的規劃教材《醫學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學》等8部,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不同和版次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等5部。主編參考書《內分泌疾病影像學診斷》《疑難病例影像診斷分析》等4部。在中華放射學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和Clinical Radiology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SCI 6篇。於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並被授予天津市中青年授銜專家。近年來,獲 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和三等獎5項。

        主編簡介

徐 克
男,1954年1月出生於遼寧省清原縣。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四屆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首屆會長,北美放射學會會員,遼寧省介入醫學會前任主任委員,瀋陽市放射學會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學影像學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五年制規劃教材第7版及第8版《醫學影像學》主編,《中華放射學雜志》副主編。
徐克教授從事教學工作45年,始終瞄準前沿並緊密結合國人疾病特點,潛心研究我國一些高發且難治性疾病的影像學診斷與介入治療。曾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作為項目首席專家負責“十二五” “863計劃”1項;作為負責人曾承擔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及 “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各1項以及其他及部省級等課題2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SCI收錄論文100餘篇,其中/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75篇,總影響因子258分,主編或主譯學術專著6部,主編教材2部。獲得 專利6項。獲得 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以及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共14項。

龔啟勇
男,1963年10月生,華西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影像”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任醫學磁共振學會(ISMRM)精神磁共振分會主席、華人磁共振學會主席、中華放射學會磁共振專委會副主委、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7年影響因子=3532)分冊主編(Specialty Chief Editor)等職務。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33年,主編 統編教材《神經放射診斷學》,並受邀擔任北美放射醫師臨床醫學繼續教育經典CME繫列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分冊Psychoradiology主編。曾入選華西臨床醫學院“學生喜愛的十位教師”。近年在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973”“863”等項目課題資助下,就神經與精神放射影像的臨床難點做了而深入的工作並取得繫列成果,並因此受邀在放射學排名的Radiology以及神經精神疾病領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和Biological Psychiatry等發表特約綜述;作為通訊作者在PNAS、JAMA Psychiatry等SCI雜志發表相關論文>100篇(含“中國百篇具影響力論文”,其中Radiology論文>11篇),並受邀在放射影像磁共振領域的學術組織ISMRM作大會New Horizons Lecture榮譽冠名主題演講。相關成果寫入放射學百科全書、專家共識和臨床診療手冊、入選ISMRM和北美放射學會(RSNA)CME課程。並以完成人獲 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含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是首屆中華放射學會“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獲得者。先後獲 中華醫學基金會CMB傑出教授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及ISMRM Senior Fellow獎。

韓 萍
女,醫學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1957年3月出生於武漢市。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學教研室主任、放射科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二屆至第十四屆常委、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腹部影像專委會第十三屆主委,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副主委。現任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委員及消化專委會副主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放射學分會副主委、中國裝備協會CT應用專委會常委,湖北省放射醫學質控中心主任,湖北省放射學會常委;兼任《臨床放射學雜志》常務副主編、《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副主編、《中華放射學雜志》等十本期刊的常務編委和編委。
從事放射診斷和教學工作35年。主持 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參加科研課題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在BJR、Academic Radiology、JCAT、Scientific Reports、JCMR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單篇高IF達5.601。主編醫學專著4部,副主編、參編醫學專著8部;主編全國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醫學影像診斷學》(第4版)、研究生規劃教材《腹部放射診斷學》及本科生規劃數字教材《醫學影像學》(第7版);副主編《醫學影像學》規劃教材3部(共4版)並主編其配套輔助教材(共2版)。湖北省《醫學影像學》精品課程負責人,並榮獲2017年寶鋼教師獎。
        副主編簡介

於春水
男,1970年8月出生於天津市,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天津醫科大學副校長、醫學影像學院院長、總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天津市功能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常務委員。
從事教學工作24年,是 精品視頻資源共享課及天津市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天津市教學名師。主要從事磁共振腦功能成像研究,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180餘篇,SCI他引4000餘次。2014年獲得 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5年入選 百千萬人纔工程,201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得第十一屆茅以升北京市青年科技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王 濱
男,1963年3月生於山東濰坊市,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濱州醫學院院長。中華放射學分會分子影像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高校首席專家,山東省衛生傑出學科帶頭人,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和高校重點實驗室“分子影像與轉化醫學”學術帶頭人。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35年。主編、參編 “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教材7部。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和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獎10項。發表論文390餘篇,其中SCI收錄50餘篇。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20餘名。1998年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並授予全國教育勞動模範。

文 戈
男,1967年9月出生於山東泰安市,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影像教研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神經放射專委會副主委,廣東省醫學放射診斷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放射委員會腹部學組秘書長。《分子影像學》雜志編委,《臨床放射學》等多個雜志審稿專家。

擅長神經疾病及腹部疾病影像診斷;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編專著1部;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本科生全國統編教材3部;參與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曾獲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

高劍波
男,1963年7月出生於河南長葛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任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曾在 霍普金斯大學短期訪問學習。《中華放射學雜志》等期刊的常務編委、編委或審稿人。
從事放射影像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33年。發表論文300餘篇,主編及參編影像學專著和教材20餘部,承擔和完成 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9項。致力於消化繫 和肺部疾病的臨床影像學及新技術研究。獲 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及“倫琴學者”獎章獲得者。

王紹
男,1962年9月生於山東萊西市。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教學名師。現任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骨肌放射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臨床醫學認證專家,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委員,《中華放射學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等多個核心期刊編委。
從事影像診斷學、教學和科研工作30餘年,主持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編、副主編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類iCourse教材和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3部,參編臨床醫學五年制、長學制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共8部,主譯、副主編及參編《肌肉骨骼影像學》等專著10部,獲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研究生類)一等獎1項、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主講遼寧省精品課《醫學影像學》1門,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前言

新一輪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規劃教材的修訂工作恰逢我國“”勝利召開之際,為適應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和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我們對第8版《醫學影像學》認真組織修訂。本版教材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 教材委員會次全體會議》相關精神為指導,遵照《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纔培養改革的意見》及《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經主編會、編委會認真討論,在傳承第7版《醫學影像學》成果並全面總結、歸納該教材應用反饋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遵循教材的“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編寫原則,對第8版《醫學影像學》進行了全面認真修訂,確保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一、針對性。教材以本科生為主要讀者對像,也可作為重要參考書供規培住院醫師使用。堅持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特定對像、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為首要遵循的宗旨。

二、先進性。充分發揮數字資源“海量化、數字化、立體化”的鮮明特點,更新或增添大量幻燈、案例及圖片,作為數字資源融合在教材中,提升影像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先進性,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修訂《學習指導與習題集》,進一步提高了輔助教材學習的“互動性”。

三、前沿性。精準適度地反映影像學進展:章新增“對比劑”一節,以便學生對臨床常用各種對比劑的作用原理、種類、性能、常見不良反應及應對做了解;在“分子影像學”一節加入適量核醫學內容,以便學生完整了解分子影像學的設備與技術,加深對其應用前景的展望思考;新增第十一章“傳染性疾病”,對HIV、流感等新型多發傳染病的相關影像做簡要介紹,彌補前版教材此方面的缺如。

四、性。根據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教材評審委員會和人民衛生出版社關於教材編寫隊伍的建議,本版教材在保留第7版大多數編委的同時,進一步吸納學術的專家教授參與編寫,並擴大參編院校。特別聘請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會長、中國超聲醫師分會副會長冉海濤教授編撰總論“超聲成像”一節,並為整本教材涉及的超聲內容把關,確保相關內容的性及嚴謹性。

本教材已歷經8版修訂,凝聚幾代參編專家的心血。在此,向以吳恩惠教授為代表的第1~7版教材主編副主編及編委團隊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本版教材所有編委的嚴謹治學和辛苦付出;感謝編寫秘書張立娜教授在本版教材的編寫及後期統稿工作中承擔的大量工作;同時向為本次教材編寫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月強、馬桂娜、李思睿、胡培鉛、邵海波、孫海艷、臧培卓、何仕誠等教授一並表示誠摯謝意!

在本版教材修訂中,各位編者依修訂原則已盡全力,但在內容和編排上可能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師生和讀者不吝指正。

徐克 龔啟勇 韓萍

2018年5月

^_^:6909df15320072e9ebd70746dc461f14

^_^:66fc525c5d9869aade6f6bc0a20b48dc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