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施米特與破碎時代的詩人(經典與解釋) [Carl Schmitt und Dicht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劉小楓溫玉偉安尼溫玉偉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93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9339
版次:1

商品編碼:12641378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
外文名稱:Carl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字數:1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劉小楓,溫玉偉,安尼,溫玉偉

    
    
"

編輯推薦

經典與解釋·施米特集之一,彙集施米特的早期文學創作,展現其與同時代詩人的交往。

1. 施米特是20世紀富盛名的政治思想家,也被西方學界公認為“最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家”。
2. 《施米特與破碎時代的詩人》收錄施米特的對多伯勒的長詩《北極光》的長篇評論文章,以及施米特的一些隨筆、對話、雜詩和日記,許多珍貴的資料是首次翻譯為中文。
3. 作為文學家的施米特並不為人所知,其實,施米特年輕時就常在報刊上發表文學隨筆、對話和書評,一直到晚年,他依然有文學熱情,還創作詩歌。
4. 施米特的短詩、短篇小說和詩歌都頗具意味,施米特與同時代人的對話更是發人深省。施米特的文學愛好也使得他的法學和政治學論著獨具修辭風格,而他的文學作品則與其政治法學思想交融在一起。

內容簡介

《施米特與破碎時代的詩人》由劉小楓和溫玉偉組編,收入施米特對多伯勒的長詩《北極光》的長篇評論文章,多伯勒是一位奇特的詩人,在德語文學史上迄今名不見經傳,但在一戰期間,就已經有一個迷拜多伯勒詩作的小圈子——青年施米特忒喜歡《北極光》的語言和詩中所表達的所謂歐羅巴精神,也參與到這個小圈子裡一起讀多伯勒。
《施米特與破碎時代的詩人》還搜羅了施米特的一些隨筆(短篇小說)、對話、雜詩和日記,很多內容首次譯為中文。另附有幾篇與施米特緊密相關的文論(包括施米特談巴爾,施米特談朋友與敵人)。

作者簡介

作者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1985),20世紀富盛名的政治思想家,被西方學界公認為“最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家”,代表作有《政治的概念》、《合法性與正當性》、《霍布斯國家學說中的利維坦》等。
編者劉小楓,重慶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繫古典學中心主任、“逸仙”講座教授。“經典與解釋”繫列書籍主編。主要學術著作有:《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沉重的肉身》《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刺蝟的溫順》《聖靈降臨的敘事》《重啟古典詩學》《揀盡寒枝》《共和與經綸》《百年共和之義》等。
編譯者溫玉偉,1988年生,陝西韓城人,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候選人。德國卡爾?施米特協會(Carl-Schmitt-Gesellschaft e. V.)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德意志近代早期文學。
譯者安尼,20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德語繫,獲德語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戰後德語文學、德語現當代小說。著有《聆聽沉默之音》,譯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納粹與理發師》(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提名)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譯者魚順,1991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碩士,德國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德語教學論、多模態話語分析、電影理論。
譯者吳夢宇,1990年生,湖北應城人,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目錄

編者說明(劉小楓) / 1

第一編

施米特 多伯勒的《北極光》 / 3
致多伯勒的信 / 42

施米特 文萃(溫玉偉輯/譯)
選編說明 / 47
一 隨筆 / 51
二 對話 / 109
三 雜詩 / 137
四 日記 / 175
九十老翁斷斷續續的聲音 / 188

第二編

什克爾 施米特談巴爾 / 195
什克爾 施米特談朋友與敵人 / 303
金澤爾 迪斯雷利與施米特的政治神學 / 327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忠誠的吉普賽人
(1922)

[“Der treue Zigeuner”,刊於Piet Tommissen編,Schmittiana,卷7,2001,頁19—27。]



喀爾巴阡山的一位吉普賽人有個美艷的妻子,有一天,她突然去告解了一種稀罕和深重的罪過。諸多的難言之隱使這罪過無法告人。告解神父認為自己並沒有權柄赦免人的罪,但表達了自己的私人看法:最好讓聖父,即教宗本人來裁斷這神秘的狀況。妻子立即做好向羅馬朝聖的準備,這深深打動了告解神父,但他也指出旅途的艱辛和花銷,並告訴吉普賽人的妻子,由於她貧窮而無法乘車,她就不得不步行,當然這也是朝聖之旅的應有之義。此外,他並沒有給她下達任何直接的命令。
這女人下誓,為了親自向聖父呈告自己的情況,她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向羅馬朝聖。她向丈夫保證,如果自己的靈魂救贖受到威脅,她會不畏艱難。然而,她的健康並不是很理想,而且長途跋涉也會有損她的美貌,因此,她認為,如果丈夫能把她馱在背上前往羅馬,就是最為簡單的方法了。這樣一來,她既可以完成自己的誓願,同時也可以給丈夫分享一部分朝聖之旅的恩典。於是,吉普賽人背起妻子,踏上前往羅馬的路途。



他們的路途首先要穿越家鄉的喀爾巴阡山。當時正直三月份,吉普賽人背上的妻子時常會感到寒冷。由於受冷而落淚的她,央求丈夫給她一件稍微暖和些的毯子。吉普賽人捉到一隻狐狸,把皮扒下來給了妻子。但是第二天,妻子便把皮給扔掉了,因為,它隻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狐狸,而且狐狸皮有一股讓人難受的氣味。



在蒂薩平原的大街上,一個工匠小伙子隨著他們走了一段路,他背著沉重的背包。吉普賽人的妻子發現他沉重的負擔時,被同情心打動的她試圖伸出援手。她讓年輕人把背包卸下來,然後掛在丈夫的肩上。一片好心的她打聽著年輕人的家鄉和父母。傍晚時分,當年輕人要和他們分道揚鑣時,她友好地微笑著把行李還給了他。這個小伙子久久地目送著她,眼含淚水。他堅信一定是遇到了聖母。



那位來自維也納的小伙子曾告訴他們,維也納是個漂亮的城市,並且有很多教堂。因此,妻子懇求丈夫,稍稍繞道途經維也納。在維也納的時候,一位熱心的波希米亞人帶著她參觀了城市,而吉普賽人通過挑木頭掙了一個古爾登。由於波西米亞人反復強調,布拉格比維也納美太多,妻子便隨他一起在布拉格逗留了一段時間。幾周後,波希米亞人的朋友帶著吉普賽人的妻子回到維也納。其間,吉普賽人已經又掙得兩個古爾登,他用錢給妻子買了幾雙新鞋子,然後又開始向羅馬進發。



當他們到了格拉茨的地界時,一位騎馬的信使趕上他們向他們問路。他們雖然沒能給出答案,但是信使借著這個機會和那婦人聊起了天。當然,信使特別著急趕路。那婦人便懇求丈夫稍微走快一點兒,而信使也很有眼色,就讓馬兒小跑著。這樣,他們倆便可以繼續談話。信使特別友好,從馬鞍上解下軍用水壺,斟滿一杯葡萄酒,以殷勤的高雅風度向婦人敬酒。她被信使的善心所感動。在要分別的時候,他們都起身,婦人從丈夫身上,信使從馬兒身上,兩個人以真誠的友誼互道珍重。



出了格拉茨,婦人突發奇想,要是能摘一束雪絨花帶回家作為朝聖之旅的紀念該多好啊。於是,丈夫馱著她上了阿爾卑斯山,在一座高峰上采到一束極其漂亮的花兒。接著,他們下到意大利平原,前往維羅納。他們在這裡遇到一位浪遊的學生,他背著一把吉他,教婦人唱了許多首歌。有一天在一首傷感的歌曲之後,他講到自己被新婚妻子欺騙的事情。婦人嘗試著去安慰他,就把采到的雪絨花送給了他。學生感激地親吻了她的手,一直陪著她到博洛尼亞。大受感動的他拍著胸脯說,他已經因為婦人而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在蘇特裡和維特博的途中,一位本篤會修士與他們結伴而行。這位修士雖然年輕,但是很博學,此外,他還有德國血統。一俟聽說吉普賽人的妻子想要朝覲聖父,他立即給她講解了值得注意的儀式及其意涵,那婦人津津有味地聽著。年輕修士提醒他們必須快點兒趕路,因為聖父年事已高,雖然他在靈魂上的朝氣絲毫未減,但是在肉體上已然氣息奄奄。
因此,後天安排的公開接見應該是人們最近最後一次面見他的機會。婦人催著丈夫拼命趕路,但同時又請求修士再與他們同行幾日,繼續他的教誨。因此,他們在一起逗留了一天半的光景。這時候,修士突然沉默不語,不再回答婦人的問題。因為他發現了一塊碑石,但無法破解其中的銘文。修士舉動的突然改變,讓婦人不知所措,她難過地掉眼淚。她突然記起來,自己最晚得在一天後趕到羅馬,於是告訴丈夫,如果要按時到達的話,他們現在就得拼命趕路。



吉普賽人以最快的速度,背著妻子到達了羅馬,並且未作絲毫停歇,徑直奔向宗座宮殿。他穿過第一座敞開的大門,穿過許多廊道,爬上無數樓梯,經過許多走廊……他迷了路。婦人催促他快點兒趕路。這時,他看到一座大門,料想門口應該會有看門人,於是,吉普賽人一個箭步過去,想要問路。可是,由於沒有注意到有多級階梯的小樓梯,他絆了一個踉蹌,婦人驚聲尖叫,從丈夫的背上滾落在地。而吉普賽人趔趄著向前衝了幾步,情急之下罵了幾句髒話,然後用頭重重地撞在了大理石雕像上,倒地斃命。
看到自己的丈夫已在地上氣絕身亡,婦人泣不成聲。這時,一位老看門人和一位年輕衛兵路過。婦人暈倒在衛兵的懷中。衛兵關切地勸慰著,背著她穿過一座花園來到臺伯河邊,小心翼翼地把她放在河邊的長椅上。他把婦人單獨留在那裡,一個人去酒館去取葡萄酒。在這期間,一個年輕學生路過,坐在婦人身邊,婦人告訴他,她從家鄉徒步來到羅馬朝聖,想要看到聖父,但是來晚了。這位年輕學生本是一位主教的姪子,他為婦人的美艷和虔誠所傾倒。滿心熱情的他準備就此事請求叔父援手。學生邀請她一道前往主教的宮殿,在那裡,她一定會受到友好和因她的虔敬而理應受到的接待。
婦人以含情脈脈的微笑表達了自己的感激。就在這時,拿著葡萄酒的衛兵趕了回來。看到婦人的嫣然姿態,衛兵妒火中燒,學生不得不把婦人保護起來。在防衛時,學生把追隨而來的士兵撞下了臺伯河,可憐的士兵淹死在滔滔河浪中。學生隻能眼睜睜看著士兵的尸體順流而下。隨後,他不得不安慰號啕大哭的婦人。他叫來一輛馬車,帶著婦人來到叔父的宮殿。精致的馬車讓婦人滿心歡喜,在途中她想到,吉普賽人可沒有這友好的學生如此體貼,因為他從未想到用這麼美麗的車子來載她。



當姪子帶著陌生女人來到宮殿時,主教大為喫驚。但是因為他知曉這位年輕人的虔敬和俠義精神,並且很喜歡這個年輕人,於是,他親切地接待了她。婦人住在了一間漂亮的大房間,被安排在一張雪白的臥榻上。由於她亟需休養,許多僕人忙前忙後照應著她。被熱心的僕人簇擁著,躺在雪白床榻上的婦人幸福地嫣然一笑,像天使一般。一位為服侍主教而頭發花白的老僕人吻著婦人的手,大聲呼稱她為聖徒。她的眼淚突然撲簌簌地落下,人們問她為何落淚時,她以沙啞的嗓音回答,說很難過未能面見聖父。所有人都被內心最深處的同情心所打動。主教答應她讓她見上聖父一面。年輕學生激動地吻了她的手,然後離開去找伙伴——一位來自高貴家族的法學家,要給他看看這聖潔的婦人。
婦人仍然面帶微笑,但是近日的激動和突如其來的幸福使她變得極其虛弱,很快又暈厥過去。主教擔心地叫來自己的私人醫生,讓醫生給她配一副藥力特別強勁的湯劑。醫生盡了最大努力,但是他配的藥劑對於婦人的體質太過陌生。突然,婦人面如鉛色,不一會兒便撒手人寰,但嘴唇上仍然掛著幸福的微笑。主教、醫生、所有的僕人哭作一團,大聲呼喊,他們目睹了一位聖徒的殞歿。



在此期間,年輕學生在他的法學家友人家中。兩人生平第一次發生了口角,因為,當法學家聽到年輕學生聲稱自己發現了一位聖徒,而且是出自吉普賽人中的婦人,他以咄咄逼人的反對表示懷疑。激憤的二人喪失了審慎心,還沒有走到主教的宮殿時,就激烈地互相侮辱,並且抽出寶劍。於是,一場決鬥在開闊的廣場上演。法學家給了青年學生致命的一擊。許多人們蜂擁而至。臨死的時候,年輕學生大呼道,雖然他是死於友人之手,但他是為了聖徒的名聲而舍命。在學生咽氣之後,許多善男信女就開始質問法學家,他解釋了為何自己要殺朋友。群情激憤的人們憤怒地把他撕成了碎片。大家把他以及學生的尸首帶到了主教宮殿,要求一睹新聖徒的容顏。
主教因姪子的死而痛苦不堪。人們告訴他,這位高尚的年輕人是如何為新聖徒獻身的。他立即命人把婦人的尸體用華貴的潔白殮盒陳放在宮殿的陽臺。所有的僕人大聲呼喊著,贊頌死者的虔誠。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聚集在路旁,在陽臺前跪拜了整個晚上。第二天,人們以恢弘的場面把尸體葬在了主教所管轄的一座教堂裡。密密麻麻的人群向死者公開證明了他們對聖徒的崇拜。

十一

在下葬的時候,人們已經吵得不可開交,因為一些人懷疑死者是否神聖,並要求進一步提供她的出身和生平信息。埋葬之後,爭論還在繼續,並繼而導致了蔓延至家家戶戶的爭吵,令父子反目,破壞了久經考驗的友誼和好感。當紛爭脫離出私人生活範圍,最終在街頭形成了火拼的黨派,教會官方無法繼續保持沉默。主教及其友人為死者的封聖積極奔走。人們打起官司來。主教的所有僕人都作見證說,死者像一位聖徒一樣離世。對此,沒有人膽敢懷疑。就連advocatus diaboli [魔鬼的辯護者] 也稱,自己無法懷疑其生活作風的神聖性,但是,他也要求人們給出奇跡的證明。
新聖徒的辯護者提出的理由是,根據見證者的觀察,盡管死者從家鄉、吉普賽的國度徒步向羅馬朝聖而來,但是,她腳上的鞋子絲毫看不出有塵土的痕跡,因此,很明顯,她是從天而降的,讓地心引力的法則失效:一定是天使背著她。
魔鬼的辯護者反駁說,她不僅可能被天使背過,也有可能乘車或者被其他某個人背著,甚至——他語帶諷刺地說——可能被自己的丈夫背著,因為大家都無從知曉,死者是否已為人妻。他在這裡的諷刺並不妥帖。觀眾一陣喧嘩,許多女人由於憤怒而大聲呼喊起來,一個狂熱的年輕人從看臺上用手槍射向魔鬼的辯護者,這是致命的一射。官司不得不終止。
現在,人們以成倍的怒火繼續著爭執。為了團結與和平之故,必須盡快做出決斷。人們隆重地重開訴訟。接替魔鬼辯護者之職的是一位年輕修士,他有意從論辯的同一點上,即他的前任因為正直而淪為犧牲品的地方開始。他說,沒有人知道,死者是否是被人背著,而他請來看門人作為見證者,後者可以作證,與死者去世的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有個吉普賽人在宗座宮殿遭遇了致命的不幸,陪他一起的是個婦人,當守門人要移走吉普賽的尸體時,這個婦人神秘莫測地消失。不過,新聖徒的支持者懂得成功地反駁這個理由,通過讓守門人給出吉普賽人死亡的進一步描述,他們把辯護者的論據反轉了過來。
守門人從自己的觀察可以證明,吉普賽人口中說著褻瀆上帝的髒話而死,也就是說——如人們所料想的那樣——徑直進了地獄。在大家看來,把這麼一位丈夫和一位無疑是聖徒作風的妻子聯繫起來,簡直是居心叵測的褻瀆。看臺上的觀眾再次喧嘩起來,許多人緊握拳頭揮向魔鬼的辯護者,人們擔心還會造成暴力事件,而此前已經流過那麼多血了。當他認識到這個情形時,魔鬼辯護者有些驚恐,但不是出於對自己生命的擔心,因為他有勇氣,並且隨時準備犧牲自己,而是出於對和平和公共生活的統一的憂慮。他現在提出的理由是,聖徒或許是從家鄉飛往羅馬的——posito, non concesso [假設,但未被承認] ——但仍沒有滿足所要求的奇跡數量(這種情況得有四個)。因此,聖徒的支持者試圖找出更多的證據,雖然他們無法獲得這些證據,但是可以擴大新聖徒的名譽並使更多的人敬拜。毫無疑問,訴訟的繼續還會接著拖延這種敬拜。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以必要的強制來結束訟訴。即便封聖不能夠成功,人們的敬拜也應該得到容許。針對招致了許多爭論和災難的問題,人們做出一個決斷,它恢復了和平和公共生活的團結一致。教會權威這樣決定:tolerari opotest [要包容]。

十二

我給許多人講過這個忠實吉普賽人的故事。最先是1922年二月末,在柏林給施羅德(Agnes Schröder)講,一開始她深受感動,但是思索一陣之後她堅持認為,吉普賽人一點兒也不忠實。然後講給來自美國波士頓的阿伯特(Doris Abbott),她很喜歡這故事,稱吉普賽人是一位nature’s gentleman[天生的紳士],立即推薦兒童讀物采納這個故事,以便德國人可以看到一個可資效仿的榜樣,但是她認為吉普賽人當然不應該罵髒話。我當時所認識的最聰慧的一位女士(她出身於過去的哈布斯堡君主家族)則說,這是講所有婚姻的故事,而一位北德的德語語文學大學生繼而提到斯特林堡,似乎是要揭露自己絕望的唯心理學式的愚昧吧。
哲學家皮希勒(Hans Pichler)很快認識到這個故事深刻的歷史哲學意義。緊接著他抽像的觀察——這符合哲人,一位立陶宛女學生,她是個熱情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者,她稱吉普賽人像征了支撐資本主義享樂的無產階級。而一位年輕的俄羅斯猶太人則認為,在概念的普遍性中談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關繫,在方法上更為正確。
很遺憾,我無法給布萊(Franz Blei)講這個故事。不過我毫不懷疑,他會表明它是官方教會與異端的糾葛,後者不斷拖著前者但會將其拖向地獄。與之相反,我聽到一位愛爾蘭女士莫雷(Kathleen Murray)這樣保證說,她從未聽到過這麼優美的羅馬天主教主義的申辯。聽過布萊見解陰險的深意之後,這是個很大的安慰。不過,我還想再講一遍這個故事。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編者說明

施米特不僅是公法學家、政治思想史家,也是文學家。施米特年輕時就常在報刊上發表文學隨筆、對話和書評,還寫短詩。文學愛好也使得施米特的法學和政治學論著獨具修辭風格,而他的文學作品則與其政治法學思想交融在一起,不僅風格獨特,也是其法學思想的重要面向。施米特早年的詩歌評論《多伯勒的〈北極光〉》(1916),迄今被業界人士視為其政治法學思想的最初表達。
本稿除收錄《多伯勒的〈北極光〉》之外,還收錄了溫玉偉博士選譯的“施米特文萃”(分隨筆、對話、雜詩和日記四個部分),涵蓋施米特一生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的大多數隨筆、對話和詩歌,而日記部分則選自《語彙》中涉及作家、戲劇家、詩人評論的段落。
施米特與同時代的一些著名詩人也有交誼,達達派代表人物巴爾就是例子。什克爾采訪晚年施米特談巴爾的文錄, 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也具有思想史價值,有助於我們認識歐洲精神自宗教改革以來的深刻變化。
本編除收錄什克爾與施米特關於巴爾的談話,還收錄了他寫的一篇采訪施米特印像記。施米特研究專家金澤爾的《迪斯雷利與施米特的政治神學》一文,有助於我們理解施米特的文學視野與大政治問題的關聯。
施米特在結束關於巴爾的談話時說,他度過的那個時代“如此分裂、充滿悖論、如此支離破碎”,而巴爾“懷著天賦的良知經歷著這個時代”。言下之意,他自己同樣如此,因為,巴爾也這麼評價他。
這部文集會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今的歐洲顯得富足和幸福,但歐洲的內心在經歷過那個分裂、充滿悖論、支離破碎的時代之後也同樣幸福嗎?比較哈貝馬斯/德裡達等,《舊歐洲?新歐洲?核心歐洲》,鄧伯宸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用多伯勒的一句讓施米特刻骨銘心的詩句來說,歐洲非常幸福,“因為其中飽含痛苦。”我們應該知道,這是歐洲成為現代發達國家時留下的永遠無法抹去的痛苦。
施米特晚年在一首“無題詩”中寫道:“世界靜悄悄地破碎。”我們很難設想,這樣的飽含痛苦的詩句能出自20世紀偉大的法學思想家之口。這部文集能讓我們看到,施米特的倫理德性遠高於諸多詩人。

劉小楓
2018年5月於沐猴而冠齋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