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梅列日科夫斯基與白銀時代:一種革命思想的發展過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作者】 伯尼絲·羅森塔爾楊德友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69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69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4673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古今叢編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4-03-01

頁數:389
作者:伯尼絲·羅森塔爾,楊德友


    
    
"

編輯推薦

國內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研究論著有限。《梅列日科夫斯基與白銀時代—一種革命思想的發展過程》的作者伯尼絲?羅森塔爾,專注於研究現代俄羅斯歷史文化,此書經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切入對白銀時代的思想闡釋,立論新穎,思路深入而獨具特色。
本書譯者楊德友從事譯介多年,曾翻譯大量哲學、文學、宗教作品(其中不少與俄羅斯文化相關),譯筆信達。此書的出版,將為國內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維度,推動國內對梅列日科夫斯基及白銀時代的深入認識。

內容簡介

德國小說家托馬斯? 曼認為梅列日科夫斯基是繼尼采之後最偉大的文學批評家和無所不在的心理學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幾乎是單槍匹馬跟左派的教條主義和右派的蒙昧主義作鬥爭,引進和傳播了古代異教、意大利文藝復興、法國現代詩歌和尼采哲學,也是他揭露了復興的異教思想的缺陷,引領了與現代世界問題息息相關的新基督教的尋求。
《梅列日科夫斯基與白銀時代—一種革命思想的發展過程》以俄羅斯著名思想家、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創作和論著為中心,闡釋俄羅斯白銀時代思想、藝術潮流如何與社會政治互動,並由此形成十月革命的社會思想前提。這部著作不僅展現了對於梅列日科夫斯基生平著作的分析與研究,也揭示了俄國文學和十月革命的特點,對於我們理解白銀時代的俄國有很高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伯尼絲?羅森塔爾:美國紐約市福特漢姆大學歷史繫教授。
譯者楊德友:山西大學外語繫教授。有譯著多種,如《二十世紀宗教哲學文選》(1991)、梅列日科夫斯基著作《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2009)等。

目錄

譯者前言
致謝
緒論
第一部 藝術是存在論的活動:像征主義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世界(1890-1899)中的作用
第一章 表達精神絕望的詩歌
第二章 像征主義社會精神的形成
第三章 尼采與俄國像征主義
第二部 將凡俗神聖化: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新宗教意識”(1899-1905)
第四章 “新宗教意識”
第五章 基督教與異教的啟示論的決斷…
第六章 改宗“第三啟示”
第三部 個人拯救與社會拯救的啟示: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神政協會”(1905-1917)
第七章 宗教革命
第八章 神政協會
尾聲
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
索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作為現代史的核心事件,1917年十月革命依然是歷史研究和爭議的主要焦點。不可避免的是,歷史問題的概念與提出的證據是由歷史學家關於對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欲望和這一革命的不可避免的性質的觀點形成的。
1890到1917之間的年份是特別重要的時期,革命力量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在1890年代,財務大臣維特(Sergei Witte)為現代經濟奠基。雖然他實現了許多經濟目標,但是強行開展的工業化也促成了革命運動的復活:其直接後果就是政治的不穩定。在19-20世紀交替的時候,農民公開造反,被異化的和具有戰鬥氣概的城市無產階級正在出現,而且,整個自由派反對派正在開始形成。全部這些團體都要求根本性的改革,其中包括全體公民的政治權利。1905年,他們聚集了足夠的力量,迫使政府提出一部憲法和稱為“杜馬”的立法機構。但是,雙方都不滿意。帝國政府試圖收回被迫給予的許諾,而反對派則試圖譴責這個制度,說它是“偽立憲主義”。隻有一個小圈子的人士願意和政府合作,但是政府卻未必總是願意和他們合作。政府希望富足的農民會發揮革命剎車板的作用,於是頒布了斯托雷平改革,用以“米爾”(mir)著稱的舊式公社制取代土地的個體所有制。1909年,經濟復蘇,高速的增長率維持到了1912年。總之,局面是復雜的。1905年開啟的變革是否正在引導創造出一種行之有效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結構,並且具有進一步的自由民主演進的潛在機遇,乃是一個議題,但是本文不擬做出回答。
我們所關注的是以白銀時代著稱的文化潮流及其與社會發展之更大語境的關繫。白銀時代通常被認為始於1898年(亦即全然論述藝術的第一種雜志《藝術世界》出現的年份),終於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白銀時代是在藝術全部領域中開拓性革新和優異創造顯現的時代,其基礎乃是對於個人及其自由的某種新的賞識。白銀時代是極其理想主義的,首要關注所在是自由、藝術、美和形而上的真理。這個時代歌頌人的創造力,而每一個人個性的獨特性都是其信仰的核心因素。
在指向銀時代以及民眾教育的發展與“路標派”(Vekhi)的宣言的同時,許多歷史學家論證道,白銀時代標志著俄國受教育階層在政治上的成熟,他們擺脫了舊知識分子階層毫無意趣的教條主義和政治上的狂熱。特萊德戈爾德(Donald Treadgold)認為,白銀時代的總體影響是擴大文化創造性的基礎和提高其水平。1他同意梁贊諾夫斯基(Nicholas Riasanovsky)的結論:俄國最具西方色彩的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2這些歷史學家認為,對於白銀時代廣泛接受的態度顯示,俄國社會政治穩定下來,展開更為正常的追求,變得更注重自由,更人性化,較少革命性。
然而,對於白銀時代主要任務的藝術和思想作進一步的考察產生了對於這一樂觀結論的疑問。這一考察提示白銀時代雖然注重不可否認的人文主義,但是也催生了以激進解決辦法和極端式行動為依據展開思考的某種革命的精神。雖然它是以抗議傳統秩序的形式興起的,雖然最初是明確而堅定地非政治的,但是, 在1905年,時局的力量造成了幾位藝術家眼中激進路線的日益政治化。 他們在美學上隱蔽的反叛激進主義變得明顯。在1905年,一種確定無疑的革命思想已經出現。
這部研究著作將探索這一思想的發展過程,從1890年代的美學反叛,到神秘啟示論中的頂點;我們是通過對白銀時代領袖人物之一——梅列日科夫斯基(Dmitri Sergeevich Merezhkovsky,1965-1941)思想的考察完成這一研究的。雖然藝術對於一個時代的思想的影響是一個開放的問題,但是本研究著作認為,白銀時期藝術的革新和哲學的革新不是社會變化和經濟變化的單純消極的反映,而是廣泛流傳的革命精神的積極的塑造者:這一精神是神秘的、非理性的、必定接受政治的和社會的激進主義的。雖然藝術對大眾思想的影響難以精確測度,但是一批頗具影響的藝術家在政治上的激進化,對於受過教育的公眾的思想必定產生某種作用。而且,許多藝術家在青年工人和青年學生當中都有大批的擁護者,為了傾聽他們擁戴的詩人朗讀,他們不惜排隊數小時等待,他們觀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y)和梅爾赫爾德(Meierhold)的實驗戲劇,參與時代的主流文化活動。對於白銀時代的欣賞並不限於精英。白銀時代精神的激進主義波及了廣大的受眾,並且強化了左翼的政治激進主義。
從1890年到1917年,存在著兩個並列的革命過程:眾所周知的政治革命和藝術與思想的革命(我稱之為美學革命),歷史學家們對後者的研究現在纔剛剛開始(關於這個論題的繁多文獻,都是從藝術家、文學批評家、音樂家和哲學家的角度寫出的,因而都是相當注重技能的,相對地不關注革新發生所處的社會的和政治的語境3)。美學革命是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現像的回應,正是同樣的現像催生出了俄國馬克思主義(當然美學革命的回應與之不同)。而且,從1905年以後的新藝術得到廣泛接受這一點來看,至少可以認為著名藝術家的革命精神是影響了政治生命的品格的。很明顯的是,在1917年前後,藝術家的精神激進主義和左翼政治激進主義已經彙合成為一股宏大的革命力量。雖然基本的設想、價值觀和目的有所不同,但是某種暫時的情緒上的親近感被創造了出來,因為他們共享了新千年的共同方向,懷有摧毀舊秩序的共同願望。
美學反叛與社會思想的關繫最明顯地見於文學。作家們都意識到了自己的意向,並且言說出來。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烏斯(Hippius)、勃洛克(Blok)、別雷(Bely)、巴利蒙特(Bal’mont)和布留索夫(Briusov)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尼采的影響,要求消除對個人的全部限制。這些人都像他一樣,認為美、藝術、和感性比繁榮和滿足感更重要。他們拒絕充當“社會公僕”,提出作為超人、新真理發現者和預言家的藝術家的形像,和左派4的“思索現實主義者”對抗。他們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所以對於“不同於我們的世界”的渴望浸淫了他們的作品,還帶有一種明確的神秘主義語氣。
消除形式與類型的傳統概念、令感受和認知革命化、超越現實達到“更高級”的世界的嘗試,顯見於在白銀時代全部的藝術之中。在強調人的內心狀態的重要性的同時,其激進的審美感知顯示出一種從根本上被轉變的方向,亦即,個人的表達先於社會義務。外在世界隻有在侵犯藝術家的自由的時候,纔是有關繫的。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政治秩序是表面的,而經濟考量簡直毫無價值。
這些共同的意向給白銀時代作家和藝術家帶來某種確定的一致性;從我們的觀點看,這樣的一致性遠比他們之間的許多根本分歧重要。他們對於個體自由的要求不為現存秩序所容,而隨著他們的思想漸漸受到歡迎,他們給生活與思想的全部領域增添了革命的含義。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