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尚偉偉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4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407
版次:1

商品編碼:13590668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智庫建設成果書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尚偉偉


    
    
"

編輯推薦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重心也發生了變化,即開始由“能否入學”轉向如何“更好地融入”。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本書在多學科視角下展開聚焦於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問題的實證研究。在對流動兒童“教育融入”進行內涵解讀與概念檢視的基礎上,借助相關理論基礎,對流動兒童進行問卷調查,並對流動兒童及其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在此基礎上,就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現狀、特點、影響因素、內部作用機制以及改進策略進行了繫統研究。

內容簡介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構成。隨著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進入城市學校學習,解決他們的教育融入問題實為緊迫。本書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對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現狀與特點、影響機制以及改進策略進行了繫統研究。研究發現:流動兒童教育融入處於中等及偏下水平,且在性別、年級、出生地、轉學次數等方面存在差異;制度與政策環境、社會支持、家庭環境、學校氛圍及個體主觀策略選擇等因素對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產生復雜的影響效應。基於此,本書從建設包容發展的政策環境、搭建“信任—協商”的社會組織參與平臺、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樹立科學的家庭教養觀念等方面,提出了促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實現美好城市生活的可能策略。


作者簡介

尚偉偉,2018年7月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繫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完成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目前就職於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繫,主要從事教育政策、教師發展、學校德育等研究。近年來,主持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以及民間非政府組織項目等10餘項;先後在《光明日報》《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教育發展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知名報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復印)轉載;多篇政策咨詢報告獲省部級及以上領導人批示並被相關部門采納;參與多項省部級、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及相關文件編制工作。

目錄

導論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研究背景
第一節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構成
一、公平優質教育供給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育問題成為阻礙流動人口美好城市生活實現的主要
瓶頸之一
三、流動兒童教育融入面臨諸多體制障礙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一章 國際比較視角下的流動兒童教育融入
第一節 國際視野下的流動兒童教育融入
一、關注教育公平的理論研究
二、關注流動兒童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研究
第二節 我國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研究進展
一、流動兒童教育政策的實施
二、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現狀研究
三、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影響因素
四、推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建議
第三節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問題的研究述評
第四節 相關理論依據
一、社會融合理論
二、社會認同理論
三、文化適應理論
四、治理理論
第二章 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理解與分析框架
第一節 相關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流動兒童
二、教育融入
第二節 本書關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本書的技術路徑
一、研究的範圍設定
二、研究的技術路線
三、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分析框架
一、教育融入的四維度分析框架
二、客觀環境與主觀選擇相結合的分析路徑
第三章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測量模型構建與驗證
第一節 教育融入的結構分類與測量
一、教育融入的結構分類
二、教育融入的測量模型
第二節 教育融入測量模型的實證檢驗
一、測量模型數據收集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驗證性因素分析
四、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四章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現狀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程序
一、研究工具
二、數據收集
第二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流動兒童各維度的教育融入狀況
二、流動兒童各維度教育融入的特征分析
第三節 本章 小結
第五章 客觀環境要素影響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效應檢驗
第一節 制度與政策環境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戶籍制度需深化改革
二、教育制度仍需健全
三、教育政策有待完善
四、救助政策亟待調整
第二節 社會支持因素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社會支持因素的相關研究與工具
二、不同社會支持水平下教育融入的差異分析
三、社會支持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驗證
四、總結與討論
第三節 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家庭環境因素的相關研究與工具
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影響教育融入的路徑分析
三、不同教養方式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驗證
四、教養方式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教育融入之間的中介
作用檢驗
五、總結與討論
第四節 學校氛圍因素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學校氛圍因素的相關研究與工具
二、學校氛圍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驗證
三、歧視知覺在學校氛圍與教育融入之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四、總結與討論
第六章 主觀策略選擇對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影響效應檢驗
第一節 認同管理策略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認同管理策略的內涵與相關量表
二、認同管理策略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
三、結論與討論
第二節 文化適應策略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文化適應策略的內涵與相關量表
二、文化適應策略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
三、結論與討論
第三節 心理品質策略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心理品質策略的內涵與相關量表
二、心理彈性影響教育融入的結構方程模型
三、心理彈性在歧視知覺與教育融入之間的中介效應
檢驗
四、結論與討論
第七章 推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政策建議
第一節 建設包容發展的制度環境
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二、創新流入地與流出地教育合作機制
三、完善教育救助體繫建設
第二節 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
一、構建“信任—協商”的參與機制
二、擴展開放、寬松的社會空間
三、提升社會組織的資質與能力
第三節 推動學校融合
一、融合的辦學理念
二、提供心理支持的校園氛圍
三、優化家校合作的體制機制
四、培養流動兒童自主性
第四節 營造民主式的家庭環境
一、樹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觀念
二、營造民主型家庭教養環境
三、樹立以身作則的家長榜樣
第八章 研究結論、局限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一、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四維度模型分析框架
二、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現狀與特征
三、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狀況是客觀環境要素與主觀策略
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主體參與協作的治理策略是實現流動兒童教育
融入的可能路徑
第二節 研究局限
一、被試樣本的局限
二、研究方法的挑戰
三、追蹤研究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導論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研究背景


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人口流動而產生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流動兒童教育面臨著不同的難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重心也發生了變化,即開始由“能否入學”轉向“如何更好地融入”。為此,我們有必要更清楚地了解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在當代究竟呈現出什麼狀況,哪些因素會影響或者可能影響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如何確保流動兒童能夠更好地融入,這些問題構成了本書的重點。

第一節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構成

任何研究總是源於問題,無論它是形而上的哲學思考還是具有極強現實意義的實踐議題。研究問題也要引發社會公眾的關注,由此人們開始關注並認識到潛在的危機,並開始采取適當的行動。唯有如此,纔可稱得上是研究問題,也即安德森(Anderson, J.E.)所說的“政策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認為,發生在流動兒童身上或者說流動兒童所背負的教育融入問題,算得上是一個政策問題。這是本書選題的原點。

一、 公平優質教育供給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采訪中共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他指出,肩上擔負著“對人民的責任”時,要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作為“人民美好生活”首要構成。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其中,堅守公平優質理念,使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優質的教育,補齊教育短板,尤其確保流動兒童等弱勢群體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不斷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保障體繫,是新時代我們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明確提出“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刻論述了教育公平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二、 教育問題成為阻礙流動人口美好城市生活實現的主要瓶頸之一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大規模人口流動成為一種客觀現實。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流動人口的規模達到2.21億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長了81.03%。作為城市化的“副產品”,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由此出現。據統計,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流動兒童增長高達44%,這表明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選擇在城市尋求教育生活。近年來,隨著“兩為主”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流動兒童在流入地城市就讀的問題暫時得到緩解,但隨之而來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存在諸多困難。一方面,流動兒童難以形成有效的身份認同。作為新一代移民,生活在城市的流動兒童呈現出一繫列新的特征,但他們缺乏深厚的農村生活體驗和經歷,通常以城市兒童的生活作為參照,希望從事體面又輕松的工作而不用像其父母那樣打工。新一代的流動兒童與農村社會完全脫節,不打算也回不去農村,但是在城市就讀過程中,升學道路仍不通暢。另一方面,流動兒童難以有效地融入學校生活和學習。研究發現,當前流動兒童學業成就融入狀況不佳,與城市學生交往較少,在文化和心理融入層面存在一些問題。

三、 流動兒童教育融入面臨諸多體制障礙

“融城先融校”關繫著流動人口家庭的城市適應和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破解。基於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發現流動兒童已屬於長期流動的人口,97.06%的流動兒童順利接受了義務教育。滿足流動兒童在城市“上好學”的需要,成為實現外來人口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前提。但是,能否有效融入城市中小學仍然面臨諸多體制障礙。即便流動兒童享受了在公立學校受教育的權利,但也遇到各方面無形的排斥。據調查,在城市公立教育繫統中逐步形成了完全本地生源或以本地生源為主,和以流動兒童為主的“本地—外地生源、重點—普通公立學校”教育模式,形成新的教育融入困境。兒童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這種教育狀態更容易使流動兒童出現敏感、歧視知覺強、自卑情緒高、身份認同危機、孤單、抑郁、問題行為、學業成就不佳等問題。以往對於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我們重點關注並解決了入學等規模問題,而忽視了流動兒童的個體教育成長與發展問題,即融入城市學校教育的問題。上海作為流動人口數量較大的特大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成為城市基礎教育發展不可忽視的群體之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二代移民”,他們獲得公正的教育對待是實現外來人口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前提,不僅直接關繫到上海市民化進程和未來市民的素質養成,也事關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社會的安全穩定。

本書將從流動兒童個體的教育體驗出發,以全景化的圖景,對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問題進行探索,關注流動兒童在教育融入過程中的特征,揭示影響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因素,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治理路徑,推進“二代”或“N代”移民的市民化進程。

第二節 研究意義

本書以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為突破口,從流動兒童的個體教育生命體驗出發,考察了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狀況、特征、影響因素及其內部作用機制,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 理論意義

第一,有助於豐富我國弱勢階層子女受教育權利研究的理論視野。通過對社會融合理論、社會認同理論、文化適應理論等相關理論的深入分析,深化對流動兒童受教育權利問題的研究。通過探討城鎮化進程中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狀況及影響因素,使這一領域的研究更加關注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過程層面,突破以往弱勢階層子女受教育權利研究過於注重社會結構和制度等宏觀層面,對個體文化價值觀念、主觀能動性等微觀層面關注不夠的弊端,試圖對弱勢階層子女受教育權利問題的研究作出一定的理論貢獻。

第二,有益於為推進我國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本書以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為切入點,通過將流動兒童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融入問題置於整個城鎮化進程中加以考察,客觀真實地描述城鎮化背景下流動兒童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融入的基本狀態與時代特征,探索特大城市流動兒童個體是怎樣融入城市教育中的,揭示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過程中的內部運作機制,為構建合理科學的流動兒童義務教育治理體繫提供有價值的學理基礎。同時,為各級政府作出科學的城市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制定有效改善弱勢階層子女受教育處境的政策措施,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第三,進一步提升相關理論對解決流動兒童城市教育問題的現實價值。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問題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和教育實踐的迫切要求,本書在對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結構、問題、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基礎上,揭示了流動兒童教育融入過程的內部機制,為構建政府、社會、家庭、個主體參與共同解決教育融入問題奠定有價值的依據,為國家和政府重新思考頂層設計和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理論支持,提升相關理論對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適切性。

二、 實踐意義

本書問題的提出緣於現實的迫切需求,是對現實問題的實證研究而非純粹的思辨理論研究。本書通過大範圍調研,以實證的方式明確影響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關鍵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的教育管理者更好地深入了解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特征及內部作用機制,從而在實際的政策制定和管理過程中實施有效策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切實保障和維護流動兒童享有平等的城市受教育權和公平待遇,是我國推進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的重要內容。流動兒童教育融入是關乎社會正義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問題。本書通過相應的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呈現當前特大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特征,為制定教育規劃和完善流動兒童城市受教育的政策措施提供現實依據和政策支持,進一步推進我國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的實現。同時,實現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會有效促進實現其社會融入,為未來特大城市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最終促進新型城鎮化“市民化”目標的實現。

第二,有助於完善義務教育治理體繫建設,提高特大城市整體人口素質,促進流動兒童的發展,加強城市融入,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本書以上海為調查基礎,收集第一手資料,從多維度分析入手,以實證數據呈現流動兒童在教育融入過程中受到的客觀環境要素與主觀策略選擇雙重影響及內部作用機制。從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客觀環境要素和認同管理策略、文化適應策略、心理品質策略等主觀個體策略選擇全方位考察出發,為上海等特大城市相關政府部門設計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體繫提供實踐基礎,為學校教育支持與家庭教育措施提供相應的引導和干預,為制定義務教育綜合改革方案提供可借鋻的參考,旨在促進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社會融合,進一步提高特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第三,為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完善義務教育綜合治理提供決策參考。本書對城鎮化背景下特大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問題及難題進行診斷與分析,從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外部環境要素和主觀策略選擇角度全面揭示其內部作用機制,向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個治理主體提供“城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動態全景圖”,為主體參與流動兒童教育綜合治理模式提供決策參考,為深化義務教育領域綜合治理的實踐提供理論及方法論指導。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