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華文明簡史(第二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18-752
【優惠價】
324-470
【作者】 於琨奇莊華峰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23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2331
版次:2

商品編碼:13513172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4
字數:3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於琨奇,莊華峰

    
    
"

編輯推薦

1.語言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從科學技術、生活方式、制度文明、學術文明、宗教文明、藝術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等幾個部分來簡述中華文明的具體內容,同時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原因和今後發展的大體方向。

2.適用於學校開設的中華文明史、中國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素養類的公共課、通識課。

3.本次修訂出版,增加了圖片,直觀展示中華文明的成果,同時以二維碼的形式增加了拓展閱讀材料。

內容簡介

在世界文明譜繫中,能與西方文明相提並論的,無疑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誕生於內陸地區,屬於十分典型的農業文明。它濫觴於夏商周三代之前,成型於秦漢,興盛於隋唐,宋明時達到頂盛時期,其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人類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形一體格局和兼容革新能力,成為其長期生長的起點,從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積澱、心理認同、禮制傳統,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
《中華文明簡史(第二版)》運用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科學技術、生活方式、制度文明、學術文明、宗教文明、藝術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等幾個部分來簡述中華文明的具體內容,同時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原因和今後發展的大體方向。

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華文明衍生發展的“生態環境”
一、 相對封閉的大陸——海岸型地理環境
二、 以農業為主體、多種經濟形態並存的社會經濟環境
三、 以華夏(漢)民族為主體、多民族共存的人文環境
四、 家國同構的宗法——專制式的政治環境
第二節 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
一、 起性與發展中的趨同性
二、 自成體繫與極強的包容性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農業技術
一、 農具、耕作及施肥技術
二、 土壤辨析與田地的整治
三、 播種最佳時間與節氣
四、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與蔬果園藝
五、 漁業、畜牧業、林業與副業技術
六、 水利建設
七、 農學名著
第二節 手工業技術
一、 紡織
二、 陶瓷
三、 冶金與金屬制造
四、 漆器制造
五、 四大發明
第三節 科學
一、 數學
二、 物理學、化學
三、 地理學
四、 天文學與歷法
五、 醫學與藥物學

第三章 生活方式
第一節 飲食
一、 主食與副食
二、 菜肴與烹飪
三、 飲酒與飲茶
第二節 服飾
一、 服飾的歷史淵源
二、 冠、巾、帽
三、 衣與裳
四、 鞋與襪
第三節 居住
一、 民居
二、 宮殿
第四節 交通
一、 交通工具
二、 道路
第五節 娛樂與體育鍛煉
一、 雜技與武術
二、 圍棋與像棋
第六節 社會交往與歲時節慶
一、 社會交往與禮儀
二、 歲時節慶

第四章 制度文明
第一節 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
一、 土地制度的變遷
二、 賦稅制度的變化
第二節 政治制度
一、 分封制與郡縣制
二、 帝制與共和制
第三節 法律制度
一、 法規與法典
二、 “法治”與“人治”
第四節 教育制度
一、 官學與私學
二、 教學內容與教材
第五節 官吏的選舉與管理制度
一、 選舉制度的變革
二、 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節 貨幣與度量衡制度
一、 貨幣制度
二、 度量衡制度

第五章 學術文明
第一節 傳承不息的儒家
一、 孔子
二、 孟子和荀子
三、 漢唐經學
四明理學
五、 清代的考據學和新今文經學
第二節 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一、 老子、莊子與道家
二、 商鞅、韓非與法家
三、 墨子與墨家
四、 《孫子兵法》與兵家
五、 惠施、公孫龍與名家
六、 陰陽五行家
第三節 史學
一、 史學的起源與流變
二、 史家傳統與史學名著
第四節 文字、語言與文獻整理
一、 漢字的起源與流變
二、 文字學
三、 音韻學與訓詁學
四、 文獻整理

第六章 宗教文明
第一節 原始宗教
一、 圖騰崇拜
二、 巫祀
第二節 佛教
一、 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
二、 佛教的經藏與儀軌
第三節 道教
一、 道教的產生與演變
二、 道教的典籍與儀軌
第四節 其他外來宗教與民間宗教
一、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二、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三、 民間宗教

第七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
一、 詩歌
二、 賦
三、 散文
四、 詞曲
五、 小說
六、 文學批評
第二節 藝術“百花園”
一、 音樂
二、 舞蹈
三、 繪畫
四、 戲劇與其他說唱藝術
五、 書法與篆刻
六、 建築、雕塑與園林

第八章 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
第一節 中華文明與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一、 中華文明圈的形成與發展
二、 佛教與近世西方文明的傳入
第二節 中華文明前瞻
一、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
二、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明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形一體格局和兼容革新能力,成為了其生長的起點,從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積澱、心理認同、禮制傳統,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
在世界文明譜繫中,能與西方文明相提並論的,無疑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誕生於內陸地區,屬於十分典型的農業文明。它濫觴於夏、商、周三代之前,成型於秦、漢,興盛於隋、唐,宋、明時達到頂峰,其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人類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對於西方國家而言,無論是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還是走出中世紀邁入現代社會,中華文明都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國內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國際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明正發生著鳳凰涅槃式的變化。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高校是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在高校開設文明史課程,對於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傳承,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健全人格的養成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中華文明簡史》一書自2005年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來,迄今已有整整十五個年頭了。在這段時間裡,本書一直被全國多家高校作為教材使用,也贏得了不少社會讀者的垂愛,恰因如此,本書先後被多次印刷,發行量一路走高。這些讓我們感到十分快慰。
盡管本書贏得了讀者的首肯,但近年來我們研究中華文明史的一些心得需要補充到書中,加之這些年來中華文明史的學術研究、文物考古諸方面獲得了豐碩成果,本書也需要吸收,以體現內容的先進性。因此,對本書進行全面修訂,迫在眉睫。
本書的修訂有刪削,有訂正,有增補。即刪削了一些陳舊的內容,訂正了個別的錯誤以及表述不夠準確的地方,而增補則是主要工作。增補的內容有三:一是為了讓讀者能夠對中華文明之美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們按照時代性、代表性的原則選配了一些圖片來展示中華文明的成果;二是吸收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體現學術的前沿性;三是增加了拓展閱讀的內容,幫助讀者以本書為線索,更廣泛地涉獵中華文明的歷史,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此外,還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調整、補充、變動了部分內容,不少地方重新作了改寫;二是對文字作了進一步潤色,力求簡潔流暢,敘述深入淺出,試圖將從來是枯燥難讀、隻為業內人士獨自享用的“史學”,變成通俗的“講歷史”,將點滴菁華燴成眾多人可以分享的精神食糧。當然,這些僅是我們的美好願望,至於是否達到了目的,隻能留待讀者去評判了。
需要強調的是,本書的修訂工作得到了不少人的幫助,蔡金平同志為本書的修訂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從圖片的遴選、拓展閱讀的設計,到一些內容的修改、完善,他都傾心、傾力為之;我的老師楊國宜教授也對本書的修訂十分關心,他毫無保留地向我提供了他近年來研究中華文明史的成果,在本書第八章第二節中我們引用了他的重要成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範耀華編輯,為本書的再版付出了許多心血。在此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莊華峰識於江城怡墨齋
2020年1月10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